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羚羊角散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3
获得点赞
379
声望
113
年龄
47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5钱,防风5钱,人参5钱,知母5钱,白茯苓5钱,玄参5钱,桔梗5钱,细辛2钱,车前子2钱,黄芩2钱,枸杞子、熟地。
出处: 《眼科全书》卷三。
主治: 枣花翳内障。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服。
制备方法: 上研为末。
附注: 羚羊角饮(原书同卷)、羚羊角饮子(《审视瑶函》卷五)。方中枸杞子,熟地用量原缺。《审视瑶函》本方用量:各等分。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半钱(镑),川独活半钱(去芦),酸枣仁半钱(炒,去壳),五加皮(去木)半钱,薏苡仁4分(炒),防风4分(去芦),当归4分(去芦,酒浸),川芎4分,茯神4分,杏仁(去皮尖)4分,木香2分半(不见火),甘草(炙)2分半。
出处: 《济生》卷七。
主治: 妊娠中风,涎潮忽仆,目吊口噤,角弓反张,名子痫。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4钱,以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药也。羚羊之辛凉以平肝火,防风、独活之辛温以散肝邪,茯神、酸枣以宁神,当归、川芎以活血,杏仁、木香以利气,薏仁、甘草以调脾也。 2.《医林纂要》:子痫作于猝然,旧有风湿,溢于冲任,因孕而动,肝血养胎。血热风生,时或动其经血,而风涎淬作,非中风也。羚羊角苦咸寒,补心宁神,宣布血脉,搜刷经络,无坚不软,无瘀不行,兼平君相之火,降已亢之阳,除妄作之热,故可以治痫而安胎也。独活、防风以去风湿,当归、川芎以滋血补肝,茯神、酸枣仁以收散宁心,杏仁降逆气,破坚结,润心肺,薏苡仁甘淡清肺和脾
附注: 羚羊角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羚羊散(《寿世保元》卷七)。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5分(镑),独活5分,酸枣仁5分(炒),五加皮5分,防风5分,薏苡仁5分(炒),当归5分(酒浸),川芎5分,茯神5分(去木),杏仁(去皮尖)5分,木香2分,甘草2分,钩藤钩5分,山栀5分。
出处: 《济阳纲目》卷四十五。
主治: 风湿血燥,手足瘈疭。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制备方法: 上锉。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茯神1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芎?3分。
出处: 《圣惠》卷二十二。
主治: 风痰眩晕。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羚羊角气味辛咸微寒,入足厥阴;茯神气味甘平,入心;芎?气味辛温,入肝胆;防风气味辛甘平,入泛太阳;半夏气味辛温,入胃;白芷气味辛温,入手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枳壳气味苦寒,入脾;附子气味辛咸大热,入手足少阴;佐以生姜之达表。此因风邪乘于阳位,窃据清虚之府,使阳气不能流行,阴寒之气结聚而不化,故辛散之药少佐以辛热温通之品。则结聚者开,而阳气得行,风无不去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知母、生石膏、栀子、羚羊角、元参、麦冬、苍耳子、黄芩。
出处: 《医门补要》卷中。
主治: 鼻痔。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半两,麻黄1两半(去根节),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独活1两半,防风1两(去芦头),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天麻1两半。
出处: 《圣惠》卷十九。
主治: 风痉。口噤,身体强直,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酒各1中盏,煎至1盏5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茯神1两,防风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地骨皮1两,枳实2分(麸炒微黄),蕤仁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二。
主治: 肝膈虚热,生针眼肿赤。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更煎1沸,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麦门冬3分(去心),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木通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天门冬半两(去心),防风半两(去芦头),前胡半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
出处: 《圣惠》卷三。
主治: 胆热,心胸烦壅,多睡,头目昏重。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锉为细末)2钱半,羌活1两,密蒙花1两,木贼1两(去根节),香白芷1两,细辛1两(去苗叶),川芎1两,甘菊花1两(拣净),荆芥穗1两,藁本1两(去苗土,洗净),甘草1两(炙,去皮),苍术1两(米泔水浸,切,炒),黄芩3钱(去黑心)。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经验秘方》。
主治: 久患双目不睹光明,远年近日内外气障,风毒昏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温熟茶清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羌活3分,玄参3分,地骨皮3分,车前子3分,防风(去芦头)3分,决明子1两。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三。
主治: 眼浮花散,渐渐昏(??),或青风内障。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煎竹叶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半,犀角屑1两,龙脑1分(研细),牛黄1分(研细),朱砂半两(研细),赤芍药3两,甘菊花3两,细辛3两,防风3两(去芦头),酸枣仁3两(微炒),沙参3两(去芦头),蔓荆子3两,玄参3两,人参3两(去芦头),蕤仁(去赤皮)3两,天竺黄半两(研细),密蒙花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三。
主治: 眼风邪所致,瞳仁不正,顾视常偏。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以竹沥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茯神3分,车前子3分,甘菊花3分,决明子3分,防风3分(去芦头),羌活3分,赤芍药3分,蔓荆子3分,黄芩3分,川升麻3分,栀子仁3分,麦门冬3分(去心),柴胡3分(去苗),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二。
主治: 肝肾久积风热,两眼赤痛,上焦壅滞,头重心烦,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防风、川芎、羌活、菊花、半夏。
出处: 《眼科全书》卷三。
主治: 绿风内障。
用法用量: 每服2钱,荆芥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2分,防风半两(去芦头),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3分,石斛3分(去根,锉),熟干地黄1两,白茯苓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芎?3分,桂心3分,黄耆1两(锉),五味子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一。
主治: 产后虚羸乏弱,头目昏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1分(镑),犀角1分(镑),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分,羌活半两(去芦头),独活(去芦头)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乌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蔓荆实半两(去白皮),当归半两(切,焙),黄耆半两(锉),防风半两(去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蒺藜子(炒,去角)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八。
主治: 大风癞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1两(镑),青木香1两,槟榔1两(煨,锉),茯神1两(去木),山芋1两(生用),前胡1两(去芦头),牛膝1两(去苗,切,焙),桂1两(去粗皮),芎?1两,犀角1两(镑),大黄1两(锉,炒),枳壳(去瓤,麸炒)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
主治: 久患眼疾,睑紧难开,视物不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服,每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赤茯苓3分,木通3分(锉),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焙过,微炒),防风2两(去芦头),桑根白皮2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3分,黄芩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汉防己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三。 功效:清肺利肝。
主治: 眼白睛胀,日夜疼痛,心胸多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夜临卧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独活1两,酸枣仁3分(微炒),薏苡仁1两,防风3分(去芦头),赤茯苓1两,荆芥3分,芎?3分,黄耆3分(锉),五加皮3分,熟干地黄3分。
出处: 《圣惠》卷二十一。
主治: 偏风。肌体虚弱,手足不遂,筋脉拘急,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荆沥半合、酒1小盏,和暖调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防风1两(去芦头),茯神3分,黄耆2分(锉),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芎?1两,赤芍药半两,石膏1两,独活半两,秦艽半两(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七十八。
主治: 产后风虚头痛,身体壮热,言语时错,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半两,泽泻半两,甘菊花1两,葳蕤半两,菟丝子半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三。
主治: 眼卒生白翳膜。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