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黄宫绣《本草求真》 鸡肉 (原文)
黄宫绣《本草求真》 鸡肉 (原文)
-----
鸡肉
(一)
(原禽)补肝火,动肝风
鸡肉(专入肝)。补虚。载之本经。不为不是。然鸡属巽而动风(巽生风)。
外应乎木,内通乎肝,得阳气之最早,故先寅而鸣(宗 曰: 鸡鸣于五更,日至巽位,感动其氣然也)。
鸣必鼓翅,火动风生之象(时珍曰:“《礼记》云: 天产作阳,地产作阴。鸡卵生而地产,羽不能飞,虽为阳精,实属风木,是阳中之阴也,故能生热动风。风火相扇,乃成中风)。
(二)
风火易动而易散。人之阳事不力者不宜食鸡。是以昔人有利妇人不利男子之说。
而东南之人肝氣易动。则生火生痰。病邪得之,为有助也。
故阴虚火盛者不宜食鸡。食则风火益助矣;脾胃虚弱者不宜食鸡。食则肝邪益甚,而脾益败矣。
味者不察,既犯阴虚火动脾虚不食两症,又不撙节口腹,反执补虚之说,殊为可惜。
至于妇人小产胎动,尤不宜食(食则并气益动而血益损,脾益虚而胎益堕)。
(三)
惟有乌骨鸡,别是一种,独得水木之精,性专走肝肾血分,补血益阴,为补虚除痨、祛热、生津止渴及下痢、噤口、带下、崩中要药(时珍曰: 乌色属水,牝象属阴,故乌雌所治皆血分之病,各从其类也)。
如古方有用乌骨鸡丸以治妇人百病(取其补虚益阴)。
(四)
鬼击卒死用热血以涂心下即苏(肘后用乌鸡冠血沥口中令咽。仍破此鸡拓心下。冷乃弃之道边妙)。
鸡冠位处至高,精华所聚。凡年久雄鸡色赤,尤为阳气充盛,故可刺血以治中恶惊悸(阴不胜阳)。
及或中风口眼 斜,用血涂其颊上即正(咸能走血透肌,故主之)。
鸡血和酒调服,可以使痘即发。
对口毒疮,可用血涂,即散(风势善行,以毒攻毒)。
中蜈蚣毒,舌胀退场门。可用冠血浸舌并咽即消(取其物性之有畏恶而得制伏)。
其效甚众。
至于雄鸡肝味甘微苦而温,何书载治阴痿不起(千金方用鸡肝三具并菟丝子一斤为末,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六十丸,酒下)及小儿疳积,眼目不明并肝经实热、虚热(实热,用雄鸡软肝并胡黄连、白芙蓉花、肉豆蔻为末,化服。虚热,用鸡肝同明雄黄、桑白皮、鸡内金为末,酒蒸去药食)皆以取其肝以入肝,气类相感之意。
鸡屎白性寒不温,用之以治鼓胀
(普济方云: 治鼓胀旦食不能暮食,由脾虚不能制水,水反胜土,水谷不运,气不宣流,故令中满。其脉沉实而滑。宜鸡矢醴主之。
何大英云: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精气不得渗入膀胱,别走于腑,溢于皮里膜外,故成胀满,小便短涩,鸡矢性寒,利小便,诚万金不传之宝也。用腊月干鸡矢白半斤,袋盛,以酒醅一斗,渍七日,温服三杯,日三。或为末服二钱亦可)。
石淋(古今验录: 用鸡矢白日中半干,炒香为末,以酸浆饮服方寸匙,日二次,当下石出)。
瘢痕(外台以猪脂三升,饲乌鸡一只,三日取矢,同白芷、当归各一两煎十沸,去渣,入鹰矢白半两调敷)。
风痹(千金方用腊月乌鸡矢一升,炒黄为末,绢袋盛渍三升酒中,频频温服令醉)。亦以取其消导利湿、清热除风之义。
惟鸡子性禀生化最初之气,兼清浊而为体,味甘气寒,性专除热疗火,为风热痫 及伤寒少阴咽痛必用之药。
卵清微寒,性专治热解毒,为目痛赤痛、烦满咳逆、小儿下泄、妇人难产胞衣不出、痈疽敷肿必用之药。
卵黄微温,性专利产安胎,但多食则滞(鼎曰:勿多食,令人腹中有声,动风气。和葱蒜食之气短。同韭子食成风痛。共鳖肉食损人。共獭肉食成遁尸。同兔肉食成泄痢。妊妇以鸡子鲤鱼同食令儿生疮。同糯米食令儿生虫。)
他如卵壳研末,磨障除翳,及或敷下疳疮,盖以取其蜕脱之义。
伤寒劳复用此熬,令黄黑为末,热汤调服,亦以取其风性发散之意。
肫内黄皮,性专清谷除热、止烦通溺。并卵中白皮,能散久咳结气,皆以取其性气上行下入之妙。
然要鸡中具有温性,则能动火助风,具有寒性,则能清热利湿,具有平性,则能益阴秘阳。
用鸡而在于肝,则可通肝以治疳;用鸡而在于肫、于屎,则可入腑以消食;用鸡而在于抱出皮壳,则可入目以磨翳。而仍不越乎巽木风动以为之主。故能直入厥阴而不岐耳。
(五)
凡血虚筋挛及阴虚火起骨蒸,服此大忌。诸鸡惟乌骨乌肉白毛最良。
黄宫绣《本草求真》 鸡肉 (原文)
-----
鸡肉
(一)
(原禽)补肝火,动肝风
鸡肉(专入肝)。补虚。载之本经。不为不是。然鸡属巽而动风(巽生风)。
外应乎木,内通乎肝,得阳气之最早,故先寅而鸣(宗 曰: 鸡鸣于五更,日至巽位,感动其氣然也)。
鸣必鼓翅,火动风生之象(时珍曰:“《礼记》云: 天产作阳,地产作阴。鸡卵生而地产,羽不能飞,虽为阳精,实属风木,是阳中之阴也,故能生热动风。风火相扇,乃成中风)。
(二)
风火易动而易散。人之阳事不力者不宜食鸡。是以昔人有利妇人不利男子之说。
而东南之人肝氣易动。则生火生痰。病邪得之,为有助也。
故阴虚火盛者不宜食鸡。食则风火益助矣;脾胃虚弱者不宜食鸡。食则肝邪益甚,而脾益败矣。
味者不察,既犯阴虚火动脾虚不食两症,又不撙节口腹,反执补虚之说,殊为可惜。
至于妇人小产胎动,尤不宜食(食则并气益动而血益损,脾益虚而胎益堕)。
(三)
惟有乌骨鸡,别是一种,独得水木之精,性专走肝肾血分,补血益阴,为补虚除痨、祛热、生津止渴及下痢、噤口、带下、崩中要药(时珍曰: 乌色属水,牝象属阴,故乌雌所治皆血分之病,各从其类也)。
如古方有用乌骨鸡丸以治妇人百病(取其补虚益阴)。
(四)
鬼击卒死用热血以涂心下即苏(肘后用乌鸡冠血沥口中令咽。仍破此鸡拓心下。冷乃弃之道边妙)。
鸡冠位处至高,精华所聚。凡年久雄鸡色赤,尤为阳气充盛,故可刺血以治中恶惊悸(阴不胜阳)。
及或中风口眼 斜,用血涂其颊上即正(咸能走血透肌,故主之)。
鸡血和酒调服,可以使痘即发。
对口毒疮,可用血涂,即散(风势善行,以毒攻毒)。
中蜈蚣毒,舌胀退场门。可用冠血浸舌并咽即消(取其物性之有畏恶而得制伏)。
其效甚众。
至于雄鸡肝味甘微苦而温,何书载治阴痿不起(千金方用鸡肝三具并菟丝子一斤为末,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六十丸,酒下)及小儿疳积,眼目不明并肝经实热、虚热(实热,用雄鸡软肝并胡黄连、白芙蓉花、肉豆蔻为末,化服。虚热,用鸡肝同明雄黄、桑白皮、鸡内金为末,酒蒸去药食)皆以取其肝以入肝,气类相感之意。
鸡屎白性寒不温,用之以治鼓胀
(普济方云: 治鼓胀旦食不能暮食,由脾虚不能制水,水反胜土,水谷不运,气不宣流,故令中满。其脉沉实而滑。宜鸡矢醴主之。
何大英云: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精气不得渗入膀胱,别走于腑,溢于皮里膜外,故成胀满,小便短涩,鸡矢性寒,利小便,诚万金不传之宝也。用腊月干鸡矢白半斤,袋盛,以酒醅一斗,渍七日,温服三杯,日三。或为末服二钱亦可)。
石淋(古今验录: 用鸡矢白日中半干,炒香为末,以酸浆饮服方寸匙,日二次,当下石出)。
瘢痕(外台以猪脂三升,饲乌鸡一只,三日取矢,同白芷、当归各一两煎十沸,去渣,入鹰矢白半两调敷)。
风痹(千金方用腊月乌鸡矢一升,炒黄为末,绢袋盛渍三升酒中,频频温服令醉)。亦以取其消导利湿、清热除风之义。
惟鸡子性禀生化最初之气,兼清浊而为体,味甘气寒,性专除热疗火,为风热痫 及伤寒少阴咽痛必用之药。
卵清微寒,性专治热解毒,为目痛赤痛、烦满咳逆、小儿下泄、妇人难产胞衣不出、痈疽敷肿必用之药。
卵黄微温,性专利产安胎,但多食则滞(鼎曰:勿多食,令人腹中有声,动风气。和葱蒜食之气短。同韭子食成风痛。共鳖肉食损人。共獭肉食成遁尸。同兔肉食成泄痢。妊妇以鸡子鲤鱼同食令儿生疮。同糯米食令儿生虫。)
他如卵壳研末,磨障除翳,及或敷下疳疮,盖以取其蜕脱之义。
伤寒劳复用此熬,令黄黑为末,热汤调服,亦以取其风性发散之意。
肫内黄皮,性专清谷除热、止烦通溺。并卵中白皮,能散久咳结气,皆以取其性气上行下入之妙。
然要鸡中具有温性,则能动火助风,具有寒性,则能清热利湿,具有平性,则能益阴秘阳。
用鸡而在于肝,则可通肝以治疳;用鸡而在于肫、于屎,则可入腑以消食;用鸡而在于抱出皮壳,则可入目以磨翳。而仍不越乎巽木风动以为之主。故能直入厥阴而不岐耳。
(五)
凡血虚筋挛及阴虚火起骨蒸,服此大忌。诸鸡惟乌骨乌肉白毛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