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总结一句,读者特别注意,脉法要学得深透,指法要按得活泼,无论何病,应用何药,但是阴虚之脉,用养阴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但是阳虚之脉,用养阳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但是中虚之脉,或滞积之脉,用养中之药,调滞水消积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脉,轻按多重按少为中虚,轻按少重按多,多而虚松,成分不足,亦为中虚。脉润中虚,补中不兼润药。脉枯中虚,补中加用润药。真寒之脉,指下肤冷。真热之脉,指下肤热。根本上获着解决之法,再加以本证上应当兼顾的治法,病证虽多,医书虽繁,实际上都解决于极少极简的脉法之上,看去似乎太不科学,其实由极少的原则,以处理极多的分则。正是中医学最科学处,因极多的分则,乃发源于极少的原则故也。若谓一个病一个原则,无是事也。当谓学医甚难,诊脉甚易,病太多,书太多,谈空理,故难也。在脉上寻辨法,有实在的证据,有原则的现象,故易也。将无书的病,无数的书,归纳于三指之下,以求切实的解决此学中医的秘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