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条

我来在探讨探讨脉阴阳俱紧吧他有两种意思:一是阴代表用力往下按、按得比较深,阳代表用力较轻、按得比较浅

如果脉浮取沉取都有力那不叫浮脉。
 
本帖最后由 真源中医 于 2014-9-5 09:44 编辑

我们是在探讨紧脉的《紧脉属单因素脉,由于紧脉反映的是脉管内血流充沛、充足、拥挤的一种状况,所以可以代表有余之证、实证、瘀结证之类的证情,是用于判断实证的最为可靠的脉象。但对于寒热方面的病性,紧脉是不管的,所以,它不能单独用于寒热等方而的辨证,切诊手法上轻按就是查浮脉的,重按就是查沉脉的,脉浮紧就是轻按浮紧《浮主表》浮紧就是复合脉象不是单因素脉象了,浮紧主表实证如《麻黄汤脉证》浮紧,《桂枝汤脉证》浮缓,两方证脉证是相互对立的一紧一缓,沉紧以此类推,,,,
 
少阴病第一条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本条再仔细读读》
此条少阴病是表病的阴性(沉衰、被

少阴病我自己体会是发热同时有那种寒彻骨的感觉。比如我们外感发热,发热前会有wu寒,但是发烧以后就不会怕冷了,少阴的外感是发热的时候还是怕冷,太冷了只能蜷着身子。
 
我们是在探讨紧脉的《紧脉属单因素脉,由于紧脉反映的是脉管内血流充沛、充足、拥挤的一种状况,所以可以代

首先如果脉沉取也有力就不能称为浮脉,其次紧脉就是一种如牵绳转索的脉象,表明的是寒,因为寒则收引。
 
紧脉是实证最可靠标志?这明显不对。实是邪气盛,邪气盛胃气必然也盛,要是说滑,实脉是实证标准可以,因为附带着表示了胃气也盛。但紧脉只能说明脉的紧张度高,体现不出胃气的强弱,胃气不强一样会闭郁。无胃不柔不缓。
 
你不明白单因脉素和复合脉素的意义吗?别把脉搞混乱了。
 
紧脉属单因素脉,由于紧脉反映的是脉管内血流充沛、充足、拥挤的一种状况,所以可以代表有余之证、实证、瘀结证之类的证情,是用于判断实证的最为可靠的脉象。但对于寒热方面的病性,紧脉是不管的,所以,它不能单独用于寒热等方面的辨证。传统用法之误主要是脉形之误传统脉法认为紧脉“数如切绳状”或“如转索之无常”(《脉经》),此类描述,都极有问题。首先是“数如切绳状”,就是“象摸到绳子那样快”的意思,那么,摸到绳子就一定得是快的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能摸到绳子,但又能感觉出它能有多快呢?所以这种说法简直就让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再说了,紧脉反映的是脉的力度强弱的问题,跟快慢没有丝毫的关系,那么与这个数又能扯上什么关系呢?明显是将脉的力度与速度混合到一块去说事了,已经是种复合的脉象而不是单因素的紧脉本身了。还有就是“如转索之无常”也让人挺费解的。其实这里所说的“转索”指的是搓麻绳、拧绳子之类的工作。我们知道,一条大的绳子是由多股的细绳子揉合、搓拧到一块而成的,在拧一条绳子的时候,会把多股的细绳旋扭到一起,中间不留空间,让它们拥挤、缠绕到一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于是就成为一条实硬、坚固、牢靠的绳子了,“无常”其实指的就是这种拥挤、紧密缠绕的状态;那么这种说法,其实是想反映出脉的实硬有力的状态。但由于古代与现代语言语法上的变化差异很大,到了后世,这种说法就不是那么多人能真正明白了,于是在后世还有人望文生义地将它理解成“象转动、摇动绳子(转索)一样地没有规律(无常)”(这里是将脉的力度与脉的节律张冠李戴了)或“象牵拉绳子一样的紧绷、有力”(这种解法虽然还不算离题万丈,但却又将紧绷的这一脉管形态与脉管内血流的力度混为了一谈,成了另一种的复合脉,必须注意单因素的紧脉是可以不绷紧的,只要有力拒按就行),引出了不少的歧义、误解、误会。所以这类的古法的说法,都是挺不靠谱的。我们这里必须清楚一点:紧脉只是研究脉的力度这一单纯的问题,其他的一概不予考虑,只要这脉是有力、拒按的,就是紧脉了,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单纯。在一个就是用法之误传统用法认为紧脉主寒、主饮、主邪盛、主痛、主宿食、主病势紧张;由于紧脉主实证(邪气有余)、瘀结证(能刺激产生疼痛感),所以主邪盛、主痛的说法还算靠谱,但其他的说法就不可从了。比如,这个饮、宿食如果是由胃肠道功能虚衰所导致的停水、停食不消化而产生的,往往在脉上的反应是不紧的,而是缓软的;象阳明里实证的承气汤证,常能见到紧脉,那可是个实热证啊,能说紧主寒吗?还有,象太阴病下利清谷不止的四逆汤证,脉是微弱无力的,那这个病势也紧张啊,治晚了还会出人命呢,能说病势紧张就一定得是脉紧的吗?如果你不知变通,“脉紧主病势紧张”,那它这里脉缓,认为病势就不紧张了,那么就误人不浅了!所以这些用法都是不可信、不可从的,所以要多加思考,不要照本宣科抄书行为,,,,,,
 
又一个自说自话的?现在的网民都好难沟通啊。以前看过一个病人,初把脉时,六脉盛而实硬弹手,言身痛数年,百治不愈。我看他身体残疾,入门时气短乏力。二便如常,这脉之盛强于我几倍。所以我让他坐等脉静,到最后整40分钟,脉转涩弱。终以肾气丸,引火汤等加通络之品而愈。
所以脉盛不见得为实。另一个是腰痛,脉弱,用的反而是桃核承气汤。这例子我好像说过好几次了。
所以所谓的虚实确据脉是不存在的。胸中定见已成,必然临阵有偏。
 
紧脉是实证最可靠标志?这明显不对。实是邪气盛,邪气盛胃气必然也盛,要是说滑,实脉是实证标准可以,因为

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其脉阴阳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三五条:太阳病,发热、恶风,头痛、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脉浮紧治表实,你说紧脉主什么呢?
 
病人刚到运动劳累后能号准脉吗?况且脉诊只是四诊之一,还是需要四诊合参,脉证对比互相印证,才为上策,但脉象大的规律方面不能混乱了。
 
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其脉阴阳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三

你没看见前面有“太阳病”3个字么,平人初感外邪,余5经无病撒,简直不好驳你,基本的读经能力都没有,你当来这个板块的都是没入门的?说的一大堆稍一推敲就自相矛盾了,不知道是哪里复制粘贴来的,自己打出来的连段落都不分真是异人
 
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其脉阴阳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三

一整段条文,取自己懂的一部分用,不懂的熟视而不用,以心为师,又不知考据,临证验看,靠拍脑袋,完全经不起推敲
 
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其脉阴阳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三

“名为伤寒”看见了么,你不是说紧脉主热么?有主热的紧脉,也有主寒的紧脉,懂了么?
 
我来不是给你们一伙都嘴的,个人观点,只供参考,抛砖引玉,网上直是切磋交流平台,没必要这样,我来不是听你们损话的,不欢迎离开就是。
 
我什吗时候说紧脉主热了

你前面写的一大篇,后来有人质疑,你发现自相矛盾,编辑成“呵呵,,,,,,,,,”的那一楼,你虽然编辑掉了,不过我记得清楚
 
我来不是给你们一伙都嘴的,个人观点,只供参考,抛砖引玉,网上直是切磋交流平台,没必要这样,我来不是听

没有谁不欢迎你,帖子标题就是讨论,大家都是平等发言,你既然发言了,就必然是拿出来讨论的,别人看后必然要思考,有疑问处自然会提出来,你不能答疑释惑,又无端说别人一伙的,这是治学的基本心态吗?治学要严谨,诚实,包容,求实,而不是自相矛盾,经不起推敲,别人提出疑问,又不能解答清楚,这是治学的态度么?
 
本帖最后由 真源中医 于 2014-9-4 23:35 编辑

呵呵我给你们恐怕解不明白,
 
“名为伤寒”看见了么,你不是说紧脉主热么?有主热的紧脉,也有主寒的紧脉,懂了么?

哦原来你看到伤寒发热就认为紧脉主热,看到恶寒就认为紧脉主寒,原来你们是这样的逻辑啊,如果是这样认为我在解释你们也不见得明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