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书小得63桂枝

杏林一翁

闻名全坛
贵宾
注册
2012/10/12
帖子
13412
获得点赞
1593
声望
113
年龄
52
江育仁:徐小圃对桂枝的应用:解肌透表必加生姜,有汗发热均伍芍药,无汗表实伍麻黄,项强伍葛根,太少合病用柴胡,清心泻火合黄连,烦渴除热加石膏,肺热肠热合黄芩,里热肠痛合大黄,与附子同用以温阳,与参芪同用而益气,与枣草同用以补心脾,与饴糖同用以建中,与苓术同用以利水,与五味子同用以纳气,与龙牡同用以潜阳镇惊…善伍者,莫过如此矣!
 
真善用桂枝者,足显中医处方配伍之灵活!
 
楼主说的这些其实在伤寒论中都有体现的
 
说说桂枝吧,首先啊,在古代,不这么叫,而是分几类的,菌桂和牡桂,而且在南宋之前,桂枝和肉桂是没分清楚的。宋元时期,才意识到桂之树皮与嫩枝药性上的差别,从而才分离出来,皮叫做肉桂。 传统认为以越南产为最佳,国内的话,广西产的比较道地。至于古书中说的菌桂和牡桂,菌桂就是现在说的肉桂,牡桂就是现在说的桂枝。
至于伤寒论中,有两个地方是只说桂而不说桂枝的,一个是桂枝加桂汤,一个是理中丸去术加桂汤,有人认为这里的桂应该是桂枝,也有人认为应该是肉桂,一直有争论,我个人用的时候一般是用桂枝,或者用肉桂,但是要久煎,不后下,实际的效果两者差不多,对症的话都不错。而内经有云,“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桂就属于气厚的,因此有温热的功效,再如熟地等药材,味比较厚,因此有时候脾胃不好的服用之后就容易大便不成形,这里略提一下。
接着说说桂枝的用途,其实看过伤寒论,可以总结几点:调节营卫,通阳利水,下气,补中,强心。这几个用途,回头结合方剂一起说。调节营卫大家都知道。通阳利水的话,五苓散也好,后世的一些方剂,也有用到的,膀胱气化不利,可以少加些桂枝;下气的话,对应奔豚;补中,强心这两方面,前者主要还是桂枝汤能调理中焦脾胃,强心可以配合参以及酸枣仁,一方面是给灯点火,一方面是加灯油,对应的症状可能会有背冷,因为心阳不布散。
再看看桂枝的颜色,赤。味,辛。辛能散,赤入血。至于上头说的这些用途,其实仔细看看伤寒论,都能看出来,比如说啊四逆散,兼悸,加桂枝,防己黄芪汤,上气,加桂枝,等等。大家可以平时多留意下。伤寒论和本经结合着看。
个人一些浅见,欢迎指正
 
总结的很全面,谢谢楼主
 
唱反调的又来了,嘻嘻。

嘻嘻,不学《伤寒论》照样成大医,因为张仲景就不是因为学习《伤寒论》才成为医圣的,仲景之前,名医辈出,好像也不学《伤寒论》吧?

嘻嘻,呵呵,是这么神经,嘿嘿。
 
唱反调的又来了,嘻嘻。

嘻嘻,不学《伤寒论》照样成大医,因为张仲景就不是因为学习《伤寒

伤寒论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在仲景之前,医书如汤液经,如五十二病方等,也很多,里头也有不少东西在伤寒论中有体现,伤寒论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伤寒论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在仲景之前,医书如汤液经,如五十二病方等,也很多,里头也有不少东西在伤

嘻嘻,如果是凭空冒出来的,嘻嘻,就不会是经典了。

伤寒论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继承还得发展呀。
 
嘻嘻,如果是凭空冒出来的,嘻嘻,就不会是经典了。

伤寒论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继承还得发展呀。

呵呵!在经典的基础上发展!
 
呵呵!在经典的基础上发展!

嘻嘻,另打地基,也不是没有可能。
脱离经典,另创一门医学,也未尝不可,比如空间医学,小小方。
嘻嘻,当然这肯定不会是我。
 
嘻嘻,另打地基,也不是没有可能。
脱离经典,另创一门医学,也未尝不可,比如空间医学,小小方。
嘻嘻

呵呵!那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中医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