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症中医治验心悟》 雷昌林著 P22
5.冠心病
(1)郝某,女,58岁,初诊:1989年8月3日。
【病史与检查】主诉:冠心病月余。患者因恶心,头晕,胸 闷气短,纳呆,精神差等症,
走到市某医院看病,经心电图检查诊 断为冠心病、心动过缓,而收入院,但以冠心病及胃病治疗一月, 症状不仅不轻,反日益加重,如不仅胸部憋闷气短,头也感憋闷 紧,后枕部沉重,恶心呕吐频繁,不思饮食,头晕不支,全身无力, 已卧床不起多日。
患者家属见其病情越来越重,十分焦虑不安, 非常担心其会突然死亡。经家属们商量,决定寻余诊治,于是悄 悄用自行车将患者推上,两个儿女左右扶着,来到余处。患者精 神很差,面色晦暗,头晕不支,频繁呕逆,恶心,大便两日未解,
查:
右上腹有明显压痛,苔黄腻,脉沉细弦左关著。
余检查完后, 笑着对患者及家属说:此症虽重,但无须担心,药到病必减。患 者及家属看余如此自信,半信半疑,拭目以待。
【病机及治则】胆郁胃逆;利胆降逆。
【处方】生黄芪20g,青皮10g,莪术15g,三棱15g,金钱草 30g,半夏10g,川朴10g,枳实10g,大黄10g(另包后下)。水煎 服,2剂,4小时1次。
并嘱停服牛奶、蛋肉、油炸物及含油脂高的花生、核桃等食 品。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不限。
【方解】该患者的主要矛盾不是冠心病而是胆囊炎。本方 以生甚补益卫气,增强身体抵抗力;青皮、金钱草,疏胆利气;莪 术、三棱行气化瘀;半夏、川朴、枳实、大黄降气导滞通便。上药 合用,共奏利胆降逆之效。
8月4日:服药一次,恶心随减,2剂服完,恶心大减,现已能 少量进食,头晕减轻,胸闷气短显减,精神体力较前恢复,今日就 诊已能由其夫陪同从家缓慢步行来到我院(相距二百米左右), 患者及其夫都喜形于色。药已中的,效不更方,仍以上方2剂, 服法同前。
8月5日:呕吐止,饮食增加,头已不晕,睡眠好,已能自由 活动,胸及头已不憋闷,气已不短,右上腹已无压痛,面已有红 色,大便1日1次较不利,心率72次/分,今早出院。现有轻恶 寒,阵发汗出,苔薄黄腻,脉浮缓。
【治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运脾利胆。
【处方】生黄芪20g,桂枝10g,炒白芍15g,青皮10g,莪术 15g,三棱15g,苍术12g,石膏30g,金钱草30g,川朴10g,枳实 20g,大黄10g(另包后下)。水煎服,3剂,1日1剂。
8月8日:外感已愈,精神体力均大增,不恶心,饮食正常, 行走无异,已能在家干些家务活,右上腹柔软,苔淡黄腻,脉浮。 仍以上方加减,2剂,以巩固疗效。
9月12日:其女来看病时述,其母从治后完全恢复健康,现 已到西安看望大女儿。
【治后感】
该患者的病主要是胆囊炎,胆囊炎能影响膈肌 的升降运动,及脾胃的纳运及升清降浊功能,导致相关症状的出 现。西医过分依赖仪器,仅以心电图结果,就以冠心病治疗,药 不对证,历时1个月,用钱4百60余元,反越治越重,卧床不起。 中医治疗仅3次,历时5天,用钱总共十几元,就获治愈。
通过此例有两点值得注意:
-为中医要认真学习西医的诊 断技术,并纳入中医理论中,以提高中医的诊治水平;
二为不要 迷信西医诊断,盲目跟风,要运用中医的四诊,来确定病机,进行 治疗。现在不少人在潜意识里,认为西医是科学的,西医的诊断 都是对的,而中医土,科学性不强,其实不然,中医的诊治,是经 过几千年实践考验的临床医学,内涵很强的科学性,运用得当, 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为什么中医被低估,
一是现代科技水平还 无法解释清楚中医理论的实质;
二是现代相当一部分中医还不 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诊治,导致中医的潜力得不到有效发 挥。故中医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
讨论一下:
1- 医家辨证为胆郁胃逆。但医家的【治后感】 并没有说明他的辨治思路,有点失望..
2--【治后感】 感叹别人中医没有学好,但具体这个医案,医家并没有说出鉴别的要点。
3- 【治后感】 首要诊断疾病为胆囊炎。。好像比别的西医更擅长西医诊断?凭西医诊断用中药?
4- 从这个医案看出,胆囊炎和冠心病的鉴别要点,反而正宗的西医不擅长诊断?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这个医案没有把辨治思路说透。。。
5.冠心病
(1)郝某,女,58岁,初诊:1989年8月3日。
【病史与检查】主诉:冠心病月余。患者因恶心,头晕,胸 闷气短,纳呆,精神差等症,
走到市某医院看病,经心电图检查诊 断为冠心病、心动过缓,而收入院,但以冠心病及胃病治疗一月, 症状不仅不轻,反日益加重,如不仅胸部憋闷气短,头也感憋闷 紧,后枕部沉重,恶心呕吐频繁,不思饮食,头晕不支,全身无力, 已卧床不起多日。
患者家属见其病情越来越重,十分焦虑不安, 非常担心其会突然死亡。经家属们商量,决定寻余诊治,于是悄 悄用自行车将患者推上,两个儿女左右扶着,来到余处。患者精 神很差,面色晦暗,头晕不支,频繁呕逆,恶心,大便两日未解,
查:
右上腹有明显压痛,苔黄腻,脉沉细弦左关著。
余检查完后, 笑着对患者及家属说:此症虽重,但无须担心,药到病必减。患 者及家属看余如此自信,半信半疑,拭目以待。
【病机及治则】胆郁胃逆;利胆降逆。
【处方】生黄芪20g,青皮10g,莪术15g,三棱15g,金钱草 30g,半夏10g,川朴10g,枳实10g,大黄10g(另包后下)。水煎 服,2剂,4小时1次。
并嘱停服牛奶、蛋肉、油炸物及含油脂高的花生、核桃等食 品。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不限。
【方解】该患者的主要矛盾不是冠心病而是胆囊炎。本方 以生甚补益卫气,增强身体抵抗力;青皮、金钱草,疏胆利气;莪 术、三棱行气化瘀;半夏、川朴、枳实、大黄降气导滞通便。上药 合用,共奏利胆降逆之效。
8月4日:服药一次,恶心随减,2剂服完,恶心大减,现已能 少量进食,头晕减轻,胸闷气短显减,精神体力较前恢复,今日就 诊已能由其夫陪同从家缓慢步行来到我院(相距二百米左右), 患者及其夫都喜形于色。药已中的,效不更方,仍以上方2剂, 服法同前。
8月5日:呕吐止,饮食增加,头已不晕,睡眠好,已能自由 活动,胸及头已不憋闷,气已不短,右上腹已无压痛,面已有红 色,大便1日1次较不利,心率72次/分,今早出院。现有轻恶 寒,阵发汗出,苔薄黄腻,脉浮缓。
【治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运脾利胆。
【处方】生黄芪20g,桂枝10g,炒白芍15g,青皮10g,莪术 15g,三棱15g,苍术12g,石膏30g,金钱草30g,川朴10g,枳实 20g,大黄10g(另包后下)。水煎服,3剂,1日1剂。
8月8日:外感已愈,精神体力均大增,不恶心,饮食正常, 行走无异,已能在家干些家务活,右上腹柔软,苔淡黄腻,脉浮。 仍以上方加减,2剂,以巩固疗效。
9月12日:其女来看病时述,其母从治后完全恢复健康,现 已到西安看望大女儿。
【治后感】
该患者的病主要是胆囊炎,胆囊炎能影响膈肌 的升降运动,及脾胃的纳运及升清降浊功能,导致相关症状的出 现。西医过分依赖仪器,仅以心电图结果,就以冠心病治疗,药 不对证,历时1个月,用钱4百60余元,反越治越重,卧床不起。 中医治疗仅3次,历时5天,用钱总共十几元,就获治愈。
通过此例有两点值得注意:
-为中医要认真学习西医的诊 断技术,并纳入中医理论中,以提高中医的诊治水平;
二为不要 迷信西医诊断,盲目跟风,要运用中医的四诊,来确定病机,进行 治疗。现在不少人在潜意识里,认为西医是科学的,西医的诊断 都是对的,而中医土,科学性不强,其实不然,中医的诊治,是经 过几千年实践考验的临床医学,内涵很强的科学性,运用得当, 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为什么中医被低估,
一是现代科技水平还 无法解释清楚中医理论的实质;
二是现代相当一部分中医还不 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诊治,导致中医的潜力得不到有效发 挥。故中医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
讨论一下:
1- 医家辨证为胆郁胃逆。但医家的【治后感】 并没有说明他的辨治思路,有点失望..
2--【治后感】 感叹别人中医没有学好,但具体这个医案,医家并没有说出鉴别的要点。
3- 【治后感】 首要诊断疾病为胆囊炎。。好像比别的西医更擅长西医诊断?凭西医诊断用中药?
4- 从这个医案看出,胆囊炎和冠心病的鉴别要点,反而正宗的西医不擅长诊断?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这个医案没有把辨治思路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