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五行(2)
以水气也是湿气为例,它是组成水的原料,它或者是飘散运动着的氢离子和氧离子团,或者是水分子或水分子团,只要它还是飘散的,无规则运动作,我们还是叫它为水气而不是水,尽管其中已经有水分子了。水气中有能量,也有物质,更主要的是有水的信息。水的信息让水气构成水,也构成水的性质,水主要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古人就把它引申到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现象和事物,均归属于水。这就是古人取象比类的方法,这是很高明的,因为这一类事物它们的能量状态和运动方式相似,容易聚到一块,容易产生交互作用。这一类现象和事物有哪些呢,《黄帝内经》为我们归纳出了一些典型: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再来看火,火性炎上,这一点很好理解,木柴烧着了,火苗直向上窜,用锅烧水,火性转到水里,水开后,水蒸气直向上升。《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被妖精抓住了,要蒸来吃,猪八戒皮粗内厚,妖精怕蒸不熟,于是把他放在蒸笼最底层,认为离火近点,容易蒸熟,把唐僧放在最上层,离火最远,怕他细皮嫩肉,蒸烂了不好吃。孙悟空一听就知道妖精是外行,不知道火性炎上的道理,在密闭蒸笼里,最上层温度反而是最高的。孙悟空是内行,跟老师学过,但他认为自己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没人管得了他,受了点委屈就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说明并没有真正跳出五行。“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古人引而申之把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火是一种特性,蕴藏在事物中,对事物起温热和升腾的作用,却没有单一由火聚集成的物质,因为火的性质本来就是发散,你叫他如何聚集成物!凡是升腾和发散一类的现象和事物,它们自然都走得近,形成火类。这一类现象和事物的代表内经归纳如下: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木气怎么理解,前面说了水向下,火向上,木呢又向上又向下,它是伸展,你去观察树木,虽然木气不是专指树木,但树木是其中的代表,它的根向地下伸长展开,树干和技向上伸长展开,有点象人伸懒腰。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观察树木的生长形态,它可以伸直也可以转弯,向上向下向外周伸展,木能生火,所以木性虽能下展,但总的说来以向上的成分居多,木与火同样是上升,但木在下,火在上,木是升之半,火是升之极。古人引而申之把具有生长、展放、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它是和种伸长、展放的气,这类气聚集成的东西都具这种特性。这一类现象和事物的代表内经归纳为: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