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二部分:从“今世所谓风病”到“非吾之过论也”,是针对《局方•卷之一•治诸风》门展开的论辩和质疑。该部分设有绪论和四个问答。
在绪论中丹溪先生指出由于《局方》用治风之药通治诸痿证,而造成世人将风病同诸痿证混淆。认为《素问•风论篇》所论的风是指外感,“无瘫痪、痿弱……语涩、不语之文”。对《局方》至宝丹、灵宝丹所治病症逐一辨析,以见《局方》以一方通治且用药燥悍香窜的弊端。举例质疑《局方》:润体丸等方,言治一切风,却不辨寒热虚实;龙虎丹、排风汤,言治五脏风,脏病属里,却用发表泻卫之药;骨碎补丸、乳香宣经丸、换腿丸,均言治虚证,却多疏通燥悍之药;七圣散、活血应痛丸,言治风湿,却无散风、行湿之品;三生饮所治之脉证更是表里、寒热、虚实相距甚远。
在第一个问答中丹溪先生对《局方•治诸风》的方剂中也有解风寒、行凝滞之品予以认可,然对《局方》在治风之外,又言神魂恍惚……诸痿等证悉皆治之,提出质疑。他认为昏惑、瘛疭、瞀闷、暴瘖等症皆属于火,四肢不举、舌本强、痰涎有声等症皆属于土,都是湿热内伤之病,当作诸痿治之。值得注意的是丹溪称之为痿的症状在目前中医界仍作为中风的典型表现。丹溪先生还根据《素问•痿论篇》:“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的理论,提出诸痿皆起于肺热,只宜补养,如果用治外感风邪之方治之,难免实实虚虚之祸。
在第二个问答中丹溪先生承上文论辩了瞀瘛等症皆属于火、舌本强等症皆属于土的道理,认为刘河间所言的风是指内伤热证,与《素问•痿论篇》所言诸痿生于热相合;批评《局方》将外感与内伤混同出治,为害不小。
在第三个问答中丹溪先生阐明泻火补水为治痿之大法,继承东垣治痿之经验:取黄柏为君,黄芪等补药为辅佐;同时强调临病要视其兼挟而灵活制方,并告诫患痿之人须淡薄食味。
在第四个问答中丹溪先生论辩了小续命汤、地仙丹用药之非。
综观第二部分,丹溪先生批评《局方》识证用药之非,提出岐伯、仲景、孙思邈所言之风属外感,刘河间所言之风指内伤热证,与《内经》痿证相合;他立足于河间火热论阐述中风病因病机,提出泻火补水为治痿之大法,并强调视其兼挟而灵活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