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904
- 获得点赞
- 856
- 声望
- 113
- 年龄
- 43
该书是由岐黄中医网友好合作伙伴北京岐轩堂中医药技术研究院创作。“ 岐轩脉法”去繁就简,取法于《内经》,以诊法为枢要,直指其本;以脉名为纲目,而表里贯通,脉法秘要尽皆融于其中。一改医界“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困惑。且脉法之辨阴阳与治疗之调阴阳高度统一,故习学“岐轩脉法”后,临床诊断水平迅速提高。
2008夏秋两季北京岐轩堂中医药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两届“岐轩脉法”培训班。培训班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和反馈。该书可以通过网络各大书店直接购买,如当当网、卓越网。
作者 :张润杰 甑秀彦 朱雅卿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图书书号/ISBN :7802314232/9787802314238出版日期 :2008开本 :32图书页数 :173版次 :1
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段,而目前的脉诊方法和《内经》的远古脉法有很大区别,并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六大误区,这使得学医者“心中易了,指下难明”。
《岐轩脉法》结合古代一些名医临床脉诊心得,从《黄帝内经》中挖掘整理并完善了脉诊方法,它具有简便、易学、临床实用性强的特点,真正实现了脉证药(针、推拿等)的高度统一。
《岐轩脉法》分为四篇(一)脉理篇 阐释古今脉诊六大误区,和从《内经》中挖掘整理出的远古脉法,并对六大误区加以完善。(二)脉象篇 根据《内经》脉学理法对现在常用的27种脉象结合著名医家心得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析,去伪存真,使脉象的临床价值更高。(三)应用篇 阐释了临床各科在“岐轩脉法”指导下的辩证论治。(四)杂论篇 阐述一些著名医家对《内经》中脉学思想的继承,以及一些脉诊知识。
《岐轩脉法》始终立足经典《黄帝内经》,力求深入浅处,突出简便实用,是中医脉诊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岐轩脉法》历经12年终于成书了,在对《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参研,融合后世医家对脉学的论述,以气一元论为主线,贯彻《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理,把握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状态,为临证提供辨证论治依据,而非以象定证定病。象只是在对气血之体用的一个状态把握描述而已!
2008夏秋两季北京岐轩堂中医药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两届“岐轩脉法”培训班。培训班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和反馈。该书可以通过网络各大书店直接购买,如当当网、卓越网。
作者 :张润杰 甑秀彦 朱雅卿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图书书号/ISBN :7802314232/9787802314238出版日期 :2008开本 :32图书页数 :173版次 :1
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段,而目前的脉诊方法和《内经》的远古脉法有很大区别,并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六大误区,这使得学医者“心中易了,指下难明”。
《岐轩脉法》结合古代一些名医临床脉诊心得,从《黄帝内经》中挖掘整理并完善了脉诊方法,它具有简便、易学、临床实用性强的特点,真正实现了脉证药(针、推拿等)的高度统一。
《岐轩脉法》分为四篇(一)脉理篇 阐释古今脉诊六大误区,和从《内经》中挖掘整理出的远古脉法,并对六大误区加以完善。(二)脉象篇 根据《内经》脉学理法对现在常用的27种脉象结合著名医家心得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析,去伪存真,使脉象的临床价值更高。(三)应用篇 阐释了临床各科在“岐轩脉法”指导下的辩证论治。(四)杂论篇 阐述一些著名医家对《内经》中脉学思想的继承,以及一些脉诊知识。
《岐轩脉法》始终立足经典《黄帝内经》,力求深入浅处,突出简便实用,是中医脉诊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岐轩脉法》历经12年终于成书了,在对《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参研,融合后世医家对脉学的论述,以气一元论为主线,贯彻《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理,把握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状态,为临证提供辨证论治依据,而非以象定证定病。象只是在对气血之体用的一个状态把握描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