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雄黄丸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半两(细研),川椒目半两(微炒去汗),鬼臼半两(去须),莽草半两(微炙),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木香半两,藜芦半两(去芦头),白矾半两(烧令汁尽),獭肝半两(微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蜈蚣2枚(微炙去足),斑蝥10枚(糯米拌炒令黄色,去翅足)。
出处: 《圣惠》卷五十六。
主治: 五蛊吐血,伤心腹中,或气塞咽喉,语声不出,气欲绝,饮食吐逆,上气,去来无常,有似鬼祟,身体浮肿,心闷烦疼,寒颤,梦与鬼交;及狐猫作魅,卒得心痛,上攻胸膈腹胁间,痛如刀刺状,经年着床不起。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粥饮送下,以利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半两(细研),牛黄半两(细研),牡蛎半两(烧为粉),珍珠末1分,巴豆3枚(去皮心,研出油)。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二。
主治: 小儿惊啼,发啼即热,朝夕惕惕,大便或青或黄赤白。
用法用量: 小儿1月或50日,未发时,饮服3丸,母抱卧,炊1斗米顷,儿当寐,身体轻汗出,即解;1服不解,可再服。若小儿伤乳不安,腹中有痰乳,当微下如假卵鸡子、鸟屎、鼻涕,勿怪,便住服药。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粒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研)2两,水银2两,铅(熬成汁,与水银结作沙子)3两,珍珠末(细研)1两,丹砂(研)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主治: 小儿五种痫,牛痫即牛声,马痫即马嘶,狗痫即狗吠,羊痫即羊鸣,鸡痫则鸡鸣,愈而复作。五痫病者,脏腑相引,邪气盈起,寒厥不识人,手颤口吐沫,须臾如苏,复作。
用法用量: 每服4丸,金银薄荷汤送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附注: 五色丸(《药证直诀》卷下)、五痫丸(《直指小儿》卷二)。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钱,雌黄1钱,信1钱,巴豆5粒,半夏半两(汤浸7次)。
出处: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余居士选奇方》。
主治: 喘嗽。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临卧清茶送下。小儿加减与服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椒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2钱,麝香半钱。
出处: 《普济方》卷三六六。
主治: 小儿牙齿黑蛀,气息疼痛。
用法用量: 软饮和为挺子,安在牙内。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两(细研),腊月野狐肝1两,阿魏1分,朱砂半两(细研),猢狲头骨1两,天灵盖半两,麝香1分(细研)。
出处: 《圣惠》卷五十二。
主治: 间日疟及每日发者。
用法用量: 每于发前,以绯帛系1丸于中指上,男左女右,时时嗅之。后更以醋汤下1丸。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药末令匀,于5月5日午时炼蜜和丸,如豇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分,蜣螂1分(研),不灰木1分(以牛粪火烧令赤),威灵仙1分,朝生花1分,鼠1枚(去头取血)。
出处: 《圣惠》卷六十八。 功效:出箭头。
主治: 箭镞不出。
用法用量: 纳疮口,其箭头不计年远自出。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鼠血,并炼蜜和丸,如黄米大。
附注: 《圣济总录》有硇砂。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研)半两,丹砂半两,藜芦(去芦头,炙)1分,鬼臼1分,巴豆(去皮心膜,研去油)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主治: 蛊毒。百虫啮,毒气内攻。
用法用量: 每服3丸,干姜汤送下。逐下恶物并蛊毒为效。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细研)1两,珍珠(细研)1两,白矾(烧令汁尽)1两,牡丹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藜芦(去芦头,炙)1两,桂心1两,蜈蚣1枚(微炙去足),巴豆半两(去皮心细研,纸裹压去油)。
出处: 《圣惠》卷五十六。
主治: 诸尸癥积,及中恶心痛,虫疰鬼气。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及巴豆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瓜蒂1钱,明矾1钱,华阴细辛1钱,雄黄半钱。
出处: 《直指》卷二十一。
主治: 鼻齆。
用法用量: 绵包塞鼻。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雄犬胆汁和丸。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半两,龙脑半字,蝎梢(炒)7枚,防风(去叉,锉)半两,腻粉半钱,天南星(炮)1枚,白附子2枚,丹砂1钱,麝香半字。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主治: 小儿风痫瘈疭,壮热涎盛。
用法用量: 3岁儿服1丸。荆芥、薄荷汤化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水浸炊饼为丸,如鸡头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6分,麝香3分,甘遂2分,芫花2分,人参2分。
出处: 方出《肘后》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主治: 卒大腹水病。
用法用量: 每服2丸,加至4丸,即愈。
制备方法: 捣,蜜和丸,如豆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全蝎2钱,雄黄2钱,盆硝1钱5分,乳香2钱,没药2钱,薄荷1钱,川芎1钱,冰片1分。
出处: 《银海精微》卷下。
主治: 偏正头风。
用法用量: 口噙水,搐吹鼻内,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研)3分,当归(锉,炒)3分,芦荟(研)1分,麝香(研)1分,槟榔(锉)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主治: 伤寒狐惑。微烦,默默欲卧,毒气上攻,咽干声嘎,下蚀湿(匿虫),或便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食前温粥饮送下,1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半两(细研,水飞过),麝香1分(细研),天麻1两,桂心半两,当归3分,干蝎半两(微炒),石菖蒲1两,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南星1两(炮裂),白僵蚕半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
出处: 《圣惠》卷二十三。
主治: 诸风冷入脏腑,骨节疼痛,筋脉拘急,耳内蝉声。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研入雄黄、麝香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研)1两,大蒜(研)1两。
出处: 方出《肘后》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
主治: 卒中飞尸、遁尸、沉尸、风尸,腹痛胀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及攻两胁,或螺块踊起,或挛引腰脊。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热酒化下,须臾未差,更服。有尸疹者,常宜预收此药。
制备方法: 上捣烂和丸,如弹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
出处: 《兰台轨范》卷四。
主治: 暑毒痢。
用法用量: 甘草煎汤送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蒸饼和药。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半两(细研),珍珠末半两,麝香1钱(细研),牛黄1钱(细研),巴豆2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三。 功效:辟除邪气。
主治: 小儿中恶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薄荷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研令匀,入枣瓤及炼蜜和丸,如粟米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分,硫黄1分,朱砂1分,麝香半两,阿魏半分,桂心2分(末),干姜1分(生用),巴豆1分(去皮心,以水2升,煮水尽,压去油,研如面)。
出处: 《圣惠》卷五十二。
主治: 寒疟不止。
用法用量: 未发前,以绵裹1丸,安在两耳中;及男左女右,以绯帛系1粒于臂上。1粒可治7人。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雄黄丸别名:雄黄丸
组成: 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细辛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
出处: 《圣惠》卷六十六。
主治: 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附注: 原书治上症,经用斑蝥、雄鼠、腻粉等为丸服后,大小便有如雀卵汁下者,后宜本方补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