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13鬼穴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30
获得点赞
78
声望
38
年龄
53
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故把治疗这类疾病的穴位称作“鬼穴”。为战国时期扁鹊所创。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拓为十五穴。
历代医家对十三鬼穴疗法都有论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对十三鬼穴的记载基本一致,而与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论十三鬼穴有所出入,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貌的十三鬼穴。该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整脏腑、醒脑开窍的功效,对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穴位名称

鬼宫(即水沟穴,刺入3分);
鬼信(即少商穴,刺入3分);
鬼垒(即隐白穴,刺入2分);
鬼心(即大陵穴,刺入5分);
鬼路(即申脉穴,刺入火针3下);
鬼枕(即风府穴,刺入2分);
鬼床(即颊车穴,刺入5分);
鬼市(即承浆穴,刺入3分);
鬼窟(即劳宫穴,刺入2分);
鬼堂(即上星穴,刺入2分);
鬼藏(即会阴穴,刺入3分);
鬼腿(亦称鬼臣,即曲池穴,火针刺入5分);
鬼封(即海泉穴,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乃横安板1枚,就两口吻,令舌不能动);
再加间使、后溪穴尤妙。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后,持不锈钢毫针依次针刺十三鬼穴,男子先针左,女子先针右。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施强刺激针法,不留针。

适用范围

十三鬼穴疗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疾患,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等,也可用于由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等证。

歌诀

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祥。一针鬼宫人中穴,二针鬼信取少商,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针鬼枕旁,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鬼魔立刻降。
 
1.水沟穴(鬼宫) DU26 Shuǐ gōu

别名:人中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附件

  • 水沟.gif
    水沟.gif
    22.9 KB · 查看: 61
2.少商穴(鬼信) LU11 Shào 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3.隐白穴(鬼垒) SP1 Yǐn 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附件

  • 隐白.gif
    隐白.gif
    16.5 KB · 查看: 134
4.大陵穴(鬼心) PC7 Dà líng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输穴、原穴。
 

附件

  • 大陵.gif
    大陵.gif
    18.9 KB · 查看: 198
5.申脉穴(鬼路) BL62 Shēn Mài

足太阳膀胱经的第62个穴位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
[配伍] 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附件

  • 申脉.gif
    申脉.gif
    13.9 KB · 查看: 146
6.风府穴(鬼枕) DU16 Fēng fǔ

督脉的第16个穴位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附件

  • 风府.gif
    风府.gif
    22.9 KB · 查看: 98
7.颊车穴(鬼床) ST6 Jiá chē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
 

附件

  • 头维.gif
    头维.gif
    19.7 KB · 查看: 59
8.承浆穴(鬼市) RN24 Chéng jiāng

任脉的第24个穴位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配伍]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附件

  • 承浆穴.gif
    承浆穴.gif
    12.6 KB · 查看: 56
9.劳宫穴(鬼窟) PC8 Láo gōng

手厥阴心包经的第8个穴位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荥穴。
 

附件

  • 劳宫穴.gif
    劳宫穴.gif
    22.2 KB · 查看: 119
10.上星穴(鬼堂) DU23 Shàng xīng

督脉的第23个穴位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件

  • 上星.gif
    上星.gif
    22.9 KB · 查看: 67
11.会阴穴(鬼藏)RN1 Huì y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12.曲池穴(鬼腿/鬼臣) LI11 Qū chí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 直刺 l~1.5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附件

  • 曲池.gif
    曲池.gif
    19.8 KB · 查看: 59
13.海泉穴(鬼封)

【标准定位】在口腔内,舌下系带中点处。

【取穴】正坐位,张口,舌转卷向后方,在舌下系带中点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舌粘膜、粘膜下组织和舌肌。分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和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功用】祛邪开窍,生津止渴。

【主治病症】1、舌缓不收,重舌肿胀,喉闭。

2、呕吐,呃逆,腹泻,消渴。

【刺灸法】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
 
呵呵,有个穴位也叫“海泉”
谢谢楼主分享。
不过,据说使用“鬼门十三针”损人阴德,少用为妙。
 
回复 15# 李海泉


嗯,推广开说

医道关乎性命,确实是需要谨慎再谨慎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