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门外岐黄--一个中医门外汉的习医经历

四十四、蒸变

电话传来忧心忡忡的声音:
“孩子发烧,不肯吃饭,又哭又闹的。”
“发烧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怕烧坏脑子。”
“谁说的?我可没有说过这句话。”
“不是你说的,大家都这样说,发烧会烧坏脑子。”
“哪有这回事?先不要紧张,摸摸耳朵和屁股,看热不热。”
过了好一会,电话一样传来忧心忡忡的声音:
“摸了,摸不出来,我也不知道是冷是热。”
“跟身体其他地方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又过了一会,电话依然传来忧心忡忡的声音:
“我也分不清楚是冷是热。”
二郎中有点气短,不会连冷热也对比不出来吧,这样明显。
“你再摸一下,看冷热如何?”
“耳朵和屁股好像比较凉一点,我也搞不清楚是冷是热。”
“冷的话没有什么事,发热而已,孩子长大了总会发热,不发热身体长不大的。”
“但还不肯吃饭,又哭又闹。”
“过几天就会好的,不用担心。”
“你有空过来看看,我也分不清是发热还是发烧,看孩子这样子我心乱如麻。
二郎中心想,孩子肯定发热,孩子妈妈发烧,发到连这个简单的东西都分不清楚。还是去了。
看到孩子的时候,孩子静静地躺在床上,摸脸和手发热得厉害,摸摸耳朵很正常,二郎中觉得好笑,怎么这么简单的对比还分不清呢。孩子妈妈说:
“不太喜欢喝奶。”
“不要强迫孩子喝奶,让孩子好好烧,烧过了就好了。”
“不用服药。”
“这又不是病,过几天就会好的。”
“真的不用?”
“不用了,如果药物下去会打扰孩子的发热。一些老人家虽然没有学过中医都知道,孩子长大要发烧,千万不用用药。”
孩子妈妈很犹豫,二郎中说:
“想想抱去医院,有什么好方法呢?还不是打针吊水。好一点,孩子阳气衰弱,差一点孩子终身的病就种下了。”
二郎中叹了一口气,说:
“如果不放心,我开点药,尽量不要服,没什么事的。”
“看看明天怎样?”
二郎中点点头,默认这种做法,也理解,有发烧烧坏脑子的担心热几天还不把孩子父母的命拿掉。
第二天,孩子不烧了,又过了一天,孩子恢复正常。
“不用药也能治好病?”
二郎中哭笑不得:这不是病,古时候叫蒸变。
 
四十五、可怜的孩子2

二郎中站在草地上,冬天了,满眼苍黄,一片萧瑟,“冬三月,此谓闭藏。”,想起这句话的时候低头看见脚下一片青绿,柔柔的,嫩嫩的,青翠可人,这是冬天里的一片春色。细细看去,原来春色的中间一个水龙头不断渗水。
从春色起步,顺着苍黄,踏步而去,从春天走到冬天,从草地回到室内。
“明天冷空气来了。”
“是吗?”
“天气预报说温度会降低几度。”
“终于冷起来了,冬天的衣服这次可以穿出来了。”
“这一年真怪,冬天来了这么久还没有冷过。”
“是呀,是呀,经常说冷空气要来,就是不来。”
“来了,是你没感觉。”
……
二郎中静静听着周围的议论,没有答话,心里却挂念着那一片春色。
明天之后,他们是否依然青翠,是否依然可人,还是融入冬景,成为苍黄,隐藏着等待春天的到来。
春天远吗?不知道。诗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也许他们等不及春天已经早早出来,也许他们以为冬天不可怕,早早地出来展示自己柔弱的青涩,也许他们想证明自己的强大。
春天到了?他们怎么办?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如果他们还在,明天的明天,当一片片苍黄起来的时候,他们是否依然青翠,是否依然可人,还是变得苍黄,成为春色的陪衬。
思绪漫伏,耳边另外一个话题:
“孩子真烦,又发烧了,又要请假接他去医院。”
“现在孩子真多事,不能输在起跑线,接去医院,接去学校,接去补习班,接去兴趣班。”
“真烦,吊水加大码还是退不了,几乎每月一次。”
“发烧了还不算,天天流鼻涕,医生说鼻炎了。”
“听说哪个地方有个医生专门治鼻炎,我们自己开车去治。”
“以后再说,先去接孩子。”
二郎中想插嘴,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想着草地的一片绿色,想着被素质教育的孩子,冬天没有吓退勇敢的父母,总担心孩子吃不饱,总担心孩子喝不够,总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总担心孩子不够知识……
孩子稚嫩得双肩挑着期望的重负,二郎中担心的是,哪一天,北风起,这些春色还会在么?春天又来时,他们还有力气生长吗?
 
四十六、肺炎

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孩子过几天没什么事不抱去医院。一个孩子感冒了有点小咳嗽,也就是偶尔咳一下,没什么大事,问二郎中:
“帮孩子治一下。”
二郎中爽快地开了方,叮嘱说:
“不要紧张,咳嗽是小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一天,孩子咳嗽还没好,服二郎中的方。
第二天,孩子咳嗽还没好,孩子父母抱去了医院。
第三天,没有回音,二郎中估计孩子去了医院,心里默默祈祷,但愿不要治出“肺炎”。
第四天,孩子父亲来了电话:
“医院说孩子得了肺炎,要住院。”
二郎中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说:
“没办法,我也没办法,我的话你又不信。”
“不是我不信,压力太大了,孩子外婆说,不要将自己的孩子做中医的试验品。”
二郎中一听,为之气短。
“第一天还能坚持,第二天外婆、外公、阿姨、叔叔来了,三姑七婶也来了,说抱去医院看看,不然得了肺炎会死人的,不能做白老鼠。”
二郎中有点好笑:
“这分明是天下围攻。”
“很难听的说话也说了,说我们怎么做父母的,孩子有病也不抱去医院。没办法,还是去了医院。”
二郎中无话可说,过了七天,孩子父亲又来电话:
“孩子由无菌性肺炎变成有菌性肺炎,还要住院十五天。”
听到这个消息,二郎中只有叹气,一个小咳嗽,用得着这样大动干戈吗?只是在皮表的病怎么治到肺里面去了?
没办法跟人说的事,二郎中不能跟孩子父母说,你孩子肺炎是医院治出来的病,人家会说:
“要不是前两天你耽误了病情就不会得肺炎。”
第一天,能治好吗?二郎中没有这个自信。
很多病人几十年的病,一在中医手里治疗一段时间就问:
“我服了一个月的药怎么病还没有好。”
二郎中很是无奈,西医叫你服一辈子的药都没有意见,服了一个月的中药就一大堆抱怨。病了几十年,在几十年内帮你调整过来,已经对得起病人了。
病是一步步来的,治病也是一步步来的。但有多少人相信?都相信自己病了几十年,然后一粒金丹把所有的问题解决。
 
四十七、沉重的故事

孩子发烧了,郑重地跟妈妈说:
“不要带孩子去医院,记得,千万不要带孩子去医院。”
妈妈点点头,表示照做。
下班的时候看孩子,满脸苍白,浑身疲惫,一看,知道看医生了,愤怒地问:
“孩子去了医院?”
妈妈默认,后来知道,刚一出门,妈妈和妻子带着孩子进了医院。
二郎中坐在床头上,静静听着一位同道者的故事,说的时候,他心里满怀沉重,二郎中听着,心里一样沉重,大家一样的遭遇,如果你学的是中医的话。
这不是最沉重的故事。
孩子发烧了,跟家人说:
“服中药吧。”
服了中药,还是没退烧,打算继续服药的时候,家人道:
“不要害了孩子,去医院,赶快去医院。”
“还是服中药吧?”
“不行!”
这句话是父亲、母亲和妻子共同的声音,只有他坚持,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是家人的,三对一,去了医院。
他只有无奈,几天过后,传来消息:
“孩子得了心肌炎。”
无奈,无助,轻轻叹了一口气说:
“我们家孩子证明了心肌炎是被治出来的。”
这句话比任何一句话让人心疼,这个叹气让二郎中永久难忘。
他是有执照的中医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送进医院,又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由感冒治成心肌炎,二郎中也听着,心里一样无奈,一样无助。
我们说:
“孩子气管炎、肺炎、鼻炎、心肌炎……大都是治出来的。”
谁又相信呢?一样回来那句话:
“要是早来医院看病就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了。”
 
四十八、鼻炎

一个小女孩得了鼻炎,二郎中看了看,鼻子周围青黑青黑,再摸脉,很弱很弦,说:
“寒气很重呢,经常感冒?”
小女孩妈妈点了点头。
“晚上睡觉不好,情绪容易悲伤,有时候脑筋不清楚。”
小女孩本来低闭的双眼突然睁开,孩子妈妈看着她,她点了点头。
二郎中笑了笑说:
“早点睡觉,感冒了不要随便吃药。”
小女孩妈妈赶紧问:
“感冒了吃什么药?我们都是一感冒就吃西药,打点滴。”
二郎中笑笑说:
“吃中药。孩子的鼻炎也是感冒治出来的。”
小女孩妈妈神情一变,回忆道:
“说得有道理,那时候H1N1流行,刚好孩子的学校传染了这个病,孩子也得了这个病送到医院治疗,出院之后鼻炎就开始发作了。而且一遇冷就特别厉害。”
“这是寒气。”
“H1N1,这是谁也没办法的事?”
二郎中没有答话,别人不会信H1N1同样是感冒,换了一个马甲还是那个人。
“鼻炎怎么治?”
“慢慢来,孩子还年轻,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好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二郎中觉得有点对不起这位不远千里而来的小女孩,可又有什么办法,转过背,孩子或许依然去医院了,要服长期的药,现代人看来,这是超级麻烦头痛的事。
“上工治未病 中工治初病 下工治已病”,可怜我们现在连下工都不是,是下下工,专门修理西医出厂后的不良机器。
有人说:
“你怎么这么不科学,居然反对西医!”
二郎中很无辜,好像二郎中没有反对西医,一直主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开车去吧,信自己的中医,让别人去医院吧。
有时候没办法,跟人辩证看病总会问病因,很不幸,几乎每次问到都是经过西医之手,而且偏偏都是主谋,如果感冒不是西医治疗就不会得鼻炎、肺炎、气管炎、心肌炎;如果阑尾痛不经过西医开塞露越开越塞也不会得阑尾炎;如果不是得了割了胆囊也不会得肝硬化;如果不是服过什么营养品做什么流也不会满脸粉刺月事不调,如果没有服过什么素就不会肾亏心虚得乱七八糟的病……
 
四十九、三分饥与寒

耳边又响起了一片吵闹声。
“给多点肉孩子吃。”
“孩子饱了,还吃什么?”
“你看,刚吃完一碗粥一点菜怎么行。还要补充营养。”
“吃得够多了,肚子都鼓起来了。”
“看看,你看看,孩子张开还想吃。”
“孩子怎么知道饱,好吃就多吃。”
“你看廋廋弱弱的,一阵风都能吹倒。”
“符合标准了。”
“肯定营养不良。”
停了一会,又听到一片劝告之声:
“你们不知道怎么做父母的,不给孩子牛奶喝,也不吃奶粉。”
这个真不好回答,如果说不想做牛人,又要接受批评教育。
“如果没钱,我们给钱你买,一个月几百块钱出不起吗?”
这个也不好回答,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句话还是懂得,但“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不穷孩子的做法吗?心中疑问又起来了。
还没想完,依然听到唠叨的声音:
“你看,孩子穿得这么少,不会冻坏了吗?”
“没洗手就乱拿东西吃,不怕细菌感染吗?”
“孩子也没扶好,怎么带孩子的?”
……
听起来孩子最好放在保暖室,放在储物室,身上系着安全带,24小时专人看护,最好还有机器监测着身高、体重、营养、呼吸等等数据,要不然,孩子没法活了。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内经》这样表达保持健康的法门。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俗语这样说孩子的保养。
现在孩子的病不在吃不够,穿不暖,而是吃得太多,吃到太乱,穿得太暖,脱得太快,享受食物,享受空调,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一切,却不知身体稚嫩得不能接受这些。
熬过苦日子的长辈知道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长不好,却不知吃得太好穿得太暖的日子同样长不好。想起这个古训,不知是古代人太不关心孩子,还是现代人太关心孩子。
二郎中只知道,温室里的花儿艳,可温室里的花儿娇,大树底下好乘凉,可大树底下的小树矮。
 
五十、护理

二郎中经常跟人说:
“不要吃水果,不要吃寒冷,不要打点滴,早睡早起,同时保持好心情。”
听了这句话,个个都摇摇头,觉得这日子没法活了,水果有营养,寒冷真刺激,点滴能治病,通宵好做事,好心狗吃了。
最爱引用的一句话是: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再听了这句话,这下不摇头了,头都已经大了,反问一句:
“谁做到了?”
二郎中想呀想,还真想不出来,人吃五谷杂粮,内有七情六欲,哪有不染病的,想了好半天,终于想到了一群人:
“孩子!”
“为什么?”
“他们最潇洒,想吃就哭,累了就睡,没事就玩。”
不过,想了想,孩子少思虑没有内患,病都在外患,一般爱肚子不舒服,问题是很多不知所以的东西,吃得太多太乱太杂,如果节制一下,孩子这方面的病就比较少了。
再一个是受凉,二郎中千叮万嘱妈妈们:
“好好看看孩子的肚脐,千万不要受凉了。”
妈妈们都表示没有问题,把肚脐掩得严严实实的,一不小心感冒了,不要受凉就忘记了。
“孩子这几天就不要吹空调了。”
“知道。”
“这几天不要洗澡了。”
“什么?”
“不要洗澡了。”
“不洗澡不干净!”
“你想干净着感冒,还是不干净着不感冒。”
“呃……”
“真的不要洗澡了,再受风反反复复很难好,过几天就好了。”
过了几天,电话里听到叫喊声:
“我孩子感冒几天了还不好,什么原因啊。”
二郎中有些迷惑:
“应该好了吧?”
“我都照着做了,没有吹空调。”
想了想,问了一句:
“给孩子洗澡了?”
很一会,传来一句:
“是呀。”
“我的话没听进去?”
“我洗的是暖水,又不是冷水。”
二郎中眉头紧皱,说了一句难听的话:
“我说的是不洗澡,又不是洗澡。”
电话那头没了声音,有时候做人郎中也很痛苦,跟老太婆一样念念叨叨,念叨完之后还要说来说去,反反复复。心中经常想:
“如果这些成为常识多好。”
 
这个故事还是挺不错的,之前有个会员朋友发了一部分。可惜没发完。
兴辉老弟这次辛苦了。
 
五十一、土地的味道

“孩子吃什么?”
“尽量天然的吧。”
“那我们饿死算了。你说牛奶不能喝,喝了变‘牛人’,你也知道我们不想变‘牛人’。”
二郎中只好笑笑,说了一句:
“我们只能做到相对没那么厉害。”
“真的没有东西可吃。吃蔬菜,蔬菜打农药,种菜的人都不吃这样的蔬菜。”
二郎中点了点头,这是见怪不怪的现象:种菜的不吃菜,买肉的不吃肉,做厨的不吃菜,教书的不敢将孩子送到学校去……
“猪肉呢,也没法吃,上次去到一个养猪的地方,看到周围贴满广告,广告卖的不是猪肉,卖的是瘦肉精,卖的是生长素。还说批发。”
二郎中又点点头,自然周期的猪肉不要想着吃到,吃了药的猪长得又快又胖又白。
“猪肉喂药,鱼也喂药,一个渔场的人说,为了让鱼长得快点,会下药,也知道下药不好,可不下药别人下药自己就亏了。为了让鱼不生病,还是下药。运鱼的时候为了避免鱼死亡,依然下药,这次下得不是抗生素激素,下的是麻醉药。”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二郎中一愣,还真不知道有这样毒的养鱼法。心中暗想,我们能吃什么呢。
“对了,吃番薯,这个在地里比较安全。”
“发梦吧,为了买相,番薯里不知加了什么东西变得红红黄黄的,很好看。”
二郎中张大了嘴,又听到一句话:
“还有,土地都污染了,还能长出什么好东西。”
二郎中只有重复那句老掉牙而绵软无力的话:
“我们只能做到相对没那么厉害。”
“你没发现吗?现在的孩子都早熟,我们那个年代十四五岁才发育,长得虽然瘦瘦的,但还算健康。现在的孩子十一二岁就发育了,身高高了,身材胖了,但却是外强中干,弱得不得了。”
二郎中无话可说,心里默默怀念土地的味道,现代人叫天然、绿色、低碳、无公害。
“还有中药,很多药都是农药打出来的。吃了进去也不知有多大效果。到时候你不知道究竟你开的方错还是药材的错。最可悲的是,我们喝中药,不知喝的是中药还是农药。”
真的无话可说,默默念着那一句:
“喝中药,我们不知喝的是中药还是农药。”
 
回复 28# 八月惊雷


现在原版也是刚刚写完吧,看到了,比较好,所以就发过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真是太幸福了,辛苦董版喽
 
呵呵,应该的,只要人家作者不说我侵权即可。
不过好像作者说过,欢迎转载。所以有机会能把二郎中请来我们论坛看看,也不错啊。
 
水果的话其实还是可以吃的,不过要注意一下时令
 
文章这么长本来不想看的,可是看了一段就想不管多长都要看看.看完了有点眼累了.我想楼主更累吧.感谢!!
 
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我落泪!大力转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