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文化 陆士谔:人身之六经

静安高级技师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25/04/19
帖子
13
获得点赞
20
声望
3
年龄
39
所在地
上海
经就是经脉,人身上的脉有纵、有横,横的叫做络脉,纵的叫做经脉。那经脉共有六条,三条是阳经,三条是阴经,三阴三阳就是六经。六经各有名目,三阳经一是太阳、二是阳明、三是少阳;三阴经一是太阴、二是少阴、三是厥阴。六经的病症各有不同,治法也各各不同,并且讲到六经的病症不但是经脉为病,还有经气为病,那经气比了经脉还要重要。

从前柯韵伯讲六经经气最为透彻,他把周朝地理来譬解。他说六经犹之周朝的列国,腰以上为三阳经地面,三阳主外而本乎里,里边的心就是三阳经气夹界的地方。内由心胸,外自巅顶,前至额颅,后至肩背,下及于足内合膀胱,都是太阳地面。这一经统领荣卫,主一身之表症,犹之近边御敌之国。

内自心胸,至胃及肠外,自额颅由面至腹,下及于足,都是阳明地面,这一经多气多血,统领一身的肌肉。由心至咽出口颊,上耳目,斜至巅,外自胁,内属胆,都是少阳地面。统领一身之凑里,外邻太阳,内近阳明,犹之京畿地方。

腰以下是三阴地面,三阴经主里不及外,腹部就是三阴经夹界的地方。从大腹由脾及二腹魄门,为太阴地面。从腹内到两臂,及膀胱尿道,为少阴地面。自腹内由肝上膈至心,从胁肋下及小腹宗经,为厥阴地面。这厥阴一经,通行三焦,主一身之里症,犹之周京夹辅之国。

太阴、阳明,同居异治,犹之周召分陕的故事。少阴、太阳、厥阴、少阳四经的部位,有内外、出入、上下、牵引之不同,犹之周天子分土域民,犬牙相错的制度。所以六经之经气,犹之列国之地面;六经之经脉,犹之周家之道路。

六经之病,有正邪、客邪、合病、并病、属脾、属胃者,犹之贼寇充斥,或在本境,或在邻国,或入京师。太阳经经气,地面最大,内邻少阴,外邻阳明,故病都有相关的。如小便不利原是膀胱为病,偏偏少阴病里头也有小便不利症,那是邪已及到太阳地界了。腰痛本来是肾病,偏偏太阳病也有腰痛症,那是邪已到了少阴的地界了。六七日不大便,明明是阳明症,偏偏兼有身热头痛,那是阳明热邪已经侵及太阳地界了。头项强痛,明明是太阳病,偏偏兼着鼻鸣干呕,那是太阳风邪已经侵着阳明地界了。

心胸的部位,明明是阳明地面,偏偏又是太阳的通衢大道,就为太阳主荣卫,心胸确是营卫的本根,营与卫环周不休,犹之边邑下的吏民士卒会于京畿,往来不绝。即如喘而胸满这一症,确是太阳外邪进了阳明地面,大大的搔扰,所以称他太阳、阳明合病。倘使头不痛、项不强,胸中痞硬,气冲咽喉不得息,那不是邪太阳来,实是阳明实邪结于胸中,犹之乱民骚聚本境而为患。

心为六经之主,所以六经都有心烦症。倘使没有头项强痛,那么这个烦不属太阳;没有往来寒热,那么这个烦不属少阳;没有见三阴症,那么这个烦不属三阴了。所以心愦愦、心怵惕、心懊憹,一切的虚症都属阳明,为的是心就住在阳明的地位。阳明差不多就是京师,所以心呀、腹呀都在那里。邪在心,症见虚烦;邪在腹,症见实热。就为心在上为阳,属于无形;腹在下为阴,属于有形。人身上的病都与心腹相关,阳邪聚在心里头,阴邪聚在腹里头,肝为阴中之阳,故能使阴邪上搏于心。阳明主在里之阳,故能使阳邪下聚于腹。

再以兵法比喻,用兵之要在明地形,必先明乎六经之路,才知贼寇所从来。知道某方是某府的来路,某方是某部的去路,来路是边关,三阳经就是。去路是内境,三阴经就是。六经的来路各各不同,太阳是条大路,少阳是条僻路,阳明是条直路,那太阴是近路,少阴是后路,厥阴是斜路。客邪多从三阳来,正邪多由三阴起,犹之外寇从边关至,乱民自内地生。

明六经的地形,始得握百病之枢机,详六经的来路,乃得操治病之规则。以症来论,伤寒是大寇,病从外来;中风是流寇,病因旁及;杂病是乱民,病由中起。所以治病之法第一须认明是何等之寇,第二须认明由何地而起。发于其境,便御之本境,移祸邻郡,即两路来攻,如邪入太阳地面,即汗而散之,犹之敌军陈利兵于要害,乘其未定而击之也。邪之轻者在卫分,重者在营分,尤重者在胸膈,犹之寇浅者在关外,其深者在关上,尤深者在关内也。所以麻黄汤为关外之师,桂枝汤、葛根汤为关上之师,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为关内之师矣。

人身之六经,有六经之经脉,有六经之经气。病袭吾身,即犯经气,中医对于仲景《伤寒论》毕世穷研,并不是研究伤寒一症,实是研究六经经气。以认明经气对付百病,便不致如云中捉月,雾里看花矣。医者固不可不知,非医者亦不可不知!

《士谔医话》

愚按:一部《素问》归纳下来其实就三个字,治未病。何谓治未病?其实就是上古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提倡的全民素质和医学教育。何以见得?郑文焯《医故》引胡澍《素问校义》谓:素者,法也;郑注《士丧礼》曰:形法定为素。宣十一年《左传》曰:不愆于素,并训素为法。素问者,法问也,犹杨雄著书,谓之《法言》等句,已可见一斑。虽然这有点过于理想主义,然而陆先生在文章最后一句仍以近似的口吻告诫非医者,其心于公于私可当下立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