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事热点 谁能搞定疫情,英雄不问出路

风@韵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01/12
帖子
1433
获得点赞
319
声望
83
年龄
55
所在地
山东济南
老大说了,谁能搞定疫情,英雄不问出处。(可参讲话原文)
民间中医天天叫屈,机会来了,有金刚钻没有?
陈院士已搞出了吸入式疫苗,以后不用打针了。西医人才优势,政策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具足……中医跟在屁股后面敲边鼓就不错了。
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因为从家中一本老医书中,找到一个古代治瘟疫的方子,准备找县有关部门献宝。迷路了,跑到高速公路上了,才让人拦下了。他掏出医书,向交警说明情况,还要步行去献宝。老人家精神可嘉!可惜没有后续报道了。
但愿有关部门研究一下老人的医书,了却老人的利众之心愿。
微信图片_20201019142300.png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我在2016年就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我国将建设约3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国家发改委解读中医药新政: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最后编辑:
国家发改委:把中医药列为本科临床专业的必修课
 
东北人河南人不要?开大众车信中医的不要?媒体:就业歧视不应更不能成为“绊脚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高水平的中医
 
最后编辑:
国家将建设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西医院士”樊代明:我为何力挺中医
 
最后编辑:
河南老中医尚飞,之前因为被河南中医药大学作为临床特殊技能专家被引进学校,这次河南大学中医一附院又给尚飞签了证书,以后尚飞老中医就要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的国医堂坐诊。从一名在乡间行医多年的基层医生,到现在在河南最高级别的中医院坐诊,一路走来,尚飞老中医可以说是经历了很多,也学习成长了很多。能在河南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医院坐诊,说明这是对来自民间中医能力的肯定,也是民间中医与体制内中医的一次重要交流,对中医传承发展的一次新探索。网上转贴
尚飞老中医,是春和堂尚氏中医第六代传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去年新冠期间,尚老义诊,全家上下熬药救人,光药费就超过十万。在治疗中风、偏瘫等后遗症方面,熟练运用家传绝技十二透针法,减少施针数量及病人痛苦,减少针刺感染几率等。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方面,根据病理,辩证施治,治疗时按症状分为五型,并运用祖传秘方,对症用药.疗效显著。治愈率大幅度提高。采取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授艺,广收学徒,资助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大学生。其弟子遍及全国多个地区,从而确保了家传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自1989年以来,相继发表多篇中医学术论文。所撰写的论文《十二透针治瘫痪》、《中风论治》,《调补冲任消核汤治疗迁延性乳腺囊性增生》,《论慢性肾病治疗》,《治疗复发性口疮》等多篇论文均被录入跨世纪名医大典并获得多家荣誉证书。
 
《甘肃省中医药条例》表决通过 县级以上政府应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和激励评价政策

中医经络存在添新证据!科研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
 
最后编辑:
《甘肃省中医药条例》表决通过 县级以上政府应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和激励评价政策

中医经络存在添新证据!科研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
这个发现厉害了!
 
近期高发,无疫苗可预防!广东报告猩红热发病1542例
财联社4月20日讯,近期广东、湖南等地猩红热发病病例有所增加,在尚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猩红热并科学进行预防受到较高关注。

4月14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2025年3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其中,3月广东省报告猩红热发病数为1542例,较2月增长641例。
 
达摩祖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
真佛。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
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
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摩血脉论,并黄檗传心
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纸,坐禅行脚,
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达摩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
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
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
实非因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
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
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
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
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
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
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
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
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
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
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
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如斯等类,
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
  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它一切众生,令入魔界。若不见性,
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
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
  又问:因何不得?
  答曰:
  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
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
见,佛都不许。
  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
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
好恶。
  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
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云何不见本心?
  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
  问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
  师曰:汝曾作梦否?
  答:曾作梦。
  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
  答:是本身。
  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
  答曰:不别。
  师曰:
  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
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
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
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
及乎问着,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
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众生若不迷,因何问着其中事,无有一人得
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
  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
尽不明了。
  若智慧明了,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
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
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
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经云:
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
  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心,除此
心外,无佛可得。
  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
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
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
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
  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
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
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
  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
即得,更无别语。
  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答曰:
  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
莫错礼拜。
  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
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又云:
  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
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
  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
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
  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
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
  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
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
教是语词,实不是道。
  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
一念乐着,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摄。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着,不得自在。
  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若从圣入凡,示见种种杂类,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
皆得自在,一切业拘它不得。
  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它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何它。
  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
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梦若
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
向人说。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
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
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
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
  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
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
  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
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于佛无识只学多闻,二乘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堕在
因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即是谤佛众生,杀欲无罪过。经云:阐提人不
生信心,杀欲无罪过。
  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自赚无益。善恶历然,因
果分明。天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
不信。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
如是。
  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着亦言我今快
乐,不异天堂。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
能发信心者,不自由它也。
  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答曰:
  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
有余习,不能为害。
  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
无饥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
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
  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
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答曰:
  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
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
  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
生命亦不奈它何。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
进苦行。
  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
即诸佛心。
  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
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
碍,不同外道。
  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
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
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
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
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
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
寻痛痒不可得。
  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
不执即业脱。
  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祖师《血脉论》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