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周礼•医师•疡医》“凡用药以养骨……”之我见

仁心妙手

声名远扬
版主
注册
2011/01/22
帖子
5442
获得点赞
1027
声望
113
年龄
80
本帖最后由 仁心妙手 于 2014-3-5 22:11 编辑

“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
本文出自《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疡医》条,
原文: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译文:
疡医掌管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诸病,按一定剂量和分寸为患者敷药,以及刮去脓血、销蚀腐肉。凡治疗疡疮,用五种药性酷烈的药来敷治,用五谷来调养,用五药来治疗,用五味来调节药效。凡用药,以酸味补养骨骼,以辛味补养筋腱,以咸味补养血脉,以苦味补养正气,以甘味补养肌肉,以滑润滋阴之品补养窍道。凡患有疡疮的人,都可以接受疡医的药物治疗。

当时的医疗制度设医疗管理机构的最高长官为医师,将以下的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大类,前三者分别相当于营养医生或称药膳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从各类医生的职责和医疗方法来看,当时都很重视营养疗法或药膳疗法,以及各种不同性味药物对人体不同器官、部位的治疗或补养作用,并常规用之于临床治疗或康复保健。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章记载: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食医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营养医生的工作类似;疾医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疡医的用药“六养”则是当时很成熟的药物治疗原则或药膳、食疗原则。《黄帝内经》医学五行理论中有五味入五脏的内容,应与以上内容相关。学习理解这段古文,必须将《医师》章全章和《疡医》条全条结合起来看,尤其不能脱离“凡药”二字及其之前的“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一段。否则,脱离了前提,就更不好理解了。
以上仅个人浅见,实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当之处还请能者驳之、解之!

附:《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医师》章全文: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眡春时,羹齐眡夏时,酱齐眡秋时,饮齐眡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眡其死生。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讲退之。
2014-3-5
 
从文中看,周时的外科手术已相当成熟,而且对临床考核更讲求效果。不过关于内经成书后于此文,容我持不同意见,因考古式求证的东西未必符合客观规律,举一例,某医家,数代口授心传始成书,则成书之时未必是学术始创时间,如果以考古学论之则谓该学术文法为某某时期文法,显然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内经的内容未必迟于周书!
 
从文中看,周时的外科手术已相当成熟,而且对临床考核更讲求效果。不过关于内经成书后于此文,容我持不同意

在理。谢谢!
 
以甘养肉,甜食吃多了发胖,都知道
 
古代中医分的真细,实在功夫高
 
郑玄注:“以类相养也。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辛,金味,金之缠合异物,似筋。咸,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脉。苦,火味,火出于无形,似气。甘,土味,土含载四者,似肉。滑,滑石也。凡诸滑物,通利往来,似窍。”
 
贾公彦疏:“云‘以类相养也’者,谓若酸与骨、辛与筋之等是也。云‘酸,木味’之等,并依《洪范》及《月令》为说也。云‘木立地中,似骨’者,谓似人之骨立肉中,故以酸养之。云‘辛,金味,金之缠合异物,似筋’者,人之筋亦缠合诸骨,故云似筋,而以辛养之也。云‘咸,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脉’者,血脉在人,亦流行不定,故云似脉,而以咸养之也。云‘苦,火味,火出入无形,似气’者,火乃人所睹见,似若有形,揽之不得,亦是无形,故云似气,故以苦养之也。‘甘,土味,土含载四者,似肉’者,金木水火,非土不载,故云含载四者。似人之肉,亦含载筋骨气脉,故云似肉也,故以甘养之也。云‘滑,滑石’者,以五味酸苦辛咸甘,养骨筋气脉与肉,相配讫。”
 
孙诒让《周礼正义》疏云:“‘凡药以酸养骨’者,此通论五味六合之药,养病所宜也。云‘以滑养窍’者,吴廷华云:‘医以五行为宗,滑又以通五行之气。凡食医疾医皆然,此总发之。’案:吴说是也。此以五味增滑为六,与上五味不相冡(meng)。……注云‘以类相养也’者,贾疏云:‘谓若酸与骨、辛与筋之类是也。’云‘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者,《白虎通义•五行篇》云:‘木味所以酸何?东方万物之生也,酸者以达生也,犹五味得酸乃达也。’《淮南子•时则训》‘其味酸’,高注云:‘酸之言钻也,万物钻地而生。’《管子•四时篇》云:‘风生木为骨。’尹注云:‘骨亦木之类也。’贾疏云:‘酸木味之等,并依《洪范》及《月令》为说也。木立地中似骨者,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故以酸养之’。云:‘辛,金味,金之缠合异物,似筋’者,《白虎通义•五行篇》云:‘金味所以辛何?西方煞伤成物辛,辛所以煞伤之也,犹五味得辛乃委煞也。’《说文•辛部》云:‘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贾疏云:‘人之筋亦缠合诸骨,故云似筋而以辛养之也。’云:‘咸,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脉’者,……《白虎通义•五行篇》云:‘水味所以咸何?是其性也。所以北方咸者,万物咸与所以坚之也,犹五味得咸乃坚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水主咸。’《管子•水地篇》云:‘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尹注云:‘分流地上若脉也。’云:‘苦,火味,火出入无形,似气’者,《白虎通义•五行篇》云:‘火味所以苦何?南方主长养,苦者所以长养也,犹五味须苦可以养也。’《素问•五运行大论》云:‘火生苦。’云:‘甘,土味,土含载四者,似肉’者,《白虎通义•五行篇》云:‘土味所以甘何?中央者,中和也,故甘,犹五味以甘为主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注云:‘物之味甘者,皆土气之所生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篇》云:‘甘者,中央之味也。’又《五行之义篇》云:‘甘者,五味之本也。’《淮南子•原道训》云:‘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五行大义》引《元命苞》云:‘甘者,食常言安其味也。甘味为五味之主,犹土之合成于四行也。’贾疏云:‘金木水火,非土不载,故云含载四者,似人之肉,亦含载筋骨气脉,故以甘养之也。’案:此经辨诸味所养,与古医家言不相应,未审其义。郑、贾以象类释之,亦无当疗疾之用,殆非其本恉。今以古医经校之,当是此经文有譌互。盖以酸养骨,骨当作气;以苦养气,气又当作骨。马总《意林》引《公孙尼子》云:‘多食甘者,有益于肉,而骨不利。多食苦者,有益于骨,而筋不利。多食辛者,有益于筋,而气不利。’彼言甘益肉,辛益筋,与此以甘养肉,以辛养筋正同。而言苦有益于骨,足证以苦养气,当作以苦养骨。苦既以养骨,则酸当以养气而又可知矣。《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宣明五气篇》云:‘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脏气法时篇》云:‘肝用辛补之,酸写之;心用咸补之,甘写之;脾用甘补之,苦写之;肺用酸补之,辛写之;肾用苦补之,咸写之。’盖此经凡言养者,皆谓补其本。《素问》以酸补肺,即此以酸养气也;以辛补肝,即此以辛养筋也;以咸补心,即此以咸养脉也;以苦补肾,即此以苦养骨也。《内经》诸文,皆此经之确诂。自汉以后,经文骨气二字互易,郑、贾皆缘误为释,遂不可通。要之医疗之术,古今不易,不可诬也。至《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味所禁,又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五脏生成篇》略同。彼云五味所走,与此经所养义亦相合。而以所走之味多食为禁者,盖节其太过,即《脏气法时篇》补写异用之义,与此经文异而理实通也。云:‘滑,滑石也’者,《神农本草经》云:‘滑石味甘寒,主身热洩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贾疏云:‘以五味酸苦辛咸甘,养骨筋气脉与肉,相配讫,前《食医》云调以滑甘。平常服食,五味之外有滑,彼滑用堇荁(huan)枌榆。今此养病,五味之外亦宜有滑,但于药分之中慎滑,则不得平常用堇荁等,故以滑石解之。’云‘凡诸滑物,通利往来,似窍’者,《本草》、《名医别录》云:‘滑石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令人利中。’是通利往来之药,故可以养窍。”
 
孙诒让《周礼正义》疏云:“‘凡药以酸养骨’者,此通论五味六合之药,养病所宜也。云‘以滑养窍’者,吴廷

其中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不同于《内经》。
 
孙诒让《周礼正义》疏云:“‘凡药以酸养骨’者,此通论五味六合之药,养病所宜也。云‘以滑养窍’者,吴廷

学习了,谢谢金栋先生多篇补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