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先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8 帖子 2263 获得点赞 48 声望 48 2011/05/24 #41 董红昌 说: “近日咳嗽,气紧,尤其夜晚两三点钟明显”,此当为肝火灼肺所致,用宣肺、去痰、清肝,略佐健脾,可谓周全 点击展开... 滋阴凉血柔肝,确实已经是时机了,你提出的建议很对。 此例从开始治到现在,我感觉老人的体质,属于肝、脾、肾均不足,心肺有痰,脾胃有湿,而骨髓又伏热。虽然后来尺脉变为沉濡而滑,但是肝脉始终很大,我一直在考虑什么时候上养阴柔肝的药,看来这一步始终是免不了的。
董红昌 说: “近日咳嗽,气紧,尤其夜晚两三点钟明显”,此当为肝火灼肺所致,用宣肺、去痰、清肝,略佐健脾,可谓周全 点击展开... 滋阴凉血柔肝,确实已经是时机了,你提出的建议很对。 此例从开始治到现在,我感觉老人的体质,属于肝、脾、肾均不足,心肺有痰,脾胃有湿,而骨髓又伏热。虽然后来尺脉变为沉濡而滑,但是肝脉始终很大,我一直在考虑什么时候上养阴柔肝的药,看来这一步始终是免不了的。
董 董红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655 获得点赞 4 声望 0 2011/05/24 #42 悬壶先生 说: 滋阴凉血柔肝,确实已经是时机了,你提出的建议很对。 此例从开始治到现在,我感觉老人的体质,属于肝、 点击展开... 叶天士说:入营犹须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杂病多营血同病,所以透热转气到一定阶段,当加入凉血活血药,以帮助阴分之热邪从气分透出。
悬壶先生 说: 滋阴凉血柔肝,确实已经是时机了,你提出的建议很对。 此例从开始治到现在,我感觉老人的体质,属于肝、 点击展开... 叶天士说:入营犹须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杂病多营血同病,所以透热转气到一定阶段,当加入凉血活血药,以帮助阴分之热邪从气分透出。
悬壶先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8 帖子 2263 获得点赞 48 声望 48 2011/05/24 #43 董红昌 说: 叶天士说:入营犹须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杂病多营血同病,所以透热转气到一定阶段 点击展开... 此例舌象和高年总是给人隐忧,但是也必得完全透热转气后才能论及其他。幸好不是急粒,有一例急粒的我都劝其先住院控制好了再说,其发作期确实能看到伏气温病的显著特点。
董红昌 说: 叶天士说:入营犹须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杂病多营血同病,所以透热转气到一定阶段 点击展开... 此例舌象和高年总是给人隐忧,但是也必得完全透热转气后才能论及其他。幸好不是急粒,有一例急粒的我都劝其先住院控制好了再说,其发作期确实能看到伏气温病的显著特点。
廖元友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3/02/13 帖子 1442 获得点赞 806 声望 113 年龄 57 2014/03/17 #47 悬壶先生 说: 此例舌象和高年总是给人隐忧,但是也必得完全透热转气后才能论及其他。幸好不是急粒,有一例急粒的我都劝 点击展开... 悬壸先生您好!我只是所谓土郎中而己!文化有艰,完全岀于善意,老师有空闲,可到[爱好中医]版块第五页,[白马骨是一味必悟的好药]一帖,看是否有微不足道帮助。[握手]
悬壶先生 说: 此例舌象和高年总是给人隐忧,但是也必得完全透热转气后才能论及其他。幸好不是急粒,有一例急粒的我都劝 点击展开... 悬壸先生您好!我只是所谓土郎中而己!文化有艰,完全岀于善意,老师有空闲,可到[爱好中医]版块第五页,[白马骨是一味必悟的好药]一帖,看是否有微不足道帮助。[握手]
刘国栋 不私聊 高级会员 注册 2013/12/15 帖子 2856 获得点赞 869 声望 113 年龄 46 所在地 辽宁大连 2014/03/17 #48 升降散的大黄啊。 茵陈蒿汤后面说当小便黄而解,这大黄的作用是行火用,怎么能去了呢。后来大便改回两次,热就停上焦了,但血分的热却去清气分,算第二个败笔吧。 温病嘛,还是顺传入大腑为顺。
悬壶先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8 帖子 2263 获得点赞 48 声望 48 2014/03/17 #49 廖元友 说: 悬壸先生您好!我只是所谓土郎中而己!文化有艰,完全岀于善意,老师有空闲,可到[爱好中医]版块第五页, 点击展开... 谢谢提醒!
悬壶先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8 帖子 2263 获得点赞 48 声望 48 2014/03/17 #50 刘国栋 说: 升降散的大黄啊。 茵陈蒿汤后面说当小便黄而解,这大黄的作用是行火用,怎么能去了呢。后来大便改回两次, 点击展开... 谢谢指导!
爱凌霄花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11 帖子 477 获得点赞 20 声望 18 2014/03/17 #51 家中父亲的脉象和案中老人的脉有相似之处,自己判断有痰有瘀,脾虚,这次看到先生的案例,颇有启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