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古籍数字化 日本内阁文库目前大约放出900余部中医数字化古籍

二戒老中医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10/04/22
帖子
15697
获得点赞
99711
声望
113
年龄
48
所在地
confidential
先把目录放在这里,以后慢慢掳。
日本内閣文庫目前已有的數字化中醫古籍大緻如下,每年都會上新:
粗略瀏覽了一下內閣文庫,文庫藏醫部漢籍九百余部,書目一覽:
以下内容转自 书格网站,由网友“滄海”发布。

安老懐幼書
敖氏傷寒金鏡録
保産機要
保産万全書
保産心法
保赤全書
保生砕事
保生余録
保嗣痘疹霊応仙書
保童水鑑
保嬰撮要
保嬰金鏡録
保嬰録
保嬰全書
保嬰粋要
暴証知要
備急良方
備全古今十便良方
本草備要
本草従新
本草単方
本草洞詮
本草発揮
本草発明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万方類編
本草彙箋
本草彙言
本草集要
本草類方
本草蒙筌
本草求真
本草権度
本草述
本草新編
本草原始附雷公炮製
本綱附方集
本経逢原
筆花医鏡
必用医学須知
編集諸家嬰児病証幼幼方論
編註医学入門
扁鵲心書
弁証録
弁証奇聞
便産須知
病機部
病機賦
博愛心鑑痘疹
博愛心鑑全書
博集稀痘方論
博物知本
補註釈文黄帝内経素問
蔡氏小児痘疹袖金方論
参訂仙伝外科秘方
蒼生司命
察病指南
産宝百問
産鑑
産育宝慶方
産育宝慶集
巣氏諸病源候論
朝鮮医問答
陳蔡二先生合併痘疹方
陳氏小児病原方論
陳氏小児痘疹方論
陳文華外科秘方
陳脩園公余医録四種
成方切用
程氏家伝経験痧痲痘疹秘玅集要
程氏釈方
程氏医彀医類
程斎医抄撮要
誠書
赤水玄珠
串雅
瘡瘍経験全書
慈恵方
慈幼筏
慈幼秘訣
慈幼新書
寸耕堂医案
達観堂新鐫甦生的鏡
達生編
達生録
大丹直指
大徳重校聖済総録
大河外科
大生要旨
大医院真伝全幼心鑑
丹台玉案
丹渓手鏡
丹渓先生医書纂要
丹渓心法附余
丹渓要刪
丹渓朱氏脈因証治
鼎雕陳氏家伝如宜妙済回生捷録
鼎雕太医院校正徐氏針灸大全
鼎雕銅人腧穴鍼灸図経
鼎刻京板太医院校正分類青囊薬性賦
鼎刻京板太医院校正増補青囊医方捷径
鼎刻痰火顓門
鼎鍥太医院頒行内外諸科方論百代医宗
鼎鍥幼幼集成
訂補明医指掌
訂正東医宝鑑
東甌張氏清源活水保嬰痘証百問歌
東甌張氏清源活水保孾痘証百問歌
東医宝鑑
東垣十書
東垣先生傷寒正脈
東垣先生試効方
東垣先生医学綱目
董氏小児斑疹備急方論
洞天奥旨
都邑師道興造石像記并治疾方
痘弁
痘瘡集要
痘経
痘科鍵
痘科類編釈意
痘科切要
痘痧心法
痘学真伝
痘疹慈幼津筏
痘疹発微
痘疹方
痘疹格致要論
痘疹会通
痘疹活幼心法
痘疹金鏡
痘疹経験要方
痘疹秘要
痘疹全書
痘疹世医心法
痘疹心書
痘疹心要
痘疹要略
痘疹一覧
痘疹幼幼心書
痘疹玉髄
痘疹正宗
痘疹直指方
痘症精言
痘証宝筏
痘治理弁
読素問鈔
対症用薬賦
児科方要
方以類聚
分部本草妙用
馮氏錦嚢癆瘵秘録
馮氏錦嚢秘録
扶寿精方
婦科玉尺
婦科指帰
婦人良方
傅氏眼科審視瑶函
感証集腋
格致余論
葛仙翁肘後備急方
古今名医彙粋
古今医統大全
古今医統正脈
古今医統正脈全書
古今医学捷要六書
広嗣五種備要
癸巳新刊御薬院方
国医宗旨
海蔵#M083804#論萃英
韓氏医通
喉科指掌
華氏中蔵経
淮南昭陽李氏家蔵奇験秘方
槐陰精選単方
宦邱便方
黄帝八十一難経纂図句解
黄帝内経霊枢
黄帝内経霊枢経
黄帝内経霊枢略
黄帝内経霊枢註証発微
黄帝内経素問
黄帝内経素問集註
黄帝内経素問節文註釈
黄帝内経素問註証発微
黄帝素問霊枢集註
黄帝素問宣明論方
黄帝逸典評註
虺後方
回生集
恵民和剤局方
恵民正方
恵直堂経験方
彙輯薛氏内科医案
活法機要
活人事証方
活人心
活人心統
活幼便覧
活幼心法
活幼心書
鶏峯普済方
急救良方
急救危症簡便験方
急救仙方
集験良方
集註傷寒論
己任編
済人宝笈
済生抜粋方
済生産宝論方
済世経験全方
済陰綱目
家蔵秘験痘疹保嬰彙粋鑑衡集
家居医録
簡便諸方
簡明医要
簡易普済良方
見宜先生主方集
絳雪園古方選註
金鏡内台方議
金匱心典
金匱要略方論本義
金匱要略正義
金匱要略直解
金匱翼
金匱玉函二註
金匱玉函経
錦身機要
藎斎医要
京板校正大字医学正伝
京本校正解註釈文黄帝内経素問
経史証類大観本草
経験単方
経験単方彙編
経験広集
経験済世良方
経験奇効単方
景岳全書
景岳新方砭
景岳新方詩括注解
救急奇方
救急易方
救溺死烟毒編
救偏瑣言
鐫補雷公炮製薬性解
決脈精要
攷事撮要
刻海上秘授杏林尊生要覧
刻黄帝内経素問鈔
刻医方集宜
刻医無閭子医貫
口歯類要
窺垣秘術
崑山顧公医眼論并方
類編傷寒活人書括指掌図論
類集試験良方
類経
類証陳氏小児痘疹方論
類証普済本事方
類証註釈銭氏小児方訣
黎居士簡易方論
李士材先生傷寒括要
李氏嬰児得効方
癘瘍機要
臨証経験方
臨証指南医案
霊蘭集
霊秘十八方加減
霊枢経
嶺南衛生方
劉河間傷寒三書
劉河間医学六書
劉涓子鬼遺方
六醴斎医書
顱顖経
菉竹堂集験方
菉竹堂簡便諸方
羅氏会約医鏡
旅医宝鑑
脈便
脈経
脈鏡
脈訣
脈訣彙弁
脈訣刊誤集解
脈訣理玄秘要
脈理求真
脈理正義
脈語
脈証伝授心法
秘方集験
秘伝加減十三方
秘伝経験痘疹方
秘伝経験痘疹良方
秘伝男女小児科推拏秘訣
秘伝眼科竜木医書総論
秘伝眼科竜木総論
秘伝眼科全書
秘伝医奥
秘伝疹子心法
秘伝証治類方
秘伝証治要訣
妙一斎医学正印
名医彙粋
名医類案
明目神験方
明医雑著
明医指掌
明医指掌図
明医諸風癘瘍全書指掌
南極天華宝籙
難経本義
難経経釈
内府秘伝経験女科
内経知要
女科百病問答
女科経綸
女科切要
炮炙大法
脾胃論
平易方
普済本事方
普済方
普済応験良方
普門医品
溥仁堂校正神験単方全集
其慎集
奇方類編
奇疾方
奇経八脈攷
奇効良方
奇効医述
斉氏家伝医秘
斉氏医案崇正弁訛
千金宝要
千金簡易方
千金翼方
乾坤生意
銭氏小児薬証直訣
銭氏小児直訣
鍥太上天宝太素張神仙脈訣玄微綱領宗統
鍥王氏秘伝叔和図註釈義脈訣評林捷径統宗
鍥王氏秘伝図註八十一難経評林捷径統宗
鋟図註王叔和脈訣大全
青嚢雑纂
青囊完璧
全嬰方論
全幼心鑑
群書鈔方
仁存孫氏治病活法秘方
仁端録痘疹玄珠
仁寿堂薬鏡
仁文書院集験方
儒門事親
儒医精要
瑞竹堂経験方
三家医案合刻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
三元参賛延寿書
痧痘集解
痧脹玉衡書
山公医旨食物類
山谷便方
刪補頤生微論
傷寒百問
傷寒弁証
傷寒闡要編
傷寒大白
傷寒発微論
傷寒分経
傷寒輯要
傷寒兼証析義
傷寒論
傷寒論本義
傷寒論綱目
傷寒論後条弁
傷寒論類方
傷寒論三註
傷寒論条弁
傷寒論翼
傷寒論直解
傷寒論註来蘇集
傷寒論宗印
傷寒明理方論
傷寒明理論
傷寒三書合璧
傷寒舌鑑
傷寒述微
傷寒瘟疫条弁
傷寒五法
傷寒緒論
傷寒選録
傷寒意珠篇
傷寒蘊要全書
傷寒正宗
傷寒治例
傷寒総病論
傷寒纉論
傷暑全書
上池雑説
上清紫庭追癆仙方
尚論張仲景傷寒論重編三百九十七法
紹興校定経史証類備急本草画
紹興校定証類備急本草画図
摂生衆妙方
摂生衆玅方
申斗垣校正外科啓玄
神農本草経疏
神農本経
神農皇帝真伝鍼灸図
神隠
神応経
沈朗仲先生病機彙論
生生直指
聖済総録纂要
師古斎彙聚簡便単方
十四経発揮
十薬神書
石山居士医按
石山医案
石氏蔵書
石室秘籙
石頑老人診宗三昧
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会纂
時方歌括
時方妙用
識病捷法
史載之方
士材三書
士林余業医学全書
世医得効方
世医通変要法
釈骨
試効神聖保命方
寿親養老新書
寿養叢書類輯
四聖心源
松峯説疫
嵩崖尊生書
蘇沈内翰良方
素霊微蘊
素問病機気宜保命集
素問鈔補正
素問霊枢類纂約註
素問六気玄珠密語
素問玄機原病式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
孫真人千金方衍義
胎産救急方
太初脈弁
太平恵民和剤局方
太平恵民和剤局方指南総論
太平聖恵方
太上黄庭内景玉経
太医院補遺本草歌訣雷公炮製
太医院補遺真伝医学源流肯#M029582#大成
太医院補遺真伝医学正伝
太医院経験奇効良方大全
太医院精選急救小児良方直旨
太医院手授経験百効内科全書
太医院増補捷法医林統要外科方論大全
太医院纂救急新刊諸症
太医張子和先生儒門事親
泰定養生主論
痰火顓門
唐王燾先生外台秘要方
陶節菴全生集
陶節菴傷寒全生集
体仁彙編
天花精言
銅人腧穴鍼灸図経
図経節要補増本草歌括
図像本草蒙筌
図註八十一難経
図註八十一難経弁真
図註八十一難経定本
図註脈訣弁真
図註王叔和脈訣
推拿広意
推求師意
外科大成
外科集験方
外科精要
外科精義
外科理例
外科枢要
外科症治全生集
外科纂要経験良方
外台秘要方
万密斎書
万密斎医学全書
万全備急方
万全備急続方
万氏積善堂秘験滋補諸方
万氏家抄済世良方
万氏家伝保命歌括
万氏家伝育嬰
万寿仙書
汪訒庵全書
汪氏痘疹大成
王翰林集註黄帝八十一難経
王氏家宝傷寒証治明条
王氏脈経
王肖乾先生行笈験方
王医官纂輯簡選袖珍方書
王宇泰先生訂補古今医鑑
望色啓微
胃気論
衛生宝鑑
衛生家宝
衛生家宝方
衛生要訣
衛生易簡方
魏氏家蔵方
温熱暑疫全書
温氏隠居助道方服薬須知
温疫論
温証語録
瘟疫彙編
瘟疫論類編
聞人氏伯圜先生痘疹論
聞人氏痘疹論
問心堂温病条弁
呉梅坡医経会元保命奇方
呉氏家抄済世良方
呉医彙講
五福全書
五臓方
武彝山応衜人秘伝諸病薬方
夕菴読本草快編
奚囊便方
仙拈集
先醒斎筆記
小児痘疹二症全書
小児衛生総微論方
小青囊
小易賦
孝慈備覧
校刻傷寒図歌活人指掌
校増救急易方
心医集
心印紺珠経
新編婦人大全良方
新編婦人良方補遺大全
新編鴻飛集論眼科
新編集成牛医方
新編金匱要略方論
新編救急奇方
新編南北経験医方大成
新編山居簡要医方便宜
新編商便応急奇方
新編傷寒類証便覧
新編寿世伝真
新編医経正宗
新編診脈須知
新編註解薬性賦
新集救急療貧易簡奇方
新集医家蘊奥
新鐫本草綱目類纂必読
新鐫痘疹心印
新鐫何氏附方済世論必読
新鐫類証増註傷寒百問歌
新鐫窮郷便方
新鐫三集本草炮製薬性賦
新鐫陶節菴家蔵傷寒六書
新鐫万寿丹書
新鐫張介石先生意著必読資蒙医径
新鐫鄭先生痘経会成保嬰慈録
新鐫註解張仲景傷寒発微論
新刊補註銅人腧穴鍼灸図経
新刊東渓節略医林正宗
新刊東垣十書医経溯洄集
新刊痘疹証治要訣
新刊竇漢卿編集鍼慶指南
新刊風科本草
新刊古今医鑑
新刊官板本草真詮
新刊官本類証医林集要
新刊広成先生玉函経解
新刊黄帝明堂灸経
新刊黄帝内経霊枢
新刊簡明医彀
新刊精選医方摘要
新刊黎居士簡易方論
新刊良朋彙集
新刊魯府禁方
新刊秘授外科百効全書
新刊秘伝痘疹金鏡録
新刊名方類証医書大全
新刊明目良方
新刊明医秘伝済世奇方万疴必愈
新刊明医秘伝済世奇方万客必愈
新刊明医選要済世奇方
新刊明医雑著
新刊内外科正宗
新刊仁斎直指方論
新刊仁斎直指方論医脈真経
新刊仁斎直指附遺方論
新刊仁斎直指小児附遺方論
新刊傷寒撮要
新刊傷寒類書活人総括
新刊十八大家参併名医方考医家赤幟益弁全書
新刊素問入式運気論奥
新刊太医院秘伝明目直指
新刊太医院校正京本珍珠囊薬性賦
新刊太医院校正図註指南八十一難経
新刊太医院校正外科集要
新刊太医院校正小児痘疹医鏡
新刊太乙秘伝急救小児推拿法
新刊通真子補註王叔和脈訣
新刊銅人鍼灸経
新刊外科正宗
新刊万病回春
新刊万氏家伝幼科発揮
新刊呉氏家伝神医秘訣遵経奥旨針灸大成
新刊勿聴子俗解八十一難経
新刊勿聴子俗解脈訣
新刊勿聴子俗解脈訣大全
新刊校正李東垣官板薬性大全
新刊袖珍方
新刊徐氏家伝鍼灸捷法大全
新刊続扶寿精方
新刊続添是斎百一選方
新刊演山省翁活幼口議
新刊薬性要略大全
新刊医方約説
新刊医家必用
新刊医家必用類選
新刊医林状元済世全書
新刊医林状元寿世保元
新刊医学集成
新刊種杏仙方
新刊註釈素問玄機原病式
新刊註王叔和脈訣
新刊荘季裕編灸膏肓腧穴法
新刊子午流注鍼経
新刻保生心鑑
新刻参補針医馬経大全
新刻陳養晦先生傷寒五法
新刻褚氏遺書
新刻東垣李先生精著珍珠囊薬性賦
新刻恠証奇方
新刻官板秘伝加減十三方
新刻広嗣須知
新刻華佗内照図
新刻経験良方寿世仙丹
新刻脈訣刊誤
新刻秘授外科百効全書
新刻秘伝眼科七十二証全書
新刻明医参補三合王叔和脈訣合編
新刻聶久吾先生医学彙函
新刻全補医方便懦
新刻食鑑本草
新刻食物本草
新刻素問心得
新刻太素心要
新刻太医院訂正鰲頭医方捷径
新刻太医院校授丹渓秘蔵幼科捷径全書
新刻痰火点雪
新刻万氏家伝保命歌括
新刻万氏家伝広嗣紀要
新刻汪先生家蔵医学原理
新刻香奩潤色
新刻小児雑#M022505#秘伝便蒙捷法
新刻心印紺珠経
新刻薬鑑
新刻医衡
新刻医匯
新刻医経小学
新刻医学入門衡要
新刻医学砕金
新刻幼科百効全書
新刻幼幼集
新刻増補古今医鑑
新刻増補王叔和脈訣図註定本
新刻増補医術方旨
新刻張景岳先生質疑録
新刻針医参補馬経大全
新刻朱師常先生家秘医学新知全書
新刻諸症弁疑
新鍥鰲頭活幼諸症小児痘疹全書
新鍥千選回生達宝秘伝明論医方
新鍥太医院鰲頭諸症弁疑
新鍥太医院校正刪補医方捷径指南全書
新鍥王府内科医国大方中和活旨
新鍥王氏家伝済世砕金方
新鍥薬性会元
新鍥御院秘伝補遺痘疹弁疑全幼録
新鍥雲林神彀
新鋟鰲頭金糸万応膏徐氏針灸全書
新鋟丹渓先生医書纂要
新鋟児科選粋太乙仙伝活嬰秘旨推拿方脈
新鋟太医院参訂徐氏鍼灸大全
新鋟太医院秘伝玅訣百発百中百病回春要緊直方
新校博愛心鑑発明全書
新校正華先生中蔵経
新増救急易方
新増素問運気図括定局立成
新纂傷寒溯源
性命圭旨刪補定本
性命双脩万神圭旨
袖珍方
袖珍小児方
続刻簡易験方
続易簡方論
続易簡方論後集
続易簡方脈論
軒岐救世論
玄門脈訣内照図
懸袖便方
薛立斎先生内科医按摘要
薛立斎医書十種
薛氏医按
雪潭居医約
血症全集
延寿神方
延寿書
延禧堂医書
厳氏済生方
厳氏済生続方
眼科全書
楊氏家蔵方
瘍科選粋
瘍科準縄
瘍医大全
養生類要
養生類纂
養生書五種
養生月覧
要薬分剤
薬性奇方
葉氏録験方
伊尹湯液仲景広為大法
医按
医碥
医便
医灯続焔
医読
医法指南
医方大成論
医方集解
医方集略
医方捷径指南全書
医方考
医方類聚
医方選要
医方治験
医綱提要
医彀
医貫
医貫砭
医級
医経大旨
医経会解
医経遡洄集
医経小学
医経原旨
医径句測
医鏡
医塁元戎
医林撮要
医林縄墨大全
医林摘要活法
医林指月
医論問答
医律一筏
医略便視
医略正誤
医門法律
医門秘旨
医門正宗
医品補遺
医聖階梯
医師秘笈
医史
医書八種
医書六種
医書七種
医書十六種
医説
医説仏乗
医説続編
医四種
医無閭子医貫
医先
医効秘伝
医学便覧
医学補天石
医学読書記
医学発明
医学綱目
医学管見
医学彙纂済世丹砂
医学集覧
医学集要
医学集要経験良方
医学六要
医学七書
医学啓蒙彙編
医学入門良方考
医学三書論
医学三字経
医学四要
医学蒐精
医学統旨
医学心悟
医学要則
医学原始
医学源流論
医学指南
医学指要
医旨緒余
医種子
医宗備要
医宗必読
医宗三法
医宗説約
医宗粋言
易簡方
易簡方論
易簡良方
易筋経
意伝普救録
銀海精微
引痘略
印機草
胤産全書
嬰童百問
嬰童類萃
瀛経堂詳校医宗必読
癰疸弁疑論
永類鈐方
幼科輯粋大成
幼科釈謎
幼科小児方
幼科折衷
幼科指帰
幼幼新書
玉函経
玉機微義
育嬰至宝
喩嘉言先生傷寒尚論篇全書
御纂医宗金鑑
寓意艸
寓意草
毓麟芝室痘科秘伝
毓麟芝室痘科秘伝玉髄経金鏡録全書
元亨療馬集
袁氏痘疹叢書
袁氏痘疹全書
原病集
原機啓微
原幼心法
楽英堂新纂医家脈法正宗
伝信尤易方
雲林医聖普渡慈航
運気易覧
雑病源流犀燭
雑病治例
雑症要略
再重訂傷寒集註
臓腑証治図説人鏡経
増補痳疹心法
増補薬性雷公炮製
増補医方一盤珠全集
増補医貫奇方
増定便攷万病回春善本
増定痘疹宝鑑
増訂本草備要
増広太平恵民和剤局方
増修厳氏済生論方
張氏医通
張仲景金匱要略
張仲景金匱要略論註
張仲景傷寒論弁証広註
張仲景中寒論弁証広註
珍珠囊指掌補遺薬性賦
針方六集
針灸大成
鍼灸集書
鍼灸甲乙経
鍼灸節要
鍼灸聚英
鍼灸聚英発揮
鍼灸資生経
疹痘四合全書
疹科約囊
疹科纂要
診脈要捷
拯急遺方
正体類要
証治百問
証治大還
証治彙補
証治鍼経
証治準縄
支氏痘疹玄機
支氏痘疹玄機方
芝田余居士証論選奇方後集
植物名実図考
芷園医種
芷園臆草
治痘大成集
治痘精詳大全
治痘十全
治法彙
治痧要略
製大黄丸方
種痘新書
種福堂公選良方
仲景全書
仲景傷寒補亡論
重編傷寒必用運気全書
重訂丹渓先生心法
重訂唐王燾先生外台秘要方
重訂肘後百一方
重広補注黄帝内経素問
重刊巣氏諸病源候総論
重刊経史証類大全本草
重刊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
重刻補遺秘伝痘疹玉髄金鏡録
重刻太平恵民和剤局方
重刻痰火点雪
重刻万氏家伝済世良方
重刻軒岐救世論
重刻増補簡便験方
重刻増補医学源流
重校聖済総録
重校宋竇太師瘡瘍経験全書
重修政和経史証類備用本草
重修植物名実図考
重証本草単方
重梓常山舒元貴先生医方啓蒙
周憲王救荒本草
朱丹渓先生産宝
諸病源候論
註解傷寒論
紫虚崔真人脈訣秘旨
 
妈耶 这要多少G内容啊..
 
这方面得跟人家学
 
学不到,境界不同,别人是想传承文化,有人是想据珍宝以自重。

这个差异是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

他们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
还有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生产需求都给了,而我们是最近四十年,而且是靠自身奋斗崛起。

等我们的人均GDP从目前的1.2万美元,卷到他们之上(超过3.5万美元)的时候,我们对文化的承传和发扬一定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这个差异是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

他们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
还有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生产需求都给了,而我们是最近四十年,而且是靠自身奋斗崛起。

等我们的人均GDP从目前的1.2万美元,卷到他们之上(超过3.5万美元)的时候,我们对文化的承传和发扬一定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这和经济阶段没有关系,这和体制有关系。
 
到国图去拷贝古籍的资料复制的费用十分昂贵,书籍无法带离或拍照。许多古籍无法复制全文,比如南京图书馆明确表示历史文献复制有页数限制,具体情况需要询问工作人员。应该加大古籍电子化的力度。像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的4200部/53000卷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资源都可以免费在线浏览、下载
 
到国图去拷贝古籍的资料复制的费用十分昂贵,书籍无法带离或拍照。许多古籍无法复制全文,比如南京图书馆明确表示历史文献复制有页数限制,具体情况需要询问工作人员。应该加大古籍电子化的力度。像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的4200部/53000卷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资源都可以免费在线浏览、下载
所以我说和经济发展阶段无关,拍照有啥损伤?怕你拍照出去,原书没价值了,没人来付高昂的复印费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古籍吃古籍,至于文明传承,who care ?
 
这里有一篇真柳诚的论文,放在这里,供大家阅读。

中华医史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HISTORY
1998年 第2期 No.2:65~71.

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中国散佚古医籍
真柳诚1 王铁策2

  摘要  世界上有18家图书馆收藏着中国散佚的266部中医古籍,其中的206部是日本内阁文库的藏书。通过对这206部医书的分析,得知大部分属江户幕府机关的 旧藏,其中149部是明代著述,19部是根据中国版的江户抄本,86部出自明刊。多纪氏对这些书的搜集与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日本内阁文库  中国古医籍  中国散佚书  江户幕府机关  多纪氏
Lost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Books Collected at the Library of Japanese Cabinet

Mayanagi Makoto. National Ibaraki University, Mito, Japan 310-8512 and Kitasato Institute, Tokyo, Japan 108; Wang Tie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CM, Harbin 150040

  Abstract 266 old Chinese medical books were lost in China but still stored at 18 libraries in the world, of which 206 are collected at the Japanese cabinet library. It is known, through analysis, that most of these 206 books, are owned in facilities of the Edo shogunate, 149 books were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91 books are manuscripts copied after the Chinese edition in Edo period, 86 books were printed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Taki family ha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ir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Key words The library of Japanese cabinet, Old Chinese medical book, Lost Chinese book, Facilities of the Edo shogunate, Taki family

序  言

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德川幕府政府在当时唯一的中国交易港口长崎优先购买舶来书,收藏于幕府的红叶山文库。幕府直辖的江户医学馆也积极 搜集中国医书,儒学的昌平坂学问所也收藏了庞大的中国书籍。各地有势力的大名(江户时代将军直属下享俸一万石以上的武家)也藏有大量的中国书。不过由于明 治政府(1868-1912)扼杀传统医学的政策,那些医书几乎都失去了存在价值,其中的一部分被国外购去。现在收藏于中国大陆的,日本旧藏的中国、日 本、朝鲜的传统医书,据推算约有4000部以上[1],其中有不少是在清代以前就散佚的中国书。不过尽管这样日本各地的国家、公共、私立图书馆现藏的中国医书古版本和古抄本仍达相当的数量,目前又发现了大量的中国(包括台湾)佚书。

迄今为止经过对日本、中国及欧美的藏书目录和实地考察,在以下18家藏书机构发现了中国散佚古医籍。日本的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206部,150 种)、宫内厅书陵部(18部,18种)、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10部,10种)、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7部,5种)、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4部,4 种)、九州大学医学图书馆(4部,4种)、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3部,3种)、美国Princeton大学The Gest Oriental图书馆(3部,3种)、日本的大阪府立图书馆(2部,2种)、国立国会图书馆(1部,1种)、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1部,1种)、西尾市 教育委员会岩濑文库(1部,1种)、名古屋市蓬左文库(1部,1种)、静嘉堂文库(1部,1种)、美国Harvard大学Yenching图书馆(1部, 1种)、法国Paris图书馆(1部,1种)、英国Oxford大学Bodleian图书馆(1部,1种)、德国Wolfenbuttel市图书馆(1 部,1种)。总计达到266部,绝大多数是在日本,而且大约占全部的80%是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以下略称内阁文库)的藏书。因此必须首先分析该文库的 藏书情况。

内阁文库藏书的来历

内阁文库藏有清代以前完成的医药书1 632部、11 591册(表1),去除其中重复的相同版本及其抄本,有书目956种。大部分来历已经判明,如表1所示,仅江户医学馆、红叶山文库、昌平坂学问所、毛利高标的旧藏书就占有全部的94%,1 534部。以下就有关这些代表性的收藏者的搜书和传入内阁文库的经过给以介绍。


表1 内阁文库藏中国医书的由来与中国佚书
旧藏者​
医学​
枫山​
毛利​
昌平​
不详​
罗山​
林家​
释迦​
其他​
合计​
藏书部数​
913​
374​
114​
134​
73​
10​
9​
3​
2​
1632​
佚书部数​
128​
44​
21​
8​
4​
-​
1​
-​
-​
206​
佚书率(%)​
14​
12​
18​
6​
5​
- ​
11​
-​
-​
13​
*医学:江户医学馆本 枫山:红叶山文库本 毛利:毛利高标本 罗山:林罗山本
 昌平:昌平坂学问所本 林家:林大学头家本 释迦:高野山释迦分院本
红叶山文库本 在 江户(现在的东京)设立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致力于金泽文库本等图书的搜集,并于江户城(现在的皇宫)南建造了富士见亭文库收藏之。1633年设置书 物奉行一职管理图书。嗣于1639年将图书迁移到江户城内的红叶山新建的文库,此后始有红叶山御文库之称。其雅号也称作枫山文库、枫山秘府等。文库历经数 代不断增加收藏,质量均告充实。特别是在德川吉宗积极奖励学问的享保年间(1716-1735),及近藤重藏出任书物奉行的文化文政年间(1804- 1829),取得惊人的发展。幕府末年大约已达10万册,而其中7万3千余册是中国书籍。

将军家有许多来自诸大名等奉献的贵重书,当时献上国内新刊的书被视为一种义务。长崎舶载来的中国书受长崎奉行之命,被优先收入红叶山文库,其收书记录至今大多保存完好[2]。 这些舶来的中国书,不仅新刊,尚有古书,还有该文库直接向中国船主订货者。此外残欠之书多据最佳资料抄写补全,如半井本《医心方》和宋版《外台秘要方》等 医书,是受幕府之命半强制性供出影抄的。可见该文库的藏书是竭尽全力收集而成。重复之书是将善本留下,其余适当处理。红叶山文库虽然是日本最初的国家规模 的图书馆,但本为将军专用而设,与幕府无关者无权问津。如上所述,红叶山文库本的传来渊源似已清楚。因管理周到严密,该文库皆是没有眉批夹注的干净本子。

江户医学馆本 江 户医学馆是医药的中央研究教育机关,是由也称为丹波的多纪家主持。最初称跻寿馆,创于1765年,是多纪元孝的私塾,1791年始成为幕府的官立医学馆。 这里收藏了多纪家历代搜集的医药文献,供研究教育之用。也有不少是红叶山文库赐给的,或得到借用许可影抄的文献。虽然其部分书籍烧毁于1806年的火灾, 但由于翌年广泛征集献书,很快又雄风重振。前述的《医心方》、《外台秘要方》等的影抄、校刻,皆是由于多纪家鼓动幕府的结果。由于以他们为中心的考证学派 的工作,当时凡能到手的医药书乃至出版消息皆汇于江户医学馆。没有上述努力,焉有多纪元胤《(中国)医籍考》这一闻名世界之作?医学馆的藏书以多纪家历代 的手跋本和江户抄本为多,并且多详细记录抄写年代。

昌平坂学问所本 昌 平坂学问所是幕府的大学综合教育机构,亦称昌平黉。最初是大儒林罗山1630年在上野忍冈开办的书院。1690年移至改称圣堂之后的汤岛,是林家的私塾。 1797年成为幕府的官立学校,改称学问所。当时林家传来的全部书籍被移交保管于此,翌年学问所也开始了努力搜集书籍工作,此外1842年还开始了新刊书 上交制度。也有不少是诸位大名、学者捐献之书。如精通本草、博物学的著名的大阪民间学者木村蒹葭堂,在其死后,旧藏书2千余册捐献给幕府,1804年移入 学问所。藏书以林家历代旧藏本丰富为其特征,数量之多,据说至天保年间(1830-1843)书库已达4栋之巨。

毛利高标本 丰后佐伯藩的藩主毛利高标因富藏书和精于古书鉴赏而闻名。其旧藏的2万余册中国书,于1828年由其孙毛利高翰献给红叶山文库。藏书特征是以宋、元版和朝鲜版珍籍居多。

内阁文库的移交经过红叶山文库本藏书在明治6年(1873)有少部分被烧毁,大多数经明治新政府的修史馆文库、太政官文库,于明治18年(1885)移 交内阁文库。江户医学馆本于明治2年(1869)与昌平坂学问所本合并,其中一部分出借给大学东校,同10年(1877)成为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藏书,可 惜多烧毁于大正12年(1923)的关东大震灾。江户医学馆和昌平坂学问所的大部分藏书,在明治5年(1872)入书籍馆,同8年(1875)归为国立浅 草文库藏书,同17年(1884)与太政官文库合并为内阁文库。此外江户医学馆尚有一部分藏书于明治初期流散民间,也有的流入了中国。上述的大部分藏书被 收入内阁文库,其中重要的3万册图书,为永久保存,而于明治24年(1891)移交宫内厅图书寮。宫内厅图书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称宫内厅书陵部。余下 的内阁文库藏书,成为昭和46年(1971)新设的国立公文书馆的主要藏书。以下用图1说明移交经过的概况。

图1 内阁文库移交经过
001.gif (37086 bytes)



内阁文库收藏的中国散佚古医籍

前述内阁文库收藏有中国散佚古医籍合计206部150种。表1所示,是对旧藏者的分析。江户医学馆本128部居首,占全部的半数以上。其次是红叶山文库 本44部,毛利高标本21部,昌平坂学问所本8部,来历不详本4部,林家本1部。内阁文库收藏中国医书总计1632部,其中206部是中国散佚书,佚书的 含有率13%。在全部旧藏者中接近这一含有率的是江户医学馆本和红叶山文库本,毛利高标本稍高于这一比例,昌平坂学问所和来历不详本的比例最低。这一差别 反映了是否刻意搜求和保存稀觏医书的不同姿态。即使含有比例低的昌平坂学问所本也有佚书8部之多,而在世界上其他高于这一比例的现在的收藏机关中,只有宫 内厅书陵部(18部),和武田杏雨书屋(10部)。因此有对江户医学馆、红叶山文库、毛利高标、昌平坂学问所收藏的中国散佚古医籍详加分析之必要。


表2 内阁文库收藏的中国散佚医书206部
成书​
元刊​
明刊​
清刊​
清抄​
朝鲜刊​
室町抄​
江户刊​
江户抄​
合计(%)​
宋代​
1​
1​
-​
1​
- ​
9​
12 (6)​
元代​
- ​
1​
- ​
2​
5​
8 (4)​
明代​
80​
1​
1​
1​
1​
12​
53​
149 (72)​
清代​
-​
7​
1​
-​
16​
24 (12)​
不详​
4​
 ​
1​
8​
13 (6)​
计(%)​
1(0.5)​
86(41.7)​
8(4)​
3(1.5)​
2(1)​
1(0.5)​
14(6.8)​
91(44)​
206 (100)​
首先从各书的成书及各国不同的版刻和抄写年代,分析内阁文库所藏的206部中国亡佚古医籍。见表2。上述的成书年代没有宋以前,毕竟因为宋以前印刷技术 尚未发达,且因时代久远,书物的传承率极低。好容易才传到日本的隋唐及其以前之书,大多已受到日本方面的重视,以影抄、影刻、影印本的形式传回中国了。因 而表2所示的内阁文库藏书自然没有唐代及其以前成书者,而只有宋、元、明、清后来著成的中国佚书。特别是明代著作的佚书占149部、72%的相当高的比 例。而另一方面,虽然江户时代大致与清代相交叉,但是清人著作的佚书只占大约1/6的24部、12%的极小比例。内阁文库所藏的明与清的著作总数,没有大 的差别,当然更谈不上大约6倍之差了。显然这提示了主要是由于中国方面的因素,越是临近的清代之书流传越好,而明人著作的传承率,甚至比日本还要低得多。 也就是说,内阁文库收藏的江户时期约260年间搜集的医书中,仅仅与江户前期大约60年相交叉的明代之书,就有149部目前中国没有,而只存于内阁文库, 这是一种特异的文化现象。这一事实明确提示了,内阁文库的藏书是刻意搜求与保存的结果。因而有必要对旧藏者加以讨论。

206部中国佚书的刊行和抄写年代有元刊、明刊、清刊、清抄、朝鲜刊、室町抄、江户刊、江户抄本的不同。至于没有宋刊和室町刊本,而只有朝鲜刊本2部和 元刊、室町抄本只一部,是由于原有的贵重书籍皆于1891年移交给宫内厅。故使明刊本(86部,占41.7%)、江户抄本(91部,占44%)越居高位。 但是两者却有明显的差异。

明刊本86部中,明人著作80部,占绝大多数,明代复刻的宋 元等前代之书,一般是声望较高者,这样的书明代以后还会再版,亡佚的概率在中国大大减少。中国亡佚的8部清代刊本中,清人著作7部占绝大多数。这些明刊的 80部明人医书和清刊的7部清人医书,在中国没有得到后世的好评而再版。而能传存于内阁文库,毫无疑问是多少得到了江户时代各旧藏者的价值认同。

内阁文库还有91部中国佚书的江户抄本,与明刊本同样占有高比例。虽然其中明人著作的抄本53部超过半数,但与明版本佚书不同的是,抄本涉及宋~清各 代。这些抄本出在江户时期,可以认为原书在中国亡佚之前,肯定是得到日方较高评价。此外由于被抄之书遍及宋~清各代,因此可以推测,人们抄书时的价值判 断,绝不限于原书的成书年代。

内阁文库有中国佚书的江户刊本10种,共14部。数量较 少,位居江户抄本和明代刊本之后。另外内阁文库没有的江户刊中国佚书,版本方面缺庆长19年(1614)古活字版《儒医精要》,书目上缺宽政2年 (1790)刊的《洁古明备论》。下面按和刻年代顺序列举包括两书在内的11部著作。

庆长19年(1614)刊.庆安元年(1648)刊《儒医精要》1卷,明.赵继宗撰(原本明.嘉靖7年序刊)
  正保3年(1646)刊《保婴录》1卷,付《山谷便方》1卷,明.欧士海撰(原本明.崇祯9序刊)
  延宝3年(1675)刊《小青囊》10卷,明.王良灿撰
  元禄6年(1693)刊《类证陈氏小儿痘疹方论》2卷,明.熊宗立类证(原本明.成化5刊)
  享保元年(1716)刊《病机赋》1册,明.叶文龄撰
  享保4年(1719)刊《痘疹慈幼津伐》2卷,付《五绝治法》1卷,明.无名氏撰(原本明.王来仪刊)
  享保13年(1728)刊《痘疹经验要方》2卷,明.徐{王+米+舛}撰
  宽保2年(1742)刊《小易赋》1卷,元.王履撰
  宝历7年(1757)刊《五藏方》1册,元.滑寿撰
  宽政2年(1790)刊《洁古明备论》1卷,金.张洁古撰
  江户未详年刊《新刻参补针医马经大全》4卷,明.马师问撰(原本明刊)

以上书中,《病机赋》1册疑与明.叶文龄的《医学统旨》8卷有关联,尚未及确认。从成书年代来看,金元3书、明8书,明代书居多,无宋、清代书。卷数方面除《小青囊》外,余皆1~4卷乃至1册本,与流行的和刻本共有的条件,即易读的薄本[1]相 符。和刻2次者1书,余皆只有一次,均非特别流行之书。虽然如此,相信书店在刊行时一定是看准了销路。这些书的和刻分12次进行,推定刊年未详的《新刻参 补针医马经大全》刊于江户前期,这样分别为江户前期6次、中期6次。而江户时期的中国医书和刻次数大约半数位于前期,中期骤然减少,后期进一步减少[1],这一整体趋势与中国佚书的和刻次数并不一致。

江户前期和刻的5书皆明代之书,且以明刊为底本。中期和刻的6书中明与金元之书各3种,除《痘疹慈幼津伐》外,其他5书则底本不详。且6书皆无日本的舶来记录[3]《痘疹慈幼津伐》除江户抄本外,其现存本只有和刻本。金元代的3书作者均以其他著作闻名,至于他们与这3书的相关资料,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根据以上讨论,与明代后期相交叉的江户前期,集中和刻了明人的著作,其结果给后人留下了《儒医精要》至《类证陈氏小儿痘疹方论》5种中国佚书。江户中期刊行的6书,在当时已经公认是所谓珍本、孤本,和刻的可能自不待言。总之如果没有和刻,这些书就不能流行至今。

内阁文库所藏的91部中国佚书江户抄本,无疑一定也是出于珍本、孤本的价值认识才抄写的。

旧藏者与中国散佚古医籍的特征

若要对内阁文库收藏的中国散佚古医籍作更为详尽的探讨,有必要对每个旧藏者进行与表2所示项目相同的分析。因此把江户医学馆旧藏的128部书列于表3、 红叶山文库旧藏的44部书列于表4、毛利高标旧藏的21部书列于表5、昌平坂学问所旧藏的8部书列于表6综述如下。此外,尚未列表的还有旧藏者不详的内阁 文库本中国佚书4部,明代成书和成书年不详的明刊本各1部,及明代成书的江户刊本2部。林大学头家旧藏的1部中国佚书,是明代成书的江户刊本。


表3 江户医学馆旧藏的中国散佚医书128部
成书​
元代
刊​
明代
刊​
清代
刊​
室町
抄​
江户
刊​
江户
抄​
合计(%)​
宋代​
1​
-​
8​
9 (7)​
元代​
 -​
2​
4​
6 (5)​
明代​
-​
34​
 ​
1​
6​
46​
87(68)​
清代​
-​
3​
-​
13​
16(12)​
不详​
2​
-​
8​
10 (8)​
计(%)​
1(1)​
36(28)​
3(2)​
1(1)​
8(6)​
79(62)​
128 (100)​
表4 红叶山文库旧藏的中国散佚医书44部
成书​
明代
刊​
清代
刊​
清代
抄​
朝鲜
刊​
江户
刊​
江户
抄​
合计(%)​
元代​
 1​
-​
1 (2)​
明代​
 30​
 ​
1​
1​
1​
3​
36(82)​
清代​
-​
3​
1​
-​
1​
5(11)​
不详​
 1​
-​
1​
-​
2 (5)​
计(%)​
32(73)​
3(7)​
3(7)​
1(2)​
1(2)​
4(8)​
44 (100)​
表5毛利高标旧藏的中医佚书21部
成书​
明刊​
清刊​
江户抄​
合计​
宋代​
1​
-​
1​
2​
明代​
13​
1​
2​
16​
清代​
-​
1​
2​
3​
计 ​
14​
2​
5​
21​
表6 昌平坂学问所旧藏的中医佚书8部
成书​
明刊​
朝鲜刊​
江户刊​
江户抄​
合计​
宋代​
-​
1​
-​
1​
元代​
-​
1​
1​
明代​
2​
-​
2​
2​
6​
计 ​
2​
1​
2​
3​
8​
如 果看过以上各表,首先就会发觉江户医学馆的旧藏书与其他旧藏者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宋至清代佚书的江户抄本竞有79部之多,占江户医学馆本佚书的62%,远 远高出其他旧藏者佚书的江户抄本比例。因为内阁文库全部佚书的江户抄本共91部,其中87%是江户医学馆的旧藏书。这些江户医学馆旧藏的江户抄本中,多纪 家历代的手跋本、亲笔本总计有18部。尽管也有在多纪元坚的亲笔本里发现多纪元简的跋文之类的重复例子,手跋本与亲笔本合计,元坚10部,元简5部,元胤 4部,元昕2部。此外红叶山文库本也有1部元简的手跋本。如果不限定于中国佚书的话,他们的手跋本、亲笔本的江户抄本将数倍于此。元胤(1789- 1827)、元坚(1795-1857)是元简(1755-1810)之子,元昕(1805-1857)是元胤之子,总之,元简、元胤、元坚父子在中国医 学及书志的研究上留下了巨大业绩。

他们通晓历代正 史的“艺文志”、“经籍志”、《四库全书提要》、《医藏书目》等只要当时能到手的中国目录书及书志解题书,此外还系统地进行了日本全国的藏书调查。因此他 们似能十分准确地判断出中国散佚、稀见医书的日本收藏情况。他们所收藏的抄本,竟有79部是中国散佚之书,可反证他们判断的正确性。比较调查的结果显示, 转抄的刊本中有15部是依据红叶山本,11部是依据毛利本。可见他们并非单纯收藏,是在熟知各书贵重价值的基础上,为研究利用而有目的地抄写的。由此可以 理解不但内阁文库的全部中国佚书,仅其江户抄本,就贯穿了宋~清各个时代。

此外若留意 整个内阁文库中国佚书最多的明刊本,其江户抄本依然是医学馆本36部居首,其次红叶山文库本32部,毛利本14部,昌平坂学问所本2部,来历不明本2部。 特别是如果除外江户抄本,包括明代刊本在内,整体上医学馆本与红叶山文库本没有大的差别。但是红叶山文库的藏书是优先选购舶载书形成的[4], 而医学馆的藏书并非如此,不少书是来自吉田意庵、野间三竹、曲直濑氏、小岛宝素等藏书家之手的。尤其第一代吉田意庵(1512-1572)是1538年和 1547年二度赴明的名医,据说曾携有大量医书归国。二代意庵(1558-1610)亦是名医,其兄角仓了以也是直接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实业家,因此到手 明代医书似乎并不困难[5]。历代吉田家皆称意庵,现已清楚吉田意庵旧藏的江户医学馆本中国佚书,其中明万历以前的刊本有4部,江户初期抄本有2部。藏有这些名家的传承本也是江户医学馆本的特征。

毛利高标旧藏书的明刊本中国佚书也比较多,除了藏书丰富与精于古书鉴赏之外,这多少与他是临近长崎的丰后(现在的大分县)佐伯藩的藩主有关。红叶山文库 的明刊本中国佚书也有32部之多,容不赘述。由于有毛利氏献书的红叶山文库,作为德川幕府的国家图书馆,管理严格,江户医学馆以研究为目的积极地汇集与抄 写贵重书,因此与江户时代相并的明清两代医书,才大量在内阁文库流传、保存下来。在中国也由宫廷书库汇集与保管贵重书,但由于没有相当于江户医学馆那样的 国家组织所从事的事业,没有得到后世评价与复刻的医书,尤其是清以前时代较远者成了佚书,而清代的书则大量流传。由于上述两国不同的国情,所以内阁文库所 传承的中国佚书大多数是明代之书。

结  论

(1)根据本调查,迄今为止在世界18所机关发现的266部中国散佚古医籍,其中约有80%,即150种,206部属于内阁文库本。

(2)内阁文库本的206部中国佚书,江户医学馆本128部,红叶山文库本44部,毛利高标本21部,昌平坂学问所本8部,由来不详本4部,林家本1部,江户政府机关的旧藏书居压倒的多数。

(3)206部书的成书年代虽分为宋、金元、明、清,但明代之书149部占有高比例。没有宋以前之书,是因为这些书虽曾一度在中国散佚,但又传回中国了。

(4)206部书别为元、明、清版,清抄本,朝鲜版,室町抄、江户刊、江户抄本之不同。无宋版及室町刊本,朝鲜版、元版、室町抄本各仅几部,是因那些书大多已移归宫内厅保管。比较各类佚书,91部江户抄本与86部明版居首,两者占全部佚书的86%。

(5)206部书中江户抄本共91部,江户医学馆本占79部。其中属多纪氏的手跋本与亲笔抄本者,元坚10部,元简5部,元胤4部,元昕2部。此外江户 医学馆本的江户抄本中,抄自明刊本者15部是依据红叶山本,11部是依据毛利本。可以认为他们是以研究利用贵重书为目的而作成的抄本,所以206部书中只 有江户抄本涉及了宋~清各时代医书。

(6)206部书中明代著作149部,并且明版亦 有86部的高比例,这是由于江户时代所汇集之书,与其时代相交叉的明清代、明清版书自然要多,并且因为是政府汇集、保管,所以几乎全部收藏于内阁文库,在 中国尤其是有关医书方面,由于没有相当于江户医学馆那样的政府机构,得不到后世评价与复刻的医书,特别是清代以前之书亡佚较多。时代较近的清代之书大多流 传下来。基于双方这样的国情,可以理解为什么内阁文库传承的大多数中国佚书,出自明人,乃至明版书的比例高。

(7) 内阁文库的150种206部中国散佚古医籍,去其重复,已知有不少是世界上仅存1部的孤本书。若用历史的尺度来衡量,必须对它们的重要价值予以高度评价。 此外,这些几乎全部是江户幕府机关的旧藏书,且半数以上是江户医学馆的旧藏书,为搜集与保存而呕心沥血的多纪元简、元胤、元坚等人,可谓功垂青史。今后期 待着这些书在中国全面公开,从而能对日本若干个世纪以来始终享受的中国文化的恩惠,给与点滴回报。

谢辞:对于本调查研究在古医籍资料的阅览与复写方面,提供方便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以及提供事业资助基金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亚洲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单位:1.310-8512 日本水户, 国立茨城大学. 108 日本东京,北里研究所;
     2.150040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真柳诚.江户期渡来の中国医书とその和刻.见:山田庆儿编.历史の中の病と医学.京都:思文阁出版,1997:301~304.

2大庭修.东北大学狩野文库架藏の御文库目录.见: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编.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纪要3.1970:9~97.

3真柳诚.友部和弘.中国医籍渡来年代总目录(江户期).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编.日本研究7集.1992:151~183.

4上野正芳.江户幕府红叶山文库旧藏书唐本医书の输入时期について.史泉.1977,(51):42~74.

5京都府医师会医学史编纂室.京都の医学史.京都:思文阁出版,1980:151~153,1191.

(收稿:1997-07-03  修回:1997-10-28)​
 
最后编辑:
不知道有没有吕复的书,貌似目录没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