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三黄汤
别名:三黄汤
组成: 麻黄30铢(去节),黄耆12铢,黄芩18铢,独活1两,细辛12铢。
出处: 《千金》卷八引张仲景方。
主治: 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痛烦,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贼风偏猥腿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分2服。1服小汗出,两服大汗。
加减: 心中热,加大黄半两;胀满,加枳实6铢;气逆,加人参18铢;心悸,加牡蛎18铢;渴,加栝楼18铢;先有寒,加八角附子1枚。
各家论述: 1.张氏医通:此方《千金》云仲景三黄汤,治恶寒经日不止,不欲饮食,全似内外虚寒之候,而方中仅用黄芩之苦寒,岂不疑麻黄辈之温散乎?既用麻黄,复用黄耆,岂不疑表气之闭拒乎?易知恶寒经日不止,虽有似乎虚寒。而实卫虚不能胜邪所致;不欲饮食,亦是风热内蕴之故;观烦热心乱一语,病情灼然。故方中虽以麻黄、独活、细辛开发腠理于外;即以黄芩清解风热于内,更虑卫虚难于作汗,乃以大剂黄耆助之,与黄耆建中之义不殊。其用黄耆之意有二:一以佐麻黄开发之权,一以杜虚风复入之路也。方后复云,心热加大黄,言服前药后心中烦热不除,知黄芩不能
附注: 千金三黄汤(《金匮》卷上附方)、 加减三黄汤(《圣济总录》卷十)、三黄散(《普济方》卷三一六)、三黄独活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别名:三黄汤
组成: 麻黄30铢(去节),黄耆12铢,黄芩18铢,独活1两,细辛12铢。
出处: 《千金》卷八引张仲景方。
主治: 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痛烦,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贼风偏猥腿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分2服。1服小汗出,两服大汗。
加减: 心中热,加大黄半两;胀满,加枳实6铢;气逆,加人参18铢;心悸,加牡蛎18铢;渴,加栝楼18铢;先有寒,加八角附子1枚。
各家论述: 1.张氏医通:此方《千金》云仲景三黄汤,治恶寒经日不止,不欲饮食,全似内外虚寒之候,而方中仅用黄芩之苦寒,岂不疑麻黄辈之温散乎?既用麻黄,复用黄耆,岂不疑表气之闭拒乎?易知恶寒经日不止,虽有似乎虚寒。而实卫虚不能胜邪所致;不欲饮食,亦是风热内蕴之故;观烦热心乱一语,病情灼然。故方中虽以麻黄、独活、细辛开发腠理于外;即以黄芩清解风热于内,更虑卫虚难于作汗,乃以大剂黄耆助之,与黄耆建中之义不殊。其用黄耆之意有二:一以佐麻黄开发之权,一以杜虚风复入之路也。方后复云,心热加大黄,言服前药后心中烦热不除,知黄芩不能
附注: 千金三黄汤(《金匮》卷上附方)、 加减三黄汤(《圣济总录》卷十)、三黄散(《普济方》卷三一六)、三黄独活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