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类经图翼

推原南北政说
愚按南北政之义,诸说皆以甲己属土,为五行之尊,故曰南政,似属牵强。夫干支相合而成花甲,十干之中,复各有所统十干。如六甲干头,必起甲子,至戊末而六十花甲尽;及至六己,复起甲子,至癸末而六十花甲尽。故甲己年必起于甲子月,甲己日必起于甲子时。

此甲己二干,所以为十干之首,故象君而为南政,其余则北面象臣而为北政,人之血脉,故亦应之。即奇门诸家,亦独以甲己为符头。此花甲自然之理,固不待土为五行之尊而分南北也。晰理者以谓然否?

九宫八风图(图缺)

九宫八风篇曰∶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立春居天留,春分居仓门,逐节挨宫各居四十六日,惟巽干两宫止四十五日,至干而复反于坎。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九宫星野说
九宫星野图(图缺)

此即洛书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也。此数上中下三层,横皆十五;左中右三层,纵皆十五;巽中干,坤中艮,四隅皆十五。故奇门家曰∶纵横十五在其中也。

天元纪大论曰∶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此星曜之所以有象也。而六元正纪大论中,凡不及之年,则有所向灾宫,五行九星,咸有分野,不可不察。如少羽岁云灾一宫者,以少羽属辛,为水之不及,而一乃正北坎位,天蓬水星司也。少角岁灾三宫者,以少角属丁,为木之不及,而三乃正东震位,天冲木星司也。少宫岁灾五宫者,以少宫属己,为土之不及,而五乃中宫,天禽土星司也。少商岁灾七宫者,以少商属乙,为金之不及,而七乃正西兑位,天柱金星司也。少征岁灾九宫者,以少征属癸,为火之不及,而九乃正南离位,天英火星司也。此皆以五运不及之方,故灾及之。若甲丙戊庚壬年,乃为岁运太过之年,则无灾宫矣。然经文止言五正之宫,而不详言九宫者,乃概举五方为言也。使能再兼五行不尽之意而推展之,则四隅之外,及五太之年,岂无所伤,亦可意会而通矣。

按天元玉册九星注曰∶天蓬一,水正之宫也。天芮二,土神之应宫也。天衡三,木正之宫也。天辅四,木神之应宫也。天禽五,土正之宫也。天心六,金神之应宫也。天柱七,金正之宫也。天任八,土神之应宫也。天英九,火正之宫也。九星有位,以应九州之分野,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禹贡九州之次也。

天地阴阳升降图(图缺)

假如亥年,太阳寒水原在天之右间,太阴湿土原在地之右间,至子年则太阳降而入地,为地之左间,太阴升而上天,为天之左间。丑寅以后,循序皆然。此客气之一定者,举此子年为例,其他年司天在泉迁正退位之序,可类推矣。
 
唐会要九宫九星
天蓬(太乙,坎水白。)天芮(摄提,坤土黑。)天冲(轩辕,震木碧。)天辅(招摇,巽木绿。)天禽(天符,中土黄。)天心(青龙,干金白。)天柱(咸池,兑金赤。)天任(太阴,艮土白。)天英(天乙,离火紫。)

天地五星图(图缺)

五星之在天地,名号各有不同。木星在天曰天冲,在地曰地苍。火星在天曰天英,在地曰地彤。土星在大曰天芮,在地曰地阜。金星在天曰天柱,在地曰地晶。水星在天曰天蓬,在地曰地玄。以分主东南西北中,而土则寄位西南也。
 
五星升降不前解
五星窒抑不升不降图(图缺)

凡气候有升降不前者,谓天气不得降,地气不得升也。如本年司天之气不及者,未得迁正,故地之右间不得升天;旧年司天之气有余者,不肯退位,故天之右间不即入地。至真要大论曰∶主岁者纪岁。可见逐年升降之权,皆由司天为主也。六微旨大论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生则病也。

如子午之岁,太阴当升为天之左间,而天冲抑之不得前;太阳当降为地之左间,而地阜窒之不得入。又遇本岁少阴未得迁正,则太阴不得升天;旧岁厥阴未得退位,则太阳不得降地。如壬子壬午木运太过,则中运胜土而太阴不得升;甲子甲午土运太过,则中运胜水而太阳不得降也。

如丑未之岁,少阳当升为天之左间,而天蓬抑之不得前;厥阴当降为地之左间,而地晶窒之不得入。又遇本岁太阴未得迁正,则少阳不得升天;旧岁少阴未得退位,则厥阴不得降地。如辛丑辛未水运有余,则中运胜火而少阳不得升;乙丑乙未金运有余,则中运胜木而厥阴不得降也。

如寅申之岁,阳明当升为天之左间,而天英抑之不得前;少阴当降为地之左间,而地玄窒之不得入。又遇本岁少阳未得迁正,则阳明不得升天;旧岁太阴未得退位,则少阴不得降地。如戊寅戊申火运太过,则中运胜金而阳明不得升;丙寅丙申水运太过,则中运胜火而少阴不得降也。

如卯酉之岁,太阳当升为天之左间,而天芮抑之不得前;太阴当降为地之左闻,而地苍窒之不得入。又遇本岁阳明未得迁正,则太阳不得升天;旧岁少阳未得退位,则太阴不得降地。如己卯己酉土运有余,则中运胜水而太阳不得升;丁卯丁酉木运有余,则中运胜土而太阴不得降也。

如辰戌之岁,厥阴当升为天之左间,而天柱抑之不得前;少阳当降为地之左间,而地玄窒之不得入。又遇本岁太阳未得迁正,则厥阴不得升天;旧岁阳明未得退位,则少阳不得降地。如庚辰度戌金运太过,则中运胜木,而厥阴不得升;丙辰丙戌水运太过,则中运胜火,而少阳不得降也。

如巳亥之岁,少阴当升为天之左间,而天蓬抑之不得前;阳明当降为地之左间,而地彤窒之不得入。又遇本岁厥阴未得迁正,则少阴不得升天;旧岁太阳未得退位,则阳明不得降地。如辛巳辛亥水运有余,则中运胜火,而少阴不得升;癸巳癸亥火运有余,则中运胜金,而阳明不得降也。
 
经络(一)
十二经脏腑图(图缺)

十二经歌

太阳小肠足膀胱,阳明大肠足胃当,少阳三焦足胆配,太阴手肺足脾乡,少阴心经足为肾,厥阴包络足肝方。此歌上者为手。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图缺)
 
十二经纳甲歌
(此歌诸腑配阳,诸脏配阴。)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阳腑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

旧云∶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虽三焦为决渎,犹可言壬;而包络附心主,安得云癸?且二脏表里,皆相火也。今改正之。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同厥阴。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须分明。
 
周身骨部名目
仰人骨度部位图(图缺)

伏人骨度部位图(图缺)

巅(顶巅也。)脑(头中髓也。)囟(音信,脑盖骨也。婴儿脑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谓之囟门。)额颅(囟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颜(额上曰颜。说文曰∶眉目之间也。) (音遏,鼻梁,亦名下极,即山根也。) (音拙。目下为 。)颞 (颞,柔涉切。 ,音如。耳前动处。盖即俗所云两太阳也。一曰鬓骨。) (音坎,又海敢切。释义曰∶饥而面黄。与经义未合。详见经络类十三。)(音求,颧颊间骨。)颊(耳下曲处为颊。)颐(音移,颔中为颐。)颔(何敢切,腮下也。虎头燕颔义即此。)

目系(目内深处脉也。)目内 (目内角也。)目锐 (目外角也。)人中(唇之上,鼻之下也。)齿牙(前小者曰齿,后大者曰牙。)舌本(舌根也。)咽(所以通饮食,居喉之后。)喉(所以通呼吸,居咽之前。)嗌(音益,喉也。)会厌(在喉间,为音声启闭之户。)肺系(喉咙也。)颃颡(颃,音杭,又上去二声。颡,思党切。咽颡也。)颈项(头茎之侧曰颈,头茎之后为项。又脑后曰项。)天柱骨(肩骨上际,颈骨之根也。)

肩解(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胛(胛,音甲,肩解下成片骨也。亦名肩 。)巨骨(膺上横骨。)膺(音英,胸前为膺。

一曰∶胸两旁高处为膺。)胸中(两乳之间也。)膈(膈膜也。义详经络三。膈上为宗气之所聚,是为膻中。)腋(胁之上际。)腹(脐之上下皆曰腹。脐下为少腹。)季胁(胁下小肋。) (区去二音,腋之下,胁之上也。)鸠尾(蔽心骨也。) (音结于,即鸠尾别名。) 中( 音秒,季胁下两旁空软处也。)脊骨(脊,音即。椎骨也。)胂(音申,膂内曰胂,夹脊肉也。)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也。又曰∶夹脊两旁肉也。) 骨( ,音鱼,端也。肩端之骨。)

腰骨(尻上横骨也。)腰髁(髁,苦瓦切,中原雅音作去声,即腰 骨,自十六椎而下,挟脊附着之处也。)毛际(曲骨两旁为毛际,其动脉即足阳明之气冲也。)睾(音高,阴丸也。)篡(初贯切,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下极(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即会阴穴。)臀(音屯,机后为臀,尻旁大肉也。)机(挟腰 骨两旁为机。)髋(音宽,尻臀也,曰两股间也。)尻(开高切,尾 骨也,亦名穷骨。)肛(音工,又好纲切,俗作纲,大肠门也。)

(儒、软二音,又奴刀切,肩 下内侧对腋处,高起 白肉也。)肘(手臂中节也。一曰∶自曲池以上为肘。)臂(肘之上下皆名为臂。一曰∶自曲池以下为臂。)腕(臂掌之交也。)兑骨(手外踝也。)

寸口(关前后两手动脉,皆曰寸口。)关(手掌后动脉高骨处曰关。)鱼际(在手腕之前,其肥肉隆起处形如鱼者统谓之鱼。寸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大指次指(谓大指之次指,即食指也。足亦同。)小指次指(谓小指之次指,即无名指也。足同。)髀(比、婢二音,股也。一曰股骨。)髀关(伏兔上交绞处曰髀关。)髀厌(捷骨之下为髀厌,即髀枢中也。)髀枢(捷骨之下,髀之上,曰髀枢,当环跳穴。)

股(大腿也。)伏兔(髀前膝上起肉处曰伏兔。)膑(频、牝二音,膝盖骨也。) (音国,膝后曲处曰 。)

辅骨(膝下内外侧大骨也。)成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 (音篆,一名腓肠,下腿肚也。)腓肠(腓,音肥,足肚也。) 骨( 音杭,又形敬切,足胫骨也。) (音干,足胫骨也。)胫(形景、形敬二切,足胫骨也。)

绝骨(外踝上尖骨曰绝骨。) (劬允切,筋肉结聚之处也。直音云∶肠中脂。王氏曰∶肘膝后肉如块者。)

踝骨(踝,胡寡切。足跗后两旁圆骨,内曰内踝,外曰外踝,俗名孤拐骨。手腕两旁圆骨,亦名踝骨。)跗(附、敷二音,足面也。内筋内踝上大筋,在太阴后,上踝二寸所。)足岐骨(大指本节后曰岐骨。)跟骨(跟音根,足根也。) 骨( ,亥陌切,又胡骨、亥不二切。一作核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也。)踵(足跟也。) (音 ,足跟也。本经与 通用。)胪(闾、卢二音,皮也。一曰∶

腹前曰胪。)三毛(足大指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 毛。)
 
骨度
(下文皆骨度篇古数,然骨之大者则太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耳。)
 
〔头部〕
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

发所覆者,颅至项一尺二寸。(颅,额颅。覆者,言前发际至后项发际也。)

发以下至颐长一尺。(颔中为颐,颔,腮也。)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耳上侧旁曰角。肩胛上际颈根曰柱骨。)

两颧相去七寸。

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完骨,耳后发际高骨也。)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三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

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比为一寸。头部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督脉神庭至太阳曲差,曲差至少阳本神,本神至阳明头维,各开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开四寸半。
 
〔胸腹部〕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穴处。)

缺盆以下至 KT 之中,长九寸。

KT 中下至天枢长八寸。(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而言。)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骨。按此古数,以今用上下穴法参较,多有未合,宜从后胸腹折法为当。)

胸围四尺五寸。

腰围四尺二寸。

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

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

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主,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自 上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背部〕
膂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以是骨之巨也。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尾 骨男子者尖,女人者平。)

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 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

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挟脊一寸半,三行挟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
 
〔侧部〕
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柱骨,颈项根骨也。)

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

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捷骨之下,大股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四肢部〕
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之中节曰肘。)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臂掌之交曰腕。)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

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辅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

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踝骨,足掌后两旁高骨也,俗名孤拐骨,内曰内踝。外曰外踝。)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膝 以下至跗属,长一尺二寸。( ,腿弯也。跗,足面也。膝在前, 在后。跗属者,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

手足折量,并用后中指同身寸法。
 
同身寸说
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而指长,人肥而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如标幽赋曰∶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盖谓并邻经而正一经,联邻穴而正一穴。譬之切字之法,上用一音,下用一韵,而夹其声于中。则其经穴之情,自无所遁矣。故头必因于头,腹必因于腹,背必因于背,手足必因于手足,总其长短大小而折中之,庶得谓之同身寸法。法附前各条之下。而后之所谓中指同身寸法者,虽不可混用,而亦有当用之处,并列于后。
 
中指同身寸法
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圆曲交接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两头尽处,比为一寸。凡手足尺寸,及背部横寸,无折法之处,乃用此法,其他不必混用。
 
古今尺寸不同说
骨度篇曰∶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盖古之尺小,大约古之一尺,得今之八寸。其言七尺五寸者,得今之六尺;其言二尺六寸者,得今之二尺零八分也。

其余仿此。然骨大者必有太过,骨小者必有不及。凡用折法者,但随人之大小而为盈缩,庶尽其善。

仰人全图(图缺)

伏人全图(图缺)
 
经络周流解
十二经脉起止图(图缺)

人身正脉,十有二经。每于平旦寅时,营气始于中焦,上注手太阴肺经,自胸中而出于中府,至于少商,以次行于手阳明大肠等十二经,终于足厥阴肝经,而复始于太阴之肺也。凡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周流不息,如环无端。前三图者,诵后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则其首尾一贯,按图可悉矣。
 
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此脏腑相传之序,及上下所行之次也。)
 
经络次序
(出十四经发挥。)

十二经络,始于手太阴,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端,而交于手阳明。手阳明之支者,从缺盆上挟口鼻,而交于足阳明。足阳明之支者,从跗上出大指端而交于足太阴。足太阴之支者,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而交于手少阴。手少阴无支者,直自本经少冲穴而交于手太阳。手太阳之支者,别颊上至目内 ,而交于足太阳。足太阳之支者,从 内左右别下合中,下至小指外侧端,而交于足少阴。足少阴之支者,从肺出注胸中,而交于手厥阴。手厥阴之支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阳。手少阳之支者,从耳后出至目锐,而交于足少阳。足少阳之支者,从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于足厥阴。足厥阴之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入喉咙之后,上额循巅,行督脉,络阴器,过毛中,行任脉,入缺盆,下注肺中而复交于手太阴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