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大肠相表里”
作者:汤钊猷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医肝癌专家,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
作者:汤钊猷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医肝癌专家,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
笔者之所以能学医,受益于家兄的资助。家兄比笔者年长3岁,毕业于复旦大学第一届半导体本科专业。他曾在多个研究所工作,理应前途无量,但因身体多病,提早退休,终身独身。退休后酷爱读书,家里就像一个图书馆。2009年的秋,因为爬高到书架取书,跌倒引起腰椎骨折,卧床不起。几天后出现脑梗,全身瘫痪,合并肺炎,急诊住院。在医院的神经内科监护室,因肺炎严重,而瘫痪又无力咳痰,医生要家属签字做气管切开。笔者与老伴商议,老伴说,最好不要做气管切开,可否试一下中药。因为按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大便次数增多,肺部的痰可以因大便排出而减少。这在西医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肺在膈上,大肠在膈下,互不相通。于是老伴开了中药方子,立即去配,记得只用了十几元钱,煎好通过胃管灌入。第二天大便三四次,痰立见减少,终于免除了气管切开。大哥后来转至较小的医院,由于胃管灌食,不免有时太快导致反流到肺,所以1 ~ 2个月便会出现一次吸入性肺炎。但经抗生素治疗都得到控制,如是三年,直到去世未再做气管切开。
笔者老伴之所以敢于承担不做气管切开的风险,是因为她已有过经验。那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老伴母亲,即笔者岳母,住在四川,突发严重肺炎急诊住院,来电告知老伴。老伴心急如焚,立即买了飞机票飞回四川,到医院看到她母亲,医生也说要做气管切开。老伴考虑再三,决定让母亲出院回家治疗。医院的医生说,这样重的肺炎怎能回家,笔者老伴仍然坚持自动出院。老伴有八位兄弟姐妹,如果出院,耄耋之年老人的风险就落在老伴一个人的身上。据说回家后她就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开了中药。没有想到,老人三天便下床,七天便治愈,能够打麻将,终于没有做气管切开。
笔者(汤钊猷)小议
如同千百年中医治疗大多以个案形式记录,这一段所描述同样是个案,是笔者家兄严重肺炎没有做气管切开生存3年、笔者岳母严重肺炎没有做气管切开生存9年的个案。然而对笔者而言,这样的个案给笔者印象太深了。使笔者心痛的是,88岁的老伴自己肺炎,被做了气管切开,6个月后便成为一个离不开呼吸机和升压药、躺在床上的“类植物人”而离世。因为没有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中西医结合医生,能够参照“肺与大肠相表里”开合适的中药。笔者也曾建议请中医会诊,然而西医按西医治疗,用了大量抗生素(应属苦寒之品);而中医又按中医治疗肺炎的办法,也用了大量清热解毒(也是苦寒之品)之剂。结果一天腹泻十余次,病情反而加重。
诚然,“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科学机制仍不清楚,但它治好了一些病人。如果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临床有效就必有其科学基础,只是一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而已。尽管“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不可能使每一位严重肺炎病人都能免除气管切开,但如能使部分病人免除气管切开,也将是肺炎治疗的一个进展。
气管切开虽然解除了一时的痰堵塞问题,但留下长期的气管异物,加上吸痰的不断刺激,还可能增加新的感染源。更不用说这种侵入性的办法,给病人精神上带来的问题。当前西方医学,侵入性的诊疗办法越来越多,破坏了机体的完整性,是需要认真衡量的问题。
--摘自:汤钊猷《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