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西医药在对激素作用的同与不同的比较

T细胞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细胞免疫”。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所以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在某些情况下,T细胞亦有抑制B细胞的作用。如果抑制性T细胞因受感染、辐射、胸腺功能紊乱等因素的影响而功能降低时,B细胞因失去T细胞的控制而功能亢进,就可能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引起各种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样,在某些情况下,B细胞也可控制或增强T细胞的功能。由此可见,身体中各类免疫反应,不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液,共同构成了一个极为精细、复杂而完善的防卫体系。
 
B细胞因失去T细胞的控制而功能亢进,就可能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引起各种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tcmbe.com/threads/78680

加强糖皮激素的分泌用以增加T细胞的数量,可以有克制Bl细胞的功能
治疗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疾病,用归肺肾经的祛风湿药,用独活等药。
 
很多病人包括基层医生也认为,抗风湿就是用消炎镇痛药。用些消炎止痛药物,关节不痛了,就好了。其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目前治疗类风湿药除镇痛消炎药外,还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作用:维持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为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其分泌不足或过量都可引起疾病。甲状腺功能不足时,躯体与智力发育均受影响,可致呆小病(克汀病),成人甲状腺功能不全时,则可引起粘液性水肿。
促进代谢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氧耗,提高基础代谢谢率,使产热增多,而又不能很好利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有怕热、多汗等症状。

中药治疗感冒用的发汗解表是对甲状腺分泌有促进作用的,相反的辛凉解表药是消弱甲状腺功能的。
 
治疗风寒感冒
风池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五官七窍。
列缺 宣肺平喘,利水调肠。
外关 疏风、清热、利胁。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其中T细胞的生成活性是与胸腺素有关的,只从T细胞来看其参加免疫反应必定有所消损,如要增加T细胞须有胸腺素的支持,就是胸腺素的分泌增加,而根据激素与经气的关系可以推知胸腺处必有经气的增加,这一经气的聚集变化便影响到甲状腺处经气的变化与其功能,是减弱的作用,同时经气方面的变化也影响到肾上腺素类激素的作用,加强的作用,前者减弱的结果是怕冷,后者的作用是发热增体温,用风池解内热,除肾上腺之热,再加外关共同泄热,用列缺增加甲状腺功能发汗解表,辛温解表药也可以加强甲状腺功能的,配白芍葛根解内热降体温。
 
调节经脉经气的补泻作用是与对腔内经气的密度容量的改变有关系的,经气是代谢谢物之一种,中医讲血为气之母,就是说经气是由代谢谢中产生的,古人讲经气是五谷精微之物也是这个意思,平常讲的吃什么补什么也包括对经气的增加作用,如有补脾的补心补肾的等,经气既然是代谢谢物质之一,其产生必受代谢谢过程控制,而对代谢谢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各类激素,激素可以加强代谢谢反应,也可通过对激素的调节将过强的代谢谢活动减弱,疾病本身就是各种代谢谢活动强或弱的反应,如炎症是免疫反应答的结果但是如过强就是疾病,而支持炎症反应的是有激素参加的,糖皮激素,甲状腺素,沒有这些激素的支持分泌增加,炎症是不会发展为严重状态的,而激素的分泌是一定受到经气的作用的,沒有经气的作用,激素就不会有分泌过程发生,中西医治病的重要区分也就在于对经气的调节上,中医是利用了经气对激素的产生影响作用,而西医至目前为止並不知有经气物质的存在,也就沒有调节经气的治病方法,由于各经脉的构成不同和经穴结构的不同,对它们进行调节时所产生的对腔内腺体器官内激素分泌的作用就会互不相同,並且这种不同往往与经气处于何种运动状态相联系,这也体现在一种药物常有几种不同的归经作用,就是在不同的病中可以有相应的归经效果,而药物所产生的对经气的变化作用应该是相同的,但是在腔内的效果却是不同的,胃经膀胱经在对激素的影响作用方面都可以有产生经气的作用,而胆经对相关激素沒有作用,就是调节胆经经穴所引起的经气密度变化不会在可以对经气物质有增长作用的相关激素有增长的作用,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其所发生的经气变化只有泻的效果,这在内部的具体反应是沒聚气的效果或补气的效果发生,或其聚气的数量不足以对相关激素的有增加的作用,(打个比方,刬船用浆只在船附近能对船的游动有作用,如果相距较远用浆,水的作用不会对船的运动发生作用的)。所以其作用只是泻,而沒有补的作用,对经气增加有作用还有其它经脉,如肾经任脉等。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tcmbe.com/threads/78359
 
人体自身的各类免疫细胞,连癌瘤都能溶解分化杀灭,病毒自然也能溶解,只是西医不知如何利用这些自身功能,而中医的调节经气是可加强这些免疫功能的,实际上中医治病的原理並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不能解释和医学是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
 
转帖
学好中医还要懂得中医是超微观的。西医现在才发展到细胞层次,远没有发展分子、原子、原子核、夸克、一致场量子、超场量子的水平。而中医的阴阳五行已经是超量子水平了,所以单从这方面来说,中医就远远超过西医,西医远远落在中医的后面了。
经气本身只是分子类物质,不是什么量子层次的,超量子以外是什么,那可就什么也沒有了,还能治病吗


因为对中医治病的实质过程不了解就将中医尽量向玄虚方面解释,不苻合实际,也沒有什么帮助作用的。
 
转帖
这样解释来解释去还是说不清楚是够累的。

言归正传:本当从分证说起,看来不得不再从中西医的认知说起,因为不弄清不同的认知是无从谈中医,也无从谈西医,那就不要说他山之石可为我用,就连生命体是怎么存在的都搞混了,
1450年前西芳对生命体产生是上帝创造的,赐与的,因此认识病是上帝派魔鬼来惩罚罪人,祈求上帝赐福消灾,后来一场地中海瘟疫给认知带来了革命,魔鬼被认知为病毒,由此推动了医学革命走上了分形研究
的认知道路,因为他不能推翻人是上帝创造的这个范畴,解剖病人是有死罪的.就得找致病的魔鬼,杀死魔鬼为墓的的解剖技术一步步推动了分形认知的发展.什么是分形认知?就是将生命体不断分解直到最微.找出变异的构成,就是病毒所成,即魔鬼,再用物理手段清除,达到治病目的,因为是帮助上帝寻杀魔鬼,得到教会的大力支持,医疗事业就在教会的支持下大力兴办起来,比看中国,医病起源于上古,远在内经成书前的古代,山海经,连山易,道藏,周易中就有了文字记载,中医是伴着道教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分证认知,道家认为一切生体都在道中存在,都按照大道而活动,他的规律和天道紧密相连.生命体的本身就是一个循环道体,累了.待续

说了半天外部环境都一样,可有人健康有人多病,有人长寿,有人短命,不吸烟的得肺病,吸烟的肺无病,可见外部条件並不一定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有些中医人总爱说什么天道天人合一一类的,不着边际的大话空话,那不是治病(你要真问他究竟是什么意思,十个里准有十个半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比如啥叫先天气啥叫后天气,练内丹法里有这么句话就是这样讲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这是讲的什么境界,有能解释的吗,这么些个中医论坛恐怕就沒几个能解释得了的人),天人合一是想当神仙的人才追求的理想境地。
 
再以其它免疫细胞在病毒入侵后的反应来看,几种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噬呑细胞B细胞在消灭病毒时的增殖增加,是要受到皮脂素甲状腺素的作用,皮脂素与垂体分泌有关系,根据经气与激素的关系原理,两种激素的增加也会在垂体处有相关经气的密度容量增加的变化,而这 种经气变化也同时会影响到与垂体分泌有关的其它激素和经气的增长变化,在这里是肾上腺素的变化,从脉像的数来看就苻合肾上腺素的功能表现,也还可能带来体温的增加,但这种激素变化的效果,在治疗感冒中是不需要的,是要消除掉的,属于要清热的对像,所以用去风的经穴和有解热的寒性中药去将肾上腺素分泌处的经气减弱,而甲状腺的功能是对免疫细胞增殖有帮助的作用,因而要用辛温药物增加其作用,在这种时候不论是有汗无汗都应加强甲状腺的功能,麻黄桂枝就是都有这种效果的,两者都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有汗用桂枝,是因为虽然有汗表明了 ,甲状腺素已经部分的发生了作用,但是其作用有可能还不够显著,所以还要用桂枝加大甲状腺素的分泌让其在免疫细胞的增殖有发生更强的作用以杀灭病毒,而发汗本身虽有稍有清除病毒的作用,但灭病毒主要是靠免疫细胞的增殖实现的,这就是解表药在治疗感冒中的实际过程,有激素的作用细胞的作用和经气的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到激素变化所引起的相关经气的变化,而经气在体腔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又引起了对应激素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疾病向多方面发展的原因,如糖尿病本来只与胰岛素和胰腺分泌有关,但是由于相关经气密度容量的变化增加,又产生了善肌胃功能,消渴甲状腺功能和皮脂素肾上腺功能的变化 ,这都是源于胰腺附近经气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内经称是热的上浮,就是经气的传导关系,而所指的糖尿病的发生原因与数食甘肥有关也是讲的胰岛素对血糖受体作用和脂肪的分解有关,(当然善肌同时也是因血糖的利用不够,内部激素的作用引起的,但这同样会带来与胃经气有关的变化-胃经气的增加,就是胃热,其实皮脂素的增加也可能基于同样原因,也同样有相关经气的增长变化,算是肾热,这样就剩下了消渴的产生是属于经气间的作用了),这两者都能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增加脾经气随之增加,这在内经中称为是热,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到激素与经气的相互关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果将这些变化和关系完全熟知把握,且借于现代诊断技术在分析疾病治疗病时必定有很大帮助的,有些单凭传统中医诊断不能确切明白病因的疾病,应该有简便具体直接洞若观火之效验。
 
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寒轻,无汗

风池,大椎,曲池,合谷。

风热感冒是由风寒感冒发展过来的,其表现和影响的激素除了肾上腺素以外,同时也对甲状腺素的分泌有加重的影响作用,所以会有恶寒轻的表现,这时的甲状腺素对免疫细
分化胞分化增殖的作用已经达到了完全的程度甚至是过度的程度,内部的炎症与发热反应就是免疫过度的说明,所以在治疗风热感冒时所选经穴都是有泄热作用的,沒有补经气的作用,中药用葛根治热病表症是同时对两种激素有减少分泌的作用,经气本身在腔内就有同增同减的情况发生存在。
 
经气做为代谢谢物质之一,是不直接参加代谢谢过程的,只是在激素形成的过程中对其产生量的多少有作用,经气所具有的能量也是很微少的,中药在治疗中所显示的重大作用並不是来自于经气物质自身,如杀灭肿瘤,实际是经气加强的激素可以对 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数量有增加作用加强发挥它们的攻击肿瘤细胞的强大功能,这些细胞的分子量要超过经气分子上百倍,所以能量作用是经气不能相比的,经气如同水笼头的开关,只负责对水流大小的控制,而真正具有能量的是流动的水。
 
金银花
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常与连翘荆介薄荷同用,如银翘散。

牛蒡子薄荷豆豉都有散风热的作用,属寒凉药,所谓散风热,就是消肾上腺素的热,之所以它们在温病初起时同用,是取它们的归经不同,可以在经气调节方面有多重作用类似于经络的解热取多经穴的效果,也就是加大解风热的效果,当然若只取一穴只用一药也是应该有疗效的但是可能效果不够味明显作用不够强,所以三种药都要用,而如果单纯用一种药加大剂量,因经气密度容量的要求,不会有相应的解风热作用随之加大的效果,所以要三药同用才行,其它的解毒泻火药的作用主要是消炎用的是对甲状腺素的减弱作用以消除炎症,也有取各自归经不同的作用,而甘草应是对糖皮激素功能加强的作用也是为炎症的,还有荆介在这里是对胸腺素分泌的作用,加强T细胞的免疫功能。

这主要是对温病初起的疾病在炎症方面药物与激素关系的分析,药物的其它作用如利咽也可能就包括其中了,或者就是选择药物的原因。

这些药物中的另外的治病效果,像止血利尿去痰等就是对其它相关激素的作用了。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金银花60克,薄公英30克甘草15克

金银花,薄公英在治疗阑尾炎的过程中都是有对生长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功能的抑制减弱作用,这两种激素分泌的减少可以对由于B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的过度增殖造成的炎症有消除效果,而甘草是从补的方面增加糖皮激素的分泌功能,是通过归肺胃经对垂体的加强作用实现的,而前两种清热解毒药的所谓灭菌病毒作用,实际是在抗原入侵之后免疫系统自动的已经发生作用了,並且因为这种反应的过度而有阑尾等炎症病的发生,所以清热解毒药其实只是有消除炎症的作用,而不是灭菌,另外甘草的作用还可以是通过归肺经的对胸腺素分泌的加强作用,产生更多的T细胞以抑制B细胞的反应减轻炎症,金银花可以在炎症治疗中有去风热减弱肾上腺功能降体温作用,如是这种三种药就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了,弄清楚每种药物对激素的调节对应作用种病症与激素的关系,就可以在各种病症去选择药物了。
 
转帖
经脉何以能决生死处百病
在《黄帝内经•灵枢》的第十篇《经脉》中有这样一句话:“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的通畅为什么对人体如此重要呢,达到了决断生死和治疗百病的高度呢?
我们人体就比一个国家,每一个细胞就是这个国家的一个成员。一个国家要欣欣向荣的关键在哪里?一个企业能够蒸蒸日上的条件是什么?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处于努力工作的状态,就像我国建国初期一样,虽然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但是经过短短三十年的努力硬是建立起了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基本可以自给自足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们的干劲十足,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所以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强大敌人都被我们战胜。要知道刚解放时我国的国情:什么东西都不能制造,即使简单的火柴都被称为“洋火”,布匹称为“洋布”,煤油称为“洋油”…,总之许许多多的东西都称带一个“洋”字,带“洋”也就意味着现在的“外国进口”,可见工业基础是如何的薄弱。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消极怠工,懒惰,外敌来了不抵抗投降,那么无论这个国家拥有多么好的自然条件,工业怎么发达,过不了多久这个国家也会被灭亡,苟且偷安的南宋就是例子。一个企业也是一样,如果每一个员工都加倍努力工作,那么这个企业一定可以一定会发展壮大,一个死气沉沉的企业一定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对于我们人体而言,就是要让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努力工作。如何才能让每一个细胞都努力工作呢?我们人体的细胞和细菌一样,细菌一旦有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可以从外界获取营养,那么它就会加倍努力工作,拼命繁殖,否则它就处于休眠状态,可见只要条件合适,由于生命目的性的驱使,努力工作是细菌的本能。我们人体的细胞也和细菌是一样的,只要生存的条件合适,能够从外部获取能量,它就会努力工作,否则它也处于休眠这种消极怠工的状态。人体细胞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是人体的结缔组织(血液也属于结缔组织)。细胞要工作就必须要营养,细部活动所需要的营养从哪里来,必须从血管来,细胞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清除,否则就会影响细胞的生存环境。而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要到达细胞的附近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神经脉冲驱动微血管,这一动作让营养物质迅速从血管中分离出来,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料带走。这一工作过程就是经络的运行!没有神经脉冲驱动括约肌,血管中的营养物质就不能及时到达细胞附近,细胞得不到营养就会自动处于消极怠工的休眠状态,当然不能完成其应该发挥的功能。所以说“经脉决生死,处百病”。只有经脉线路上传递的神经脉冲形成持续的振荡,才能驱动经脉的运行,才能给经络线路附近的细胞提供营养,才能让细胞处于工作状态。人体要存活,还有一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必须维持一个可以让细胞正常工作的体温,人体要维持体温,就必须释放能量,人体要释放能量也必须靠细胞的工作才能产生,而细胞释放能量的前提就是要有营养物质,要靠神经脉冲驱动微血管这一动作来完成,神经脉冲驱动微血管本身就是经络的核心。
 
只有经脉线路上传递的神经脉冲形成持续的振荡,才能驱动经脉的运行,才能给经络线路附近的细胞提供营养,才能让细胞处于工作状态。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tcmbe.com/threads/78680

经络附近的细胞得到经气的能量供应,这只是经络的一部功能,真正重要的是脏腑器官腺体要受到经气的作用,而这时基本是与经络的正经奇经是沒有关系的,所有的关系是在对经穴的调节时才存在显现的。
 
甲状腺素有增加代谢谢物质的氧化反应生热,肺膀胱心经气都有增加甲状腺功能的作用而生热散寒,用桂枝麻黄附子等药,能够增加体温的还有其它种激素,肾上腺类激素,用去风散寒药,牛蒡子薄荷豆豉等去风解表药,中医所指的热或内热外热都是由这两大类激素对代谢谢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胃热肝火心火肾热在内。
 
转帖

下面我把药店卖的补中益气丸的方子给大家解一下吧。
补中益气汤(现在改成丸药了)方子的组成是: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这么八味药,治疗的主证是因为劳伤、饮食不节而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什么是中气下陷呢?这是一个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了,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来气,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本来食物在胃肠内,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过程,结果现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泻了出去,结果就泻肚子,有的人还脱肛,还有的人一体检,就检出西医说的胃下垂,女同志有的是子宫下垂等等,对于这个,中医认为是脾肺气虚,因为在五行的归属里,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这个病的根本在脾胃,因为脾胃的功能降低,吸收不好,结果导致肺气也不足了。
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是李东垣用了很大的心思琢磨出来的,方子里面的人参不用说了,这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然后是黄芪,这个黄芪可是味好药,生黄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什么是固表呢?就是加强人体的外边的防御系统,有的朋友总是冒虚汗,风一吹就感冒,就可以用这个生黄芪来固表,同时加上白术和防风,叫玉屏风散,药店有卖的。如果把黄芪用蜜给炙了,则会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因此黄芪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药物,用量也最大,李东垣那个时候黄芪只用到了一钱,其余的药只用到几分,现在的医家黄芪都用到几十克,上百克的也有,效果还不错。但是各位在买药的时候要知道,生黄芪和炙黄芪是分开的,你如果只写了一个简单的黄芪,大江南北各地药行的规矩不同,有的给你生的,有的给蜜炙的。根据我的经验,生黄芪使用的量可以大,但是蜜炙黄芪的量要严格遵守方剂的规定,因为蜜炙的很容易生热。



大家如果因为我提到过的原因,把自己的脾肺之气给伤了,出现了相应的症状,那么就可以考虑服用一些补中益气丸来调补一下。
 
中气下陷,什么是中气下陷呢?这是一个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了,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来气,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本来食物在胃肠内,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
中气下陷,不如说经气不足。
 
麻黄汤方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简介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麻黄汤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来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禁忌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方解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