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试论现阶段中医的“三大流派”与未来走势

likaidi; 说:
likaidi 发表于 2013-11-8 17:22
人的内外散热储能增温降温系统现实存在,细胞的冷热自保本能也是现实存在。中医能研究几千前年。目前

你这样一讲,正好承认了我推理你得了更年期综合症的逻辑完全一样,你该早点承认!害我等你这段话的逻辑等了许久,还差点被挖了祖坟!
 
支持鄂尔多斯女医生的精辟见地。中医几千年都是在“寒”、“热”、“温”这类形容词上做文章。几千年都没有

看来这些利益集团的家伙被扯急了,迫不及待跳出来挣局面!你不服咱可另开一贴,看看你那巧言令色的胡编乱造经得起多少验证,看看你们混乱的逻辑是怎么回事,让世人见识见识这些所谓的科学在这些人手上是怎样愚弄人。余虽文化低,语言有点粗俗,但学中医是长智慧的,应付这些科学混混还是小事一件。
 
支持鄂尔多斯女医生的精辟见解。
中医几千年都是在寒、热、温等形容词上反复徘徊,始终没有突破。原因那就

西方医学与内经电磁场在生命人体存在真假科学的重大分歧


陶英涵;
能否请叶苗先生具体说说人体五脏电路系统具体研究发现,它又如何认证中医的藏象理论的。
Ksjyjs叶苗回复;
Ksjyjs叶苗己经写过许多文章,按现代物理学的观点和科学仪器检测生命人体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组合的物质存在电磁场幅射,这种幅射与中医的藏象理论存在互相等效特性。

现代西医生理学认为;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细胞膜作为一个靜态的电学元件时所表现的电学特性,称为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它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膜电容、膜电阻和轴向电阻等。

膜的电学特性相当于并联的阻容耦合电路,在此共同基础上西方医学与内经电磁场在进一步分析发展方向存在真假科学的重大分歧。

内经电磁场认为:
西方医学以电化学为基础,从直流电场出发创建离子通道与细胞电活动,进一步去解释生命人体的一切物质运动,从此撞向了死路,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錯误概念,所以会与中医存在不可调合的矛盾。

按现代物理学的观点和科学仪器检测生命人体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组合的物质运动应该以静态膜的电学特性相当于并联的阻容耦合电路为基础,去分析科学仪器已经检测出来红外线交流频谱在并联的阻容耦合电路为基础上的动态客观规律特性,进一步去解释生命人体的一切物质运动,就会发现人体五脏电路系统即中医的藏象理论才是真正的真理与科学体系,由以上思想展开分析就可以解释西方医学根本解释不了的一切问题。
试问;一个站在二维直流电场运动的时空观怎样才能真正去分析清楚处在四维时空观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生命人体一切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用解剖学的思想不能解释内经电磁场,只有内经电磁场才能解释清楚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根本解释不了的生命人体一切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三先生回复 9#ksjyjs;
(原华夏中医论坛)调整的根本就是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状态,什么是异常状态 叶先生可否描述下,正常人体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陶英涵先生提问;人体五脏电路系统具体研究发现即正常人体的电磁场运动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ksjyjs叶苗回答:
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作出了非常准确和科学的回答,就是,我们必须站在内经电磁场的角度与立场上,去认识前人伟大的巨著。

从粒子运动中诞生阴阳论. 十六论中医学皇帝内经的科学性
电子生物学 [草稿] 叶苗
第二章 第六节 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与物理意义
生命人体中的粒子运动诞生了阴阳论,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了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医学阴阳学说的运用,就比较容易了。我们先看,
黄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笫三
岐伯日: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胍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阳气--为阴精固密于外,(护阴---阴不外泄,化阴-使阴精化为气。)
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摄阳-慑纳阳气,使阳气不外散,助阳-阴精化为阳气。)
电子生物学解释其物理意义:
从现代物理学的实验已经告诉我们;电子属于亚原子粒子中的轻子类。 轻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即其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它带有1/2自旋,即又是一种费米子(按照费米—狄拉克统计)。电子所带电荷为-1.6 10-19库仑,质量为9.10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为e-。 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它带有与电子相同的质量,自旋和等量的正电荷。
我们来看,中医黄帝内经藏象论中的肾系统(既西医骨系统) 椎骨的某点存在向外电子(粒子) 流 辐射,设其起点电位为正电位,该电子(粒子) 流沿经络绕生命人体横向运行半周到腹部进入,腹部进入点既为负电位,该电子(粒子) 流 沿经络经过生命人体中的粘膜系统(零电位) 回到起点完成回路。(电子(粒子) ,辐射,电场,电势,电位,电压由电子(粒子)运动同时产生)由此,生命人体的背部则为阳(正电位) ,生命人体的腹部则为阴既为(负电位) 。
生命人体中的粘膜系统(零电位) 既为中医黄帝内经藏象论中的脾系统。是以圣人陈阴阳,陈述以此为原理。生命人体的x平衡,x对称,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是由此为起点。
生命人体中的各藏象心,肺,肝,肾系统存在向外电子(粒子) 流 辐射呈现以藏象论中的脾系统为中心轴的立体回路闭合环,纵向是从口腔到肛门,这是由粘膜糸统的物理电子特性所决定,通俗的理解这种辐射场有点象地球的磁场运动。
筋脉和同-筋为中医黄帝内经藏象论中的肝系统,脉为中医黄帝内经藏象论中的心系统,两大电场相交平衡,对称,和谐。
阴阳失调; 阳胜(实证)-- 阴虚,阴胜--阳虚,阳虚-阴胜,阴虚(虚证)- 阳胜。
阴阳失调病证举例:
阴不胜其阳---阳盛(热) 阴虚,病证; 脉流(迫) 薄疾,神志狂乱,经脉中的气血流动疾迫快速,脉疾数。
阳不胜其阴-阴盛阳虚,九窍不通。 病证; 五脏气争(五脏相交电场失衡,电子(粒子) 流运行不稳) ,五脏气机不和,九窍功能障碍。
协调阴阳的意义;
陈阴阳既协调阴阳-以达到--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耳目聪明,内外调和-气立如故--健康。
 
李医生:我一贯支持您的学术探讨方向。不过未能发现您的学术态度中稍含极端性。您过去曾发表观点“温度决定一切!”,今天又提出“科学必将认识一切!”都显得走了极端。探讨自然法则是不可走极端的。西方一元论哲学、科学和医学都是走极端的。为什么中西医结合百年未能成功,同样是中国中医、中国西医都走向各自的极端,不想结合。从而才失败。
您提出的温度概念非常有见地,有价值。但不能说,温度能够决定一切。科学伟大世人皆知。但它也不可能认识一切。科学所认识的只是自然界的皮毛,而且充满误区,漏洞百出,悖论重重的学科组合。它的认识是“阶段性”认识成果,不是最终成果。尚且科学永远没有最终成果。所以它将永远无法认识一切。我主张中医革命。但还要借鉴中医“革新大家”叶天士之态度,即:“不偏不倚”。
 
“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
西方人最卓越的成就是创立了科学。 科学将杂乱无章的世界,梳出了条理,编成了规律。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化身,是寻找规律的工具。世界上的事物要想找到规律所在,与科学挂钩将是最佳选择。如果找不到规律,就没有办法普及扩大。能与科学挂上钩,才能找到学习掌握中医的规律,才能普及后学。当然我们的目标还不仅仅是“克隆”出大批的古代百年一出的名医。更重要的是创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中医,集科学优势之大成,避西医劣势及缺陷。让中医具有可更新能力,具有后代不断超越前辈的能力。这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西医及科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规律”。眼睁睁地看着如此具有优势的理论不能为我所用,真是不甘心。如果借用西方科学找到了中医里的规律,不仅能够改造中医,而且能够利用现代教育体制培养出大批大批的高级临床家,以满足全人类医疗需求。
从前清的“衷中参西医学”到建国后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界历经百年艰苦卓绝的探索,都没有探索到中西医结合之路。原因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认清中医、西医及科学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我们不知,西医及科学只是阶段性学科。阶段性学科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和片面性的,充满了谬误和缺陷。它的理论需要不断“修正”或不断“推翻”。中医是永恒真理。中医理论的永远正确性导致了它“颠扑不破”和“以不变应万变”。然而,永远正确的理论,永远只能处在哲学面层,很难上升到医学和技术面层。所以永恒真理本身就是最大的弊端。这就是中医高级临床家不能普及,百年才能出一两个的原因。
中医需要一个从哲学面层到临床技术之间的过渡理论,但古代中医却是一片空白。完全留给医者自己用经验来填充。我们在新中医学科组建结构里,别无选择的要用西医科学来组建。
我们过去的做法是,直接将一个阶段性学科与永恒学科进行结合;或者说,就是将充满误区,漏洞百出的科学,与一个永恒真理的阴阳哲学相结合。这样做除了失败,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这里存在着诸多的不匹配。“阶段性”与“永恒性”的不匹配;科学与哲学面层错位;漏洞百出与“颠扑不破”之间的反差极大。中国其它学科都是全套照搬西方,唯独中医不能。中医需要“嫁接”西方科学理。这就会出现类似“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等现象。
鉴于上述理由,西医及科学理论,尚不能直接用于改造中医理论。要想让中医与西医结合,如果直接对中医进行科学化改造或嫁接,出来的只能是“植物药学”和“西化中医”。 对此我们已经想出了办法。首先是对科学进行“阴阳化”和完整性修正。科学出自西方哲学,带有明显的“一元论”性质。中医阴阳哲学属“二元论”。改造和修正之后的科学,才可能与中医结合。科学中的一切误区与漏洞就此予以规避,优势予以接纳。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1-9 07:49 编辑

出了条理,编成了规律

你的认识比较客观,但是仍有对古中医理论所讲的自然科学存在认识不足够的地方,如象阴阳学说说成是‘阴阳哲学’,阴阳不只是哲学,在唐代阴阳已开始较普及地过渡到数学,自从甲子干支纪时开始,阴阳学说已可以开始用数学的方式计算事物,不过现在数学用的是1,2,3,4,5,6,7,8,9,0为基数,而中国人的祖先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基数,不但比较精确地用来推算历法,推算人事,而且它的应用范围和内涵要比西方的那十个基数丰富得多,但是中国人一惯以来较保守,过去也没有象西方一样在律法上严格地对专利技术进行保护,导致很多先进技术变成口诀形式口授心传、传男不传女、慢慢变成了失传。如现古人发明的速算法,虽然是口诀形式,在计算速度上并不比计算机慢,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你现在再去了解这个口诀是怎样来的,怕要想一辈子,这不能说它不科学,它直接能应用,而且应用精准,本身就是科学,不能用非科学作标准来定义。古中医理论有很多东西值得后人重新发掘,致于说那些理论都已全没有发掘价值了,是一座已挖空了的矿山,可以搬个概念来取代它,比如旅游区,但首先要清楚,这座矿山开采完了没?假如没或没能力开采,先留下来,保存好,以后慢慢开采,别急着去取采它,让后代明白它还是矿山,不能和其他名称标称,否则后代又要花很大的人力物力则力重新对它进行勘察,严重的有可能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成为永久封存,如成了博物馆。过去由于政治因素,中医及其理论又出现了一次严重的继承断层,中医理在目前首要的还是保存好继承再说,要在其基础上谈创新,如果脱离了继承,那个所谓的创新是站在别人的基础上创新,成了什么样的创新,又代表了谁??
 
回活先生
在古代,对学科并没有严格区分。祖宗创立了一个“阴阳”,“学说”二字都是现代加上的语言。古代阴阳学说,应用不仅医学,而且政治、军事、武术、整个意识形态领域都广泛引用。然而,用现代学科划分法,阴阳学说只能划到哲学学科内。哲学是方向指导性学科。古代中医将阴阳学说直接用到医学和临床技术上,所有后学就显得不好把握。改革中医就是要让“永恒正确”的阴阳学说回归到它本应归属的位置。不要“越位”。就是说,阴阳学说只能是领导,把握大方向,细节由医学科学来做。古中医中的阴阳学说既是领导,又是员工,显得层次不清,学医的人总感到把握不住。
西医的细节做得很多、很好,但无阴阳哲学指导方向,所以严重偏离了生命与疾病的正确认识轨道。医学科学细节很细,也很好,但是它总是只看事物一个面。丢弃一个面。所以在治疗上,漏洞百出,拆了东墙补西墙。
中国其它所有学科都是全套、原装未开封的照搬国外。现代中西医结合也参照其它学科照搬国外。结果将中医变成了“植物药理学”。将中医师变成了植物科学家。其它学科都能照搬,唯独中医不能。只能嫁接。“嫁接”的难度要比“照搬”的难度大之百倍。尚不能认为中西医结合人员无能。这里面存在着不同物体的“排异性”,不同地域的“水土不服”等不良症状。要消除诸多的不良症状。不能从中医入手。因为中医是自然医学,西医是人造医学。自然是永恒不变的,人造的必然是有缺陷的。我们要先从人造的东西入手,加以修正,方能嫁接成活。
 
我继续支持中西医结合,不是支持现阶段的“结合”。现阶段“结合”,是照搬西方。已将中医变成了西医。中医巨大的优势不仅不能发挥出来。反而被结合掉了。我的目标对准的是提高临床疗效。要将中医古今最高段位的绝技普及化,大众化,后人不断超越前人。而不是后人总是学不会前人绝技,将前人当成神医。让中医绝技失传,绝种。我们只有做哪些不疼不养的营生“保健、养生、治未病”。
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探索了数十年。将以浦甫周为首的现代顶级临床家们的绝技反复研究,在他们没有规律的个体绝技中,用科学原理,还是找到了一点科学规律。这对后学掌握中医绝学、绝技会有帮助。中医的绝学绝技一旦能够从个体化转为大众化,中医的高级临床家就会像西医那样,大批大批的培养出来。过去,中医的高级临床家只有靠天培养,靠时代造就。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这一点,中医将无敌于天下。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1-10 23:35 编辑

有几点必须要指出的是:一,用现代学科划分法,阴阳学说只能划到哲学学科内(绝不能用这样的划分法,这样做是对阴阳学说的误导,强行将之固化在哲学内,显得削足适履,也将阴阳学说的应用范围大大缩小。太极图上所包含的法门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旦固化就失去内涵,人为地选择了宇宙规律,从无数的大道中仅选取一小径,实属可惜。)二,改革中医就是要让“永恒正确”的阴阳学说回归到它本应归属的位置。不要“越位”。(阴阳学说的本位是什么?如果你硬将哲学当成它本位,这是错判,是一起冤案,实际上它更多的包含着自然科学、数学等。但是强权出霸理,弱国无外交,如果一旦在政策上将它不合适归位,这是一场冤狱的开始,也对不住后人。)三,古代中医将阴阳学说直接用到医学和临床技术上,所有后学就显得不好把握(阴阳学说有极强的逻辑性及灵活性,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应用得好,但不代表没人用得好,比如阴阳学说在秦代较代表性的是鬼谷子,其弟子苏秦、张仪是当时较出色地运用这些道理的代表,鬼谷子一书尽管无从考证,但从著作上无不是充满着阴阳学说的智慧,阴阳学说学得好不但是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能长一个人的智慧,这个比学识上的小聪明要高明,古代不少领域上较出色的人无不对阴阳学说有一定的功底,中医里头也有讲:上医治国、不为良将则为良医。中医理论里头的智慧学得好,可以成为一个大国手,大将军,比如古代带兵打仗的将领张景岳,后来转为从医,创八纲辨证方法沿用至今,为什么?这是悟通道理,一理通百理明,治人跟治国同一个道理,治病跟行军打仗同一个道理,看看我们中医里头的这个理有那个国家医学里头的理能代替得到?它已超出了治病的局限,所谓上医治未病,这个理念要比西方早多少?)四,现代中西医结合也参照其它学科照搬国外。结果将中医变成了“植物药理学”。将中医师变成了植物科学家。(这是没有深厚的阴阳学说等中医理论做底子的结果,昔神农尝百草不旦是一个尝,中医里头尤其是草医最清楚,立于大山,面对百草,完全是可以通过阴阳学说等方法去辨别那些不认识的草药药性的大概,尽管这类方法的发展一直滞留,但也成为草医用药的一门绝艺。中医有另外的一套识药的方法,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发展下来,以至日渐式微,到现在的植物药理学唱主流,尽管如此,药理学所化验出来的结果仍然是符合中医传统的药性归类方法,并且是对滞后了的草药辨性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现代方法融合古代方法一个很好的焊接点。)
 
从上文看出了与活先生的基本观点的不同。我只着眼于治病技术。先生着眼于将中医提高到意识形态面层。不过我认为过于抬高,如同拔苗助长。
阴阳学说应用广泛,上至意识形态,下到工业、医疗都在应用,才创造了中华古代文明。今天我只想就中医论治病。不想将它提高到意识形态层面。医者就是掌握救死扶伤之技能。如果医生本人还能干别的,大可从政、从军。就中医学本身的职能只有一个:治病救人。中医在全国人眼里,仅仅是治病而已。
如果还想将学科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可能会出现两千五百年前巫卜的景象。医只着眼于草药治病 ,巫卜却更着重于精神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分道扬镳。治病救人就是医的最高宗旨。救人者自然成仙。只想自己成仙而无救人之术者,也难如愿以偿。中医如果放弃治病之术而自求成仙,其寿命绝不会超过巫卜,而中医的最终归宿必然是第二个巫卜。
 
先生言:“太极图上所包含的法门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旦固化就失去内涵”如此一个无大无小,无边无沿的学说。现代人难以把握。如果都学不会,或者说每一百年才有一个或几个人学会。就算在伟大,也没有数量救众生于水火。我提出的改进意见就是要将阴阳学说无限变幻的性质有所改善。当然,这是从西方哲学得到的启示。西方一元论哲学虽有缺陷,但它能把握住事物至少一个面。而阴阳学说虽说顾及了两个面,其实一个面都没有真正把握住。如果说一元论哲学有误,按照西方哲学家的智慧,如何能将一个错误的观点坚持2500年之久? 其实一元论的精髓就在于固化。一切都在晃动的事物,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把握。别无选择之下,实在不想固化,固化了不符合实际,但还是得固化。关于马“辩证法”学说明天在交流。
晚安!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1-11 07:26 编辑

太极图上所包含的法门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旦固化就失去内涵”如此一个无大无小,无边无沿的学说。现代人难以把握。如果都学不会,或者说每一百年才有一个或几个人学会。就算在伟大,也没有数量救众生于水火。我提出的改进意见就是要将阴阳学说无限变幻的性质有所改善。(改善应该在尊从自然科学规律的原则下进行,而非强迫性造作。比如我们在没有完全掌握一门学科的前提下,所有对对该门学科的研究和提出的观点验证都应在其发展的角度上延伸,而不是用这个角度来把它定死一个位。一旦这样就钻入了人为的主观局限中,即使是发展中的科学,它有时同样犯上这种人为错误,同样会钻入一个死胡同,一旦这样,科学就会停滞不前,变得落后,它的时代先进性就失去光彩,换而言之,从另一个角度发现的新科学又发光,人类又可以综合着这两种科学发现或以后的多种、无数种不断的发现,这可比一个万花筒,越发现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彩,难有尽头,故太极曰其大无外,这些道理的发现永远没有尽头,都在不断地分化、细化,这是一处向外延伸的发展方向,科学的研究正是走这一条路,它不断地发展和补充,人类社会也正不断地象万花筒一样,越来越丰富多彩,但这不背离宇宙一些规律,不背离古人太极图上的规律,物情喜升而恶降、喜乐而恶悲,这些原始自然的潜意识不断支撑着人类去新发现,就如一颗种子一样,灭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地产生---衰老---病或出问题-消失死亡的过程,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经历生老病死重复轮回,直到人类完全解放,肉体、精神都获得了最大的落足,达到极点,故按这种发展方向是肉体有界限而人的思想欲念无止境,而一旦思想欲念大于肉欲,人就会去改造这个肉体包括它存在的环境来满足欲念,这就是所谓的进步-向着一极-追求喜乐永恒的本性。人欲越大,与大自然矛盾越大,人的压力也跟着大,发展从来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割伤的,科学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不断将人类推进危险边沿的同时。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渐渐陷入一种新的愚昧上。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通过某种方法和能力发现了人类在走这个过程存在问题,传下河洛太极、易、阴阳学说等发现宇宙发展规律的方法,它无论在何时,任何朝代都适合应用,令学习的人产生智慧,了解道理,能于发展中明白怎样驾御这把双刃剑,但祖先这些智慧遗传在历受历史发展因素时,不断地散落在各领域、各类人群中,中医理就是承受着这些智慧的其中一个领域,古人将医卜相命山称五术,实际上这五个领域在不同程度地承接着古人的智慧并保存下来。中医要将理论更替,换成现代的东西,谓发展或结合,那么原本道理里头的智慧就消失,其实医学的发展并非是对某一种传统的东西硬要改造,让它屈服意志,医学的发展大可是光明正大的出新课题,立新目标,不必去兼容什么,一旦兼容,就变成了吞并,一个新更替另一个旧的,中医要做的发展,同时是将古人所传教的道理向人类尽披出来,教人道理,达到以理御事,以不变应发展出的万变,做到上医治国的水平能力,以人为本,不过度依赖科技、机器等,避免进入科学发展的误区。)
 
科学发展的误区和弊端,不仅你知,西方人也知道。无论科学还是中国古代文化都具有两面性,如同双刃剑。
先生认为“将古代的东西换成现代的东西,谓发展或结合,那么原本道理里头的智慧就消失”。何不去挖掘一下新的智慧?古希腊有句谚语“放弃你原有的,然后才能获得”。2500年前的巫卜,就是不愿放弃原有的祈祷和卜卦,坚信祈祷卜卦作用大于草药作用;古医则坚持草药,兼容阴阳学说而创立中医学。若不经历两千余年,当时谁能说清,谁对谁错?当然我们今天讨论的人都无法经历未来更长时间的验证。所能验证的就是过去和现在。虎门的硝烟刚刚消散,我们祖先的大智慧就掀起来了。前一百多年都在干什么?
都在指导着我们挨打。而西方人如此不堪,就是会打人。英国诞生了牛顿,结果打了个“日不落帝国”。且不说建国前,就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有几家富裕几家难?落后就是落后,承认了才有进取,不承认只能继续保持落后。中国文化虽有智慧和精髓。按阴阳哲理,最伟大的智慧往往导致最愚蠢的结果。不知可否认同?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兼容是大势所趋。不是愿不愿意。而是必须。否则就会挨打。就会被消灭。东方文化无论多么伟大,已经救不了中医。古中医的灭亡大势以趋。
我们尚不能沉溺于旧的文化之中不可自拔。也得学习一点新东西。一个误区就是现代人不如古代人。古代经典之所以伟大,是就它随处的时代而言的。不是他比现代和未来都伟大。如果我们用此逻辑推理就能推出一个人不如猴子的结论。因为猴子是人类的祖先。
古代阴阳学说,先生比我知道还多。但缺点可能没有我知道得多。因为压根就不想知道,这个永恒真理,还会有什么缺点。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面,也就是事物的一切矛盾。表面上看,它能够解决了事物一切矛盾不出漏洞和悖论。然而,自己却被重重矛盾所纠结而不能自拔。所以阴阳学说没有向前发展动力。只有原地旋转。它以无限的认识论,对应无限的世界事物。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学科虽可说是满身创痍、漏洞百出,但它毕竟有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岳毅科; 说:
岳毅科 发表于 2013-11-11 11:47
科学发展的误区和弊端,不仅你知,西方人也知道。无论科学还是中国古代文化都具有两面性,如同双刃剑。

一阴—阳谓之道,凡物有两面性,用错了就落后,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东西,火药本是中国发明,在中国用来练丹,制烟花,在外国用来造枪弹,强不强大看执权者指导的方向!指错了方向就祸国殃民,与火药是否落后是两回事,你上面又把主次关系颠倒过来说理!中国过去的政治体制决定国家命运,不能将责任归罪在古文化上。当政者未必有智慧,如刘阿斗,时代要给中医发展空间它才会造就新一轮的发展和鼎盛,但管理层更多的是想让它怎样西化,迎合科学,如此束脚缚手,能先进起来吗?能科学起来吗?能惠及更多的被-科学-误治的患者吗?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1-11 13:08 编辑

活人活; 说:
活人活 发表于 2013-11-11 12:51
一阴—阳谓之道,凡物有两面性,用错了就落后,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东西,火药本是中国发明,在中国用来

如果古中医被放在一个孤岛上如放逐的人等待着自生自灭,试问这样的话那—门医学不可以淘汰!如果目前把中医和西医,学院和民间平等开放,怕结果不是你想象的一样,但是,你认为可能吗?中医在国内国外两番天地,外国人反过来学习中国古老被落后和被淘汰的东西,这么一来外国人比国内部份人显得更落后啊!
 
各位的论述很精彩,很受教。只是说到中医灭亡论,咱就不太赞同。历史上数次的毁灭中医都没有得逞,现今虽说有诸多的限制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如果这样子中医还灭了,那真是对不起祖宗了。大家都相信这样一句话:存在就是合理。从时间上来看,似乎中医存在的更长久一点吧?
而且《内经》开篇明义,是说是皇帝登天才得到的东西,若果把这个登天看作是外星人或者史前留存,还会有人认为它是落后的,是不科学的吗?我也只是说如果,但是既然没法解释,这也是解释的一种吧?看不懂并不能说它不科学,这是两个概念。
看了以上的辩论,我有一个疑问:一元论讲不能固化,可是还是要固化,本人觉得一元论很像阳,而要固化它,必须要阴,所以一元论就转化为了阴阳呢?见识浅薄,盼诸位大贤能解惑。
还是说中医,确实现在的状况令人忧虑,但是“穷则变,变则通”,一张一弛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而且就算以政令的形式废除中医,在民间也还是有人会研究的。就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可谓不严格吧?但是还是有《论语》的壁经传世,并有人会背诵默写。似乎压迫越大,反抗越强。现在的中医并不完全没有市场啊,怎会灭亡?
 
不管中医古代与现代有多少流派。其都是以模糊推理性学术在具体的研究人体这个散热储能增温降温系统!人

模糊推理性学术
--就是糊涂学术,猜测学术!
 
活先生,中国古代文化修养很高。按阴阳学说,事物都有两个面。古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有精髓,也有糟粕。
先生上述很多观点我已赞同。矛盾已经不多。我并无否定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只是具体到医学,要救死扶伤,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既不能废长,也不能护短。我们才能发展。不存在你我是哪一国人。难道你是中国人我就不是?我要不是热爱中医,我就要辱骂中医,而不是修正中医。
我起初和你现在一样,也是鄙视西方文化,崇拜传统文化。但我的医生用医疗事实告诉我,东西方文化各有长短,只有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大威力。如同峨眉山李玉奇的“紫青双剑”,只有当阴阳交合时,才能无敌于宇宙。中医与西医不正是“紫青双剑”吗?
修正中医是一个划时代创新,绝不是想象那么简单。我几句话也说不清,我已备下大幅论著,约20万字。想在本坛陆续发表,还望先生指教。
 
岳毅科; 说:
岳毅科 发表于 2013-11-15 16:15
活先生,中国古代文化修养很高。按阴阳学说,事物都有两个面。古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有精髓,也有糟粕。

西医科学不能鄙视,它只不过用另外一下角度来了解人与自然,但是它没有一个高度的时空理论要指导它,没有一根盲人竹杆拿着,随着思想的主观性探索,容易犯下各种主观错误,尤其是对未清楚认识的东西,即使它非常强调逻辑真相,但在应用中还是抵不过人的主观偏见,往往犯了严重的逻辑错误。西医科学在中国为什么泛滥?---从主观意识上他们的学习者被各类权威误导了,变成了科学屈服于权威的伪科学现象,它不断扩大,甚至打击科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