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弱点之三——不求验证

资深美女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1/15
帖子
79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一个病人,出现发热、出汗、气促等,去看中医师,医生经过望——面红、出汗、舌红苔黄;闻——呼吸气促;问——病人说发热难受;切——皮肤发烫、脉洪数。医生收集到这些症状,就进行所谓的辨证分析,得出这个病人患的是热症,用清热解毒法,方药用石膏汤加减。病人于是就拿着石膏汤方子去药房抓药,拿回家熬药服下,一次治疗就完成了。
我们仔细看看上面的过程,不难发现医生收集到的病人资料都是感性认识,是现象,医生用中医理论对这个感性认识进行辨病、辨证施治,写出处方单子,整个诊疗过程都是中医师的心理活动,其间没有任何验证,也没有任何实验室检查来监督其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我们知道,人的视觉、温度觉、嗅觉、触觉等都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病人的温度,不同的医生摸着感受是不一样的,有人摸着热,有人摸着不热。同一个病人,在同一时空下去看不同的中医师,由于医生的个体差异,医生们从这个病人身上获取的病历资料是可能不一样的,即便他们都有相当高中医理论水平,但是给他们头脑里的中医理论加工的原料不一样,诊断结果治疗方法会一样吗?当然不一样。这也是十个中医十个方,百个中医百样说的由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诊断治疗,有主观唯心主义之嫌。
而现代医学看病则不然,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发热病人,若他的体温低于37℃,你就是从英国来的顶尖的发热科专家摸着他发热,也不能定他为发热的,病人发热与不发热不是医生嘴巴说了算,而是体温表说了算,这就是验证,这就是客观标准,这也是对医生思维判断的监督行为,没有监督的个人思维犯错误的可能性是大大地存在的。
脱离实践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是中医的哲学思想,也是旧唯物主义。从认识论上来看,旧唯物主义思想的共同缺陷之一就是脱离实践,把人看成和动物一样,是抽象的人,没有去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改造世界探索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我们对某个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提高最终升华为真理的,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就不会有检验,当然就无从验证了,只会在原始状态下踏步。中医理论就属于这种情况,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医生诊断疾病的方式始终停留在望、闻、问、切四种手段上,治疗疾病始终是“四诊合参”、“辨病”、“辨证论治”,药物形式无非还是汤药、膏、丹、丸、散等。
尤其值得注意,辨证论治的“辨”和辩证法的“辩”是两个字,两个意思,一个是竖心,一个是言旁,含义不一样。“辨”强调的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不愿意把心理思维拿到嘴巴上来说,其实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了,四书之一的《大学》里明确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其先后,则近道矣”。看看,要悟“道”,前提是先停止、入定、入静、安静,在这个基础上思考,方能悟到大道,这或许也是中华文化不鼓励辩论的原因吧。而“辩”则不同,既重视心理分析,也重视辩论讨论。
你可能还会说,我们煎药的方式进步了呀,已经不用药罐子了呀,而是用机器机械化来煎了呀,制膏药的方式也不是原始的办法了呀……但是你要知道,那些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性质上没有变化的,无论你用什么机器煎中药,都无非是经过加热、煮沸、分装、送服等,这些环节和病人带药回家熬服是没有根本区别的。为什么中医学会几千年如一日,不能引入现代科学成果来充实自己,原因就是它的哲学思想脱离了实践,脱离了实践环节,就没法去验证,这不是医生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医理论自身的缺陷造成的。
 
病人发热与不发热不是医生嘴巴说了算,而是体温表说了算
有的人本身基础体温低,37度就很难受了,体温表已经没意义了。所以还要看其他的症状,你所说的感性认识来综合考虑。
 
呵呵,一个人是否有病非要依靠仪器来证明吗?
就像很多现在所谓的亚健康,西医的仪器是检查不出什么问题的,可病人就是不舒服,怎么办?
难得就真的像一些笑话里说的:你没病,回去吧。
 
这楼主伙计连发热都还搞不清楚,就在写论文了。

发热木,是唯心的也是唯物的,并不一定是体温表这个实验室来说的。
 
前面我说的有点言重,实际上您的见解很中肯,中医药要革新,包括基础理论革新。
 
西医学的数字都是统计学得出。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数值用西医看是绝对有病的!可他活的很健康很幸福!
统计学还有个可信区间问题,数值不代表所有人!也不一定适用每个人!
 
楼主这等思维下辈子也不会明白中医是怎么回事!

满嘴唯心唯物,那不是可以用来指导和衡量中医的哲学!
 
中医不是感性认识,中医是经验主义!经验源自于实践,没有经过实践的认识才是感性认识。中医诊病表面上看缺乏物质性的东西,对于疾病的诊断好像也是来自于个人认识,但是这确实中医几千来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西医的设备和理化指标固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缺陷也是显而易见,如对于情志类疾病,请问西医能检验出来理化指标的变化吗?而中医就高明许多,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就能认识情志疾病的属性。建议你深入学习和研究和学习中医,浅尝辄止是不会有收获的!
 
楼主这是中医,他巴人当成一个人来看。而不是西医一样当成一个生物,不讲七情六欲,讲环境,只当他是生物一切指标说事。你是不是要中医在舌疹中精确红色占多少比例才能算红,不到不叫。这里只能讲楼主对中医是极道无知。经脉解剖都找不到,难道楼主就认为不存在。呵呵这个连西方医学界都承认的啊,别讲要象小学生一样给楼主扫盲吧。不知道楼主认不认同“存在就有他的道理”这句话,更不用讲这是存在几千年的历史。楼主几千年的历史还缺少实践????
 
所以要配合用八字看病。
八字有依据,有数据,有过程,有结果,可以反复验证,符合现代科学的程序。
 
原因就是它的哲学思想脱离了实践,脱离了实践环节,就没法去验证,这不是医生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医理论自身的缺陷造成的。
1: 时弊中医确是如此,但不乏其中走出来的人。
2:大部分中医基本都是根据经验胡乱组方,拿着病人做实验,寻求概率,概率高的就算好中医了。
3:中医要想发展不单要继承传统,还要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推陈出新才能发展,而不是糊涂的坚守几个古方就算支持中医。
 
其实这也是中医的优点所在: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病人说发热,也许测体温并不是很高,可是我们中医还是会认为这是一种发热,是虚热;病人说痛,即使照片子也看不到损伤,查血也没问题,我们也会按气血不通等辩证论治,而不会象西医一样各项检查都正常就认为病人的痛是自己想出来的,不予治疗或给几个放松精神的药片打发了。
 
一语中的,楼主大才
 
其实这也是中医的优点所在: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病人说发热,也许测体温并不是很高,可是我们中医还是会认

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

如果都这样的认识,不用学医了,也不用讨论医学理论了,病人说啥就是啥就行。

请问还需要医生吗?病人凭感觉自己开方治病就行了,这叫医学讨论吗?
 
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

如果都这样的认识,不用学医了,也不用讨论医学理论了,病人说啥就是啥就行。

你看病不管病人说什么吗?也靠仪器吗?你是中医吗?
 
你看病不管病人说什么吗?也靠仪器吗?你是中医吗?

确实很多自觉很痛苦,但医院里说‘没病’的,,,

这就是机器轮者的没人性
 
不敢说我是中医,因为我太愚笨,但是我觉得你的观点有点太过模糊啊

是谦虚?

如果不是真的懂中医,却要给中医做出种种定论,就有些不厚道了
 
本帖最后由 三先生 于 2013-8-11 11:51 编辑

日月之光 照射到物体 在地上必然留下影子。

面对水面,镜子,必然要出现印象。

鼓槌敲击鼓面,必然发出声响。

这种相应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真是存在的.

一个人自觉发热,不管体温表测出的数值是否超标,都必然有其内在原因这就是中医的验证,中医的科学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8-11 13:44 编辑


中医聪明在闻鼓声而知击鼓,现在一些科学鼓吹者喜欢耍赖皮务必要见到击鼓才认帐,否则就要给别人定个伪科学的罪名,这不知是什么逻辑?同一个病,中医的论治方法跟西医不同,西医就是科学的,而中医是伪科学,不知那门子的逻辑。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自己心中不认同,就要给别人定个伪,这个社会的验证法本身就有缺陷,不足完全依赖。
 
后退
顶部