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麻黄1两半(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茯神1两,羌活1两,芎?1两,石膏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二十。
主治: 风邪入脏,心神烦乱恍惚,头目眩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1合,更煎2-3沸,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石膏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芎?3分,汉防己3分,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防风3分(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
出处: 《圣惠》卷二十。
主治: 贼风。身体缓弱,手足不遂,言语謇涩,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1两(烧灰),鲤鱼鳞1两(烧灰),蒲黄1两,荷叶1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红蓝花半两,乱发1两(烧灰),麝香2钱(研细)。
出处: 《圣惠》卷六十九。
主治: 妇人血风气攻心烦闷,头目昏重。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生姜童子小便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诸灰药,更同研令细。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3两,玄参3两,射干3两,鸡苏3两,芍药3两,升麻3两,柏皮3两,淡竹茹(鸡子大)1枚,生地黄(切)1升,栀子仁4两。
出处: 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六。
主治: 肺热喘息,鼻衄血。
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须利者,下芒消3两,更煮3沸。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肺热喘衄,良由龙雷煽虐,反侮肺金之象。故用羚羊角入肝散血,射干入肺散气,栀子、柏皮分解于内,升麻、鸡苏开提于上,芍药、地黄顺血下注,元参、竹茹抑火、芒消以急夺之。自然龙火潜踪,金不受侮,焉有喘衄之患乎。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柴胡1两半(去苗),赤芍药1两,诃黎勒皮1两,桑根白皮1两(锉),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大腹皮1两(锉),枳实3分(麸炒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出处: 《圣惠》卷五十。
主治: 膈气不顺,上攻咽喉噎塞,或加烦热,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白敛1两,独活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酸枣仁3分(微炒)。
出处: 《圣惠》卷三。
主治: 肝脏风,筋脉拘急,抽掣疼痛,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镑)2钱,杏仁(光)3钱,米仁3钱,川芎1钱,当归3钱,茯神3钱,枣仁(炒)1钱,夏枯草3钱,甘菊2钱,石膏3钱,川贝母1钱,竹叶20片。
出处: 《医方简义》卷二。
主治: 肝火上升,衄血牙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镑)2两,犀角(镑)1两,防风3分(去叉),牛膝3分(去苗),羌活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3分(锉),五味子3分,生干地黄3分(焙),白蒺藜3分(炒,去角),芍药3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主治: 风热攻肝,上熏于目,结成眵(目蔑)。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水1盏,煎至6分,不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茯神1两,防风1两(去芦头),地骨皮1两,石膏2两,黄芩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甘草3分(炙微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蕤仁3两(汤浸,去赤皮),犀角屑3分,川芒消3分。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二。
主治: 肝膈壅热,眼睛赤涩疼痛,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更煎1-2沸,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赤茯苓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藿香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箭半两,诃黎勒皮3分,旋复花半分,前胡3分(去芦头),芎?半两,甘草半两(多微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友微黄),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出处: 《圣惠》卷六十九。
主治: 妇人风痰气壅,心膈满闷,头目昏重,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附注: 方中藿香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半两,石南3分,羌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丹参半两,黄耆半两(锉),茯神3分,沙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芎?半两,麻黄3分(去根节),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漏芦半两,茵芋3分,酸枣仁3分(微炒),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桂心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五加皮半两,赤箭3分,细辛半两,地骨皮半两,蔓荆子半两。
出处: 《圣惠》卷三。
主治: 肝风,筋脉拘挛,目暗,四肢无力,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半两,犀角屑半两,茯神半两,龙齿1两,铁粉1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地骨皮3分,人参1两(去芦头)。
出处: 《圣惠》卷十七。
主治: 热病发汗后,热毒未尽,因有所惊,发热癫狂。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五加皮1两,防风3分(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赤茯苓3分,当归3分,桂心3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枳实半两(麸炒微黄),芎?3分,槟榔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二十六。
主治: 筋极,四肢拘急,头项强直,爪甲多青,胁肋胀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羚羊角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镑)、黄芩、黄耆、草决明、车前子、升麻、防风、大黄、芒消各等分。
出处: 《原机启微》卷下。
主治: 小儿斑疹后余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泪俱多,红赤肿闭。
用法用量: 上以水1盏,煎取半盏,去滓,稍热服。
各家论述: 本方以羚羊角主明目为君;升麻补足太阴以实内,逐其毒也;黄耆补手太阴以实外,御其邪也,为臣;防风升清阳,车前子泻浊阴,为佐;草决明疗赤痛泪出,黄芩、大黄、芒消用以攻其固热,为使。然大黄、芒消乃大苦寒之药,智者当量其虚实以为加减。
附注: 羚羊散(《张氏医通》卷十五)。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怀生地5两,羚羊角1两半,西羌活1两半,青防风1两半,真茅术1两(炒),白池菊3两(去蒂),白云神2两(去木),肥玉竹3两,真会白1两。
出处: 《医略六书》卷十八。
主治: 肝脏中风,烦热心疼,肢痿体痛,脉数浮弦紧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水煎,去滓,冲生姜汁1匙,竹沥1杯,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各家论述: 肝风乘胃,相火亢逆,故心疼烦热,肢痿不举,体痛不能转侧焉。生地、玉竹滋阴扶元以治其本,羌活、防风疏风散邪以治其标,羚羊、池菊清厥阴之火,苍术、茯神燥太阴之湿,会白调中和胃,姜、沥通经彻络也。此中风遏热,湿热互结肝胃之候,能使经气通利,则营卫调和,而风邪外解,湿热内消,肝胃自无相乘之患,何虑肢痿体痛不除,心疼烦热不瘳乎?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镑屑)半两,空青(研)1钱,羌活(去芦头)半两,人参1分,防风半两(去叉),白蒺藜(炒)半两,决明子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功效:通利七窍。
主治: 肝脏虚风上攻。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白汤点亦得,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烧灰),乱发半两(烧灰),朱砂半两(研细),麝香1钱(研细)。
出处: 《圣惠》卷六十九。
主治: 妇人血风上攻,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苦竹沥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当归3分,白茯苓1两,酸枣仁1两(微炒),黄耆3分(锉),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防风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黄芩半两,远志半两(去心),萆薢半两(锉),人参(去芦头)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
出处: 《圣惠》卷二十七。
主治: 虚劳烦热,拘急疼痛,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附注: 方中半夏、防风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犀角屑3分,赤芍药3分,黄连1分(去须),马牙消1分,朱砂(研细)1分,川升麻半两,牛黄半两(研细),天竺黄半两(研细),芎?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出处: 《圣惠》卷八十九。
主治: 小儿肝脏风热,上注眼目,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煎竹叶汤放温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知母3分,黄耆3分(锉),栝楼根3分,麦门冬3分(去心),茯神3分,地骨皮3分,人参3分(去芦头),防风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1两半,酸枣仁3分(微炒),黄芩半两。
出处: 《圣惠》卷五十三。
主治: 消渴饮水,过多不止,心神恍惚,卧不安稳。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小麦半合,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