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槟榔散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62
声望
36
槟榔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槟榔、黄连(去须.切)、木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结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内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急,好肌不生,及疗疳俈恶疮,连滞不瘥,浸溃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用,干贴疮上。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槟榔散--《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槟榔60克,人参22.5克,茯苓30克,橘皮22.5克,荜茇22.5克。


【制法】上五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呕吐酸水,每食则变作酸水吐出。


【用法用量】取生姜75克,连皮捣,绞取汁,加温,入药末3克搅调,顿服之,日一服,渐加药至4.5克。下利多则减量,以微利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酢物、生冷、油腻、猪,鱼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槟榔散--《普济方》卷二三八引《产经》


【处方】槟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治血淋,小便淋沥,水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八引《产经》


槟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槟榔 黄连(去须,切)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痈疽疮疖溃后,外触风寒,肿焮结硬,脓水清稀,淋漓臭秽,内腠空虚,疮边干急,肌肉不生;疳瘘恶疮,延久不愈;下注臁疮,侵溃不敛。


【用法用量】用时干掺患处。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槟榔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槟榔6克, 木香4.5克, 轻粉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暴吐,上焦热气所冲,脉洪而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荆黄汤调下,空腹时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槟榔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槟榔、半夏(汤泡七次)、杏仁(去皮、尖,炒、桔梗(去芦,锉,炒)、橘红、 旋复花(去枝、梗)、干姜(炮)、白术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胸膈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加呕逆,或臂痛项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槟榔散--《古今医统》卷七十一


【处方】槟榔 木香 当归(炒)各15克 母丁香 桂心各3克 冰片3克(细研)猪苓(去黑皮)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气淋,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生姜葱汤调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七十一


槟榔散--《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槟榔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芎?1两,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大腹皮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焦虚寒,气滞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槟榔散--《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槟榔半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痃气急痛,腹胀胃虚,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
<<

>>
>>|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当归(炒)半两,母丁香1钱,桂心1钱,冰片1钱(细研)猪苓(去黑皮)1两。

出处: 《医统》卷七十一。

主治: 气淋,小肠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生姜、葱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芎?半两,赤茯苓半两,柴胡1两(去苗),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2分(锉碎,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四十八。

主治: 积聚,心腹两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陈皮1大握,苍术(炒)1握。

出处: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

主治: 脚肿。

用法用量: 上煎数沸,调槟榔末2钱,食后服。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防风3分(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羌活3分,当归3分(锉,微炒),肉桂半两(去皱皮),赤芍药3分,大麻仁1两,芎?3分,木香3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1两,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

出处: 《圣惠》卷三。

功效:疏风调气,利四肢。

主治: 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拘急疼痛,大便秘涩,心胸壅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橘叶1大握,沙木1握,小便小盏,酒半盏(同以上药煎)。

出处: 《活人书》卷十八。

主治: 脚肿。

用法用量: 煎数沸,调槟榔末2钱,食后服。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生,为末)半两,寒水石(炭火烧红去灰,细研)半两,龙骨(研)1分,白敛末1分,白及末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功效:生肌敛疮。

主治: 诸疮。

用法用量: 每用薄掺疮口内,次以诸膏药贴。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分,大黄(蒸)1分,青皮1分,黑牵牛1钱(炒),木香少许。

出处: 《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形证论》。

功效:疏风顺气。

主治: 伏热心烦。

用法用量: 每服1钱,薄荷蜜水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锉)1两,木香1两,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吴茱萸(汤洗3遍,焙干,炒)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主治: 伤寒后脚气攻心闷绝。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匕,食前煎桑根白皮,木通汤调下,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木香、槟榔、人参、黄连、甘草(炙)各等分。

出处: 《活幼口议》卷十八。

主治: 肾疳宣露。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小者半钱,熟水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各家论述: 《医林纂要》,槟榔、木香以升降上下之气,甘草、人参以安养中气,气壮且和,而后虫(匿虫)不生;君黄连以厚肠胃,清湿热,而黄连、槟榔皆可杀虫。又苦坚肾水,宣散阳明之火,故可治肾疳齿牙宣露。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3分,茴香子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当归3分(微炒),芎?3分,丁香半两,白豆蔻3分(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木香3分,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出处: 《圣惠》卷七。

主治: 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桂心半两。

出处: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

主治: 胸痹。心背痛,恶气所攻,音声闭塞。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煎生姜童便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桔梗1两(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沉香1两,白茯苓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出处: 《圣惠》卷三。

主治: 肝气不足,虚寒,胸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半两,芎?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木香半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出处: 《圣惠》卷四十八。

主治: 寒疝积聚,结块攻注,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附注: 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锉)2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吴茱萸(陈者,汤洗,焙干,炒)1两半,牵牛子(微炒)3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主治: 贲豚气逆,冲心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童便半盏,空心调下。如患阴阳二毒、伤寒及脚气亦可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大黄3分(锉碎,炒),甘草半两(炙),朴消半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 大肠实热,气盛上壅,腹胀烦闷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少许,蜜1匙头,同煎6分,去滓食后,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当归(锉,微炒)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川朴消1两,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出处: 《圣惠》卷十三。

主治: 伤寒后,阴阳气结,腹痛,胃中有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稍热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利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锉)1两,郁李仁(去皮)1两,大腹皮(锉)3分,木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主治: 伤寒食毒,腹胀气急,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生姜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6分,人参6分,茯苓8分,橘皮6分,荜拔6分。

出处: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主治: 吐酸水,每食则变作醋水吐出。

用法用量: 平晨空服,取生姜5大两,合皮捣,绞取汁,温,纳散方寸匕,搅调,顿服之,1日1服,渐加至1匕半。若利多减,以微通泄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3分,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通半两(锉),赤芍药3分,瞿麦3分,当归3分,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3分,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

出处: 《圣惠》卷二十九。

主治: 虚劳。小便淋沥,脐下坚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频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