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验方秘方 急性痛风屡验方

张文泰老中医,治疗痛风,运用四妙勇安汤的剂量很大啊,不知道谁有用过这么大的剂量?

请教一下,中药药量很大,怎么煎煮中药?没有这么大的砂锅啊?😄

==================
张文泰老中医临床妙用四妙勇安汤的经验: 中国民间疗法2014年9月第22卷第9期
张武标1 张武强2

1.上海电力医院,200050
(2.江西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妙勇安汤出自《验方新编》,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组成。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热毒炽盛、瘀血伤络、脱疽证,症见四肢红肿痛剧或溃烂腐臭,甚则脚趾结节脱落,延及足背、烦热口渴、舌红脉弦。

张文泰老中医,临证五十余年,勤研经典,精于临床,喜用经方治病,屡屡得心应手。现将其应用四妙勇安汤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患者,男,76岁。2010年12月20日初诊。

自诉患痛风已20余年,其症状表现为足趾疼痛,每因劳累、受寒、饮酒而复发,晚间痛甚。

近半个月来因受寒,饮酒过量,食动物内脏及多种海鲜产品,右侧大趾疼痛剧烈、肿胀,曾口服秋水仙碱、别嘌呤、布洛芬缓释胶囊,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但肿胀难消,故求治于中医。

症见患者神疲乏力,痛苦面容,右足不能下地行走,右足大趾红肿热痛,压痛阳性,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UA 762μmol/L。

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为历节病(浊瘀痹)。证属:浊瘀痹阻、湿热蕴结。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止痛。

方药:土茯苓150g,忍冬藤60g,金银花30g,玄参30g,当归15g,葛根30g,车前子30g,薏苡仁60g,滑石30g,淡竹叶10g,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20g,山慈菇10g,威灵仙30g,甘草10g。

每日1剂,早晚各1次,水煎服。用药5剂后,患者已能下地行走,自述疼痛明显缓解,右足大趾肿胀明显消减,皮温正常。

守上方再服7剂巩固疗效,患者脚趾红肿热痛完全消失,行走正常。

为防复发,加用补肾壮骨方药:
土茯苓60g,忍冬藤30g,金银花30g,玄参30g,当归15g,葛根30g,薏苡仁30g,威灵仙30g,山慈菇10g,川牛膝20g,山茱萸15g,熟地黄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川续断15g,杜仲15g,生黄芪15g,生甘草10g。
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服用。

连用15剂后,患者诸症消失而愈。

实验室检查:UA 262μmol/L,嘱停药观察,戒烟酒,禁食海鲜、动物内脏及豆制品,生活要有规律,适当控制饮食与体重,坚持适量运动,避免受寒及潮湿、过度劳累,情志愉快有助于巩固疗效。

随访2年未复发。

按: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多因患者受寒、劳累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湿热内蕴,滞留经络关节后与气血相搏,使筋脉拘急,经络瘀阻而发生剧痛,红肿灼热而成。

故选土茯苓、忍冬藤为君药,以清热利湿、通络除痹、凉血解毒散结。

金银花、玄参、当归、牛膝、葛根、山慈菇共为臣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玄参、当归清热凉血化瘀;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脉,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葛根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山慈菇化痰解毒散结。

滑石、车前子、薏苡仁、淡竹叶、黄柏、苍术共为佐药,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为使药。

痛风是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损,为防复发,上方加减运用加入补肾壮骨药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川续断、杜仲,以补肾固本,补肝肾,强筋骨;黄芪益气固表。诸药合用共奏热毒散、痰浊祛、瘀阻消、痛风愈的良好疗效。



丹毒

患者,男,29岁。2010年7月16日来诊。

主诉:右小腿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已1周。最近半个月来因感冒、劳累,步行过多后,右小腿即骤然焮红肿痛,同时恶寒发热,体温39.6℃左右。

每次用抗生素治疗几天后,病情可见好转,但停药后反复发作,步行不利。

诊见患者右小腿焮红肿胀,灼热疼痛,体温39.8℃,右侧淋巴结肿痛,舌质红,苔黄。

西医诊断为慢性丹毒急性发作。

中医诊断为流火,腿游风。

证属:湿热下注,化火为毒。

治宜:利湿清热,凉血解毒。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
金银花30g,升麻30g,马齿苋30g,忍冬藤30g,玄参30g,生地黄30g,当归15g,牡丹皮15g,栀子10g,虎杖20g,黄柏10g,苍术10g,滑石18g,薏苡仁30g,泽泻15g,甘草5g。
每日1剂,早晚各1次,水煎服。

配合外用:马齿苋50g,芙蓉花50g,绿豆50g,生大黄50g,研细粉,用猪胆汁调敷。

用药7剂后,上述诸证消失,为防复发,用二妙散,每次9g,每天2次调理而愈。

随访2年多未复发。

按: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或足癣处入侵。丹毒好发于下肢,发病急,蔓延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易反复发作,有时可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腿。

患者常有头痛,畏寒发热、局部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局部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白细胞升高、血沉加速、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

下肢丹毒,中医称为腿游风,亦名流火。由于湿热下注,化火为毒所致。下肢丹毒极易复发,成为慢性丹毒。

方中金银花、升麻清热解毒;

马齿苋、忍冬藤、玄参、当归、生地黄、牡丹皮、虎杖、栀子凉血解毒、通络散结、消肿止痛;

黄柏、苍术、滑石、薏苡仁、泽泻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达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良好功效。



带状疱疹

患者,女,59岁。2009年6月9日来诊


患者自诉:1周前感冒后,右腰部皮肤灼热刺痛1周,

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曾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1片,注射阿昔洛韦针,外涂炉甘石洗液,疼痛未缓解。

证见:患者腰部一片带状疱疹,大面积成群簇集的水疱,疱液清亮,灼痛如刀割,彻夜难眠,痛苦呻吟,不堪忍受,颜面通红,心烦意乱,小便黄赤,大便略干,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诊为缠腰火毒。
证属:肝胆湿热。
治宜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祛湿止痛。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瓜蒌100g,升麻30g,金银花30g,玄参30g,当归15g,红花10g,龙胆草10g,板蓝根30g,马齿苋30g,赤芍30g,延胡索18g,全蝎10g,甘草15g。
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水煎服。
配合外用:25%藤黄酊100mL加利多卡因针

剂20mL混匀,涂患处,每2h用1次。

患者用药5剂后,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好,腰部疱疹已全面干枯结痂,部分已脱痂,余神经痛时作,已能忍受,舌质偏红,苔稍黄腻,脉弦滑。守上方7剂巩固疗效,以上诸症消失而愈。

按: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毒”。

西医认为是水痘病毒感染神经所致。其体表病灶与内在神经走向一致。表现为水疱成串成簇,晶莹透亮,根部皮肤潮红,疼痛难忍。病甚者,体表病灶痊愈后,后遗神经痛往往经久难消。

中年女性,肝阳不足,血虚肝旺,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兼外感风邪上窜引发上述诸证。

方中瓜蒌润燥开结、漾热涤痰、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

板蓝根、升麻、金银花清热解毒;

龙胆草、马齿苋清热利湿泻火;

玄参、赤芍凉血化瘀止痛;

当归、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全蝎祛风散结止痛;

甘草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祛湿止痛的良好功效。



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男,67岁。2011年12月28日来诊。


自诉平素嗜酒,患风湿性关节炎10年,近来因受寒四肢关节肿痛。西医曾用芬必得,肿痛有所减轻。近日受寒着凉病加剧。

诊见:患者四肢关节红肿热痛,以腕踝关节尤甚,足不能立,手不能握,心烦不眠,饮食无味,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边有瘀点,舌苔黄腻,脉弦。

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为热痹。证属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
金银花90g,忍冬藤60g,玄参30g,当归20g,牛膝15g,地龙10g,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30g,威灵仙30g,皂角刺30g,甘草15g。
每日1剂,早晚各1次,水煎服。

用药7剂后,患者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减轻。

守上方7剂巩固疗效,诸症消失。

为防复发,给予大活络丸9g,每天2次调理1个月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患者原有风湿性关节炎,气血阻滞脉络。又长期嗜酒,湿热内郁,加之冬季寒冷而发。

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

玄参、忍冬藤凉血解毒,通络散结;

当归、地龙、牛膝活血通络;

黄柏、苍术、薏苡仁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威灵仙疏通十二经络;

皂角刺消肿散结;

甘草解毒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达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良好功效。



过敏性紫癜

患者,男,20岁。2010年8月12日来诊。


自诉1周前因天热夜晚睡阳台地面,小腿受虫咬后,早起见全身风团,瘙痒异常,四肢伸侧出现广泛片状瘀斑,1周来全身泛发风团,夜间尤甚,瘙痒剧烈,夜寐不安。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属正常范围。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曾注射葡萄糖酸钙针、维生素C针、地塞米松针,口服开瑞坦、左西替利嗪片、强的松、维生素C片等,疗效不佳。

诊见:患者两小腿、两上肢成片皮下出血,皮肤散在大片红斑或紫斑逐渐增多,按之色不退,散在大量风团、色红,双小腿、双上肢伸侧可见密集之鲜红、黯红瘀点呈粟粒大小,高出皮面。大便燥,小便黄短,伴手足心热,口干、腰腿酸软,舌红津少,脉细数。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中医诊断为肌衄。证属阴虚内热,血热外溢成斑,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解毒化斑、消风止痒。

方药:
水牛角(先煎2h)100g,金银花30g,忍冬藤30g,玄参90g,生地黄30g,牡丹皮20g,紫草20g,茜草20g,仙鹤草30g,益母草30g,连翘20g,麦冬15g,白茅根20g,淡竹叶15g,徐长卿30g,白鲜皮30g,蝉蜕30g,浮萍30g,大枣12枚,甘草10g。
每日1剂,早晚各1次,水煎服。

用药7剂后,患者全身斑疹有所减退,皮下已不出血,瘙痒明显缓解。

守上方2周巩固疗效,复诊时已无皮下出血点,瘀斑消失,全身已不瘙痒,嘱用玄参、麦冬、徐长卿各10g,代茶饮调理善后1个月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病因复杂,细菌、病毒、药物、虫咬等均可促使发病。好发于下肢,以小腿伸侧为主,重者可波及上肢、躯干。

方中水牛角、忍冬藤、玄参、生地黄凉血解毒;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化斑;

牡丹皮、紫草、茜草、仙鹤草、益母草凉血止血;

玄参、麦冬养阴清热;

白茅根、淡竹叶凉血清热利湿;

徐长卿、白鲜皮、蝉蜕、浮萍祛风止痒;

大枣健脾胃;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解毒化斑、祛风止痒的良好功效。



蜂窝组织炎

患者,女,41岁。2011年7月15日来诊。

自诉3天前因脚癣致足背瘙痒,抓破皮肤后感染。

诊见患者足背肿胀明显,红肿热痛,痛如鸡啄,恶寒发热,足部活动受限,发热39.9℃,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5%。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

西医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中医诊断为痈疽。证属热毒郁结、瘀血阻络。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
金银花90g,玄参30g,当归20g,连翘30g,蒲公英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30g,薏苡仁30g,皂角刺50g,甘草15g。
每日1剂,分早晚各一次,水煎服。

连用5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肿胀明显缓解,皮肤温度正常,已能正常行走。

守上方5剂后,诸症消失而愈。

按:急性蜂窝组织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侵入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所致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多由皮肤损伤后感染所致,亦可由局部感染病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血液循环扩散而发生,病变扩散迅速。

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玄参凉血解毒、清热散结消痛;

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薏苡仁促脾利湿、消肿排脓止痛;

皂角刺消肿散结、攻坚排脓;

甘草解毒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共达清热解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良好功效。



讨论

四妙勇安汤方证乃因热毒内蕴、气血瘀阻、阴气亏耗所致。


金银花为主药清热解毒;玄参为辅药滋阴清热;

当归为佐药活血和营;

甘草为使药和中解毒。

重用金银花、玄参,既清气分邪热,又解血分热毒,玄参还可养阴散结;

当归温润,活血祛瘀,流通血脉,补养阴血以濡四末;

甘草缓急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达清热解毒、活血生津止痛的良好功效。

(收稿日期2014-04-23)
 
最后编辑:
痛风早期,湿热实证,所以剂量大。

看患者体型,体质辩证:是否五大三粗、虎背熊腰、满面红光、声如洪钟。

再摸脉:是否有力、重按搏指、洪滑弦数。

再看舌苔:是否舌质红、苍老、边无齿痕、舌苔黄厚腻腐浊、口气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