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1/22
- 帖子
- 5442
- 获得点赞
- 1027
- 声望
- 113
- 年龄
- 80
本帖最后由 仁心妙手 于 2014-3-5 22:11 编辑
“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
本文出自《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疡医》条,
原文: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译文:
疡医掌管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诸病,按一定剂量和分寸为患者敷药,以及刮去脓血、销蚀腐肉。凡治疗疡疮,用五种药性酷烈的药来敷治,用五谷来调养,用五药来治疗,用五味来调节药效。凡用药,以酸味补养骨骼,以辛味补养筋腱,以咸味补养血脉,以苦味补养正气,以甘味补养肌肉,以滑润滋阴之品补养窍道。凡患有疡疮的人,都可以接受疡医的药物治疗。
当时的医疗制度设医疗管理机构的最高长官为医师,将以下的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大类,前三者分别相当于营养医生或称药膳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从各类医生的职责和医疗方法来看,当时都很重视营养疗法或药膳疗法,以及各种不同性味药物对人体不同器官、部位的治疗或补养作用,并常规用之于临床治疗或康复保健。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章记载: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食医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营养医生的工作类似;疾医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疡医的用药“六养”则是当时很成熟的药物治疗原则或药膳、食疗原则。《黄帝内经》医学五行理论中有五味入五脏的内容,应与以上内容相关。学习理解这段古文,必须将《医师》章全章和《疡医》条全条结合起来看,尤其不能脱离“凡药”二字及其之前的“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一段。否则,脱离了前提,就更不好理解了。
以上仅个人浅见,实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当之处还请能者驳之、解之!
附:《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章全文: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眡春时,羹齐眡夏时,酱齐眡秋时,饮齐眡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眡其死生。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讲退之。
2014-3-5
“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
本文出自《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疡医》条,
原文: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译文:
疡医掌管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诸病,按一定剂量和分寸为患者敷药,以及刮去脓血、销蚀腐肉。凡治疗疡疮,用五种药性酷烈的药来敷治,用五谷来调养,用五药来治疗,用五味来调节药效。凡用药,以酸味补养骨骼,以辛味补养筋腱,以咸味补养血脉,以苦味补养正气,以甘味补养肌肉,以滑润滋阴之品补养窍道。凡患有疡疮的人,都可以接受疡医的药物治疗。
当时的医疗制度设医疗管理机构的最高长官为医师,将以下的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大类,前三者分别相当于营养医生或称药膳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从各类医生的职责和医疗方法来看,当时都很重视营养疗法或药膳疗法,以及各种不同性味药物对人体不同器官、部位的治疗或补养作用,并常规用之于临床治疗或康复保健。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章记载: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食医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营养医生的工作类似;疾医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疡医的用药“六养”则是当时很成熟的药物治疗原则或药膳、食疗原则。《黄帝内经》医学五行理论中有五味入五脏的内容,应与以上内容相关。学习理解这段古文,必须将《医师》章全章和《疡医》条全条结合起来看,尤其不能脱离“凡药”二字及其之前的“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一段。否则,脱离了前提,就更不好理解了。
以上仅个人浅见,实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当之处还请能者驳之、解之!
附:《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章全文: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眡春时,羹齐眡夏时,酱齐眡秋时,饮齐眡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眡其死生。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讲退之。
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