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生活在矿区,看看有没可能是慢性中毒?比如痛痛病
痛痛病是首先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一种奇病,因为病人患病后全身非常疼痛,终日喊痛不止,因而取名“痛痛病”(亦称骨痛病)。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本病在日本大正年代即已开始出现,长期被认为是原因不明的特殊的地方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病人数增加,1946年8月,长泽才正式报导了病例。1955年,河野,荻野在报告中称之为痛痛病,以后又以“妇中町熊野地区的奇病——痛痛病”为题公开发表于1955年8月4日的“富山日报”。1957年荻野等人提出矿毒学说,认为可能与其上游的矿山废水中铅、锌、镉有关。1960年证实病因是镉中毒。当年12月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接着,于1963年及1965年日本厚生省、文部省又先后组织了专门的研究班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十几年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以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排除了各种假说,于1968年证实并指出“痛痛病”是由镉引起的慢性中毒。它首先使肾脏受损,继而引起骨软化症,是在妊娠授乳,内分泌失调,老年化和钙不足等诱因作用下形成的疾病。
发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某铅锌矿的含镉选矿废水和尾矿渣污染了河水,使其下游用河水灌溉的稻田土壤受到污染,产生了“镉米”,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得病。从而“痛痛”被定为日本第一号公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