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怎么评估?

吴阳

尽力学
杏叶会员
注册
2023/12/03
帖子
29
获得点赞
9
声望
3
所在地
临门
对于中医治疗的疗效评估完全按照症状改善情况评估还是还可以看检验检查指标?(中医确实有人有能力做到未病先防,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足够的底蕴是做不到的,要不就是骗人。有多少人能做到“扁鹊看蔡桓公”?要不就是捞钱骗人的。)如果没有具体的临床表现应该怎么诊断?诊断不明确,治疗就无从谈起。有些时候中医治疗被神话是在现在各种检验检查没有问题,但是患者确有症状的时候解决了,他就神了。四诊合参,临床中实践起来太难,不是说做不到,而是说采集信息的时候会有遗漏,会造成漏诊误诊。临床经验的总结太慢了,等到自己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已经很久了,我认为这就是学院派中医被人诟病的原因。确有传承的他的经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而现在我们出来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都会有自己的经验总结,它还要进一步接受时间的考验,要反复差缺补漏。这就来得慢了。说到这里我逐渐理解了西医为什么一定意义上来说好学好用,他是成体系的,个人能动性对他的影响很低,他就是相当于中医中确有师承的,你不用管他为什么有用怎么起作用的,他内部逻辑能够自洽。
 
对于中医治疗的疗效评估完全按照症状改善情况评估还是还可以看检验检查指标?(中医确实有人有能力做到未病先防,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足够的底蕴是做不到的,要不就是骗人。有多少人能做到“扁鹊看蔡桓公”?要不就是捞钱骗人的。)如果没有具体的临床表现应该怎么诊断?诊断不明确,治疗就无从谈起。有些时候中医治疗被神话是在现在各种检验检查没有问题,但是患者确有症状的时候解决了,他就神了。四诊合参,临床中实践起来太难,不是说做不到,而是说采集信息的时候会有遗漏,会造成漏诊误诊。临床经验的总结太慢了,等到自己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已经很久了,我认为这就是学院派中医被人诟病的原因。确有传承的他的经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而现在我们出来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都会有自己的经验总结,它还要进一步接受时间的考验,要反复差缺补漏。这就来得慢了。说到这里我逐渐理解了西医为什么一定意义上来说好学好用,他是成体系的,个人能动性对他的影响很低,他就是相当于中医中确有师承的,你不用管他为什么有用怎么起作用的,他内部逻辑能够自洽。

判断中医的疗效,指标和症状都要评估。
因为有时候中医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并不能阻断疾病进展。

比如冠心病患者和颈动脉斑块患者,温和的中药也能改善患者胸闷气短心痛、头晕眼花高血压的症状,但无法阻止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大。
只有间隔适当的时间进行冠脉显影或者颈部超声,才能知道药效是否能够达到缩小病灶的强度,从而调整用药品种和剂量(增加益气破瘀的草木之品及搜风剔络的虫类药)。

当然,在这样的流程下治疗几位、十几位、几十位患者、中医师就能提炼出【用药品种和剂量】跟【患者体质证候程度】及【仅能改善症状还是可以消减病灶】之间的大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从而减少后来患者的西医学有创检验的次数。
这种中医师利用西医检测来辅助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从而积累辨证用药经验、提高自身医术提高方式,也将使广大的后来患者受益。

没有临床表现的人进行防病养生,要靠舌诊和脉诊来判断体质偏颇。
因为在阴阳正邪偏颇不大的情况下,症状往往因为人体的代偿调节机能而暂未表现出来,但舌脉上已经有反映了。

现代医学检验指标是中医四诊的延伸、也是疗效校验的加强手段,要充分的利用起来。
中医难以标准化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范化,不能完全标准化正是中医个性化医疗相对于西医的优势所在。
临床医学都属于【工学】而不是【理学】,虽然它们都包含理学基础,但经验传承都是它们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医也有经验,只是大幅少于中医。
 
最后编辑:
判断中医的疗效,指标和症状都要评估。
因为有时候中医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并不能阻断疾病进展。

比如冠心病患者和颈动脉斑块患者,温和的中药也能改善患者胸闷气短心痛、头晕眼花高血压的症状,但无法阻止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大。
只有间隔适当的时间进行冠脉显影或者颈部超声,才能知道药效是否能够达到缩小病灶的强度,从而调整用药品种和剂量(增加益气破瘀的草木之品及搜风剔络的虫类药)。

当然,在这样的流程下治疗几位、十几位、几十位患者、中医师就能提炼出【用药品种和剂量】跟【患者体质证候程度】及【仅能改善症状还是可以消减病灶】之间的大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从而减少后来患者的西医学有创检验的次数。
这种中医师利用西医检测来辅助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从而积累辨证用药经验、提高自身医术提高方式,也将使广大的后来患者受益。

没有临床表现的人进行防病养生,要靠舌诊和脉诊来判断体质偏颇。
因为在阴阳正邪偏颇不大的情况下,症状往往因为人体的代偿调节机能而暂未表现出来,但舌脉上已经有反映了。

现代医学检验指标是中医四诊的延伸、也是疗效校验的加强手段,要充分的利用起来。
中医难以标准化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范化,不能完全标准化正是中医个性化医疗相对于西医的优势所在。
临床医学都属于【工学】而不是【理学】,虽然它们都包含理学基础,但经验传承都是它们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医也有经验,只是大幅少于中医。
感谢老师!有这种疑问是因为我看到的遇到的能够对指标有明显改变的有,但是不多。有了方向就能少迷茫一些。
 
感谢老师!有这种疑问是因为我看到的遇到的能够对指标有明显改变的有,但是不多。有了方向就能少迷茫一些。

糖尿病高血压痛风之类的疾病,其症状与指标是高度挂钩的,
所以中医药降血糖血压尿酸之类的指标与改善症状的同步性较高,也很常见。

指标和症状分离度比较高的主要是癌症和心脑血管病等器质性疾病,
也就是痰瘀互结已经产生了有形包块,而且是恶性的或者顽固渐进性的包块的疾病。


《中华医药》 20181208 血栓狙击队
https://tv.cctv.com/2018/12/08/VIDE7ahk4nqiBqgVR2CgJqSH181208.shtml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中医学院一位叫刘兴志的年轻医生,为一名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濒临死亡的患者开出动物药,使其化险为夷。时至今日,全蝎、水蛭、白花蛇依然是刘兴志医生手中攻克血栓的尖兵。 (《中华医药》 20181208 血栓狙击队)
 
任何医疗,都是以改善生活质量或兼顾生存时间为目的,但是,很难兼顾。实际上,医疗是个伦理命题或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个人经历过才会理解。
 
任何医疗,都是以改善生活质量或兼顾生存时间为目的,但是,很难兼顾。实际上,医疗是个伦理命题或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个人经历过才会理解。
所以
西医的“三级预防”中:
“一级预防(消除病因)”、
“二级预防(早期筛查)”、
“三级预防(临床治疗)”。
【一级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能够兼顾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同理
中医的“养生(治未病)、治将病、治已病”三者之中,
【平日养生】以致【阴平阳秘、正气存内】最能兼顾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

上升到哲学层面:
防微杜渐,化偏颇于无形。
积正抑邪,融治理于一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