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S 砂仁(附:砂仁壳、砂仁花)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45
声望
36
sra-x.jpg
srb1-x.jpg
src-x.jpg
srb-x.jpg
[来源] 为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m或更高,茎直立。叶二列,叶片披针形,长20~35cm,宽2~5cm,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毛;叶鞘开放,抱茎,叶舌短小。花茎由根茎上抽出;穗状花序成球形,有一枚长椭圆形苞片,小苞片成管状,顶端2裂;萼管状,顶端3浅裂;花冠管细长,先端3裂,白色,裂片长圆形,先端兜状,唇状倒卵状,中部有淡黄色及红色斑点,先端2齿裂,外卷;发育雄蕊1,红隔顶端有宽阔的花瓣状附属物;雌蕊花柱细长,先端嵌生药室之中,柱头漏斗状高于花药;子房下位,3室。蒴果近球形,不开裂,直径红1.5cm,具软刺,熟时棕红色。花期3~6月,果期6~9月。
[药材性状] 阳春砂: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圆珠笔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的玩世不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软。种子结集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6~15粒。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2~3m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质硬,破开后可见灰白色种仁(胚乳)。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由版主最后编辑: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阳春砂 Amonum villqsum Louv. 或海南砂 A.longiligulareT.L. Wu 或缩砂 A.xanthioides Wall. 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临床应用】1. 用于湿阻否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症。
砂仁气味芳香,辛温通散,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对于湿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呕吐泄泻等症,常配合白朮、陈皮等同用;对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常配合陈皮、厚朴、木香等同用;对于脾虚气滞,可与党参、白朮等同用。
2. 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
砂仁辛温入脾,能温中止泻,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泄泻,多与温中祛寒的干姜、熟附子,陈皮等同用。
3. 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砂仁又能安胎,故适用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症。临床上用治胎动不安,常配合白朮、苏梗等同用;治妊娠恶阻,可配合半夏、竹茹等同用。
【处方用名】缩砂仁、西砂仁(产国外,质较差,去壳,打碎用)
春砂仁、阳春纱(产广东阳春县者,质佳。春砂仁,附去壳者;阳春砂,附带壳者。打碎用)
砂全 壳砂(带壳的西砂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入汤剂宜后下。
【附药】1. 砂仁壳:即阳春砂或缩砂的果壳。性味、功效与砂仁相同,但温性略减,力较薄弱。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2. 砂仁花:即阳春砂的干燥花。功用及用量同砂仁壳。
【按语】1. 砂仁气味辛温,气味芳香,化湿而能行气,故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温中而能止泻,故治寒湿为患,大便泄泻。更有行气安胎之功,能治胎动、恶阻诸症。以其入脾胃肾经,故为中下焦寒湿气滞要药。
2. 前人临床处方应用熟地黄又恐其滋腻妨胃,每以砂仁拌用,诚有补而兼行之利,维亦可另用佐之,不必拘于相拌而施之。
【方剂举例】香砂六君汤(《医方集解》):木香、砂仁、人参、白朮、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
【文献摘录】《珍珠囊》:「治脾胃气结治不散。」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本草经疏》:「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
「若咳嗽多缘肺热,则此药不应用矣。」
《本草汇言》:「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散,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
《玉揪药解》:「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阴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与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酸腐,利下气之秽浊。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谓逆。」
 
砂仁味辛,性温。主要有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并能引气归肾,兼有温肾、化湿的作用。
对因气滞及脾胃湿冷而引致的脘腹胀满,痰湿积滞、呕吐、泄泻、腹痛、消化不好等症,可用本品行气散寒、化湿和胃、助消化。常配合枳实、白术、木香、半夏、陈皮、茯苓、藿香、焦神曲等同用。
对因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腹部冷痛、喜按喜暖、口不渴、大便清稀),可用本品温脾、散寒、燥湿。常配合党参、白术、木香、炮姜、茯苓等同用。对因脾胃虚寒而引致的冷痢(腹中冷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白色粘冻、遇寒加重),也可用本品暖脾、行气、化湿。常配合木香、草蔻、吴萸、槟榔、当归、土炒白芍等同用。因本品可以行气,使大便通畅不滞,故也有时用于湿热痢的大便不爽,但须配合黄连、黄芩、马齿苋、白头翁等寒性药同用以监制其温性。
对因妊娠而胃气上逆、胸闷呕吐等导致的胎动不安。可用本品配合苏叶、藿香、黄芩、白术、木香、当归等同用,可以安胎和中。
重用熟地等质地滋腻的补药时,配用一些砂仁,可免除滋补药妨害消化、减低食欲的副作用。前人有“砂拌熟地”(用砂仁拌粘熟地黄上)的用法。既免除了熟地滋腻害胃之弊,又可引熟地归肾,可谓一举两得。
蔻仁与砂仁均有行气调中的作用,但蔻仁和胃止呕的作用胜于砂仁;砂仁暖胃燥湿的作用胜于蔻仁。
肉桂与砂仁均能入肾。引火归元(肾)时用肉桂;引气归元(肾)时用砂仁。
砂壳(砂仁的外壳)也有理气醒胃的作用,但缺乏砂仁温中散寒的效力。砂壳气味薄、燥性小,肝旺胃弱者用之合宜。
据近代药理研究,砂仁有芳香健胃作用,可促进胃的机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并可排除消化管内的积气。
用量一般为1.5~4.5克。特殊需要时可用至6~9克。入煎剂时,宜打碎后下,久煎可减小药效。砂壳体轻,一般用0.9~1.5克或2~2.5克。
本品有芳香温燥之性,阴虚有实热者慎用。
 
砂仁

【拼音名】Shā Rén

【英文名】FRUCTUS AMOMI

【别名】春砂仁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 、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阳春砂、绿壳砂: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软。种子结集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5~26粒。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2~3m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质硬,胚乳灰白色。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海南砂: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0.8~1.2cm。表面被片状、分枝的软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种子团较小,每瓣有种子3~24粒;种子直径1.5~2mm。气味稍淡。

【鉴别】
(1)阳春砂种子横切面:假种皮有时残存。种皮表皮细胞1列,径向延长,壁稍厚;下皮细胞1列,含棕色或红棕色物。油细胞层为1 列油细胞,长76~106μm,宽16~25μm,含黄色油滴。色素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细胞多角形,排列不规则。内种皮为1列栅状厚壁细胞,黄棕色,内壁及侧壁极厚,细胞小,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并有少数细小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含细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粉末灰棕色。内种皮厚壁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断面观为1列栅状细胞,内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偏外侧,内含硅质块。种皮表皮细胞淡黄色,表面观长条形,常与下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下皮细胞含棕色或红棕色物。色素层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含红棕色或深棕色物。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有的包埋有细小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含细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油细胞无色,壁薄,偶见油滴散在。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0μ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醋酸龙脑酯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0μl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2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1)对于湿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呕吐泄泻等症,常配合白朮、陈皮等同用;对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常配合陈皮、厚朴、木香等同用;对于脾虚气滞,可与党参、白朮等同用。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泄泻,多与温中祛寒的干姜、熟附子,陈皮等同用。治胎动不安,常配合白朮、苏梗等同用;治妊娠恶阻,可配合半夏、竹茹等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砂仁

《本草拾遗》:味酸。主上气咳嗽,奔豚鬼疰,惊痫邪气。


《药性论》:君。出波斯国,味苦,辛。能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方曰,熬末,以羊子肝薄切,用末逐片糁瓦上焙干为末,入干姜末,饭为丸,日二服五十丸。又方:炮附子,末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丸,日二服四十丸。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药类法象》:气温,味辛。

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阳明经、太阳经、足少阴经。

《象》云: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劳虚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

《本草》云: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泄利,腹中虚痛,下气。

《液》云:与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与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与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


《本草衍义补遗》:安胎、止痛,行气故也。《日华子》云:治一切气,霍乱,心腹痛。又云:止休息痢,其名缩砂蜜也。


《本草发挥》:洁古云: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


《本草纲目》:韩愗《医通》云: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之辛,以润肾燥。又云:缩砂属土,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香而能窜,和合五脏冲和之气,如天地以土为冲和之气。故补肾药用同地黄丸蒸,取其达下之者也。又化骨,食草木药及方士炼三黄皆用之,不知其性何以能制此物也?

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


《本草经疏》:缩砂蜜禀天地阳和之气以生,故其味辛,其气温,其性无毒。入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亦入手太阴、阳明、厥阴。可升可降,降多于升,阳也。辛能散,又能润,温能和畅通达。虚劳冷泻,脾肾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虚也。赤白滞下,胃与大肠因虚而湿热与积滞客之所成也。辛以润肾,故使气下行,兼温则脾肾之气皆和,和则冷泻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滞下自愈。气下则气得归元,故腹中虚痛自己也。甄权用以止冷气痛,止休息痢,消化水谷,温暖肝肾。陈藏器用以主上气奔豚,鬼疰邪气。鬼疰必由于脾肾两虚,阴阳乏绝故也。日华子用以主一切气,转筋霍乱。转筋霍乱必由脾胃为邪所干,胃气壅滞闭塞而成。杨氏用以止痛安胎。气结则作痛,气逆则胎不安。洁古用以治脾胃气结滞不散,皆下气散结,温中和胃,入脾、入肾、入肝、入命门、入大肠之故耳。

简误:缩砂蜜,气味辛温,阳药也。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逆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皆须详察简别,难以概用。误则有损无益,勿易视也。本非肺经药,今亦有用之于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气不得舒,以致咳逆之证,若咳嗽多缘肺热,此药即不应用矣。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无毒。与益智子、人参为使入脾,与白檀香、豆蔻为使入肺,黄柏茯苓为使入膀胱肾,赤白石脂为使入大小肠,除霍乱,止恶心。却腹痛安胎,温脾胃下气。治虚劳冷泻并宿食不消,止赤白泄痢及休息痢证。总因通行结滞,服之悉应如神。起酒味甚香,调食馔亦妙。


《本草乘雅》:升出降入,靡不合宜,宁独对待阴凝,开发上焦,宣五谷味,苏胃醒脾而已。即虚可补,胎可安,崩可填,惊可镇,痫可定,滑可涩,脱可收,渗可弥,奔豚可下;及秋不能人外而内,冬不能自上而下;与命门火衰,不能纳气归元者,亦可使之从降从入矣。并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及春不能自下而上,夏不能从而外者,亦可使之从升从出矣。乃若解毒散滞,伸筋舒郁,化痞却痛,彻饮调中,开噎膈,摄吐逆,此正开发上焦,宜五谷味,苏胃醒脾之功力也。毋仅瞻其升出,失却其降入,顾名思义,俯循垂象,则得之矣。


《药性解》:砂仁,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肺、大小肠、膀胱、肾七经。主虚寒泻痢、宿食不消、腹痛心疼、咳嗽胀满、奔豚、霍乱转筋,祛冷逐痰,安胎止吐,下气化酒食。


按:砂仁为行散之剂,故入脾胃诸经。性温而不伤于热,行气而不伤于克,太阴经要剂也,宜常用之。


《药鉴》:气温,味辛,无毒。佐黄芩,为安胎之妙剂也。治一切霍乱吐泻,心腹绞痛,正以温辛能上疼行气故耳。又于止痢药中用之,亦取此意。以益智、人参为使则入脾,以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以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膀胱、肾,以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虽然,其性温辛,用之者以热攻热,乃所以为顺治也。经曰:热因热用。此之谓也。东垣谓化酒食之剂,何哉?盖惟温辛行气,则气行而酒食亦为之运化矣。


《景岳全书》:味辛微苦,气温。和脾行气,消食逐寒,除霍乱,止恶心,消胀满,安气滞之胎,却腹痛,治脏寒之泻,止小便泄痢。快胸膈开痰,平气逆咳嗽,口齿浮热,止女子崩中,鬼气奔豚。欲其温暖,须用炒研。入肺肾膀胱,各随使引。亦善消化铜铁骨哽。
 
砂仁

为姜科植物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 或缩砂Amomum xanthioides Wall. 的成熟果实或种子。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功能: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安胎。主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内服:煎汤(不宜久煎),3~6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缩砂种子含挥发油1.7%~3%,主要成分为d-樟脑(d-Camphor)、d-龙脑(d-Borneol)、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芳樟醇(Linalool),橙花椒醇(Nerolidol)及一种萜烯。
阳春砂,叶的挥发油与种子的挥发油相似,含龙脑、乙酸龙脑酯、樟脑、柠檬烯(Limonene)等成分,亦含皂甙 0.69%。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砂仁6~10g,党参15~20g,茯苓10~15g,炒白术12~18g,炒扁豆20~30g,莲子肉8~10g,炒山药、薏苡仁各15~30g,桔梗10~12g,炙甘草3~6g,大枣3~5枚,随证加减。每剂药用水500ml,浸30分钟,急火煎开,后改文火煎煮30分钟,两煎药液混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7%。〔山东中医杂志1991;10(6):24〕
2. 治疗慢性胆囊炎砂仁、黄连、木香各6g,柴胡、枳实、白芥子、大黄各10g,虎杖12g,银花、白芍各15g,吴萸、甘遂、大戟各3g。治疗25例,痊愈16例,显效6例,无效3例。〔湖北中医杂志1991;13(3):9〕
3. 治疗胃下垂黄芪、太子参各10~30g,白术、砂仁各10g,陈皮10~15g,升麻9~12g,枳壳10~18g,大黄(后下)3~12g,制马钱子2~4g,甘草3~6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108例,治愈94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河南中医1991;11(4):28〕
4. 治疗小儿厌食症砂仁、人参、莲子、扁豆、陈皮、茯苓、山药、白术、鸡内金、牡蛎各10g,甘草5g。每日1剂,连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30 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2;26(2):140〕
5.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砂仁、焦苍术各200g,炒车前子100g,共研为细末。6个月以内者每次服 1~1.5g,6 个月~1岁者每次服1.5~2g,1~3岁者每次服2~3g,均日服3次,用淡糖盐水送服,如脱水重伴有酸中毒者则应配合补液。治疗婴幼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或伴有轻度脱水者200余例,均在7天内治愈。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3):191〕
方剂选用:
1. 治疗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饮。(《本草纲目》)
2. 治疗痰气膈胀:砂仁捣碎,以萝卜汁浸透,焙干为末。每服一、二钱,食远,沸汤服。(《简便单方》)
3. 治疗冷滑下痢不禁,虚羸:缩砂仁、炮附子(末)、干姜、厚朴、陈橘皮等份。为丸。日二,服四十丸。(《药性论》)
4. 治疗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缩砂仁不拘多少。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缩砂散)
5. 治疗小儿滑泄,肛头脱出:缩砂一两。去皮为末,每用一钱,以猪腰子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矾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缩砂散)
配伍效用:
砂仁配伍白豆蔻 砂仁燥湿散寒、醒脾宽中、行气止痛;白豆蔻温中化湿、行气开胃、止呕止痛。二者相须为用,有化湿醒脾、温中散寒、行气宽中、和胃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湿浊内蕴、气机不畅之胸闷不舒、脘腹胀满、纳呆食少、呕吐、泄泻等。
砂仁配伍草果 砂仁辛温,行气化湿、醒脾和胃;草果温燥辛烈,温中散寒、燥湿化痰。二药相须为用,其逐寒燥湿、温脾和胃之功效尤著,用于治疗寒湿困脾、痰浊中阻、气机不畅之胸脘痞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纳差食少之症。
砂仁配伍陈皮 二者皆为辛温之品,有行气调中之功。但砂仁偏于化湿醒脾,陈皮偏于燥湿健脾。相伍为用,其理气除湿、和胃调中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湿邪中阻、脾失健运之纳呆、脘闷、腹泻等症。
砂仁配伍厚朴 二者均能行气除湿,但砂仁辛香,偏于醒脾开胃;厚朴苦降,偏于消胀除满。二药相须为用,可加强行气化湿开胃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或湿郁所致之腹痛胀满、纳差纳呆等。
砂仁配伍桑寄生 砂仁理气醒脾安胎;桑寄生补益肝肾而安胎。二者合用,可加强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胎动不安、腰坠腹痛之症。
【注意事项】
宜忌:阴虚有热者忌服。
【医家论药】
“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窜,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本草汇言》)
“缩砂蜜,辛能散,又能润;温能和畅通达。虚劳冷泻,脾肾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虚也;赤白滞下,胃与大肠因虚而湿热与积滞客之所成也。辛以润肾故使气下行,兼温则脾胃之气皆和,和则冷泻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滞下自愈,气下则气得归元,故腹中虚痛自已也。”“缩砂蜜,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本非肺经药,今亦有用之于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气不得舒,以致咳逆之证。若咳嗽多缘肺热,此药即不应用矣。”(《本草经疏》)
“砂仁,辛散苦降,气味俱厚。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药品化义》)
“砂仁,止可为佐使,以行滞气,所用不可过多,用之补虚丸中绝佳,能辅助补药,行气血于不滞也。补药味重,非佐之消食之药,未免过于滋益,反恐难于开胃,入之砂仁,以苏其脾胃之气,则补药尤能消化,而生精生气,更易之也。”(《本草新编》)
“缩砂,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其言醒脾调胃,快气调中,则于腹痛痞胀有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至云止痛安胎,并咽喉口齿浮热能消,亦是中和气顺之意。若因实热而云胎气不和,水衰而见咽喉口赤燥结者服之,岂能是乎?故虚实二字,不可不细辨而详察耳。”(《本草求真》)
“缩砂仁,气温,味苦,无毒。佐黄芩为安胎之妙剂也。治一切霍乱吐泻,心腹绞痛,正以温辛能止疼行气故耳。又于止痢药中用之,亦取此意。以益智人参为使则入脾,以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以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膀胱肾,以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药鉴》)
“砂仁,芳香归脾,辛能润肾,下气化食,治心疼欲呕,开脾胃要药,和中气正品。若肾气不归元,非此向导不济,胎喜疏利,故主之。”(《本草害利》)
附注:植物缩砂成熟果实中的干燥种子经加工入药者称缩砂密、缩砂仁,简称缩砂,亦称西砂仁。本品主产于国外,过去多从越南、老挝、泰国等进口,但品质并不优于阳春砂。
植物阳春砂之干燥果实经加工入药者,称为阳春砂,简称春砂。如剥去果皮,以净种子入药者,又称阳春砂仁或春砂仁。本品主产于广东阳春县,其个大饱满,气味浓厚,品质较佳,被奉为道地药材。产于广西者称为广砂,通常认为品质较次。
以缩砂或阳春砂成熟果实之果壳入药者,称为缩砂壳或春砂壳,亦可统称为砂仁壳。本品性较温,力较种仁薄弱。如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云:“砂壳也有理气醒胃的作用,但缺乏砂仁温中散寒的效力。砂壳气味薄,燥性小,肝旺脾弱者用之合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