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十三)——对若干中医问题的思考之“降维打击”

医路奇缘老程
中医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06-07 · IP 天津
929 浏览

一,降维打击与辨证论治
《孟子·尽心上》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荀子《劝学》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一直在用“草根、树皮”这类物质防治疾病的中医,所凭借的又是什么呢?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层次,同一层次的问题,很难靠同一层次的思考来解决。 只有当你自己的认知层次提高之后,才能顺利解决低层次的问题,就好像大学生做小学生的数学题。”
刘力红博士在《思考中医》一书之中指出:“中医学是一门‘以道御器,以神御形’的学问!”“道”也好,“神”也罢,都是属于“形而上”范畴的事物,而我们眼中的“器世界”却仅仅是属于“形而下”范畴的事物!因此中医学是一门“以形而上统形而下”的学问!是一门搞“降维打击”疾病的学问。
“降维打击”有两个特点,即:第一问题处理起来很简单;第二呢?往往是从很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地方入手!我们现在就从这两个方面来举例说明中医学的这一特点!
“辨证论治”和“经络”都是中医学独有的东西!这两个问题是如何体现出中医防治疾病时是“降维打击”的呢?
第一, 中医是历来反对“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的,更反对“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行为!难道中医学不承认所谓的“病灶”吗?“病灶”明明就在那里!中医为什么反对直接对“病灶”的处理呢?难道“头痛、脚疼、眼前疮”不是事实吗?不需要去处理吗?中医当然不会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更不认为这些问题不应该被及时地处理!只是认为“曲径通幽处”,应该用另外的方法加以解决,效果才可能更好!
如《步入<伤寒论>之门》一书有如下的数则医案:
1, 病毒性眼角膜炎
患者王某,女,病毒性眼角膜炎。右眼疼痛,视力下降多年,屡经中西医诊疗不效,西医诊为病毒性角膜炎,亦曾来我(即温兴韬先生,下同。)处用五苓散等方剂治疗不效。其后曾赴广州请一位西医眼科专家诊治一年余,每月往返一次,却仍不效。后又复来我处求治,问诊得知其仅右眼处恶风,当即决定处以桂枝汤,这一历时数年之久屡治不愈的眼病,仅仅10余剂桂枝汤就痊愈了。
2, 乳腺炎
患者陈某,女,乳腺炎。某年春节前,该患者来诊,两乳红肿热痛,当时我未加思索便处以家传验方,无非是以清热解毒为主的方药而已,并嘱咐患者若服药后,未能痊愈,春节后可再来就诊。本来以为药到病除,谁料节后患者复来,症状依旧,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赶紧静下心来认真诊察,此时突然发现患者两乳虽红肿热痛但却恶风明显,令人匪夷所思,遂予以桂枝汤5
剂。此后,患者许久未来复诊,两个月后路遇其嫂,千恩万谢,述说其妹当初在其他医院诊治,花费颇巨而不效,在我处仅花费几十元即获痊愈。此后,无论遇到任何患者,我都不敢草率从事,必认真仔细用心诊察。
3, 足跟痛
汪某,男,右足跟痛已有数月之久。诊脉之际正思考如何下手,此时患者自述“就这边脚跟每天好像有凉风往里面吹”,遂予桂枝加芍药汤5剂而愈。
4,头痛
易某,男,头痛。自诉自幼时起即经常头痛,1984年就因为头痛而高考不利,平素独头部恶风,每年盛夏其颈部以下可吹电扇,唯独头部不可,遂与桂枝汤,数剂而愈。
5, 面瘫
黄某,男,面瘫。患者为一卫生院院长,面瘫数日,输液治疗不效而来就诊,问诊知其面部恶风,予3剂桂枝汤而愈。不久其单位另一位医生也因患面瘫前来就诊,亦因其面部恶风而予桂枝汤3剂而愈。
回想早年治疗面瘫患者很多,然多针药并用。还曾治愈一面瘫达3年之久的患者,他医均认为不可能治愈。当时我还颇为自豪,但彼时根本想不到面瘫的治疗与桂枝汤有关。
谨按:桂枝汤虽然被称为群方之首,但却也仅是一张极为普通的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方剂!为何一张本来是治疗太阳病中风证的方剂,为何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大概就是“辨证施治”的结果吧!中医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之中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可见中医之治病时“随证治之”,而不是“因病施治”的!
首先,“证”是中医的抓手;而“辨证”则是中医获取抓手的方法和措施。其次,若局限于“因病施治”,就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可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按爱因斯坦的理论,“辨证论治”是中医实现对疾病“降维打击”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