•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放开手脚研究“中医”,或许才是发展中医的正道。

嘻嘻,谢谢关注。让我们犹如鱼仙,遨游四海神州吧。呵呵。

哈哈,不要客氣。
李版主帶領我們去遨遊「中醫世界」吧!
 

附件

  • 2.5 KB 查看: 30
本帖最后由 打狗棍法1 于 2016-1-5 13:39 编辑

版主所言极是,中医其实只要读几本书就可以了,重复的太多。经典加经典的解说。4*4=8本,然后是几个论。两年都有点嫌时间长了。上五年出来把瓢画的极象冬瓜有极象西瓜,也算画画水平高的了。
捷径,就是没有弯路。然后开拓范畴。凡是没有超越经典范畴的基本是往复、重复、重叠、再叠。
本人找到捷径了,不能告诉你们。只能传给看病收钱少的人。让你们玩太极去,呵呵!
药方也就是整体中有局部。结束。医学的精髓在医理、病理、原理、方理,经方时方只是象而已。
 
一个医师要是一个合格的侦察兵,有一定的洞察能力;一个医师要是一个好的判官,有综合判断是非的能力;一个医师要有哲学家的思维,要有农民般的勤恳,处方遣药要似将帅般运筹帷幄,博览群书要如蚁觅食如蜂采花认真广泛。

中医的发展至今虽不是停滞,但其蜗牛般的龟速常使人感到窒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王叔和整理编篡《伤寒杂病论》开始,多数中医人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内经》、《伤寒论》等所谓的经典上,被《内经》、《伤寒论》束缚了手脚,限制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固定了自己的思维,从而停滞了对“中医”的研究,认为中医就是《内经》、《伤寒论》等古经典。认为经典是“中医”的根,岂不知,经典只是“中医”的主干,“中医”的根在民间,在广袤的自然界,在大无边小无内的宇宙间。固然大树没有主干不行,然根深才能叶茂,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投身于大自然,放眼宇宙,摆脱束缚,放开手脚,借用经典,认真研究“中医”,或许才是发展中医的正道。
---------------------------------------------------------------------------------------
李先生这段话非常有启发!中医是治病的方法,不是《内经》《伤寒》。治病的方法不全在内经伤寒里。限制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固定了自己的思维,中医也就此停滞下来。其实,这两千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堆积了更多的经验。始终没有形成一套理论体系。所形成的只有“个案”。
 
中医千年来都是以“个案”的形式存在,没有医学理论,无人能找到规律,前辈人亡技绝,后学无法继承。
所以现在一再强调提出“继承”,其实是个笑话!
 
春节期间,咱治疗了十几人,效果挺好,搭进针好几盒,没收一分钱,心里挺高兴的,喜莫大于心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