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经络是细胞膜运输分子物质的功能之一

交会穴是多个经络的经气通过的通道,如果交会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是会影响到其它经络的经气通过的,如针刺时就属于暂时结构变化的状态,如果将经络理解为实际的管道形式的结构,从交会穴的情况来看是说不通的,在这种情况时如确是共用管腔式的结构,经气在通过交会穴时必有一部分从交会穴的管腔中流向交会穴的所属经脉之中如三阳经的经气会从大椎穴流入督脉之中,但实际是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可是经气确实又从交会通过並且各经脉的经气也还是在自已的经脉之中向前运动,这看上去有些不好理解,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其实所谓经络就是细胞膜的对经气的开放作用,如果膜对于其它物质分子的门通道的作用一样,经气做为气体分子自然也是可以通过膜的,而经气从肾中到体腔又进入到经脉时,是以一种脉冲形式的分别注入各经脉之中,在经过交会穴时在时间上只要稍有差别,就可以分别从相同的经穴-交会中通过,前提 是交会穴处的物质结构要具有随时开启和关闭的功能,並在经气充许的方向选择上是多向的,而这正是细胞膜结构所能提供的功能和满足的条件,膜做为生物分子所具有的结构是可以在外力或能量的作用做到随时开启和关闭的,並且也可以满足经气的多向流动的,这也表明经气就是也只能是以细膜为经气分子的通道的。
 
所有将经络认为是现有组织器官之外的新的组织结构的部分的研究解释

所有将经络认为是现有组织器官之外的新的组织结构的部分的研究解释,都不是正确理解经气与经络功能的解释,也一定不会得到生理学上的支持的,经络是细胞膜的功能,是细胞膜的通道门的作用,通道门有让分子通过的机制,又因为经气为代谢谢物之一,这在古代现代中医药研究实践中,都可以得到支持,所以经气物质为分子物质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膜的这种对经气分子的开放功能是如何进行的及规则等,要在科学实验中得到总结证明应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专门的研究在短时期内没有人能去认识到和具有技术力量去做正式研究的,这本身还要结合中药的成分是如何在代谢谢功能中变成经气或影响了经气的产生,所以目前只能是结合一些有限的实验观察在理论上对经气经络进行一些探索性的讨论研究,当然如果开展的有效也可以对包括中医治病在内的与经气能量有关的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的,但是不能够要求这些研究就能完全将与经气相关的生理反应都解释的完整无缺,这是不可能的,那是急功近利的想法,不苻合科学研究的规则。
 
你说:“经气分子是从氨基酸的氨基和羟基分解中得到的,是在肾或膀胱细胞中合的,基本构成应是NHO”
你这个分子式里N是+1价,N有+3,+5价,没有+1价。是神先生发现的,还是什么人发现的?
它能量那里来,又到那里去呢?

N是有正一价的,这里的经气分子的可能的分子式应是NH2O,分别为负3,正一,负一,而实际上,由于有两个负一价存在,所以N与O的结合应该是共价形式的,当然这是根据经气的一些表现而设想的经气分子式,不一定等于就是实际的,主要的是了解其的气体分子等性质,至于要真正确定其分子结构还要详细研究的,可能有量子力学方面的计算,但不论具体的分子结构是什么都不影响其是气体分子的性质,或者其可能的分子形式只有很少的选择性的,在能量方面的作用也应是基本相同的。
 
经络就是细胞膜,细胞膜上有特殊的通道让经气分子通过,所有的人体细胞都有细胞膜,为什么只有经络线路上的细胞膜通道可以同位素示踪物质通过,而在非经络线路则产生淤积呢?难道经络线路上的细胞特殊?细胞膜构造特殊?

做为经气通道的细胞膜部分确实在结构上会有特殊性的,这其实在不同人的经络构成上也是有区别的,本身经络的宽窄都是不一样的,各经脉的结构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对所通的经气能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气功周天功中,任督二脉比十二正经就要好通,所以最先练通的就是这两个经脉 ,而十二正经是在这之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练通的,尽管在经气增长数量方面都是相同的,但是真能练通大周天十二正经的人数其实是很有限的,另外在所谓孙络方面,如腺体器官分布的较小的经络部分(这些实际与中医以调节经气治病是有非常密切的关联的),各体间的差别是更清楚明显了,许多人是无法将这部分的经络用经气能量加以延展扩充的,这使得经气无法在细胞内进行转化,形成所谓功能物质,(这是气功深层练习所必须达到的或标帜),虽然体腔内的经气容量按说是有这种能量作用的。
 
经气做为气体分子其运行速度与细胞膜的门通道的关系

经气做为气体分子其运行速度有每秒几百米至千米以上,但是从气功周天的经气运转来看却是要比这些小很多的,分析应该是经气分子在打开机械门通道的过程中是要有驻留时间就是要有停顿时间的,如果在这时,时间的间隔相距较长是可以与驻留时间有所区分的,並且速度本身也是要逐渐就小的,两种因素会在速度变化上产生效果,也就是速度不是匀速的,时快时慢的或时走时停的,和逐渐变小的,但是实际上经气运行的速度是显示为匀速度的,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现像,实际情况是因为,经气以细胞膜为通道时,是要用运动能量去打开机械门通道的,这当然是要用一定时间的,也就是要产生驻留时间的,每个时间的间隔在较大时,是可区分运动与停顿的时间及这之间的运动速度的,但是如果这种间隔刬分的很小很短,像在积分中取极限的形式时,这些间隔的界限也就不覆存在了,起码从感觉上是不能进行区分的了,而实际上构成经络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距离相对来是十分微小的,另外经气又是可以分为许多部分,分别去在各时间段打开机械门通道,在速度减小的变化方面不会是连续进行的,所以这种速度就是逐渐变小和停顿的时间的过程在感 觉上是不存在的,是以一种看上去匀速的状态进行的。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这好理解,“气行”就是神经系统指挥血管的括约肌做舒缩运动,这样血液就会冲刷血管壁,向前运动;“气滞”就是神经系统不指挥血管的括约肌舒缩运动,血液运行就没有动力,当然就是“气行则血行,气滞血瘀”。气滞之后血液不能流动,局部细胞和组织就不能得到精微物质和氧气,局部细胞和组织必定达不到人体赋予它应有的功能,所以局部就会产生病变。如果仅有神经系统指挥血管括约肌舒缩运动,可是血管中并没有血液,那么细胞和局部组织同样也得不到精微营养,所以也会产生病变,这就是《黄帝内经》中的,“气血



你讲的这些对于经络处的与肢体有关疾病多少还有点道理,但对于经穴与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间的联系方面就完全不能解释了,另外经络研究已经否定了神经是经络的观点,疾病也多与神经系统病变或功能损伤无关,不能等同于中医经气像气虚气滞气实的概念,经络路线上的血管对脏腑细胞的物质供应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是不能通过对它们的调节以影响代谢谢活动的。
而且你这类说法是脱离中医有关气的基本属性的,这其实就不是或没有中医的特色了。

在气功中的大量外气的现像则更无法解释了。
经络中有原素移动是实验表明了的,与有经气运行的理论是有完全的联系的,中医讲的经气是实有的物质,是不能离开这个核心去谈中医经络
 
请仔细看一下帖子,我从来没有说经络就是神经系统。经络是人体的一种立体调控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包括神经系统,括约肌,微血管,肥大细胞和感受器,神经递质等,其中神经系统中的反馈环节是关键。我们解剖学能够看到的都是人体的硬件,人体的软件就是神经系统的连接关系。

所有关于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差别之处主要在于对经气的发现和利用,许多在这方面做研究的人,因为无法在现有医学生理学中发现经气物质的存在及作用方式,就认为经气是不能做为一种实有的物质存在的,而将经气功能做了各种解释,其实讲来讲去还是现代医学所了解的那一部分,这对于中医治病原理的揭示基本是毫无帮助作用的(在气功研究中也同样存在这种错误倾向),中医对经气的发现当然是在没有现代医学对神系统体液激素等传导知识的了解情况下的一种直接的认识发现,所以有人就认为是中医误将这些系统的功能当成是所谓经络和经气了,当然这种可能性本来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通过不少关于经络的实验已经否定了这些传导系统就是经络本身的功能,这些只能是与经络平行的和相互配合的传导系统,经络是一种未知物质运动方式的独立的传导系统,可是一些人本身对这些实验了解很少,或纠缠于经气物质的没有在生理研究中得到发现,于是偏离经气能量物质直接影响细胞内代谢谢反应这一中医治病的核心,有了许多奇谈怪论,或是神化中医为什么测不准模糊科学之类的,或者直接完全以现有医学知识解释中医经络的治病作用,当然都不会有什么有价值的结果的,自然对于经气的认识也不是一般研究能有真正深入的了解的。
 
通脉与经气密度变化

在气功通脉 过程中,有时並不是几条经脉同时在通经气的,而是有先后次序的,是一条一条去通的,每条经脉是轮流去通经气的,不会总是在一条经脉中通经气,这看上去好像是有一种内部自动调节功能在起作用,但这种自动调节功能並不是有一种专门的生理机制组织在控制的,而是经气密度的作用,是经气做为气体分子的运动分布特性所决定的,在通某一经脉时由于这条经脉的细胞膜的门通道被延展加宽了,先前在体腔所有经脉起始处分布的经气密度都呈加强的状态,(但其中有一个是要先通经气的,一般是与补气相关的经脉)当这个先被通了经脉的门通道加宽以后,这个经脉的起始处的经气密度就会比之前要增大了,並且是恒定的增大了,这种情况与其它还没有在门通道发生改变的经脉起始处经气密度相比较,其它处的经气密度显然是小一些的,所以经气密度的分布运动就要转向下一个经脉了,这是由经气运动的特性所决定的就是气体分子在寻求气体的均匀密度时,经气分子自然向密度小的地方运动,所以在通经脉时不会总是在通同一经脉,是轮流变换的通经脉的,而这种过程是可以反复进行的,直到所有的经脉都通了以后才会停止这种通脉过程的。
 
经络的运行是由于血液在平行的毛细血管中同步快速地向前运动,推动毛细血管外部的组织液也向前运动所致。组织液是胶体,具有流动性。括约肌同步收缩,迫使血液在平行的毛细血管快速流动,由于真毛细血管壁很薄,而且又是具有弹性的,这样就会使真毛细血管迅速扩张,从而带动外部,具有流动性的组织胶体往血液推进的方向同步移动,这就是经络的动力来源


假定你说的这种所谓的(具有流动性的组织胶体往血液推进的方向同步移动)过程真得存在,也不能表明这就是经络的功能所在,也可以是与经络经气共同存在的一种生理功能表现,当然如果将来真的在代谢谢反应中发现了经气分子和其对代谢谢反应的能量作用,就能说明你所讲的经络功能並不是真正的经络组织了,而关于经气的物质性,实际上早就有了太多研究和对其本身的各类性质的认识了。
 
人体靠什么保证你的经气物质有序而规律的运动?因为经络的运行是非常有规律的,而且是可以重复的。你前面曾经用激素产生的能量差别来解释这一问题,

这些早就已经讲过了,经气是从肾或者膀胱的分泌功能中产生,如同一些激素以一定的节率被释放到丹田,从丹田向整个人体腔内运动,其中一部分进入到各经脉之中,而另一部分分布在各腺体器官附近,针灸学中所称的脏腑之气的部分,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分泌功能的制约或生理功能的需要,经气从细胞膜进入到细胞之中为以激素为主的代谢谢反应提供能量,(经络部分就不一定都是对激素的用了),做为经气能量本身(当然这一部分是目前医学生理学所没有发现的能量部分,如果发现了中医治病原理也就可以进行正式的研究了,但是这在气功中是有许多直接具体的表现的),经气进入到腺体器官中的数量变化是按照密度梯度而进行的,了,就是与细胞内代谢谢活动的强弱变化有关,代谢谢反应强密度变化快,由于密度差的存在,腺体外的经气就会以机械门通道的方式进入到细胞内,如果细胞内没有代谢谢活动存在(属于间断性的一类,有些脏腑就是这样的如胃)),由于受密度梯度的作用,经气就只有在腺体外分布了,所以经气本是只是一种气体能量,是完全被动的受代谢谢活动强弱而进行分布变化的,而经络对于脏腑经气部分的关系,是保证腑腑经气的正常分布(也与脏腑气的分布密度有,因为经络实际与腔内经气相当于在同一容器中的不同部分),如果没有经络中经气的存在,腔内部分经气也是不能有正常的分布状态的,由于经络经气与脏腑经气的这种联系,所以可以用针刺对腔内的脏腑经气分布进行调节,你所说的经络中经气变化规律实际就是受控于脏腑对经气的需求和肾的释放率这两种因素的,当然经气因为是一种气体分子物质,所以其在腔中的分布也是要按密度大小来分布的,这是气体分子的特性,就是要寻求匀均的密度,一旦到达均匀状态这种运动就会停止,但是由于人体内各腺体器官对经气的需求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也就是经气的密度经常的变化所这种运动是要一直进行下去的,总之如果把经气理解为一种气体的与激素类同的代谢谢物质,有能量的作用,经气的功能作用就好解释了。
 
针刺之后为什么在穴位的周围钙离子的浓度会显著升高等?


针刺可以引起经穴处的经气的聚集而影响了腔内的经气密度,强弱刺激的效果不同,前者聚气后可以增加或增快(这与开闸放水的原理差不多)经气在经脉中的流量,所获得的效果是腔内经气密度的相对减少,后者弱刺激的效果则相反,是加大了密度,且都是有指向性的改变相关腺体处的经气密度,前者就是所谓泻,后者是补。
因为针刺时不论补泻都有经气在经穴处的聚集发生,又经气就是以细胞膜为通道的,而钙等离子也是以膜的门通道作用在膜内外运动的,以形成生物电现像,在正常情况时,经气和离子按各自路线分布运动,但在针刺时由经气的暂时聚集而影响了离子门通道的作用,所以这时会有钙离子的暂时增加的现像。
细胞膜对经气的两种门通道的作用,一是可以让经气分子进入到细胞之内为代谢谢提供能量,二是以细胞膜为通道输送经气向前运动就是所说的经络功能,就像皮球,如果垂直向下刺针进去,就相当于经气的进入,而如果水平将针从皮球的皮中向前穿越过去,而不进入皮球心内,这样的许多的皮球的球皮组成的就是经脉,(皮球相当于众多的细胞)。
 
可是人体十四经脉的运行是循环往复,如环无端的;你的经气密度由高往低运行,均匀之后就平衡,和物质的扩散类似吧;如环实现循环往复运行。

这些话只有在古代内丹法中的一种对经气运行的描述,实际上经气的运行並不是在真正的循环的,那不过是一种感觉,每次周天的运行开始都是有新的经气向经脉中注入的,已经解释过了。
如果真是在作所谓经气的循环,而其间没有能量的输布流散,这种经气的运行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股在数量方面没有变化的经气物质在那里不停的往复运转与生理功能有何帮助,暧汽管道中的热水在循环时要有热量的损失才有提供热能的价值,而如果经气在循环中什么能量都没有释放,这种循环还有什么生物学的价值,或者是应有其它形式的能量释放才对,当然是激发能量的作用才对。

经脉部分的经气的作用与腺体脏腑部分的经气的作用应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的的能量作用应是主要对与运动有关的能量如ATP的合成有关,后者主要是激素方面有关
 
而且经络系统还包含一个实现功能的方法和策略“软件”。

这些就是与实现经络经气功能有的激素代谢谢反应一类的物质,但是经气只作为能量在其中发生作用,所以不要把它们相互混和在一起认识,汽油是汽油,不是飞机的其它组装部分,汽油与飞机的控制部分包括电脑部分是完全不同的作用,虽然它们相互间是有重要联系的。
 
古代内丹法中有句话叫方寸壶中饮不尽,就是指丹田产生经气真气的作用,也说明了经气的来源並且表明经气在入静时是源源不断的被制造出来的,当然在丹田里产生的经气,是要进入到经脉之中的,不过这种经气在经脉中的运行与普通的经脉运行的作用是很不一样的,是对经脉的结构有改变扩大的作用,以利更多的经气通过经脉,当然这种改变经脉的作用只发生在气功入静的时候,其中的热感,热气流循经的运行,实际就是经气的能量在改变经脉的结构时的某种化学反应所释放的热量,(普通情况时的经气运行是不会有热感的,那种经气的流量不足以产生对经脉结构改变的作用,所以它们的能量也不会被用在对经脉结构改变的能量使用上的,)所以只有在不断的入静功程中产生更多的经气去完成这种反应,也就是饮不尽的解释。
 
四肢部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基本循古典记载走完全程,仅大肠经和心包经有一定变异。专家鉴定认为此法直观、客观、重复性均较强。

这种观测到的经气的运行,不等于是你所理解的所谓循环概念,只是表明了有经气在经脉中的运动运行,当然经脉中就是有经气的运行的。

比如说足三阳中的经气是从脑中被注入到经络中的,从头向下按各阳经路线运行至它们与各自相应的足三阴经的相连接的经穴,膀胱对肾经,胆经对肝经,然后经气在三阴经中向上继续运动至阴经的终点,这一轮的经气运行就算完成了,下一轮的经气还是经气从头内向三阳经中注入,再流入足三阴经,试验验证的就是这种经气的运行活动,但这不能称做是循环,也就是经气在运行至三阴经的终点时就是到头了,不会再有向足三阳经的连接注入,所以这不算是循环运行,不像汽车转圈是同一汽车的反复运动,而每一次经脉中运行的经气都不是相同的了,(当然不是指经气的性质而言的),如同河中流过的水,前水不是后水,落花随流水而去,但源头是一样的,水分子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如肺经全从胸走手,从“少商穴”出合乎运行线路的,但入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

这人看来是没有过经气运行的体验,所以看不明白内经中所说,肺经是从胸中注入经气的,其经气走向自然是从起始经穴的中府云门顺序流向少商而出,经气再注入连接的手阳明商阳经穴,他在那凭字面想出入是什么意思,当然是想不明白的。
 
关于经气运行往来无端的说法只能来自于古内丹法的周天体验,如小周天的经气在督脉中运行至头向下又注入任脉之中流行,至任脉的起始处,然后在有一轮的经气从督脉向上运行再次注入任脉之中,这看上去好像是一种往来无端的经气运行,而实际上经气在到达任脉的起始处时其在经脉中的经气流通量已经不是在开始从督脉中注入的经气的流通量了,已经有相当一部的经气在这两个脉的建立新的部分时被使用掉了,如果确实还有一些经气又回到了丹田,那也是剩余的很少一部分了,或者这剩余的一小部分又与从丹田来的另一部分新的经气一起再注入到督脉之中形式新的经气运行,而这种周天形式的轮转在入静状态反复进行,一批又一批的经气在二脉之中建立经脉新的部分,但它们是有始有终的,起码並不是严格的作所谓循环运动的。
而普通情况时的二脉运行,就都是有不同的经气起始处了,任脉的经气是从来自脑中的经气在呼气时往眼晴的承泣经穴直接向下注入进任脉之内的向下运行至终端,虽然针刺学说这是任脉的起始处,实际上並不经气运行的起始处,督脉的经气从丹田在吸气时向上在督脉中运行,至头面就到终端了並不需要注入任脉之中的,也没有那样大的经气流通量,可以让经气注入任脉中的。
再有足三阴经的经气流向虽然一般是应由足向上运行的,但在气功练习中也可以是通过任脉的连接作用,而向下运行的,这决定于体腔内的经气密度的情况。
 
我的理论所有的这些现象都可以解释,有理有据,而且是从整个人体是如何工作的来分析的,不仅仅是经络,比如浓痰,鼻涕等都是靠经络的运动推出来的。

你认为你就可以解释所有与经络经穴相关的生理现像反应了吗,你能具体的解释一个生理反应与经穴的联系吗,如足三里对胃蛋白酶分泌的增加作用,你根本不能靠你那个微循环加神经的功能去解释的,你东联系西联系的把本不属于经络经气功能的其它生理系统随意的当成的了是经络经气的本身功能和系统,来解释中医治病的过程,对比而其它不少专业研究经络的人士並没有样随意的将经络与某种已知的生理功能或系统等同起来,虽然他们与你一样对古代关于经气的概念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或不好理解,却並不如同你一样轻率的下结论,只是根据经络经穴表现出的功能性质认为有一种低级能量传导系统的作用,这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其实就是指经络中和脏腑中运行的经气能量物质,而你却认为经络只是那些已经研究发现的代谢谢物质和功能,这只能说你是急功近利的和急于求成的做法,与经络经气的实际存在当然相差很远,因为你认识不到经气物质本身的运动和能量作用的广泛性,所以一会与神经功能相提並论,一会有说成是微循环的作用,或者又是信息的作用,要不就成了人体整个生理功能的什么程序软件的作用,之所以你会这样东说西说的解释经络功能,源于经气本身的对生理功能的诸多影响作用的存在,又有受控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的一面,你对这些实际过程毫无了解认识,所以一会看像是与这个有关,一会又认为是那个的功能,结果研究了半天,等于把已知的生理功能组织又重新以经络的名义按原样解释了一番,而实际与经络经气的功能並没多少真正的揭示作用,也不能解释中医药治病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就说你否认的大小周天经络循环,这是许多气功人士都证实了的体验,你却认为这种循环不存在。


现在改改这气功周天中的经气活动不应叫循环,而是称经气运行才更苻合实际情况,你能区分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另外关于古代内丹法中的一些解释,如关于采药的解释,内丹的解释元神神通以至于阳神的解释,还有佛教中禅定的解释等等,多数只在过程和方法的描述方面是正确的,但对实际经气变化转化的的解释是有许多不正确的或者根本没有分析到这种实过程究竟是什么,不但你根本没有能力去区分这些所说的对与不对,就是有这些实际体验的练习气功或是修行之人也无法说清楚到底有什么物质变化过程发生了,一般都是延用古代的说法,但这不等于就是正确的,当然古代也有正确的解释如经气,可你反到把正确的放到一边,一些不够正确的你却拿来做为根据,所以你只得到不正确或错误的结果的。
 
转帖
重复练习出入定过程
这样小心重复观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乐受,你就会懂得原来入定过程是这么回事。必须重复训练,上去,下来。再上去,再下来,做越多次越好。以后,你就会越来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复训练入定,只会贪着乐受而住在定中的乐受而不想出来,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来,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却不懂怎么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禅定,千万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来。应该是一进去就快点出来,然后,再快点进去快点

出来。一直重复做,做到你很熟练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后,才来加强定力,所谓加强定力就是进去了不要马上出来。在练习加强定力时,要在定里多久呢?初学者入初禅千万不要太久,五分钟就好了。在里面呆五分钟就要出来,但是不要下座,然后再进去五分钟后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初禅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会更细而离开初禅。甚至于深入到更高禅定,呼吸更细,心念更细,也更快乐。于是你对初禅心念的粗细混乱不清。也就是说练习加强初禅定力时,他在入初禅半小时内,要出入定六次。这样不但修了半小时的初禅,而且懂得出懂得进。当每次出入定五分钟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

这种人为的设定入定时间和反复的练习入定(初禅),如果真有实际价值,应该与经气对上丹田脑器官腺体的经络的结构改变有关,需要逐步的打通,所以不能一开始,就入初禅以后的禅定,以免影响到将络脉的完全开通和更深入定的完全形成。


与经气相关的现像不止是在中医治病或经络功能中有所体现,其表现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气功中的内气外气等等,所以你对这些毫无体验研究,是不会有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结果的,其实说这些对你来说有点强人所难了,只是提示你经络经气不是你所 知所想的那样简单和范围那样窄小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