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21 痹证初起,三气未行热化者,仍按治三气之法治之。治行痹。以散风为主,御寒利湿辅之,再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以散寒为主,疏风燥湿辅之,再参以补火之剂,盖非大辛大温之品,不足以释其凝寒也。治着痹,以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仍不可缺,再参以补脾补气之剂,因脾强可以胜湿,气足自不顽麻。
痹证初起,三气未行热化者,仍按治三气之法治之。治行痹。以散风为主,御寒利湿辅之,再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以散寒为主,疏风燥湿辅之,再参以补火之剂,盖非大辛大温之品,不足以释其凝寒也。治着痹,以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仍不可缺,再参以补脾补气之剂,因脾强可以胜湿,气足自不顽麻。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22 痹证失治,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又当于通经活血疏散邪滞剂中,再参以降火清热豁痰之品。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23 治痹总以通经活血、疏散邪滞之品为主,随所感之气、邪之轻重及见症之寒热虚实,而加以对证的药品。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24 虽云痛无补法,然病久痛,伤及元气,非补气血不可。参芪术地,随证用之,不必拘于痛无补法。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26 产妇乳头生疮,汗出疼痛难忍者,名垢乳,用鹿角9克,甘草3克,共为细末,用鸡子黄和之,置铜器内炙热,敷于乳头并固定,每曰2次。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27 治产后青肿,以干漆、大麦芽等份为末,铺于青瓦中,干漆一层,麦芽一层,如此重复至满,盐泥封瓦,煅赤。研末,酒送服6克,并治产后诸证。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28 产后血晕预防:妊娠五月、七月服安胎饮,至八月、九月再加大腹皮、黄羊脑,元气虚弱者服八珍汤,临产服保生无忧散,或预烧红炭投醋内置产床,以醋涂口鼻。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29 久病有邪者正必有虚,不攻其邪正气必伤,故攻邪为治久病邪实者之要法,然攻之太过则正必不支,故攻邪时应务求其缓。如气虚而有风邪外客之久病者,欲用防风3克时,只可用至0.6~0.9克;大便秘结者,若欲用大黄9克时,只可用至1~2克。否则非但邪气不除,亦且正伤,病邪难除耳。所以,治久病邪实者,只可求其缓。
久病有邪者正必有虚,不攻其邪正气必伤,故攻邪为治久病邪实者之要法,然攻之太过则正必不支,故攻邪时应务求其缓。如气虚而有风邪外客之久病者,欲用防风3克时,只可用至0.6~0.9克;大便秘结者,若欲用大黄9克时,只可用至1~2克。否则非但邪气不除,亦且正伤,病邪难除耳。所以,治久病邪实者,只可求其缓。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30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故湿邪为病在妇科可见带下量多,经前泄泻,经前后浮肿等。湿证与热证兼见者为湿热证,其治法为清热除湿,分别湿与热之轻重主次不同,清热除湿偏重不同。除湿有健脾燥湿、温阳化湿、利水渗湿之分,温阳化湿为寒湿证治法,然对于湿热证之湿邪偏重者,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祛湿之中温阳化湿不可或缺,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况清热药必寒凉,而温阳化湿则有助于湿祛从速,并可防寒凉太过。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故湿邪为病在妇科可见带下量多,经前泄泻,经前后浮肿等。湿证与热证兼见者为湿热证,其治法为清热除湿,分别湿与热之轻重主次不同,清热除湿偏重不同。除湿有健脾燥湿、温阳化湿、利水渗湿之分,温阳化湿为寒湿证治法,然对于湿热证之湿邪偏重者,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祛湿之中温阳化湿不可或缺,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况清热药必寒凉,而温阳化湿则有助于湿祛从速,并可防寒凉太过。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31 治病当处处吻合病机.曾治一腹胀满因子气郁,但系久病体弱,仿厚姜半甘参之意,用人参、厚朴,酌加香附、木香以疏其气,半夏、茯苓以燥湿利水,应手而效。如果单纯疏气或单纯补虚,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32 暑邪最易伤气耗沖,伤气则气短、倦怠,耗津则汗出、口渴、心烦,暑伤肺则咳,可以人参、麦冬、五味子为治.徐洄溪说:“麦冬、五味,吭贿忌用,不咳之暑证可用。”我认为,因寒之咳,忌用麦味,而暑证之咳为热,又无痰,用之无妨,但须注意夏季贪凉而感寒咳嗽者多,用时必须辨明。
暑邪最易伤气耗沖,伤气则气短、倦怠,耗津则汗出、口渴、心烦,暑伤肺则咳,可以人参、麦冬、五味子为治.徐洄溪说:“麦冬、五味,吭贿忌用,不咳之暑证可用。”我认为,因寒之咳,忌用麦味,而暑证之咳为热,又无痰,用之无妨,但须注意夏季贪凉而感寒咳嗽者多,用时必须辨明。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33 心脏病如引起气短、浮肿,兼有畏寒喜温的情况,可酌用真武汤治之。虚者,可加人参。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34 肝炎,用逍遥散时,须用赤芍;肝区疼痛时,可酌用郁金、姜黄、乳香、没药;肝炎初期,不必加补药;食欲不振者,可以调理脾胃为主;憋胀甚者,可以加青皮、枳壳、香附等品;兼见口苦、舌黄、脉弦数者,可加丹皮、栀子、龙胆草等。
肝炎,用逍遥散时,须用赤芍;肝区疼痛时,可酌用郁金、姜黄、乳香、没药;肝炎初期,不必加补药;食欲不振者,可以调理脾胃为主;憋胀甚者,可以加青皮、枳壳、香附等品;兼见口苦、舌黄、脉弦数者,可加丹皮、栀子、龙胆草等。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36 病后虚烦不眠,心中懊(忄农),栀子豉汤吋,如有呕吐者,可加人生姜,少气者,加甘草,腹胀满者,加枳实、厚朴,腹泻者,加干姜,这是栀子豉汤应用的加减法则,本系仲景之意也。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38 胃脘压痛,可用枳实,胀满可用厚朴,便秘加大黄,燥用芒硝,兼虚者,辅以参归,兼郁者,加入香附,兼寒者,酌加姜桂。用泻下法必须如此,可触类引申,灵活掌握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3 声望 38 2008/06/05 #39 无腹胀满症,虽大便不通,也不用枳朴,有胀满症,即使是泄泻症也可用之。仲景曰:“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第249条)我认为凋胃承气汤中(大黄、甘草、芒硝)没有除胀满的药品,本条当是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的适应证。
无腹胀满症,虽大便不通,也不用枳朴,有胀满症,即使是泄泻症也可用之。仲景曰:“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第249条)我认为凋胃承气汤中(大黄、甘草、芒硝)没有除胀满的药品,本条当是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