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壳是什么中药?是西瓜翠衣?还是瓜蒌皮?
来源于陈潮祖的一则医案
______
范某,男,43岁.1973年10月22日以咳血半年就诊。
自述:
半年前咳血住院,每次咳血量少则30ml~50ml,多则200ml~300ml,或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发无定时。
咳血前有气息上涌,腥气上泛之感。经某地区医院诊为支气管扩张,治疗半年,收效甚微,
于是转某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该院再一次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出血。
经治2周,效仍不佳,于是转求吾师诊治。
询知脘痞胸闷,口苦心烦:观其舌绛,苔黄厚而腻;审六脉沉弦滑数。
诊断:咳血。
辨证:肝经湿热壅盛,木火型金。
治法:清热除湿,凉肝止血。
方药:蒿芩清胆汤化裁。
青蒿30g 黄芩10g 青黛10g
陈皮10g 半夏15g 茯苓15g
甘草10g 枳实10g 竹茹10g
栀子10g 瓜壳15g 滑石 20g
芦根30g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渐服腻苔渐退,咳血渐少,至5剂尽而血止。
吾师分析指出:仅木火刑金所致咳血,即有阴虚、血热、痰火之别。此证一派湿热壅滞之象,显然属于痰火一类无疑。
治此若单纯清热凉血止血,则湿浊愈闭,血可暂止而出血倾向不能从根本上得到纠正,甚至有可能愈演愈烈;若单纯燥湿清热,则出血现证难以控制。
故当二者兼顾。
此方实为蒿芩清胆汤合咳血方化裁而成。
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瓜壳、滑石、芦根,宣肺降气,燥湿化痰,利湿泄浊;
青蒿、黄芩、青黛、栀子,清热透邪,凉血止血。
全方能使湿热上下分消其势。邪去、郁开、火散、血宁,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出血动因。
按:
①此证脉沉是湿遏热伏,气机郁闭之象,切切不可以阳虚论!若误阳郁为阳虚,妄投温热,是火上浇油,祸不旋踵!
②蒿芩清胆汤原方用碧玉散一青黛、滑石、甘草共9g,青黛用量很轻。
本案用至10g,将治胆胃气分湿热的方剂改造为气血两清之剂,仅1药剂量调整,就扩大了该方应用范围,说明吾师用方不拘成法,具有很大灵活性和创新性。古方在他的实践过程中,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来源于陈潮祖的一则医案
______
范某,男,43岁.1973年10月22日以咳血半年就诊。
自述:
半年前咳血住院,每次咳血量少则30ml~50ml,多则200ml~300ml,或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发无定时。
咳血前有气息上涌,腥气上泛之感。经某地区医院诊为支气管扩张,治疗半年,收效甚微,
于是转某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该院再一次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出血。
经治2周,效仍不佳,于是转求吾师诊治。
询知脘痞胸闷,口苦心烦:观其舌绛,苔黄厚而腻;审六脉沉弦滑数。
诊断:咳血。
辨证:肝经湿热壅盛,木火型金。
治法:清热除湿,凉肝止血。
方药:蒿芩清胆汤化裁。
青蒿30g 黄芩10g 青黛10g
陈皮10g 半夏15g 茯苓15g
甘草10g 枳实10g 竹茹10g
栀子10g 瓜壳15g 滑石 20g
芦根30g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渐服腻苔渐退,咳血渐少,至5剂尽而血止。
吾师分析指出:仅木火刑金所致咳血,即有阴虚、血热、痰火之别。此证一派湿热壅滞之象,显然属于痰火一类无疑。
治此若单纯清热凉血止血,则湿浊愈闭,血可暂止而出血倾向不能从根本上得到纠正,甚至有可能愈演愈烈;若单纯燥湿清热,则出血现证难以控制。
故当二者兼顾。
此方实为蒿芩清胆汤合咳血方化裁而成。
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瓜壳、滑石、芦根,宣肺降气,燥湿化痰,利湿泄浊;
青蒿、黄芩、青黛、栀子,清热透邪,凉血止血。
全方能使湿热上下分消其势。邪去、郁开、火散、血宁,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出血动因。
按:
①此证脉沉是湿遏热伏,气机郁闭之象,切切不可以阳虚论!若误阳郁为阳虚,妄投温热,是火上浇油,祸不旋踵!
②蒿芩清胆汤原方用碧玉散一青黛、滑石、甘草共9g,青黛用量很轻。
本案用至10g,将治胆胃气分湿热的方剂改造为气血两清之剂,仅1药剂量调整,就扩大了该方应用范围,说明吾师用方不拘成法,具有很大灵活性和创新性。古方在他的实践过程中,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