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张泽生:治温病应保津为主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3
获得点赞
97
声望
38
年龄
44
人体五液所化本乎津,而阴液之竭惟乎火。温易化燥,热易伤冲。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故治疗温热病,当时时以阴液为重。

温病慎用峻烈发汗,初起如有表邪郁闭,以葱豉,薄荷之属,微汗透表以不伤津为宜,若误汗必伤阴,化燥易逆转。

温病顾阴,并非单纯滋阴增液,若邪已过卫入气,热势鸱张,徒用生津,不足清热,而津液亦未必遂生,邪热反而胶固不解,助阳固能劫液,恋邪亦可伤阴,此时当以白虎之类辛寒清气,泄热存阴,否则养虎贻患矣。

温病后期,邪热渐解,津液已伤,宜壮水增液。如症见身微热,耳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而干,脉象虚细等,可投地黄、麦冬、芍药、阿胶、麻仁、玄参之属。若大便秘结,余多以增水行舟,此属热灼津伤,不能再行攻伐,否则更伤其阴。低热不清,亦多由阴虚所致,不能再用苦寒,当以生地、知母、白薇、地骨皮、鳖甲之属。养阴清热可也。

温病初期,慎用峻烈发汗;邪盛之时,泄热存阴,釜底抽薪;后期填补真阴,皆为护阴之要诀也。
 
天士明训: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
 
“经典学术交流”版块增设新版块,高层领导雷厉风行,现已经设立“医案评按”与“各家学说”的版块。
【医案评按】
主要发布中医历代大家的精彩医案以及对历代大医医案的解读及看法。现代有名的医家(如胡希恕、刘渡舟等)的医案也可考虑,尤其是经方医案。
【各家学说】
主要发布中医历代学术流派(经方派、寒凉派、补土派、滋阴派、攻下派、易水派、钱塘派、温病派、火神派等)的相关帖子。

欢迎各位会员及坛内高手踊跃发帖,以丰富会员的阅读视野,以促进中医文化大发展和中医学术大传承。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58624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