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骨科检查方法

上肢瘫痪
1.上肢轻瘫试验:
(l)患者站立或取坐位,两上肢向前伸直,前臂旋前手掌朝下。数秒钟后,即见患肢的前臂呈过度旋前位,或同时小指外展,而且患肢无力而逐渐下落。
(2)患儿或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如四肢有偏瘫、骨折或脱位,则患肢活动较少或完全不动。
(3)针刺痛患肢,如不出现上肢屈曲动作,可能为瘫痪、骨折或昏迷。小儿该肢如感觉尚存在,则可因刺痛而啼哭。
2.分指试验:又称手指外展对比法。患儿双手五指分开(外展),两手相合,指指相对,几秒钟后,有轻瘫的一侧手指逐渐并拢(内收)。
3.肢体坠落试验:患者仰卧,将其两上肢伸直提起与躯干垂直,观察其坠落情况,昏迷患者瘫痪侧迅速坠落而且沉重,常落在自己胸部;而健侧则是向外侧倾倒,坠落速度较慢。如果患肢为轻瘫,则可维持于垂直位一段时间,但比健侧时间短,此项又称肢体坠落试验。
下肢瘫痪
1.巴尔利(Barre)下肢瘫痪试验:
方法一:患者俯卧,检查者将其双膝屈曲至垂直位,放手后几秒钟,患肢即逐渐下垂。
方法二:患者俯卧,用力屈膝使足跟碰到臀部,即可看出轻瘫侧的躁关节与趾关节不能用力跖屈。
2.敏卡锡尼(Mingazini)试验:患者仰卧,髋、膝关节屈曲至直角位,几秒钟后患肢即不能支持下垂,即为试验阳性。
3.昏迷病人下肢轻瘫试验:将患者下肢屈曲,足跟不离床,然后突然放手。若该肢无瘫痪,则逐渐伸直至原来位置。若该胶向外侧倒下或下肢伸直处于外旋位,表明该肢有轻瘫。
4.下肢外旋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两足扶直并拢,如下肢瘫痪,则患侧足向外侧倾倒。
5.三屈征:
(l)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以针刺痛其下肢,或迅速用力将足趾肠屈。若患者该下肢出现踩关节、膝关节和髓关节屈曲,即称三屈征阳性,又称三屈反射,也称马利一福克斯现象,说明脊髓腰段以上有横贯性(完全性)损害。
(2)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然后一侧下肢主动屈髓、屈膝.正常人踩关节也反射性地环屈,即三屈征阴性。若出现跺关节背屈,即称为三屈征阳性。说明对侧锥体束有损害。如同时出现足极度肠屈和内翻,可能是额叶皮质有病变。
(3)患者俯卧,下肢伸直,然后一侧下肢屈膝。正常人踩头 节反射性地肠屈。如屈膝同时出现跺关节背屈和髓关节屈曲配 反射动作,即称为三屈征阳性,说明对侧额叶皮质或锥体束病
6.全部反射:又称总体反射或总体屈曲反射。下肢某处稍受震动或刺激,即可引起广泛而显著的肌肉痉挛、髓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躁关节背屈(称为三屈征)、双下肢内收、前腹壁痉挛,瘫痪区某处皮肤出汗,有时出现反射性排尿、排便、阴茎勃起、血压升高等现象。这种广泛而显著的反射就称为“全部反射”。此种反射是由于脊髓反射中枢失去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兴奋性增强和扩散的结果。此反射阳性多见于脊髓腰能段以上完全横断性损害而腰能段完整者。
7.皮肤划纹试验:为刺激皮肤引起的毛细血管反射。
(l)白色皮肤划纹反应:用钝头竹签加适度压力在皮肤上划压,数秒以后皮肤就会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称为皮肤划纹现象。正常持续1 ^J 5min即行消失。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提示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2)皮肤红色划纹反应:经竹签划压很快出现红色条纹,持续时间较长(数小时),而且逐渐增宽或皮面隆起,则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皮肤划纹反应减弱或消失。
8.发汗试验:伤肢皮肤涂以1%一2%含磺溶液,干燥后再撤一层淀粉。然后使患者发汗,淀粉在汗液的作用下变为蓝色。
在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节段以下分布区无汗或少汗,根据淀粉变色情况,可以作出判断。
 
正中神经损伤
1.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拇指与示指不能屈曲,中指屈曲不完全。
2.拇指对掌试验:正常拇指对掌运动时,拇指末节指腹可与小指末节指腹面面相对,正中神经损伤时,拇指只能与小指的侧缘相接触,不能与指腹相接触。
3.拇指与小指尖相对试验:当拇指尖与小指尖相对时,正常此两指末节的中轴(或指甲的中线)可在同一直线上。如拇指不能对掌,拇指尖只能对小指尖的一侧,则两个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有交角。
4.两手互握试验:患者取坐位,两肘支于桌上,两手举起,手指交叉互相握手,即可见其患侧示指、中指不屈曲。
5.屈指试验:检查者将患手举起,固定示指近侧指间关节使之伸直,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若正中神经损伤,则不能主动屈曲。或将患者手掌平放于桌面上,五指张开,然后五指作搔抓桌面的动作,即可见其示指不能搔抓。此征阳性说明损伤部位在前臂以上,引起指深屈肌麻痹。
6.拇指屈曲试验:患者手放于桌上,手掌朝上。检查者固定拇指掌指关节于屈曲位,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或检查者用右手示指顶住患者拇指末节指腹作对抗,嘱其抗阻力地屈曲指间关节,如无力或不能屈曲说明拇长屈肌无力,正中神经损伤部位可能在肘部以上。
7.拇指小指夹纸试验:嘱患者患手拇指与小指夹一个纸片,检查者如能轻易抽出纸片,即为试验阳性,说明拇指对掌肌无力。
8.瓦顿伯格(Wartenberg)试验:患者取坐位,双手四指并拢,拇指挠侧外展,然后两手示指及拇指尖侧面相靠拢,放在自己面前,可见患侧拇指无力外展而逐渐变内收姿势。

尺神经损伤
1.花托试验:患手五指不能汇拢呈花托状,故不能托起一只水杯。
2.夹纸试验:将一纸片放在患手两指之间,嘱患者用力夹紧,如检查者能轻易抽出纸片,即为试验阳性,说明掌侧骨间肌无力。
3.弗罗门(Fromen )试验:又称持板试验。患者用拇指与示指夹住木板的边上,要求拇指伸直放平,即可见患侧拇指指间关节仍处于显著屈曲状态,因拇内收肌无力、拇长屈肌作用加强所致。
4. Forment试验:嘱患者双手拇、示指夹持同一纸片,患侧拇指末节若出现屈曲状,即为阳性,说明拇内收肌麻痹。
5.小指外展试验:患者五指并拢,手掌朝下,平放桌上,然后小指作外展和内收动作,若患侧小指不能外展即为试验阳性。
6.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小指与环指无能力屈曲。
7.小指屈指试验:患者手掌朝下,平放于桌上,五指伸直,然后各指作搔抓桌面动作,如小指不能搔抓,即为试验阳性。或将患手举起,检查者固定环指、小指近侧指间关节于伸直位,然后让患者屈曲环指、小指的远侧指间关节,即可见二指末节不能主动屈曲。
8.拇指一示指指尖相对试验:拇指尖与示指尖不能相碰构成1101,形姿势。
 
挠神经损伤
1 .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拇指不能与其余四指相对,只能靠在示指的挠侧。握拳时其腕关节不能背伸而是垂腕更加明显。
2.合掌分掌试验:患者双手五指伸直并拢,合掌举起于胸前,然后腕部仍然相贴,指与掌分开(即背伸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如见患手无能力分掌,而是弯着手指并沿着健侧手掌向下州压患者双侧挠动脉,阻断其血循环,再让患者放松双手,观察手部血充盈情况,从而判断尺动脉有无栓塞或断裂。用此法同样可检查挠动脉。
下肢供血不足
1.姿势性肤色改变试验:平卧,下肢伸直抬高450正常情况下肢体保持淡红色或稍苍白,当动脉血供减少时,肢体远端即现苍白,如肤色改变不明显可嘱患者在肢体高举的状态下两足反复伸屈运动30s后再观察,如运动后出现苍白色表示跖面苍白试验为阳性,说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如系有广泛性动脉血供不足则呈均匀性苍白,若为局限性动脉损伤或闭塞,则呈片状或不规则的苍白,如出现一趾或二趾苍白等。
2.肢体下垂试验:正常人由抬高肢体所出现的肤色改变在肢体下垂后los内可恢复正常,如恢复时间延迟45-60s或更长,则表示有动脉血供障碍,当肢体持续处于下垂时,正常情况下,肤色无特殊改变或仅出现轻度发绀,如足的远端有重度发绀,甚至足踝部均有广泛发绀,则提示局部血液循环系有障碍,若肢体下垂立刻发绀者多表示浅层血管张力丧失或减低,因而血液淤积。
3.反应性充血试验:先将肢体浸泡于35。温水中l0min以消除血管张力使肢体小动脉扩张,然后再抬高肢体使血液排空,于抬高位在肢体近端扎以止血带,并加压至患肢收缩压以上,以阻断血流,最后放平肢体,5min后解除压力注意观察肢体肤色的的改变,正常时肢体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再通血,呈现充血反应,止血带以下皮肤立现泛红,并均匀迅速的向远端扩展,至足趾约需10-15s,充血现象持续10^,40s后渐次消退,在有动脉病变时充血现象可延迟出现,扩展缓慢,延及足趾可需1-3min ,也可出现青紫色或斑块状,这样充血的消退也延迟。如充血现象延迟出现,但肢体呈广泛红色则可能系大血管闭塞,而侧支循环供应良好的征象。
4.下肢体位试验:抬高患肢30-60s,足跖面苍白。随之将患足下垂,足呈紫红色或静脉充盈时间15s以上时为阳性。说明该肢体供血明显不足。
 
小腿深部静脉栓塞:
1. Rerth试验:用止血带扎于患者小腿中上段,令其行走数十步进行观察。
(1)如深静脉良好,则浅静脉血可向深静脉回流,浅静脉呈萎缩状态。
(2)如深静脉有血栓形成,则回流受阻,浅静脉呈怒张现象。
(3)如深静脉畅通,但瓣膜不全,则运动后可完全排空,但一旦停止运动即刻又会充盈。
2.霍曼斯征:检查者将患肢稍抬高,膝关节伸直,作强烈之踝关节被动背伸运动,使小腿后方组织受到牵拉。如有小腿后疼痛为阳性。见于腓肠肌深部静脉栓塞。
3.纽霍夫征:病人仰卧,膝关节屈曲,足底平放于检查桌,胖肠肌放松。检查者用手指摸腓肠肌深部,如有增厚浸润感和触痛即为阳性,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肢长管骨骨折:
骨传导试验:以震动的音叉放在两侧肢体远端对称的骨隆起处,或用手指或叩诊褪叩打该处,另将听筒放在该肢体近端对称的骨隆起处,听骨传导音的强弱,并与健侧对.比其音调。正常骨传导音清脆,骨折时,由于骨传导不良,传导音变钝。
JL童骨骺损伤:
损伤角征:亦称Thurston-Holland征。在S-H I型骨骺损伤 的X线片上,干骺端有一三角形骨片连同骨骺一起移位,称损伤角征。
四肢肌无力:
1.巴雷征:让病人平举双臂,患侧因力弱而下垂,或俯卧位,屈膝成直角,瘫侧小腿迅速下垂或摇摆不稳。此法可检出轻微肌力减弱者。
2.麦卡兹尼征:让病人仰卧抬腿,髋、膝各屈曲900。患侧下肢逐渐下垂或摇摆不稳为阳性。此法可检出轻微的肌力减退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高尔斯征:病人由卧位起立时,需先翻身俯卧,以四肢支摘躯干,然后再以两手扶持下肢才能逐渐立起,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佝偻病:
1.克沃斯特征:用手指或叩诊锤叩击耳前的面神经,引起面肌收缩为阳性,见于佝偻病。
2.特鲁索征:用手紧握患儿上臂,引起手部肌肉抽搐为阳性,见于佝偻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