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文化 漫谈中医的尴尬-看电视剧《灼灼韶华》有感

kiddyzheng

惊鸿一瞥
杏叶会员
注册
2022/11/18
帖子
43
获得点赞
27
声望
18
年龄
55
所在地
beijing
中医在当今中国的尴尬 政府也在大力推广。影视圈也在大力炒作。民众信其神秘力量。可是处境却是很尴尬。西不西,中不中。

借用戏中一个情节 老太爷把祖传秘方告诉孙女,说这个方要根据个人,根据地域,根据季节等等来做调整。

随后镜头一转,女主和她的科学家就开了“国药工厂”。要用流水线生产祖传秘方,用最新的技术 最新的科技。要走出国门。光耀中华。

我不知道世人是否看出其中如此的讽刺和悖论。至少编剧是毫无察觉,就是把他所有的听到的词都堆砌在戏里。

如果中医是被这样“推广”和“宣传”,能不尴尬吗?
 
中医在当今中国的尴尬 政府也在大力推广。影视圈也在大力炒作。民众信其神秘力量。可是处境却是很尴尬。西不西,中不中。

借用戏中一个情节 老太爷把祖传秘方告诉孙女,说这个方要根据个人,根据地域,根据季节等等来做调整。

随后镜头一转,女主和她的科学家就开了“国药工厂”。要用流水线生产祖传秘方,用最新的技术 最新的科技。要走出国门。光耀中华。

我不知道世人是否看出其中如此的讽刺和悖论。至少编剧是毫无察觉,就是把他所有的听到的词都堆砌在戏里。

如果中医是被这样“推广”和“宣传”,能不尴尬吗?

郝万山教授伤寒论讲座(录制时间大约2002年),第一课就说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某次医学会议,专家讨论认为【中医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与【西医规范化的群体治疗方案】相比,代表【更先进医学诊疗模式】。

有些人仍然抱着崇洋媚外、上赶着与国际接轨的心态,而丧失自我的主体性。
现在中医成为国家战略,高层的提法都变了,不再是中医要与国际接轨,而是中医要走向世界(以我们的思想理论和诊疗方法为标准)
 
郝万山教授伤寒论讲座(录制时间大约2002年),第一课就说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某次医学会议,专家讨论认为【中医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与【西医规范化的群体治疗方案】相比,代表【更先进医学诊疗模式】。

有些人仍然抱着崇洋媚外、上赶着与国际接轨的心态,而丧失自我的主体性。
现在中医成为国家战略,高层的提法都变了,不再是中医要与国际接轨,而是中医要走向世界(以我们的思想理论和诊疗方法为标准)

国家对待中医的政策,不得不说,也是“尴尬”的一个主要根源。近乎于“捧杀”。
 
政府现在的所作所为,或许只是因为迫于医保缺口的巨大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国家来说中医有两大优点:一就是您说的,对内医疗,价格低廉效果良好。对于国内很多贫穷地区,缺医少药,中医就是唯一的选择。二就是对国外,属于中国独一无二的医疗技术,而且很多时候效果神奇,能用来拉关系增加盟友,类似于乒乓外交,大熊猫外交。

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国家只是想利用中医,而非扶植中医,甚至还有根深蒂固的“外来的制度才是更好的”。就出现了电视剧里面的“尴尬”,

一方面想借助中医,另一方面又看不上中国传统。从整个教育系统,还有医院,行医证书,制药等等都引用西方的体系。中医院学生要考英文,学英文。中医要出论文,用小白鼠验证针灸理论,针灸要搞穴位标准化。似乎标准化才是国际竞争力。才能抢占国际的高地。制药则有更多问题。从根子上就丧失了中医那种因人因地的辨证治病的基本底线。什么是标准化?光学西方的皮毛,要搞什么穴位的国家标准,这完全是走了歪路。

如此一来,捧得再高又有何用?那就是"捧杀“而已。中华文化本身有其生命力,是要从国家开始,真正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开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人都喜欢大谈国学和国服,大谈什么老祖宗的辉煌历史。却无人喜欢文言文。喜欢中医的神奇效果,真正医院却对中医不敢重用。
 
最后编辑:
对于国家来说中医有两大优点:一就是您说的,对内医疗,价格低廉效果良好。对于国内很多贫穷地区,缺医少药,中医就是唯一的选择。二就是对国外,属于中国独一无二的医疗技术,而且很多时候效果神奇,能用来拉关系增加盟友,类似于乒乓外交,大熊猫外交。

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国家只是想利用中医,而非扶植中医,甚至还有根深蒂固的“外来的制度才是更好的”。就出现了电视剧里面的“尴尬”,

一方面想借助中医,另一方面又看不上中国传统。从整个教育系统,还有医院,行医证书,制药等等都引用西方的体系。中医院学生要考英文,学英文。中医要出论文,用小白鼠验证针灸理论,针灸要搞穴位标准化。似乎标准化才是国际竞争力。才能抢占国际的高地。制药则有更多问题。从根子上就丧失了中医那种因人因地的辨证治病的基本底线。什么是标准化?光学西方的皮毛,要搞什么穴位的国家标准,这完全是走了歪路。

如此一来,捧得再高又有何用?那就是"捧杀“而已。中华文化本身有其生命力,是要从国家开始,真正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开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人都喜欢大谈国学和国服,大谈什么老祖宗的辉煌历史。却无人喜欢文言文。喜欢中医的神奇效果,真正医院却对中医不敢重用。
中医界缺少敢说真话的领军人物。
 
中医要火,关键还看疗效。疗效不行说啥也没用。
大家去医院看看,西医人满为患,中医门可罗雀。
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到底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中医要火,关键还看疗效。疗效不行说啥也没用。
大家去医院看看,西医人满为患,中医门可罗雀。
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到底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搞笑的是,就算是这部“吹捧中医中药”的电视剧,里面男主角受伤住院,用的还是西医西药。只是当医生宣布他醒不过来之后,女主才用家传的“万灵丹”进行救治。就连吹捧都吹不好。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