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7/08
- 帖子
- 12067
- 获得点赞
- 100
- 声望
- 0
- 年龄
- 44
风湿腰痛是由于腰部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血脉痹阻,运行不畅、引起酸胀疼痛,腰部重着,麻木不仁等临床症状,属中医“着痹”范畴。
【病因病机】
久居湿地,露卧当风,劳累后冲风冒雨,不及时更换湿衣,致使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机体,痹阻经络、不通则痛。
【辨证要点】
1.腰部重着、酸痛,劳累后或阴雨天加重,晴天或气候温暖好转。
2.腰部前俯后仰活动受牵制,久坐久立不能。
3.动则疲劳乏力、患部怕冷。
4.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分型】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邪各有偏胜,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病属于着痹范畴。如下示:
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着痹: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方案】
1.推拿治疗
(1)治则:温经通络、祛风除湿。
(2)手法:滚、按揉、拍打、擦法。
(3)穴位:肾俞、腰阳关、阿是穴
(4)操作:
1患者俯卧位,医生用滚法在患处及其周围施术,待肌肉略放松后结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
2按揉肾俞、腰阳关、阿是穴等穴、手法要沉着有力。
3拍打腰骶部及患处3~5下。
4擦热患处。
5自觉腰部板滞者可加腰椎侧卧位斜扳法。
2.中药治疗
1汤剂选用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或薏苡仁汤(薏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治疗。
2中成药选用雪上一枝蒿总碱片、追风透骨片、木瓜丸、独活寄生合剂治疗。
【注意事项】
1不能久居寒湿之地。
2腰部保暖。
3汗出时要及时擦干,特别是游泳和洗澡后,患处要擦干发热。
【病因病机】
久居湿地,露卧当风,劳累后冲风冒雨,不及时更换湿衣,致使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机体,痹阻经络、不通则痛。
【辨证要点】
1.腰部重着、酸痛,劳累后或阴雨天加重,晴天或气候温暖好转。
2.腰部前俯后仰活动受牵制,久坐久立不能。
3.动则疲劳乏力、患部怕冷。
4.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分型】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邪各有偏胜,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病属于着痹范畴。如下示:
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着痹: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方案】
1.推拿治疗
(1)治则:温经通络、祛风除湿。
(2)手法:滚、按揉、拍打、擦法。
(3)穴位:肾俞、腰阳关、阿是穴
(4)操作:
1患者俯卧位,医生用滚法在患处及其周围施术,待肌肉略放松后结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
2按揉肾俞、腰阳关、阿是穴等穴、手法要沉着有力。
3拍打腰骶部及患处3~5下。
4擦热患处。
5自觉腰部板滞者可加腰椎侧卧位斜扳法。
2.中药治疗
1汤剂选用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或薏苡仁汤(薏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治疗。
2中成药选用雪上一枝蒿总碱片、追风透骨片、木瓜丸、独活寄生合剂治疗。
【注意事项】
1不能久居寒湿之地。
2腰部保暖。
3汗出时要及时擦干,特别是游泳和洗澡后,患处要擦干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