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雄黄丸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58
声望
36
雄黄丸--《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雄黄15克(细研),真珠末15克,麝香3克(细研),牛黄3克(细研),巴豆2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药都研令匀,入枣瓤及炼蜜和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中恶心痛。

【用法用量】每次3丸,用薄荷汤送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丹砂、赤石脂各等分。
出处: 《医心方》卷二十六引《灵奇方》。 功效:避热,夏可重衣。
主治:
用法用量: 吞雌黄丸3丸,雄黄丸1丸。
制备方法: 上治,和松脂为丸,如小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铅丹2两(熬成屑),珍珠1两,雄黄(研)1两,水银(熬)1两,雌黄1两,丹砂半两(研)。
出处: 《外台》卷十五(注文)引《范汪方》。
主治: 五癫。牛癫则牛鸣,马癫则马鸣,狗癫则狗吠,羊癫则羊鸣,鸡癫则鸡鸣。五癫病者,腑脏相引,盈气起寒,厥不识人,气争瘈疭吐沫,久而得苏。风癫失性,颠倒欲死,五癫惊痫。
用法用量: 食前服胡豆大3丸,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捣,和以蜜,又捣三万杵,乃为丸。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方专以金石镇固,惟珍珠一味清心安神。然病发之始,切不可轻投金石,闭门逐寇;亦不得擅用补益,使痰永积而成固疾也。
附注: 雄雌丸(《千金》卷十四)、六珍丹(《三因》卷九)、雌雄丸(《准绳·类方》卷五)。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两(细研,水飞过),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桔梗半两(去芦头),藁本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麦门冬1两(去心,焙),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巴豆半两(去皮心,别研,纸裹,压去油)。
出处: 《圣惠》卷五十六。
主治: 诸疰病,及中恶,鬼邪客忤。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研)1分,黄连(去须)1分,木香1分,麝香半分。
出处: 《普济方》卷三八三。 功效:杀虫。
主治: 小儿疳。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巴豆。
出处: 方出《肘后》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
主治: 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满短气,咳嗽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膂。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不效,稍益之。
制备方法: 先捣雄黄,细筛,纳巴豆,务熟捣相入,丸如小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两,炼成松脂3两。
出处: 《圣惠》卷二十四。
主治: 风,身体如虫行。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用薄荷汤送下;桃胶汤下亦得。
制备方法: 上药同研如粉,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半两(细研),雌黄半两(细研),代赭半两(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虾蟆1枚(涂酥炙令黄),麝香半两(细研),天灵盖半两(涂酥炙令微黄,为末),巴豆2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青黛半两(细研)。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一。
主治: 传尸骨蒸。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温水送下。以利下恶物及虫为效。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软饭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细研)1分,芦荟(细研)1分,青黛(细研)1分,朱砂(细研)1分,龙胆(去芦头)1分,黄柏(微炙,锉)1分,黄矾(烧令通赤)1分,当归(锉,微炒)1分,白矾(烧令汁尽)1分,细辛1分,莨菪子(水淘去浮者,水煮牙出炒令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麝香1钱(细研),蚱蝉3-7枚(微炒,去翅足),干蝎1枚(涂酥炙令黄),干蟾1枚(涂酥炙令黄)。
出处: 《圣惠》卷八十六。 功效:杀虫。
主治: 小儿急疳,羸瘦下痢,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以面糊和丸,如绿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分(别研细),巴豆(去皮心膜,醋熬令赤黄,净洗压去油,取末)2钱,郁金(末)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四。
主治: 因风致惊,眼斜反张,手足瘈疭,背急发搐。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荆芥汤送下,临卧服。若当病发,煎槐胶、薄荷酒调下1钱或半钱,当吐利风涎痰涕等;小儿每服1-2丸,冷荆芥汤送下,以利为效,仍节乳食,无令儿饱。
制备方法: 上研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半两(细研,水飞过),麝香1分(细研),天麻2两,乌蛇1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3分,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芎?1两,五灵脂1两半,独活2两,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天南星1两(炮裂),败龟1两(涂酥,炙令黄),干蝎1两(微炒),白僵蚕3分(微炒),安息香2两,桂心1两。
出处: 《圣惠》卷二十三。
主治: 历节风,骨髓疼痛,挛急,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雄麝丸(《直指》卷四)。《直指》有地龙,无败龟。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半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麝香半两(细研),牛黄半两(细研),石膏半两(细研,水飞过),蕤仁半两(汤浸,去赤皮),牡蛎粉半两,巴豆半两(去皮心膜,压去油),甘遂1分(煨,微黄)。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7岁以下,食痫壮热,无辜痃癖。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粥饮送下,如利2-3行勿怪。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研)4分,巴豆4分,莽草(炙)4分,鬼臼4分,蜈蚣3枚(炙)。
出处: 《外台》卷二十八引《小品方》。
主治: 蛊注。四肢浮肿,肌肤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状,漏泄。死后注易家人。食蟹中毒,烦乱欲死者。
用法用量: 宿勿食,服如小豆1丸,不知,加1丸。当先下清水,虫长数寸,及下蛇,或如坏鸡子,或白如膏。下讫,后作葱豉粥、鸭羹补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药成,密器封之,勿令泄气。
附注: 万病丸(《千金》卷二十四)、五蛊黄丸(《圣济总录》卷一四七)。《圣济总录》:用雄黄一两,以油从旦至夜煎之取出别研,莽草一两,鬼臼一两,蜈蚣大者一条,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炒黄。捣罗三味为末,别研巴豆、雄黄和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饮送下。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分(细研),虎脂1分(销令溶),砒霜1分(细研),天灵盖1分(生用),猢狲头骨1分(生用),朱砂1分(细研),安息香1分(细研),公鼠粪1分,白芥子1分,黄丹1分,绿豆粉1分。
出处: 《普济方》卷一九七。
主治: 一切疟,寒热发歇不定,痰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男左女右,以绯帛系1丸于中指上,时时嗅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药匀,入虎脂并炼蜜为丸,如皂荚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3两(细研,水飞过),清漆3匙,米醋9升。
出处: 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三八。
主治: 恶气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或蛇蝎螫伤,涂之立效。
制备方法: 上药于5月5日,以糠火煎一复时,待可丸即丸,如小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别研)1两,雌黄(别研)1两,珍珠末(别研)1两,丹砂(别研)2两,水银2两(先以蒸熟枣肉2两研,马尾罗内擦过,用柳木椎研令青色,水银星尽为度),铅丹(点醋炒)。
出处: 《普济方》卷九十九。
主治: 风痫失性,发则颠倒欲死,作牛吼、马嘶、鸡鸣、羊叫、猪嗥等声,脏腑相引,气争掣疭,吐沫流涎,久而方苏。并理五惊诸痫。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人参茯苓汤送下,日2夜1,食后服之。
制备方法: 上药各研如粉后,用枣肉膏研,不见水银星为度,更入枣膏,入臼更捣千杵,丸如大麻豆。
附注: 六珍丹(原书卷一○○)。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白芜荑1分,贯众(刮去黑皮)1分,狼牙根1分,椿东引根白皮1分,槐东引根白皮1分,猬皮(炙焦)1分,雄黄(水飞)半两,白鳝头(炙焦)1个。
出处: 方出《本事》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九八。
主治: 肠痔在腹内,有鼠奶下血。
用法用量: 绵裹内下部,1日3易。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腊月猪脂和丸,如弹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明雄黄5钱,鬼臼(去毛)5钱,丹砂(研末,水飞)5钱,元胡索7钱,川芎7钱,半夏1两(姜汁炒),麝香1钱。
出处: 《医学心悟》卷五。
主治: 鬼胎。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细研)1分,熊胆(细研)1分,黄连(去须)1分,青黛(细研)1分,麝香(细研)1分,细辛1分,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分,兰香子1分,狗头骨灰1分,蛇蜕皮(微炙)1分,蜣螂(微炒)1分,芦荟(细研)1分,龙胆(去芦头)1分,蜗牛壳(炒令微黄)1分,地龙(微炒)1分,蝉壳(微炒)1分。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七。
主治: 小儿鼻疳,羸瘦壮热,多睡昏沉,毛发焦黄,体无润泽,虫蚀口齿。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冷水送下,日3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以软饭和丸,如绿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两(细研),赤小豆2两(炒熟),丹参2两,鬼箭羽2两。
出处: 《圣惠》卷十六。
主治: 时气病,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傍至外人,无有不着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以温水送下。可与病人同床传衣,不相染也。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圣济总录》有鬼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