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关于“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煎煮方法的讨论

ftf806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19
帖子
107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年龄
80
伤寒论中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如下: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沸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笔者根据李可老先生对汉代度量衡的换算,以汉代一两折今15克,汉代一升折今200ML,附子15克一枚,折算为:
麻黄30g,细辛30g,附子15g,
上三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服。
笔者近日据折算后的量试煎服了一剂,发现有些问题,请前辈指导,
1, 在以2000ML水先煮麻黄时,水沸后不见有沫,(麻黄已存一年左右)
2,用了70分钟(以小火水沸为度)得1350ML(分二次,第一次30分钟得1800ML,第二次又40分钟得1350ML)再加细辛,附子。
3,水沸后小火(以水沸为度)分三次(第一次55分钟为700ML,第二次20分钟为550ML,第三次20分钟为400ML)得400ML,共耗时95分。
4,从冷水下麻黄开始到煎成400ML药液共需165分钟时间,而我们现在用的是煤饼炉,煤气灶电炉等,而古代只有炭炉,一般贫穷人家能用这样长时间煎药吗?
5,此药液口感较浓,有麻感,无其他不适。另外,药滓我也计量一下,经挤后为195克,减去干药75克,含水为120克,药:水约1:1.5,
2000ML-400ML-120ML=1480ML,1480ML/165分=8.97ML/分(蒸发量)。
不知以上的计量方法和煎煮方法是否对请前辈们指导
 
为什么一直小火呢?

用几块砖头支起来药罐子,用柴火烧煮看看。
 
很佩服这么细心的人

用近3个小时,确实有些慢了,可以加火力,2个小时内应该够了
 
支持你的研究方法
 
很佩服这么细心的人

用近3个小时,确实有些慢了,可以加火力,2个小时内应该够了

是一种思路,谢谢提醒,我以后会试的
 
先顶!这是正确的研究方法。
前面也有人提到,应当注意的是:柴火即使是小火,火焰也是很容易包裹药罐的,应该不用这么长时间。另外,上面要求“煮取三升”,你怎么只取了400ML?---再有难以解释的情况,就应该从文献学入手重新考证。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我思考的是:
1.古方之所以用麻黄30g,是因为其的煎法不同;如果用现代煎法一般还是不超过10克为宜,最多不超过15克。细辛同样如此。另外,在无里热的情况下,用细辛并无太大禁忌,据说有个教授就喝过几十克细辛熬的汤。现代煎法用个两三钱也没事。
2.古代煎法使麻黄不燥,现代煎法(按头煎只沸5分钟)则使其药性很燥。有些患者虽有表症,但邪已入里伤及肺津(例如肺炎一般都使肺燥),用现代煎法则很不好。这种情况,我一般是加大剂量用炙麻黄,也可以兼解其表。
 
先顶!这是正确的研究方法。
前面也有人提到,应当注意的是:柴火即使是小火,火焰也是很容易包裹药罐的,

谢谢老师提醒,三升应为600ML,我应该少煮20分钟,分三次服用,而我只分二次服,以后会注意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