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中成药

风韵79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3/12/06
帖子
212
获得点赞
15
声望
18
年龄
54
所在地
河南
人们比较容易接受中成药。汤药可能少数人短期容易接受些。但对中成药比较陌生,还得从头一个一个查阅说明书。印象中,西医开中成药,倒是挺顺手的。而学中医的,反而热衷于汤头或经方化裁,似乎更顺手些。听说有的中医到了国外,不敢开方,开中成药,只能针灸点穴之类搞一下,以适应洋场合。
大爷还得从头慢慢掰扯掰扯中成药,补习功课。反正大爷长住世间,有的是时间侃大山。年青人都玩抖音拚流量去了。每一阵风,总会让一些人摔一跤,捡个大元宝。也总会让一些人,摔一跤啃泡臭狗屎。而大多数的人,都充当了看客或跑龙套的,有所经历,或许积累些资历来吹牛了。
至少用过几次藿香正气水,防风通圣丸,枳术宽肠丸等极少数经历,感觉用对了,效果也是不错的。没有用过的大多数中成药,只能从抄处方开始补习了。
藿香正气水用过几次。主要治皮肤痒的。加等量白醋,外抹痒处。夏天中暑,若见头重身困,小便不黄,没有热性便秘,就用之。或感冒后久不清底,苔腻的,藿香正气水加银翘解毒丸。
防风通圣丸,用过皮肤痒,热性便秘的。或胃口好,面红头油,想减肥的。
枳术宽肠丸,就当马叮啉,增加胃肠蠕动力。运动少的老年人便秘,先用这个试试。024-5-23
 
但实在是记不住中成药的处方,只是大致知道其中的几味。如藿香正气水,印象中藿香佩兰+平胃散方。
网搜:
成分: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及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属湿滞脾胃,兼有外感者。
大爷还是记错了,是藿香紫苏,不是藿香佩兰。好再今天搜出处方来了。否则,大爷又把大爷骗了很多年了。

网摘:
明代战乱纷争,一将军带着数万将士去往云南镇压叛乱,保护百姓。

因云南海拔较高,气候暑湿重,又连日行军,将士们水土不服,行军队伍半数出现头痛,胸腹胀痛,发热症状。将军令人紧急寻找郎中,几经波折,寻来一郎中,查出病因是暑湿。万事万物,有其因果,一物降一物,治愈此病,只需藿香并加以配伍服用三日内便可痊愈。

良药苦口利于病,而这藿香药水的怪异味道难倒众多将士。战场杀敌都不怕的将军,又怎能屈服于一碗药汤,便痛饮一杯酒缓解,没想到酒加快血液循环使药效发挥更快,隔日病情好转,将军便下令让将士们以酒服药。
大战胜利后,当地百姓送他们一个称号——正气军!而加了酒精的藿香药水便成为了“藿香正气水”,并一直延续下来。
 
还得再抄点内容:注意!因为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辅料,所以要注意啦:

1、酒精过敏的人禁用。

2、服了藿香正气水,应避免服用头孢类药物,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还应避免硝咪唑类、痢特灵、奥美拉唑、酮康唑、灰黄霉素、水化氯醛、磺脲类降糖药物等配伍应用。

3、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药性分析:方中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表解是主药。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为辅药。佐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在临床上,一般多用于治疗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导致的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身重、胸膈满闷及脘腹疼痛等症。近年经过临床实践,发现藿香正气水对皮肤科疾病也有显著的疗效。



近年经过临床实践,发现藿香正气水对皮肤科疾病也有显著的疗效。



1、头癣、手足癣、灰指甲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癣、灰指甲是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而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分别对多种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而在临床中治疗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有较好的疗效。

可用藿香正气水涂擦患处,每日1-2次,有条件每日多擦几次。5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


2、疖



中医一般分为暑疖和多发性疖病,认为是内郁湿热、血热或外受风热暑邪而成;现代医学认为是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而藿香正气水中的紫苏等成分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此外,藿香芳香化湿,白芷发表、祛风、胜湿,能散郁除湿,治疗疖及疖病。可用棉签蘸藿香正气水,一日多次涂擦患部。



3、白癜风



中医认为,白癜风是风湿两邪侵入毛孔,以致气血癌滞、毛窍闭塞而成。而藿香正气水有芳香通窍、促使气行的作用。气归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

每日用净布蘸藿香正气水涂擦患部,微微用力,反复蘸擦至皮肤微红为度,一日2次。


4、外阴瘙痒



因藿香正气水是由抗多种致病菌和杀滴虫的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药组成,故治疗外阴痞痒有较好的疗效。

以藿香正气水1克:50克兑凉开水清洗外阴,男女皆可用。不但有止痒疗效,而且有一种清爽感。因此,藿香正气水的稀释液也可以充作性器官的保健清洗剂。


5、外痔



先将患处洗净,每次用藿香正气水2支加凉开水1000毫升,以药棉擦洗,每日2次。在炎症期发作时,有消炎止痛、促使萎缩之作用。


6、调整肠胃



藿香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和消化机能,并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故有芳香健胃之功,而为本方主药。

紫苏、生姜、陈皮,均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积气排出,故可加强主药藿香行气健胃之力。紫苏尚可增强胃肠蠕动;陈皮则可缓解胃肠平滑肌之痉挛;白术所含挥发油少量时亦能缓和胃肠蠕动;半夏则有较为明显的镇吐效能。诸药配合,以纠正胃肠功能紊乱,有利于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缓解。


7、发汗、解热



藿香及生姜均具有促进发汗之功;紫苏有解热之效,合而能解表祛湿。


8、利尿作用



白术利尿作用较为明显;茯苓亦有一定利尿效果,合而又能利水渗湿。



9、祛痰止咳



桔梗所含皂甘,及陈皮所含挥发油,均有剌激性祛痰作用;半夏的镇咳作用明显;甘草则既能祛痰,又能镇咳;陈皮对气管及支气管有轻度扩张作用,而有助于平喘。诸药配合,有祛痰、止咳平喘之效。

适应症: 痰多咳嗽。

用法用量:用杏仁10克煎水,送服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克,1日3次,连服3日。


10、抑菌、抗病毒



厚朴有广泛抗菌作用,其抗菌成分较稳定,不易被热、酸、碱等所破坏。试验证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紫苏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藿香所含广藿香酮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11、水土不服



藿香正气水(液)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每次服10毫升,每天3次,能够缓解水土不服症状。


12、晕车晕船



可用医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直接外涂肚脐,或将药液敷于肚脐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3、空调病



夏天冷风吹多了,会受寒感冒,或腹痛、腹泻。这些症状可内服藿香正气水(液)缓解。


14、美尼尔综合征



可用10毫升藿香正气水(液),每天服3次,连用3—5天。症状改善后,再用六君子丸调理。


15、腹泻



取干净纱布一块,折叠成4~6层置于肚脐处,将藿香正气水置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在纱布上,以充盈不溢为度,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一般两日即可见效。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16、蚊虫叮咬



用适量的藿香正气水外搽患部3-5分钟,很快就能消除瘙痒。


17、湿疹和汗疹



用藿香正气水外涂皮损处,每天3—5次,连用3—5日,对带状疱疹也有效。


18、失眠



可用藿香正气丸,每次1丸,1日2次,连服10日,疗效显著后再用归脾丸作调理。


19、肛门湿疹



在每晚临睡前,先将患处洗净,再用棉签蘸取藿香正气水涂搽患处,两周为一个疗程。此法具有良好的燥湿止痒之效。


20、皮肤瘙痒



适应症:蚊虫叮咬

用法用量:用适量的藿香正气水外搽患部3~5分钟,很快就能消除瘙痒。

用藿香正气水直接涂于患处,1日3—5次。


21、冻疮



用藿香正气水适量外搽于患处,每日3—5次。若伴有溃疡者,可先用红霉素软膏外搽,再用本品外涂,连用5—7日。


22、小儿痱子



可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浓度为:不满3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3;4~12个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2;超过1岁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1。
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



23、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适应症:水土不服、胃肠道不适。

用法用量:每次服10毫升,每天3次。



24、 消食和胃



消化不良常与“湿病”有关。为消食和胃药加点健脾化湿药,事半功倍。

适用症: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取山楂、神曲各6克,麦芽10克,水煎去渣,再加入藿香正气水20毫升,分3次服,连用3天。



25、治眩晕、耳鸣、耳聋



适应症:眩晕、耳鸣、耳聋。

用法用量:用10毫升藿香正气水,每天服3次,连用3~5天。症状改善后,再用六君子丸调理。



26、抗致病菌、杀滴虫



因藿香正气水是由抗多种致病菌和杀滴虫的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药组成,故治疗外阴瘙痒有较好的疗效。

适用症:外阴瘙痒。

用法用量:以藿香正气水1克兑50克凉开水清洗外阴。



27、治白带过多



适应症:女性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藿香正气水10毫升,每天3次,连服5~7天。



28、消炎止痛



藿香正气水在炎症期发作时使用,有消炎止痛,促使萎缩的作用。

适用症:外痔。

用法用量:先将患处洗净,每次用藿香正气水2支加凉开水1000毫升,以药棉擦洗,每日2次。



29、止吐



适应症: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3次,连用5~7日,疗效很好。



30、抑制葡萄球菌



中医一般认为是多发性疖病内郁湿热、血热或外受风热暑邪而成;现代医学认为是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而藿香正气水中的紫苏等成分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此外,藿香芳香化湿,白芷发表、祛风、胜湿,能散郁除湿,治疗疖及疖病。

适用症:疖病。

用法用量:可用棉签蘸藿香正气水,一日多次涂擦患部。

抄着抄着,发现藿香正气水快成神药了。大爷确实得多补习功课,这么多都不知道。2024-5-23
 
家里准备十来种中成药确实很方便。若是懂得医理配伍者,可以根据症状以一至三种成药搭配,省时省钱还减少麻烦和痛苦。
 
中成药销量大的:念慈菴川贝枇杷糖浆、片仔癀、肠炎宁、复方阿胶浆、太极急支糖浆、蓝芩口服液、舒筋健腰丸、
 
康恩贝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创新史。从养蜂场到制药厂,再到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中药企业,历经五十余载的演进,康恩贝踏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成长之路。
 
1.桂枝合剂,桂枝颗粒
2.桂黄清热颗粒(大青龙汤)
3.麻杏止咳片(糖浆,合剂)(麻杏石甘汤)
4.葛根汤颗粒(片,合剂)
5.小青龙合剂(颗粒)
6.桂龙咳喘宁胶囊(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炒苦杏仁
)7.小柴胡颗粒(丸,片,胶囊)
8.大柴胡颗粒
9.苓桂咳喘宁胶囊(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10.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
11.玄麦甘桔颗粒(桔梗汤加味)
12.抗病毒口服液(白虎汤加味)
13.感冒疏风片(麻桂各半汤加独活防风谷芽)
14.葛根芩连片(微丸)
15.小儿咳喘灵颗粒(看似[麻杏甘石汤]与[银翘散]的合方加减,但不推荐)
16.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主药柴胡、黄芩、桂枝、白芍、葛根加浮萍、蝉蜕)
17.清肺消炎丸(麻杏石甘汤去甘草,加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羚羊角)
18.止嗽立效丸(麻杏甘石汤加罂粟壳,葶苈子,莱菔子)
 
1.桂附地黄丸(肾气丸)
2.鳖甲煎丸
3.黄芪建中丸(黄芪健胃膏)
4.小建中片(颗粒,胶囊)
5.乌梅丸
6.大黄蛰虫丸
7.归芍调经片(胶襄)(当归芍药散加柴胡)
8.五苓散(胶囊、片)
9.香砂胃苓丸
10.党参理中丸
11.附子理中丸
12.桂附理中丸(参桂理中丸)
13.胃立康片(四苓散合吴茱萸汤加味)
14.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
15.金嗓利咽丸(半夏厚朴汤加味)
16.尪痹颗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
17.温经养血合剂、参桂调经丸(温经汤)
18.炙甘草合剂(养心定悸胶襄)(炙甘草汤)
19.酸枣仁合剂(酸枣仁糖浆,安神胶囊)
20.脑乐静糖浆(胶襄)(夜宁颗粒)(甘麦大枣汤)
21.坤泰胶囊(黄连阿胶汤)
22.四逆散(气滞胃痛颗粒)
23.茵栀黄(茵陈蒿汤加减)
24.(同仁)牛黄清心丸(薯蓣丸加镇静安神药)
25.麻仁丸(软胶襄)(麻仁滋脾丸)
26.暖宫孕子丸(胶艾汤加味)
27.寒喘丸(射干麻黄汤)
28.舒胆片(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
 
29.妇科养荣丸(胶囊)(胶艾汤加味)
30.枳术宽中胶囊
31.延参健胃胶囊(半夏泻心汤)
32.丁蔻理中丸(理中丸加公丁香白蔻仁)
33.桂枝茯苓丸(胶囊)
34.胆石利通片(硝石矾石散加味)
35.一清颗粒(胶囊,软胶囊)(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36.虚寒胃痛颗粒(黄芪建中汤加高良姜,党参)
37.芪葛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38.桂芍镇痫片(柴胡桂枝汤)
39.参芪健胃颗粒(黄芪建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蒲公英、紫苏梗、海螵蛸、山楂、木香等)
40.康妇炎胶襄(薏苡仁败酱草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41.妇炎康复片(薏苡仁败酱草散加柴胡、黄芩、陈皮、赤芍)
42.胃炎康胶囊(桂枝加芍药汤去生姜、大枣,加良姜、柴胡、黄连)
43.调经丸(温经汤加减)
44.达立通颗粒(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化裁加味)
45.补虚通瘀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红参、刺五加)
46.舒心宁片、丹蒌片(瓜蒌薤白汤加味)
47.复方白头翁片(白头翁汤加白屈菜止痛,黄连、黄柏全用小檗碱代替(本人很反对这种自作聪明的代替法,有效成分和生药能是一回事吗?!))48.益脑胶囊(《千金》定志小丸、枕中丹合生脉饮加味)
49.正天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钩藤、白芷、鸡血藤、羌独活、防风等)
50.摩罗丹(当归芍药散合百合乌药汤(《时方歌括》)加鸡内金、地榆、三七、九节菖蒲、麦冬等)
51.眩晕宁片(泽泻汤、二陈汤、二至丸合方加牛膝、菊花)
52.安神温胆丸(《外台秘要》温胆汤加人参、酸枣仁、五味子、熟地黄、远志、朱砂、大枣)
53.温肾前列胶囊(济生肾气丸加虎杖、瞿麦、篇蓄、淫羊藿)
54.前列舒丸(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去芍药,加薏苡仁、冬瓜子、韭菜子、淫羊藿、苍术、甘草)
55.宫瘤清胶囊(大黄蟅虫丸加枳实、牡蛎、蒲黄,去蛴螬、干漆、杏仁、虻虫)
 
56.小儿厌食颗粒(理中汤去甘草,加胡黄连、砂仁、槟榔、山楂、山药)
57.茵陈五苓糖浆(原方,专治肝胃湿热、湿重于热、黄疸)
58.固肠胶囊(乌梅丸去细辛、附子、人参、当归,加赤石脂、肉豆蔻、五倍子、吴茱萸、煅牡蛎、炙厚朴、建曲、诃子、川芎)
59.利胆排石片(大承气汤加茵陈、黄芩、金钱草、郁金、木香、槟榔)
60.厚朴排气合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加木香)
61.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
六十二,坤泰胶襄(黄连阿胶汤)
 
桂枝合剂,桂枝颗粒——桂枝汤

小建中颗粒——小建中汤

葛根汤颗粒——葛根汤

小青龙颗粒——小青龙汤

麻杏止咳片——麻杏石甘汤原方

寒喘丸——射干麻黄汤

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

表虚感冒颗粒——桂枝加葛根汤加杏仁

桂芍镇痫片——柴胡桂枝汤原方

五苓胶囊——五苓散原方

茵陈五苓丸——茵陈五苓散

麻仁丸——麻子仁丸

葛根芩连丸——葛根芩连汤

三黄片——泻心汤原方

黄芪建中丸——黄芪建中汤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

脑乐静——甘草浸膏、大枣、小麦。

黄芪健胃膏——黄芪建中汤

大柴胡颗粒——大柴胡汤

参苏饮——参苏丸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丸

桂黄清热颗粒——大青龙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颗粒、丸、片

麻杏止咳糖浆——麻杏石甘汤

桂龙咳喘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炒苦杏仁

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

感冒疏风片——麻桂各半汤加独活防风谷芽

苓桂咳喘宁胶囊——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少阳感冒颗粒——小柴胡汤加青蒿

玄麦甘桔颗粒——桔梗汤加味

一清胶囊——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原方

抗病毒口服液——加味白虎汤

乌头桂枝汤——附桂骨痛片

正天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钩藤、白芷、血藤、羌独活、防风

泽泻汤——眩晕宁片

桅子柏皮汤——栀子金花丸

小前胡汤——肺力咳合剂

养心定悸胶囊——炙甘草汤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丸

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丸

柴黄颗粒——柴胡和黄芩两药

尪痹颗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

茵栀黄口服液——茵陈蒿汤去大黄加黄芩、银花

黄栀花口服液——茵陈蒿汤去茵陈,加黄芩、银花

桂附地黄丸——肾气丸

坤泰胶囊——黄连阿胶汤

白虎加黄连汤——清胃黄连丸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丸

感冒疏风颗粒——麻桂各半汤加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炒谷芽

桂龙咳喘宁胶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药物再加杏仁

麻杏止咳糖浆——麻杏石甘汤配方

黄连上清片——三黄泻心汤加味

大黄蔗虫丸——大黄蔗虫胶囊

利胆排石片——大承气汤加茵陈、黄芩、金钱草、郁金、木香、槟榔

厚朴排气合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加木香

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

黄芪建中丸——黄芪健胃膏

补虚通瘀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红参、刺五加

八珍汤——十全大补丸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丸

银翘散——银翘解毒颗粒

舒心宁片——瓜蒌薤白汤加味

稳心颗粒——半张炙甘草汤

丹蒌片——瓜蒌薤白汤加味

复方白头翁片——白头翁汤加白屈菜、小檗碱

调经丸——温经汤加减

麻仁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

益脑胶囊——《千金》定志小丸、枕中丹合生脉饮加味

四逆散——气滞胃痛颗粒

妇炎康复片——薏苡仁败酱草散加柴胡、黄芩、陈皮、赤芍

茵栀黄——茵陈蒿汤加减

牛黄清心丸——薯蓣丸加镇静安神药

妇科养荣丸——胶艾汤加味

枳术宽中胶囊——枳术汤

麻仁滋脾丸——麻子仁丸加当归、郁李仁

麻仁润肠丸——麻子仁丸加枳壳、厚朴

暖宫孕子丸——胶艾汤加味

舒胆片——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

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片

虚寒胃痛颗粒——黄芪建中汤加高良姜,党参

芪葛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桂芍镇痫片——柴胡桂枝汤

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散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颗粒

参芪健胃颗粒——黄芪建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蒲公英、紫苏梗、海螵蛸、山楂、木香等

康妇炎胶囊——薏苡仁败酱草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香砂胃苓丸——胃苓汤加味

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汤

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加车前子、牛膝

胃立康片——四苓散合吴茱萸汤加味)

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

胶艾汤——艾附暖宫丸

麻杏石甘汤——麻杏止咳糖浆

白虎汤——抗病毒口服液

半夏麻黄丸——半夏露颗粒

止嗽立效丸——麻杏甘石汤加罂粟壳,葶苈子,莱菔子

桔梗汤——玄麦甘桔颗粒

固肠胶囊——乌梅丸去细辛、附子、人参、当归,加赤石脂、肉豆蔻、五倍子、吴茱萸、煅牡蛎、炙厚朴、建曲、诃子、川芎

胃炎康胶囊——桂枝加芍药汤去生姜、大枣,加良姜、柴胡、黄连

四逆散加味——逍遥丸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

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六一散——滑石粉生甘草.

姜枣祛寒颗粒——干姜和大枣

归芍调经片——当归芍药散加柴胡

三黄片——三黄泻心汤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丸

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丸

达立通颗粒——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化裁加味

宫瘤清胶囊——大黄蟅虫丸加枳实、牡蛎、蒲黄,去蛴螬、干漆、杏仁、虻虫)

桂枝芍药知母汤——散风活络丸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胶囊

胆石利通片——硝石矾石散加味

一清颗粒、胶囊——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归羊冲剂——当归生姜羊肉汤

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铅丹

定志丸——天王补心丸。

桂龙咳喘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杏仁。

金嗓利咽丸——半夏厚朴汤加味

摩罗丹——当归芍药散合百合乌药汤加鸡内金、地榆、三七、九节菖蒲、麦冬

小儿厌食颗粒——理中汤去甘草,加胡黄连、砂仁、槟榔、山楂、山药眩

温经养血合剂、参桂调经丸——温经汤

逐瘀通脉胶囊——抵挡汤原方

酸枣仁合剂——酸枣仁糖浆,安神胶囊

晕宁片——泽泻汤、二陈汤、二至丸合方加牛膝、菊花

安神温胆丸——温胆汤加人参、酸枣仁、五味子、熟地黄、远志、朱砂、大枣

脑乐静糖浆——甘麦大枣汤

茵陈五苓糖浆——茵陈五苓散原方

坤泰胶囊——黄连阿胶汤

温肾前列胶囊——济生肾气丸加虎杖、瞿麦、萹蓄、淫羊藿

大乌头煎——三乌胶丸

清肺消炎丸——麻杏石甘汤去甘草,加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羚羊角

佛手散——复方羊角颗粒

夜宁颗粒——甘麦大枣汤

排脓散——内消瘰疬丸

前列舒丸——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去芍药,加薏苡仁、冬瓜子、韭菜子、淫羊藿、苍术、甘草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主药,柴胡、黄芩、桂枝、白芍、葛根加浮萍、蝉蜕

延参健胃胶囊——半夏泻心汤

丁蔻理中丸——理中丸加公丁香白蔻仁

炙甘草合剂——炙甘草汤

市面小儿咳喘灵药——麻杏石甘汤配方加味

小儿清肺止咳口服液——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合黄芩、板蓝根、北豆根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麻杏甘石汤与银翘散合方加减。清热力度大,伤寒温病引起痰热壅肺可通治。

儿童清肺丸——麻杏石甘汤合黄芩、半夏、瓜蒌皮、桑白皮、板蓝根、浙贝等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麻杏石甘汤加银花、板蓝根、瓜蒌等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加双花、黄芩、连翘再加鱼腥草、板蓝根、麦冬

现代经典方剂双黄连口服液——双花、黄芩、连翘

蛇药、片仔癀、马应龙,外用亦在此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