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札记:我读彭子益
——扶阳辩谬
彭子益先生虽然对于温病的病因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不以为然,但对于温病的治疗方法却十分精熟,尤其推崇温病大家王孟英医案,这样看来,彭子益先生当然是一位寒温兼任的医学大家了。尤其值得一读的,是彭先生对于黄元御的贵阳贱阴观点提出中肯的批评,力辩其谬,他说:
黄氏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学黄氏者,无不随黄氏之偏,好用茯
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等伤津液、滞经络之药,将平常小
病,治成阴虚伏热大病,轻者归入虚损,重者渐成痨瘵,一遇温病湿热,
无不动手更错。黄氏八种,温病、疹病最坏。温病初起之方,用生姜、大
枣、炙草、浮萍燥横发散之品,最不合宜。大概黄氏长于内、难、伤寒、
金匮之理,临证经验尚少之故。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湿寒
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黄氏主治中气之方,不论中土有无寒湿证据,皆以千姜、茯苓、炙草
为主,只顾祟阳补火,不顾伤液劫液,于阴以养阳之义,破坏无遗,则黄
氏之缺憾也。
按:黄元御的偏执源于临证经验不足,此乃实话,《清史稿》谓黄氏“自命甚高,喜更改古书,以伸己说”。正因为天赋甚高故于中医基本理论能够深刻理解发挥,为他人所不及;也正因为自命甚高而不屑于日常临证,故而于证治方法流于偏颇而不自觉其误也。
——扶阳辩谬
彭子益先生虽然对于温病的病因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不以为然,但对于温病的治疗方法却十分精熟,尤其推崇温病大家王孟英医案,这样看来,彭子益先生当然是一位寒温兼任的医学大家了。尤其值得一读的,是彭先生对于黄元御的贵阳贱阴观点提出中肯的批评,力辩其谬,他说:
黄氏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学黄氏者,无不随黄氏之偏,好用茯
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等伤津液、滞经络之药,将平常小
病,治成阴虚伏热大病,轻者归入虚损,重者渐成痨瘵,一遇温病湿热,
无不动手更错。黄氏八种,温病、疹病最坏。温病初起之方,用生姜、大
枣、炙草、浮萍燥横发散之品,最不合宜。大概黄氏长于内、难、伤寒、
金匮之理,临证经验尚少之故。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湿寒
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黄氏主治中气之方,不论中土有无寒湿证据,皆以千姜、茯苓、炙草
为主,只顾祟阳补火,不顾伤液劫液,于阴以养阳之义,破坏无遗,则黄
氏之缺憾也。
按:黄元御的偏执源于临证经验不足,此乃实话,《清史稿》谓黄氏“自命甚高,喜更改古书,以伸己说”。正因为天赋甚高故于中医基本理论能够深刻理解发挥,为他人所不及;也正因为自命甚高而不屑于日常临证,故而于证治方法流于偏颇而不自觉其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