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入世中医学》第六章第六节(续)

勇仔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6/13
帖子
285
获得点赞
18
声望
18
年龄
62
三、小肠
小肠位于小腹肠系膜中,上与胃相接,与胆、胰相连,下通大肠,盘曲于腹内,中空而身薄体长。具有润滑主运,传化食靡,分清别浊之功能,继胃之重吸收之作用。
腐熟后的食靡从胃降下而传入小肠,小肠受之,润滑主运,传化食靡,因其有肝、胆、胰之排泄物的参与,和其独特的体长,天才地具有分清别浊之功能,中医学称之为“肠气”。分清是在主运的同时,继胃之重吸收作用,再次将令靡中的精微物质重吸收上输于肝、胆、胰。别浊是在主运的作用下,将食靡作进一步分解成靡秽向大肠传送。故以润为顺,燥之则干数日不解,过润则滑下而作泻。虚则主运无力而停滞,腹痛腹满腹胀,欲纳而食难。过食则胃伤肠伤;滞则腹痛时发,腹中肠鸣;逆则嗳气频作,腥臭,甚则呕吐;蛔生则气窜而痛,时痛时止。
四、大肠
大肠上与小肠相接,绕腹腔内一圈,下开窍于肛门。是饮食入口,由水谷传化为食靡到靡秽到秽屎的最后传化过程。由于其同属肠系膜传化之腑,因此其功能作用与小肠相似,主运润下,传化靡秽,吸收,燥化成形,排泄之功能。
靡秽入于大肠,大肠受之,主运润下,中医学称之为“秽气”。此时的靡秽已无精微可言,重浊而秽臭,称之为“秽屎”,并含有大量的毒气。所以大肠所吸收的是浊水:一将秽屎燥化成形,二保障自身的润下,三被肠气重吸收。
饮食入胃,在正常状态下,水谷在胃内腐熟约为四小时,传之小肠分清别浊约为八小时,进入休眠状态约十二小时,所以饮食的整个传化过程为二十四小时。当燥化成形后,大肠之秽气功能逐渐减弱,宗气自行运至,通过神的感知作用:一鼓气将秽屎送出肛门称为“大便”;二同时作用于膀胱之浊气放出尿液称为“小便”。
故大便的正常与否,与纳入的时间,与胃、小肠、大肠的功能密切相关。若传化不及则燥化太过而便干;若传化太过则燥化不及而便水,或一日数次。燥润适宜则下便正常,每日如期。若寒、热、燥、湿与靡秽之毒气相结,则毒发肠腐,成痈成石。积热屎臭,湿热便腻。
若胃不治则肠损,传化失常;气滞则痛,气陷则脱肛,气虚则失禁。气机不利,矢气频频。
五、膀胱
膀胱位于少腹,上分别与左右两肾有管相通,下通尿道,与胞中相邻。其主要功能为贮尿,司放束。
肾气下降,滤尿下传于膀胱,膀胱受之,中医学称之为“浊气”。浊气司放束,尿满则放,下通尿道而排出体外。放完司束,束尿而贮。浊气盛则束尿时长,放尿射盆。浊气虚则束尿难禁,甚则失禁或尿液自流。
由于尿液来自于肾之滤,故肾气的盛衰与浊气的司放束功能息息相关。同样,浊气的司放束功能失常,则浊水上泛亦会影响到肾气的司滤释作用,积毒成腐。
故寒则浊气司束而尿多尿频,热则尿沸而尿短尿痛,伤于石则尿急尿痛,石与热结则便下赤尿。
六、三焦
三焦作为六腑中的一个腑,是中医学的独特见解。中医学将胸、腹作为一个整腑,内藏五腑六腑,以气、血、精为用,具有调节脏腑之间关系,平衡气血物质的化生之功能。
中焦肝、脾,司化生气血,在下焦底气的推动下上输于上焦肺、心,经肺、心的司散布又将气血输布全身,化生脾气升清降浊;化生肝气疏发收泄;化生肾气滤释水液;化生胃气腐熟水谷;化生肠气分清别浊;化生秽气燥化排屎;化生浊气贮水放尿。摄血于脉,营养于组织,周而复始。三焦通达,化物质为功能,化功能为精华,聚精于胞中,填于任、督,生髓、生脑、生神。将一个庞大的有机整体有序有规地进行个体生命活动。
所以,三焦学说实际就是宗气学说的总概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