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药内外治合用治疗小儿咳嗽

八月惊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09
帖子
16494
获得点赞
294
声望
63
小儿上感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笔者于1992年以来,自拟止咳汤配合药物外敷神阙穴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

内服基本方:荆芥、前胡、百部、蝉蜕、桔梗、银花、苦杏仁、款冬花、枇杷叶各6g,甘草3g,6岁以下儿童药量减半。风寒咳嗽加麻黄3g,风热加板兰根6g,燥热加麦冬6g,痰热加胆南星3g、川贝3g;咽痛加山豆根6g,发热加生石膏15g,食滞加山楂、麦芽各6g,每2日1剂,分数次频服。

外敷治疗方:麻黄、桔梗、枇杷叶、侧柏叶、氯化铵、车前草、薄荷脑、甘草等量,为细末装瓶备用。常规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然后取药粉3g,用75%酒精调匀,填于脐孔,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24小时取下,隔日换1次。

2.病案举例

李某,女,1岁3个月,1992年2月20日诊。其母代诉:患儿2日前感受风寒,出现打喷嚏、发热、咳嗽,经3.3.医院给予肌注青霉素、安痛定,输液,口服小儿速效感冒片、蛇胆川贝液等,热稍退,旋即又起,改求中医治疗。查体温38℃,诊见发热无汗、咳嗽、气急,鼻塞流涕,脉浮紧,诊为风寒咳嗽。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基本方减半加麻黄、防风各3g。服药一剂,汗出热退,体温36.7℃,精神好转,原方去石膏、麻黄又进1剂,诸症消失而告愈。

3.体会

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腠理疏松,又因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浸。风为六淫之首,多夹杂它邪,侵入肺卫,肺失宣降而发生咳嗽,以疏风散邪,宣通肺气,即能疏散风寒,也能疏散风热。前胡降气祛痰,百部止咳润肺,蝉蜕清热散风开宣肺气(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桔梗宣肺止咳利咽祛痰,银花清热解毒且有抗病毒作用,苦杏仁宣肺止咳,款冬花润肺止咳化痰,枇杷叶化痰止咳,甘草祛痰止咳并调和诸药。上药合用使表邪散,肺气通,咳嗽自止。全方药性温润和平,不热不寒,加减后可治内伤外感咳嗽。

脐敷疗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帛书《五十二病方》,《内经》多有记载,至清代吴师机以《理瑜骈文》使本方日渐完善。脐(神阙穴)属任脉,为诸脉之海,为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江海,其中任脉为阳明之海,与督脉相表里,总司人体诸经百脉。同时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也为经脉之海,所以脐与百脉相通,又为奇经八脉纵横上下,勾通内外,联合全身之络。胎儿在母体生长过程中,均由脐带获得气血,供给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所以脐是先天之本,元气的归藏之根,婴儿出生后乃至成人,脐与脏腑经络仍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足阳明胃经下挟于脐,足太阴脾经上结于脐,通过药物不断刺激该穴位,一可通经络,调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阴阳;二有宣肺清热、化痰镇咳之功效。 (高天明 高尹岗)
 
想给我自己的孩子试一试,但不太会辩证。请教,痰热和燥热怎么看?谢谢
 
脐疗法很好用,效果显著,可很多医院现在都不做了
 
我也想给我儿子做脐敷疗法,请问外感流清涕用什么药物制作成脐贴?
 
我也想给我儿子做脐敷疗法,请问外感流清涕用什么药物制作成脐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