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认为中医界的首要大事

刘军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4/05
帖子
2381
获得点赞
101
声望
63
年龄
49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2-14 16:24 编辑

那就是重编一部医宗金鉴。比如总结目前为止关于伤寒金匮的最标准的订正和解释:医学大家可以提出自己支持历代的某个解释或自己理解的解释,但必须经得起大家的推敲且有10个以上的自己的案例作为支持,而不是推理.比如内经: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你解释为肺热,并列举了10个以上自己的案例作弄为佐证,那么我也可以列举10个以上的肺寒咳血的案例推翻你,说明你的解释不成立。内经,本经,伤寒金匮,温病,针灸推拿等,准此。 我认为这才是医界大事,弄出个标准来。不是唯一的标准,可以是多个标准解释,只要别个推不翻的临床有用的不是臆测出来的,就暂时是正确的。 考古界的首要任务就是探索中医的起源,到底是术数还是散乱经验的积累,包括中药的起源, 以上问题弄好了,弄成定理。中医才有所发展创新。伤寒新讲义弄得越多,有个屁用,每个人都从远古开始学到近代,十间屋子都塞不下的书,还学什么医,把这些书啃完都老死了。
 
问题是佷难统一思想,都认为自己才是学的正宗。
 
问题是佷难统一思想,都认为自己才是学的正宗。

开个全国代表大会啥,计论清楚为止。
 
以主贴的案例为例,肺热与肺寒可以不必太较真,也应该有寒热夹杂之说。其实只需要列出分类症状:
精神,舌质,舌苔,唇色,脉的快慢大小,有力无力,2便,甚至加入血象。
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大样本治愈率,治愈时间,形成数据库,以后年轻中医看病查阅电脑,起步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浣花洗剑录; 说:
浣花洗剑录 发表于 2015-2-13 21:44
以主贴的案例为例,肺热与肺寒可以不必太较真,也应该有寒热夹杂之说。其实只需要列出分类症状:
精神,舌

看病还是要活的,数据库不咋样。我的意思是要有个总结归纳,象医宗金鉴一样。
 
有谁愿意来花这个钱?
 
看病还是要活的,数据库不咋样。我的意思是要有个总结归纳,象医宗金鉴一样。

想要判断肺热肺寒终归通过症状表现,这样的书对后人参照意义才大。实际上肺寒肺热对于每个患者只是比例不 同,因此在中医角度是无法准确量化的。

因此按症状罗列加大样本才是方向,这样才能计算治愈率和治愈平均时间。这个思路是比较容易操作的。

如果把全国中医集中起来讨论肺寒肺热,胃寒胃热,疾病虚实。一者讨论不出结果,二者会留下笑话。难道中医几千年都没分清虚实寒热吗?
 
仅就楼主病例谈谈中医。楼主的例子肺肯定是热的。那么如何用药/或者用怎样的方法来治疗才具有标准意义?
这个没标准。首先,肺热的来源要清楚。表闭,一种。神旺内扰,大方向分两种。胃不降,好几种。络病,好几种。下焦的问题,又是几种。
这是中医本身的结构性问题。
再谈寒热,身体恒温,环境温度常年低于体温。所以,人不能不热。再谈就太复杂了,不谈了。
有时,治病是取舍,有很多冗杂的症状,它们不是核心,针对它们治疗,效果甚微。这也是中医临床难点。
 
想要判断肺热肺寒终归通过症状表现,这样的书对后人参照意义才大。实际上肺寒肺热对于每个患者只是比例不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我看这句却正是没人能说得令人信服,说得利于临床实用。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2-24 23:37 编辑

才具有标准意义?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我看并不一定是肺热,单凭这几个字,草率了点。 而且我的重点不是我们两人来讨论,而是集中全国的临床30年以上,有所成就的大家来历定经典。不要老是你说一样,我说一样,各自占山为王,分分合合,分久了要合吧.个个老子天下第一,是骡子是马,都拉出来蹓蹓.不然就没有发展了。,
 
中医属于传统文化,是国粹。学习学习是可以的。如果想华山论剑的话,就算了吧。毕竟是古代的东西。有个好的心态吧,没几个人能搞明白的,毕竟现在的人,唉,物是人非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9我看并不一定是肺热,单凭这几个字,草率了点。 而且我的重点

咳血唾血楼主准备用啥方子治?先把自己的思路厘清再去评判别人。肺寒用啥方子?那个不是针对脾寒胃寒的?楼主随文解意的看了内经伤寒,这还不够。思而不学,学而不思同样不对。
 
咳血唾血楼主准备用啥方子治?先把自己的思路厘清再去评判别人。肺寒用啥方子?那个不是针对脾寒胃寒的?

1. 仅一个咳血唾血,论治还早. 2 不管读书还是看贴,需要认真。大哥你跑题了,我说的是让医学大家来论,不是你我,至少我没资格。 3.我的主题是:1+1到底等于2,还是3,医学大家聚在一起来说个清楚,不可能今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比古人差多少吧,伤寒论成就比较高的刘渡舟走了,还有刘渡舟之类吧。都站出来编个医宗金鉴之类的东西。不要让后来者还来研究1+1到底等于几。浪费时间,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践多好。4.有些人他就是拽,他非要说1+1=3,而且头头是道。这就让后来者糊涂了,到底等于几呢。 5 总之一句话,伤寒有刘渡舟的,金匮有何任的,内经暂时还没找到可以一学的讲义,有木有,我找了很多年了,90%的随文洐义,自己没用过,就在那里乱说一气,没有一点实际经验。就象我举的这一句,某教授直接解成肺热,一定是热吗,很明显,言之过早,这还是大学讲义,讲屁!凭什么就是热了?是不是学了这个讲义后我一见咳血他就是热?就治以甘寒,干姜干什么用的?治死人了是不是该拿着这本书去让这个教授承担连带责任?所以还是不要乱说的好。也许是我自己不懂,但凭我现在的水平来看,这明显是错误的。虽然我承认我水平并不高,简直说不上水平。还在水平线以下很多。
 
谈何容易,各自为政,天下独尊的,无所事事的,欺世盗名的,碌碌无为的,唯利是图的,丧尽天良的,滥竽充数的,功成名就的,胆小怕事的,明哲保身的,不求进取的,画地为牢的,指鹿为马的,胆大包天的,狂妄自大的,。你懂得。
 
中医死就死在订标准上,不能约束才会好。
 
我也是自学中医,对脉学还是没办法搞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