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4/23
- 帖子
- 3545
- 获得点赞
- 1153
- 声望
- 113
大杂烩(上)
读医十年,感觉中医理论太完美了。
又读医十年,感觉中医理论似乎并不完美啊,好多存疑。
再读医十年,原来现存的中医理论体系太过理想化、简单化。漏洞很多。(这句话或许会招来大批砖头的。)
中医,唉,学了十几年明清近当代的东西,大多已经被扔进了记忆的回收站了。
重回汉唐吧,再读内难千金伤寒。
推掉所有杂务,这些年来似乎只做了两件事——读书、打坐。每月抽空看俩病,够一家老小吃饭就行了。没事时养养花、喝喝茶、打打孩子。呵呵,倒也闲暇。
说到打孩子,嘿嘿,还真的有故事。
那一年,是07年还是06年?那小兔崽子期中考试把试卷拿回来了一看,红红的58分。从一贯的90多分一下掉到58分,可以想象的到我当时的暴怒,就像河豚一般“嘭”地鼓胀成一个暴怒的圆球!接下来一瞬间,突然似乎感觉到全身毛发一震,皮肤一麻,满胸怒气居然象敞开了口的气球一般,“噗”的一下,从毛孔泄的一干二净。只余下我目瞪口呆,一头雾水。哪里还管孩子,赶紧钻进静室思考去了。
中医五行中,脏腑之间的关系不过是生克乘侮而已。言肝,无非即是水生木,木生火,木克土,金克木。难道脏腑之间的互相关系就是如此简单?
当年读《内经》“衛氣其始入陰,常從少陰足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注於腎而復爲周”时,便已起疑,——卫气此时行走的,正是五行所克的方向。可见,脏腑之间的气机关系,应该不是生克乘侮那么简单。
再通过这次暴怒,更发现,除了青龙升于左,白虎降于右而形成的一对气机升降循行通道以外(肝气借助肺气的肃降),肝气还是可以通过肺气的宣发,向外宣散的。这是不是肝的疏泄的一个表现呢?
众所周知,肺主皮毛,司腠理,主卫外。
再看看“卫气”的作用:卫气有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
问题来了,肺的这部分作用,与卫气的作用,基本吻合。那么,是不是说肺的一部分功能是依赖“卫气”所提供的呢?又或者,“卫气”是不是需要借助“肺”对气机的宣发来完成其作用的呢?
那么,这是不是就是《内经》所谓“卫出上焦”意思呢。
卫气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卫气就是国家的边防军。保护并维持和稳定边疆。
卫气是怎么生成的呢?《灵枢》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营在脉中,浊者为卫。卫在脉外。”这是说“卫气”的生成(的一个方面),那么,“卫气”是不是“出于中焦”呢?
那么,卫气又是怎么从中焦出的呢?《素问》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可见,这里说“食气入胃”,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散精于肝”。一个是“浊气归心”。那么“卫气”到底是从“肝”出,还是走“心”出呢?个人认为,当是从“肝”出。何以故?经文中说“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也就是说,走“心”的那一支,会走经络。而“卫气”是行于脉外的。所以说“卫气”是从“肝”而出的。
还记《内经》说“肝”是什么官?——“将军之官”。“将”者,率领也。“军”者,部队也。在人体诸多“气”中,谁是军队?也只有“卫气”。率领部队的是谁?将军之官呗。
既然“卫气”是出于“肝”,那么它是怎样达到并“出于上焦”的呢?原来,肝与肺,并不仅仅是“金克木”的关系。两者还是战略同盟的。青龙升肝气于左,这即是肝主疏泄之一也。肝气升至上焦,通过“肺”的交换,一路随同肺气的肃降,为白虎降于右。另一支从肺之宣发,走肌肤腠理,守边戍表。这便是所谓的“卫气”了。
……………………………………………………………………………………………………………………………………………………………………………………
“卫气”还没说完呢。再说就要扯《伤寒论》了。太阳为表,为一身之藩篱。也就是说,太阳经也是“卫外护表”的主力军。“太阳经气”的作用和“卫气”的作用很近。它们是不是也是一家的呢?“卫气出于下焦”有是怎么回事儿?太阳经的两个基础方“麻黄汤”和“桂枝汤”又和“卫气”有哪些关系呢?
第一次写这种“大杂烩”的东西,还真有些累,休息去了。
读医十年,感觉中医理论太完美了。
又读医十年,感觉中医理论似乎并不完美啊,好多存疑。
再读医十年,原来现存的中医理论体系太过理想化、简单化。漏洞很多。(这句话或许会招来大批砖头的。)
中医,唉,学了十几年明清近当代的东西,大多已经被扔进了记忆的回收站了。
重回汉唐吧,再读内难千金伤寒。
推掉所有杂务,这些年来似乎只做了两件事——读书、打坐。每月抽空看俩病,够一家老小吃饭就行了。没事时养养花、喝喝茶、打打孩子。呵呵,倒也闲暇。
说到打孩子,嘿嘿,还真的有故事。
那一年,是07年还是06年?那小兔崽子期中考试把试卷拿回来了一看,红红的58分。从一贯的90多分一下掉到58分,可以想象的到我当时的暴怒,就像河豚一般“嘭”地鼓胀成一个暴怒的圆球!接下来一瞬间,突然似乎感觉到全身毛发一震,皮肤一麻,满胸怒气居然象敞开了口的气球一般,“噗”的一下,从毛孔泄的一干二净。只余下我目瞪口呆,一头雾水。哪里还管孩子,赶紧钻进静室思考去了。
中医五行中,脏腑之间的关系不过是生克乘侮而已。言肝,无非即是水生木,木生火,木克土,金克木。难道脏腑之间的互相关系就是如此简单?
当年读《内经》“衛氣其始入陰,常從少陰足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注於腎而復爲周”时,便已起疑,——卫气此时行走的,正是五行所克的方向。可见,脏腑之间的气机关系,应该不是生克乘侮那么简单。
再通过这次暴怒,更发现,除了青龙升于左,白虎降于右而形成的一对气机升降循行通道以外(肝气借助肺气的肃降),肝气还是可以通过肺气的宣发,向外宣散的。这是不是肝的疏泄的一个表现呢?
众所周知,肺主皮毛,司腠理,主卫外。
再看看“卫气”的作用:卫气有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
问题来了,肺的这部分作用,与卫气的作用,基本吻合。那么,是不是说肺的一部分功能是依赖“卫气”所提供的呢?又或者,“卫气”是不是需要借助“肺”对气机的宣发来完成其作用的呢?
那么,这是不是就是《内经》所谓“卫出上焦”意思呢。
卫气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卫气就是国家的边防军。保护并维持和稳定边疆。
卫气是怎么生成的呢?《灵枢》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营在脉中,浊者为卫。卫在脉外。”这是说“卫气”的生成(的一个方面),那么,“卫气”是不是“出于中焦”呢?
那么,卫气又是怎么从中焦出的呢?《素问》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可见,这里说“食气入胃”,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散精于肝”。一个是“浊气归心”。那么“卫气”到底是从“肝”出,还是走“心”出呢?个人认为,当是从“肝”出。何以故?经文中说“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也就是说,走“心”的那一支,会走经络。而“卫气”是行于脉外的。所以说“卫气”是从“肝”而出的。
还记《内经》说“肝”是什么官?——“将军之官”。“将”者,率领也。“军”者,部队也。在人体诸多“气”中,谁是军队?也只有“卫气”。率领部队的是谁?将军之官呗。
既然“卫气”是出于“肝”,那么它是怎样达到并“出于上焦”的呢?原来,肝与肺,并不仅仅是“金克木”的关系。两者还是战略同盟的。青龙升肝气于左,这即是肝主疏泄之一也。肝气升至上焦,通过“肺”的交换,一路随同肺气的肃降,为白虎降于右。另一支从肺之宣发,走肌肤腠理,守边戍表。这便是所谓的“卫气”了。
……………………………………………………………………………………………………………………………………………………………………………………
“卫气”还没说完呢。再说就要扯《伤寒论》了。太阳为表,为一身之藩篱。也就是说,太阳经也是“卫外护表”的主力军。“太阳经气”的作用和“卫气”的作用很近。它们是不是也是一家的呢?“卫气出于下焦”有是怎么回事儿?太阳经的两个基础方“麻黄汤”和“桂枝汤”又和“卫气”有哪些关系呢?
第一次写这种“大杂烩”的东西,还真有些累,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