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看了你的食物药组,分量实在太多,吃不完

分量自己掌握,是种类多点,其实大蒜只要三瓣就行了啊,韭菜一两到二两,豇豆一小把,葡萄二两,无花果三个,其余类推,这些组合是根据药物组方的方式来进行的,比较杂,比如平菇韭菜炒肉丝没人这样吃的。我自停药后一直用食物调整,食物达不到理想效果才吃药的,其实身体一般的情况都可以用食物来调理,我无意中发现一顿食物的组合可以止盗汗,二顿可以止牙肿牙痛,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皆中医。说实话要是家人让吃药我也不会用食物这样来吃的呢,家人担心药物吃得太多。
 
其实所谓的三世的意思并不一定要祖父孙,汉代之前做所以有这个说法,或者这个说法比较流行,是因为那时候很少有人会收家族以外的徒弟。张仲景、张景岳、黄元御、恽铁樵,哪个的师傅不是国医圣手?
 
学中医找师傅是必须的,但知识不是叠加的。如果悟性不行就是十世百世为医也有没落的一代,有老师 勤学有悟性就可有成就,要不为什么会有职业经理人这种岗位,为什么会有朝代更替呢皇帝不都是从小就家传吗不是比任何人都会当,还会有刘邦,朱元璋,毛泽东等人啥事。
 
本人赞同医者最缺乏的是逻辑思维这一说法。有几个先贤是出于祖传世家?即使是世医出生,有几个得到祖上真传?无疑,此说法与现在注重学历如同一辙。赞同三部经典著作为三世之说。还可以这样认为不:我们要学习的某一派系学术,要从三方面来理解:一,该学术形成的源流;二,该学术的现实价值;三,该学术临床应用是否还有价位,还有哪些缺陷和不足,需要我们后世再继续完善补充。创建温病学(也属外感)的,不是熟研伤寒论,没学到创建伤寒论的思维和逻辑的方法,知道温病不能完全依照六经辨治,哪有温病条辨的出世?当然,要想跳出五行外,必先陷进五行内。管窥之见,籍以抛砖引玉。个人绝不敢有越俎代庖之念。
 
我记得,在哪本书上看见过,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句话不是说中医人要祖辈相传,祖辈相传是错误的
 
这句话本来就是胡说的,别听它的。
 
刚才百度了一下,答案如下
在《礼记》上就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说法。
许多人以为,这个医家要三代作医生,才能请他治病。
其实这个三世,不是三代的意思,三世是指:一《黄帝内经》、《灵柩》、《素问》;二《神农本草》;三《太素》(脉理)。
精通这三项,是作医生的必备条件。所以,不通三世者,不能算是医生,不能服其药。
《太素》所讲求的,完全是气脉的问题,在宋、明以后,懂得《太素》的,称为三指禅,不但在摸脉以后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并且可以了解人的穷通富贵。脉理真是一门玄而又玄的学问,难怪称这些人为三指禅呢。
 
《礼记•曲礼下》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唐•孔颖达等《礼记正义》(疏)云:“择其父子相乘至三世也。……又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若不习此三世之书,不得服食其药。”

清•孙希旦《礼记集解》云:“孔氏曰:‘三世,谓其父子相乘至三世也。’又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医不三世,则于其药或未必精,故不服其药。”

可见三世有两解:

1、父子传乘至三代为三世。2、《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三部中医古籍为三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