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71
- 声望
- 10
- 年龄
- 55
那日领教了三阴交之威力,我很兴奋,心说今天要多学点。书一翻开,就看到“大陵穴:大陵,意为‘大土山’,是说此穴生土最多。五行中的土指脾脏。此穴为心包经的俞土穴,心包属火,自然是‘火生土’了。由此可见,大陵穴为健脾要穴。大陵穴善治口臭,口臭源于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由脾虚湿浊上泛所致。大陵穴最能泻火祛湿。火生土则火自少,脾土多则湿自消。一穴二用,自身能量转化,最是自然之道……”这个正撞着我一段心事。
W医生叫我伸舌头,她看了说有心火,让我回去买些莲芯泡茶。“这个不贵,大的超市里都有。”又:“一次十粒就行了,多了会很苦。”
上超市时顺便看了下,还真是不贵:一家标着5元钱一两,另一家3元五。看着东西差不多,就买了3元五的。回家找个玻璃杯,数出十粒丢进去,开水冲泡。澄明碧绿,淡淡清香。喜欢。莲芯泡过三道水,该倒掉了。看着绿意盎然的它们,恨不得吃了。
饮了几天,没觉得身上有什么特别变化。“这个不能着急,得慢慢来,”我当时想。蓦的郑老师一句话浮出脑海:“去火之药大多寒凉伤胃,”这个莲芯是……我先不喝了。为这点事往W医生那里跑一趟或者打个电话,我觉得太那个,上网查吧。也许是我搜索不得法,只查到莲芯能降这火那火,简直能祛诸脏之火,就没看到说它究竟属寒热温凉平哪一种。“肯定不是热也不是温,”我想,“有没可能性平呢?我这么喜欢。”于是再见到W医生时我就问了。她顿了一下,轻声说道:寒性。我没有再说话。她也不吭声,大约想起了之前我曾问过她我先天是哪种体质。
郑老师书中有一节《体质不重要,阴阳平衡才健康》,标题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这两种体质哪个更好呢?过犹不及,无所谓好坏。阳虚的人有阳虚的人爱得的疾病,阴虚的人有阴虚的人爱得的疾病,所以阳虚的人平日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祛火为养生。尽力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
该节中,郑老师讲了一实例,然后说“治病的时候如果能了解到患者的体质,也就看到了疾病的根本。如果是寒性体质,虽然患病有时也会发热,但那通常是虚热,不是真正的阳气充足,治疗的时候所开药物绝对不可过于寒凉,凉药要少用甚至不用,然后马上温补才可。……如果一见发热就祛火,那虚寒体质的人仅有的一点阳气也会被戕伐殆尽;”
这些的前面郑老师列出了寒性体质(阳气不足)和热性体质(阴虚火旺)各自的一些表现。我看后觉得,两边情况我都有的符合有的不符合,那我先天到底属哪种呢?捧了书问W医生,她看看我,“你肯定是寒性体质。”我一听笑了,确实如此。真是“外行看医书,越看越糊涂。”
我再也没喝莲芯茶,因为当时身体实在虚得可以,消化也不很好。但这心火的问题怎么办呢?
郑老师说了健脾最快的几种食物,其中有牛肉。他的一位中医朋友说,牛肉长气血最快。和父亲商量,他说牛肉冰箱里还有。在我催促下,当晚就烧好了。我吃了一碗,连平常挑出放在旁边的牛筋也全都咽下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舌头上起一泡?黄色透明,直径超过零点五毫米。
“上火了,”我想。记起郑老师书中有女网友自述“老中医说我五脏俱虚,要大补,但一吃补药我就上火,我吃红枣、、阿胶口服液等都会上火,连一点煎炸食品都不能吃。”郑老师在答复里说“但吃补药或食品会上火,火有虚火和实火之分,有的是气足过多而生火,有的则因为阴亏而产生虚火。如果吃东西还生火,很可能是虚,还伴随经络有阻塞不通的地方。……如果可以吃牛肉……”琢磨这最后一句,我问父亲,牛肉是不是上火?他说是。
我于是做金鸡独立,做了两日竟无效?一定是自己太着急了引起,只能放松,不,放弃!彻底休息。虽则心有不甘,但也实出无奈。只睡一晚,那泡无影无踪了。
那个冬天我再也不敢吃牛肉。写到这里想起来,那次的牛肉汤中加了胡椒等等。即便这样,其实也可放松心情,然后牛肉和莲芯茶都吃。
郑老师在讲肝的时候,说肝帮助人体将能量以气的形式推动全身物质的代谢谢和精神的调适。稍后他引用了一句“气有余便是火”。他的朋友Jnc曾提醒网友“‘舌为心之苗’这话没错,可心火多数是由肝胆之火引发,治疗莫忘源头……”先前一位名中医说我“五脏皆虚,肝火太旺。”
在另一节中,郑老师写道“……导引之法是集前五法之大成,调节经络的升降顺逆,因势利导,以强济弱,便可将体内多余之能量转移到气血虚弱之部位,而无须白白泻掉。肆虐之洪水反成发电之动能,岂不快哉!”此语深得我心。“导引法就是将那些气血过盛的脏腑的多余能量转化到气血衰弱的脏腑上。”然而如何着手呢?其时我对五行不甚通晓。
此后念念常不去心。偶然看到关于大陵穴的说明,正中下怀,马上试用。一掐下去,胸中顿时释然,松快爽怡!我站在桌前,悚然而惊。有句话浮上心头:“很多时候如果能真正找到病本,中医治疗起来并不缓慢,而是非常迅速,立竿见影。”
我把这穴告诉了父亲。他有些阳亢阴虚,口气不好。以前总叫他多刷牙,嚼口香糖。现在知道应该从内根治。“饭后最好,按一分钟就行
W医生叫我伸舌头,她看了说有心火,让我回去买些莲芯泡茶。“这个不贵,大的超市里都有。”又:“一次十粒就行了,多了会很苦。”
上超市时顺便看了下,还真是不贵:一家标着5元钱一两,另一家3元五。看着东西差不多,就买了3元五的。回家找个玻璃杯,数出十粒丢进去,开水冲泡。澄明碧绿,淡淡清香。喜欢。莲芯泡过三道水,该倒掉了。看着绿意盎然的它们,恨不得吃了。
饮了几天,没觉得身上有什么特别变化。“这个不能着急,得慢慢来,”我当时想。蓦的郑老师一句话浮出脑海:“去火之药大多寒凉伤胃,”这个莲芯是……我先不喝了。为这点事往W医生那里跑一趟或者打个电话,我觉得太那个,上网查吧。也许是我搜索不得法,只查到莲芯能降这火那火,简直能祛诸脏之火,就没看到说它究竟属寒热温凉平哪一种。“肯定不是热也不是温,”我想,“有没可能性平呢?我这么喜欢。”于是再见到W医生时我就问了。她顿了一下,轻声说道:寒性。我没有再说话。她也不吭声,大约想起了之前我曾问过她我先天是哪种体质。
郑老师书中有一节《体质不重要,阴阳平衡才健康》,标题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这两种体质哪个更好呢?过犹不及,无所谓好坏。阳虚的人有阳虚的人爱得的疾病,阴虚的人有阴虚的人爱得的疾病,所以阳虚的人平日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祛火为养生。尽力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
该节中,郑老师讲了一实例,然后说“治病的时候如果能了解到患者的体质,也就看到了疾病的根本。如果是寒性体质,虽然患病有时也会发热,但那通常是虚热,不是真正的阳气充足,治疗的时候所开药物绝对不可过于寒凉,凉药要少用甚至不用,然后马上温补才可。……如果一见发热就祛火,那虚寒体质的人仅有的一点阳气也会被戕伐殆尽;”
这些的前面郑老师列出了寒性体质(阳气不足)和热性体质(阴虚火旺)各自的一些表现。我看后觉得,两边情况我都有的符合有的不符合,那我先天到底属哪种呢?捧了书问W医生,她看看我,“你肯定是寒性体质。”我一听笑了,确实如此。真是“外行看医书,越看越糊涂。”
我再也没喝莲芯茶,因为当时身体实在虚得可以,消化也不很好。但这心火的问题怎么办呢?
郑老师说了健脾最快的几种食物,其中有牛肉。他的一位中医朋友说,牛肉长气血最快。和父亲商量,他说牛肉冰箱里还有。在我催促下,当晚就烧好了。我吃了一碗,连平常挑出放在旁边的牛筋也全都咽下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舌头上起一泡?黄色透明,直径超过零点五毫米。
“上火了,”我想。记起郑老师书中有女网友自述“老中医说我五脏俱虚,要大补,但一吃补药我就上火,我吃红枣、、阿胶口服液等都会上火,连一点煎炸食品都不能吃。”郑老师在答复里说“但吃补药或食品会上火,火有虚火和实火之分,有的是气足过多而生火,有的则因为阴亏而产生虚火。如果吃东西还生火,很可能是虚,还伴随经络有阻塞不通的地方。……如果可以吃牛肉……”琢磨这最后一句,我问父亲,牛肉是不是上火?他说是。
我于是做金鸡独立,做了两日竟无效?一定是自己太着急了引起,只能放松,不,放弃!彻底休息。虽则心有不甘,但也实出无奈。只睡一晚,那泡无影无踪了。
那个冬天我再也不敢吃牛肉。写到这里想起来,那次的牛肉汤中加了胡椒等等。即便这样,其实也可放松心情,然后牛肉和莲芯茶都吃。
郑老师在讲肝的时候,说肝帮助人体将能量以气的形式推动全身物质的代谢谢和精神的调适。稍后他引用了一句“气有余便是火”。他的朋友Jnc曾提醒网友“‘舌为心之苗’这话没错,可心火多数是由肝胆之火引发,治疗莫忘源头……”先前一位名中医说我“五脏皆虚,肝火太旺。”
在另一节中,郑老师写道“……导引之法是集前五法之大成,调节经络的升降顺逆,因势利导,以强济弱,便可将体内多余之能量转移到气血虚弱之部位,而无须白白泻掉。肆虐之洪水反成发电之动能,岂不快哉!”此语深得我心。“导引法就是将那些气血过盛的脏腑的多余能量转化到气血衰弱的脏腑上。”然而如何着手呢?其时我对五行不甚通晓。
此后念念常不去心。偶然看到关于大陵穴的说明,正中下怀,马上试用。一掐下去,胸中顿时释然,松快爽怡!我站在桌前,悚然而惊。有句话浮上心头:“很多时候如果能真正找到病本,中医治疗起来并不缓慢,而是非常迅速,立竿见影。”
我把这穴告诉了父亲。他有些阳亢阴虚,口气不好。以前总叫他多刷牙,嚼口香糖。现在知道应该从内根治。“饭后最好,按一分钟就行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