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4/29 #3 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陷脈為瘻,留連肉腠。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 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陷脈為瘻,留連肉腠。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 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4/29 #4 我個人理解的先賢意思大致."風寒濕,都會阻礙氣血運行.".
江海余生 声名远扬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0 帖子 8539 获得点赞 1709 声望 113 2025/04/29 #5 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成立。 中医的理论也不例外,都有限定条件 你觉得不对,那是因为没碰到或者不理解限定条件。 在中医里,病因一般分为 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比如内生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你所说的“风寒湿”,既有内生的,也有外感的。 不仅风寒湿会影响气血运行,上面说的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影响气血运行。
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成立。 中医的理论也不例外,都有限定条件 你觉得不对,那是因为没碰到或者不理解限定条件。 在中医里,病因一般分为 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比如内生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你所说的“风寒湿”,既有内生的,也有外感的。 不仅风寒湿会影响气血运行,上面说的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影响气血运行。
江海余生 声名远扬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0 帖子 8539 获得点赞 1709 声望 113 2025/04/29 #7 六经八纲 说: 你对这个问题看到太浅了 点击展开... 到底哪一点让你觉得它不对的? 还有最讨厌这种说话说一半的!
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4/30 #8 我講的和這個帖子講得息息相關. 赵绍琴名老中医治肾病三法宝、两验方 医家简介: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绍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自幼在其家父指导下阅读古典医籍,后又拜师于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及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又经60余年临床,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创见颇丰。 他尤其对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有深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治疗方法,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疗效颇佳。 九九有话说:名老中医治肾病的三法宝、两验方,打破肾炎治疗传统,有经验方、有理论谈,文章虽长,但醍醐灌顶,值得反复研读! **********************************************... www.tcmbe.com 即便是趙老師也沒有完全透露機理. 你至少能說出一些相關的詞,內行一伸手,哪怕兩個字就知道你看懂了. 再討論
我講的和這個帖子講得息息相關. 赵绍琴名老中医治肾病三法宝、两验方 医家简介: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绍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自幼在其家父指导下阅读古典医籍,后又拜师于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及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又经60余年临床,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创见颇丰。 他尤其对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有深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治疗方法,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疗效颇佳。 九九有话说:名老中医治肾病的三法宝、两验方,打破肾炎治疗传统,有经验方、有理论谈,文章虽长,但醍醐灌顶,值得反复研读! **********************************************... www.tcmbe.com 即便是趙老師也沒有完全透露機理. 你至少能說出一些相關的詞,內行一伸手,哪怕兩個字就知道你看懂了. 再討論
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4/30 #9 這些和治療免疫疾病相關. 誰能講出道理. 知道機理才能組方. 當然了,可能各有所長.
江海余生 声名远扬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0 帖子 8539 获得点赞 1709 声望 113 2025/04/30 #10 六经八纲 说: 這些和治療免疫疾病相關. 誰能講出道理. 知道機理才能組方. 當然了,可能各有所長. 点击展开... 又是这样,遮遮掩掩! 我猜你是在用伤寒理论否定温病理论。 风寒湿和风湿热两回事! 这个帖子里面,人家分析的这么清楚你觉得不对吗? 组方原则都给出来了,可惜还是有人不会用! 要不然现今也不会那么多肾病患者了! 嗯,你要说我没看懂也行吧,随意!
六经八纲 说: 這些和治療免疫疾病相關. 誰能講出道理. 知道機理才能組方. 當然了,可能各有所長. 点击展开... 又是这样,遮遮掩掩! 我猜你是在用伤寒理论否定温病理论。 风寒湿和风湿热两回事! 这个帖子里面,人家分析的这么清楚你觉得不对吗? 组方原则都给出来了,可惜还是有人不会用! 要不然现今也不会那么多肾病患者了! 嗯,你要说我没看懂也行吧,随意!
Z zhhzhh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11 帖子 330 获得点赞 109 声望 43 2025/04/30 #11 早几年有赵老治过肝肾方面问题的患者网上反馈,多数效果不错,也有个别基本无效的.
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5/02 #12 尽管知道有很多先辈名籍里提到这个,我认为治风先治血是不对的. 不是猖狂冒犯,大家可以探讨医理,想也是无妨
Z zhhzhh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11 帖子 330 获得点赞 109 声望 43 2025/05/02 #13 常见的风疹(含荨麻疹)一类皮肤病比较难治吧,但通过治血效果很明显;头晕,目眩,气上冲这些中老年常见病,通过治血多可较快见效 最后编辑: 2025/05/02
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5/02 #14 zhhzhh 说: 常见的风疹(含荨麻疹)一类皮肤病比较难治吧,但通过治血效果很明显;头晕,目眩,气上冲这些中老年常见病,通过治血多可较快见效 点击展开... 荨麻疹,最简单的办法是外发. 当然前提确认是风疹 (这种情况在小孩中多,初发),而不是血毒(成人就不见的了,因为很多皮肤病接近)". "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头晕,目眩,气上冲这些中老年常见病,通过治血多可较快见效" 应该是用凉血,-也可以说是解毒. 不见的是活血. 写道这,我也发现. 古人说的"先治血",也不一定是指"活血".
zhhzhh 说: 常见的风疹(含荨麻疹)一类皮肤病比较难治吧,但通过治血效果很明显;头晕,目眩,气上冲这些中老年常见病,通过治血多可较快见效 点击展开... 荨麻疹,最简单的办法是外发. 当然前提确认是风疹 (这种情况在小孩中多,初发),而不是血毒(成人就不见的了,因为很多皮肤病接近)". "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头晕,目眩,气上冲这些中老年常见病,通过治血多可较快见效" 应该是用凉血,-也可以说是解毒. 不见的是活血. 写道这,我也发现. 古人说的"先治血",也不一定是指"活血".
Z zhhzhh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11 帖子 330 获得点赞 109 声望 43 2025/05/02 #15 不止是凉血,活血. 年轻时治病多注重气,效果一般,多年实践才认识到"血"的重要.许多疑难病的疗效才得以较大的提高.干中医这行理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多实践,多总结,不能只靠想象,真实的疗效才是关键 最后编辑: 2025/05/02
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5/02 #17 治风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再查了一下,不是我誤解,這后半句"血行風自滅",不就是活血嗎? 還是這些書籍說的不對. 風和血,我認為不在同一個地方. 風和濕可能在同一層.
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5/02 #18 提到"治风先治血"的古籍.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痹》 《本经疏证》 《本草经解》 《本草征要》 等, 我看只不过是互相引用罢了
江海余生 声名远扬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0 帖子 8539 获得点赞 1709 声望 113 2025/05/03 #19 六经八纲 说: 治风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再查了一下,不是我誤解,這后半句"血行風自滅",不就是活血嗎? 還是這些書籍說的不對. 風和血,我認為不在同一個地方. 風和濕可能在同一層. 点击展开... 你多查一点吧; 网上有不少人论述;从基础分析到医案佐证的都有,选择适合你层次的论述去看可能对你的帮助会大一些。 对名医经验不能理解的,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开始就否定; 应该是多方寻求证据,再来判断! 看你的论述,断断续续的,也能看出你没有把风和血联系起来,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自身的中医理论体系,我说的是自己认知上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实际上的理论体系。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才会对中医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才会在治疗上有所进展。
六经八纲 说: 治风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再查了一下,不是我誤解,這后半句"血行風自滅",不就是活血嗎? 還是這些書籍說的不對. 風和血,我認為不在同一個地方. 風和濕可能在同一層. 点击展开... 你多查一点吧; 网上有不少人论述;从基础分析到医案佐证的都有,选择适合你层次的论述去看可能对你的帮助会大一些。 对名医经验不能理解的,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开始就否定; 应该是多方寻求证据,再来判断! 看你的论述,断断续续的,也能看出你没有把风和血联系起来,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自身的中医理论体系,我说的是自己认知上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实际上的理论体系。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才会对中医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才会在治疗上有所进展。
六经八纲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12/08 帖子 759 获得点赞 118 声望 43 所在地 大陆以外 2025/05/03 #20 治风先治血,得有來,為什么這么做. 有解釋. 因為 古書解釋,我不認同. "血燥, 這些祛風藥,更加增加血燥." 常見去風藥,都是些苦味的, 怎么會增加血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